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首先喜歡的朋友先給個關注哦,在這裡說聲謝謝了,感謝對本人的支持。

說到江西吉安可能許多人想到的井岡山,一定聯想到井岡山是紅色的山,是個革命的山,我稱其紅;並不知道井岡山的歷史,及其優美的自然風光,這個我稱其綠;同時由於井岡山開發開放時間很短,很多地方很是市場化的東西,在井岡山其實是行不通,這個我叫其灰。

下面呢,推薦幾個景點,沒有井岡山出名,但是風景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可以看看著名的名人景點,去感受下文人的氣息,建議可以帶孩子去,讓孩子學習歷史文化;去廬陵文化生態園感受古建築;也可以去風景秀麗的佛教勝地青原山,感受佛家氣息,說不定就與佛有緣呢;然後再去渼陂村與吉水燕坊古村看看雕刻的圖案,都是藝術殿堂,細節都是美。

吉安天祥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天祥景區位於江西省吉安縣城東當緬山(105國道和吉井公路交匯處),佔地面積1000餘畝,景區內蘊含著紅、綠、古三色資源,由文天祥紀念館、天祥公園和將軍公園三個景點組成。天祥景區是為紀念偉大的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受文天祥愛國主義精神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的4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而專門興建的一處景區;距中心城區吉安市10公里、距吉安火車站13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吉安縣出入口7.5公里、距井岡山機場29.5公里,距吉安航運碼頭12公里;交通便捷,可進入性強。2012年獲批全國4A級景區。天祥景區佔地面積1000餘畝,含紅、綠、古三色資源,由先後建成的文天祥紀念館、將軍公園、天祥公園三大景點組成。紅色革命歷史、綠色民俗風情和古色傳統文化在景區內融為一體、互為補充,向世人展示出廬陵文化的獨特魅力,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社會教育價值和觀賞遊憩價值,為遊客提供一方蘊含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旅遊休閒、商務接待為一體的新天地,使遊客更深層次的感受到廬陵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生態環境。

廬陵文化生態園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廬陵文化生態園位於吉安中心城區北端,是當地很值得一逛的城市公園。生態園內以廬陵文化為主線,有一些後來修建的相關人文景觀。景區內有不少移栽至此的名貴樹木,有山有水,生態風光也很不錯,適合休閒走走逛逛。整個生態園更像一處開放式的廣場,景點比較分散。景區內最值得一看的,首先便是西入口廣場上的一棵千年古樟,它也是亞洲目前最古老的樟樹。西入口廣場上有一座噴泉,旁邊的九曲橋通向湖心島,可走到島上散散步。對面的金螺廣場附近有一處“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大型群雕,是吉安紅色歷史的寫照。民俗文化園內,可以通過其中的圖文陳列了解吉安的風俗禮儀和民間文化。

吉安廬陵文化生態公園是吉安市為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目標號召,高規格、高標準建設的一項重點項目。是一個展示吉安城市形象、反映廬陵人文精神、為市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城市休閒生態溼地公園。

公園地處吉安市中心城區北端,秉承“山水廬陵,生態吉安”的城市定位,通過“山、水、樹、鳥”等自然景觀,體現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景象。項目從2000年開始策劃,經多方論證,於2008年最終確定以“保住山、穩住水、留住鳥”為設計原則,以螺子山和900畝廬陵湖為核心,圍繞山體和自然生態水體作文章,形成各功能區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的六大景區的設計方案,具體可概括為“一線、三色、六區”。

公園以“廬陵文化”為貫穿全園的精神主線,以綠色為基調,以紅色和古色為骨架,形成廬陵文化展示區、廬陵湖景觀區、生態景觀區、綜合休閒娛樂區、濱江景觀區、商務度假區。園區綠化率達90%以上,主要特點一是從峽江水利工程和石虎塘水利工程等水淹區搶救性遷入近500株大(古)樹,二是園內栽植3000多株珍稀瀕危植物(如紅豆杉、楠木、竹柏)。公園通過民俗文化園、文塔、浮雕文化牆等建築景觀展示吉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書院文化、宗教文化等。螺子山常年棲息著上萬只白鷺,廬陵湖中放生有大量玻璃紅鯉魚。園內奇石古樹交相輝映,紅花綠草爭奇鬥豔,湖光橋影、白鷺翩飛、鯉魚嬉戲,一派生態美景。為體現吉安所轄各縣、市(區)特色,公園為每個縣市(區)劃定約30平方米範圍,以樹、石和小景觀結合,建設成具有地方特色景點,形成“一縣一景”。園內主要景點如下:

1.西入口廣場。主要景觀有:①重100噸,長12.5米,高3.8米的泰山石。正面寓意為藏龍臥虎圖,反面似一幅描繪吉安的山水畫;②創下世界保護性移植成活最大古樟記錄的,胸徑3.18米、重112噸古樟樹,目前它是亞洲最大最古老的古樟。

