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魚肉製品第一股”淨利潤猛降67%,全怪肉類漲價?

頭頂“速凍魚肉製品第一股”光環的海欣食品,仍面臨著增收難增利的困境。

10月22日晚間,海欣食品發佈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海欣食品實現營業收入8.78億元,同比增長20.44%;實現淨利潤1238.52萬元,同比下降53.78%。其中,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24.34%;實現淨利潤537.05萬元,同比下降67.12%。

對此,海欣食品解釋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但受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毛利率有所下滑,導致淨利潤下降。

“速凍魚肉製品第一股”淨利潤猛降67%,全怪肉類漲價?

原料價格上漲致盈利下降

事實上,海欣食品前三季度淨利下滑並非沒有徵兆。早在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已同比下滑32.95%。彼時,海欣食品同樣將淨利潤下滑歸因於肉類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海欣食品在半年報中表示,2019年上半年,其所使用的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8.7%,雞肉價格上漲12.8%,魚漿價格上漲8.6%,由此導致上半年營業成本的上漲幅度遠高於營業收入的上漲幅度,綜合毛利率出現下降。

從數據來看,營業成本的上升的確是海欣食品盈利能力下降的“元兇”之一。2019年上半年,佔營收總收入超七成的速凍魚肉製品業務的營收為3.99億元,而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3.75%達2.8億元,毛利率同比下降2.88個百分點至29.85%。

“海欣食品利潤下滑,一方面是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毛利率下滑。另一方面,其所處的冷凍食品加工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生存壓力倍增。在這種情形下,想要在未來搶佔更多市場份額,犧牲利潤換得體量的增長是企業較為常規的策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兩個月前,在一次投資者關係活動中,對於原材料價格趨勢,海欣食品曾預計,接下來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不會像上半年那般劇烈。“首先,肉類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點,影響豬肉價格上漲的一些因素也逐漸消除,國務院連續出臺多項舉措穩定豬肉價格,基於此,公司判斷下半年肉類價格同比波動幅度會減小。其次,魚漿價格近幾年來總體處於緩慢上漲的趨勢,因下半年進入開漁期,漁業資源供應充足價格將趨於穩定,或略有上漲。”

同時,對於原材料上漲是否會帶動公司產品價格上揚的疑問,海欣食品表示,一方面,在行業仍然面臨同質低價競爭,且行業加速洗牌的背景下,行業內的各大廠家面對提價均持謹慎態度。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原材料大幅上漲,壓縮了企業的毛利空間,未來不排除在綜合考慮市場競爭力和盈利水平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提價。此外,公司更加致力於通過產品研發和工藝技術改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以提升公司毛利空間。

經營性現金流驟降253.29%

公開資料顯示,“海欣”品牌創立於1903年,旗下主要覆蓋速凍魚肉製品、速凍肉製品以及常溫魚肉製品和肉製品。

憑藉“老字號”的競爭力,2012年10月11日,海欣食品成功闖關,在中小板掛牌交易,成為速凍肉製品行業第一股。

可惜的是,上市至今已滿7年,2012年的利潤依然是其史上最好的成績。數據顯示,除了2016年、2018年的業績有所反彈外,海欣食品的淨利潤在其餘4個年度均大幅下滑,且在2015年、2017年出現虧損。

除了盈利能力下降之外,海欣食品的現金流狀況亦不樂觀。前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4915.16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驟減253.29%。對此,海欣食品稱,主要系購買商品提供勞務所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留意到,在10月22日晚間的另一則公告中,海欣食品方面稱,董事會已經審議通過公司向商業銀行申請授信有效期為一年,總額不超過4億元(含4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而這一數據佔該公司2018年末淨資產的49.75%。

不過,海欣食品方面並未披露上述授信額度的具體用途。

10月23日上午,就授信額度的具體計劃及目前公司是否面臨流動資金壓力等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向海欣食品方面發出採訪函,但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回覆。

(國際金融報記者 馬雲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