2.噴泉看臺。通過西入口廣場南側遊步道進入,主要景觀有①200米長,40米寬音樂噴泉,主噴高138米,為目前江西最高;②精衛填海雕塑

3.九曲橋。從噴泉看臺,經遊步道進入。是一座人行景觀橋,橋寬4米。以拱橋和平曲橋結合形式,體現景觀和諧和人文休閒。

4.湖心島。經九曲橋上湖心島。島面積約30畝,島上綠樹成蔭。主要景觀有時光隧道和古亭廊

5.金螺廣場。從湖心島亭廊,通過水上浮橋進入。廣場因形似螺號得名。主要景觀有①以民間傳說“螺女和山伢”為雕塑原型創作的“田螺姑娘”雕塑。雕塑以古銅色鑄銅材質為主,金螺貼金鉑,高約13米,整體雕塑流暢、動感,充滿美感,主要特色為動態、旋轉、可升降;②高5米,長32米,以浮雕形式通過正反兩面展示廬陵自然、人文景觀的紅砂岩文化牆。正面由六個主題組成,用寫實的手法表現“生態吉安,文化廬陵”的圖景。反面以“四山環抱,一江襟帶”的古城吉安為背景,雕有先賢造像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胡銓等古代吉安名臣名士等人文景觀;③純手工打磨,充滿廬陵文化韻味的景觀藝術燈柱。

6.“十萬工農下吉安”大型群雕。從金螺廣場經遊步道,至東西主幹道北面假山“十萬工農下吉安”大型雕塑。雕塑跨度90米,以九組群雕組成,從不同側面反映工農紅軍攻克吉安的過程。整個雕塑氣勢恢弘,形態逼真,由49個人物和3頭火牛陣牛等組成。充分體現出毛澤東詩詞《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中“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的情景畫面。

7.民俗館文化園。位於東西主幹道以東。民俗園分室內展覽、室外展演、室外體驗三大塊內容,展示吉安民間風俗禮儀、民間文化(如燈綵、音樂、傳說故事、盾牌舞、鯉魚燈)。

8.“一縣一景”。為體現吉安下轄各縣、市(區)特色,沿園區主路及遊步道,分佈有各縣、市(區)建設的景觀、小品,並附縣情說明。

9.停車場。車輛停放區,位於西入口廣場北面。從民俗館返回,可直接上車離開,非常方便。

10.文塔。從停車場經園區南北主幹道,沿螺子山上山路,上螺子山文塔。得名於明代名臣鄒元標倡建並作的《文塔記》,是展示吉安人文興盛現象的象徵和標識。該塔為仿宋風格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七層。文塔建成後將成為集文化、宗教、觀景為一體的景點建築,併成為全園的一個制高點,創造出“海納百川,縱貫天地”的意境。

青原山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青原山位於吉安市河東鄉南境,距市區僅10公里,離火車站較近,下車便可直去瀏覽。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巒連綿10餘公里,山上古木蓊鬱,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峽共30餘處,噴雪,虎跑、珍珠、水三疊等飛瀑流泉,並瀉於密林之中,攀天嶽、芙蓉、翠屏、華蓋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繪。。這裡古木參天,景色秀麗,環境幽靜,氣候宜人,被譽為“山川江西第一景”。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勝地。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之一的淨居寺座落山中。該寺佔地約1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整座寺院巍峨雄偉,金碧輝煌,佈局合理,小巧精緻,是獨具江南建築特色的古寺.

唐代開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派弟子行思從廣東韶關曹溪山南華寺到這裡開闢佛堂,廣收僧徒,宣揚南宗的“頓法”。一時間,這裡香火鼎盛,成為江南佛教聖地。青原山又是一座馳名四海的文化名山。與淨居寺並立的青原會館,是吉州郡最早的書院之一,一度是全國著名的理學講壇。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紛至沓來,或遊山玩水,或探奇防古,或講學授徒,或讀書勵志。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宋代詩人黃庭堅、楊萬里,宰相李綱,學士胡銓、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大學士解縉、楊士奇、理學家王陽明、鄒元標、地理學家羅洪先、徐霞客,以及學者方以智、施閏章等,都在青原山留下了珍貴的墨寶和臉炙人口的詩文,僅《青原山志》中就收集了500多篇詩文,至今仍熠熠生輝。

青原山自古寺廟眾多,尢以淨居寺最負盛名吉安最早的書院青原書院(後改名陽明書院),也設在這裡。歷代文人學士多慕名而來,遊山禮佛,講學授徒,吟詩作賦,留下許多珍貴墨跡,僅《青原志》就漫集詩文500多篇。顏真卿、黃庭堅、楊綱、王守仁和文天祥等人的手跡石刻更為山中之墨寶,現在山中有淨居寺,七祖塔、飛來塔、祖關、待月橋、迎風橋、龍潭、虎跑泉,試劍石等名勝古蹟供人遊覽。

淨居寺建於唐神龍元年(七零五年),原名為“安隱寺”,宋崇寧四年(1105年)改為現名。禪宗七祖行思,廬陵人,在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山南華寺受六祖慧能真傳,於唐神龍元年到青原山創建寺院,廣聚信徒,傳佈佛法,發展成禪宗南宗的青原法系,乃南宋兩0系之一,後又發展成曹洞、雲門、法眼三家,影響遠及朝鮮、日本和東南亞。

淨居寺歷代屢經興廢,近年得以復修,現有一組富有江南庭院色彩的明代建築群,雄偉壯麗。寺門橫額“青原山”三字

為文天祥手書,正氣凜然,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和毗盧閣,大雄寶殿四面為池,以拱橋相聯;兩邊廂房為念佛堂、藥樹堂和僧房;還有地藏殿、藏經樓等。寺前山口處有一座額首為顏真卿手書“祖關”二字的石雕牌坊,後面山上有紀念行禪師的七祖塔,均為瀏覽之地。

渼陂古村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渼陂村位於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這裡匯發達的古代商業文明以及紅色文化於一體。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鱗次櫛比;數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繪、楹聯、牌匾、雕屏,無不隱含了廬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廬陵文化的熠熠風采,更記錄著這塊紅土地的滄桑歲月。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文陂鄉,全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歎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個廬陵文化古村,裡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保存完好的有367棟,還有紅四軍的軍部,‘二.七’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山的舊居。有一條古街。這個村子也是人傑地靈,先後出了三位共和國的將軍。他們是梁興初將軍、梁必業將軍和梁仁芥將軍。渼陂村的祠堂最宏偉的當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梁姓是村裡的大姓,梁氏宗祠當然也是村裡最引人眼光的建築。這幢建築最早建於宋代,後來經過多次重建,至今依然顯得古樸雅緻,雄偉壯麗。祠堂飛簷高挑,是二層三進的磚木結構,高大的斗拱依然有著當年的氣勢,但是,據說這裡曾有著精美的雕刻梁託,但都在-的年代中被破壞掉,想起來確實可惜。只有在中堂的牆壁兩側,寫有“忠、信、篤、敬”四個大字,每個大字都有兩個人之高,那種氣勢足以令人震撼。在祠堂裡,每根柱子上都寫著蘊意深遠的對聯,深濃的文化蘊味從中流露出來。

燕坊古村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江西省吉安市旅遊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位於吉水縣金灘鎮,距吉安市中心城區13公里。現存明清建築160餘處,包括宗祠、學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築。古村房屋規劃有序,各巷道均為青石板、紅石板或鵝卵石鋪成,屋內描金繪鳳,精雕細刻,字畫滿堂。村後古樟、古楓和村前古井、古池塘與古村融為一體,具有深厚的廬陵文化底蘊。吉水燕坊古村位於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的燕坊古村,是一個明清建築群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現存明清建築160餘處,包括宗祠、學堂、牌坊、民宅、古井、古塘、古墓等建築。古村房屋規劃有序,各巷道均為青石板、紅石板或鵝卵石鋪成,屋內描金繪鳳,精雕細刻,字畫滿堂。目前,燕坊村有140餘戶,人口700餘人,村內有保存完好的古牌坊13座、古民宅100餘棟、古書院2所、古街1條、古池塘6口、古井10餘口,明清古傢俱、古雕刻等文物非常豐富,其中紅木傢俱、明清瓷品等尤顯珍貴。

燕坊古村內街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房屋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居住建築多為一層樓的磚木宅院。當地民居建築以姓氏自成大院,形成若干建築群落圍合院落,院落組成村子的大致格局。牌坊數量較多,每座牌坊或自成一體,或與院落連成一體。均採用紅石或青石撐門,兩側有陰刻對聯,門楣的兩側是雕刻的圖案,大多為人物故事、吉祥動物、名貴花草、珍禽異獸,雕刻栩栩如生,門楣上還有層層疊疊的飛簷翹角。室內的陳設和雕刻十分精美,大多室內雕龍畫鳳,有山水、人物、花鳥蟲魚、亭臺樓閣等各種題材,其雕刻精美,工藝考究,融入了人文歷史、地理、建築等文化。

燕坊古村四周有1000餘棵古樟樹及柑桔園、茶樹園若干,整個村落掩映在綠樹叢林之中,風景十分宜人。燕坊古村2003年7月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07年又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說到這裡也差不多結束了,然後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播關注,有想推薦你家鄉或者景點的朋友們可以關注私發信息給我哦,後期更新接上你的家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