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歷史事件,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史學達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回答中,有2個水軍朋友穿幫了。

以後複製粘貼交給你的模式回答時,也要看一看其他回答。

你的其他水軍同事已經貼過了,你還原樣貼嗎?

穿幫成這樣,對得起工資嗎?

之所以炸燬黃河大堤,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

1938年5月日軍土肥原賢二第14師團為配合徐州會戰,切斷中國軍隊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而渡過黃河突進豫東,力圖切斷隴海鐵路。

第14師團是日軍甲種一流師團,戰鬥力非常強,裝備大量重型武器。

當時徐州大撤退中,國軍主力奮力從日軍的大包圍圈突圍,目前還在不間斷的撤退和修整中,無力再戰。

而且,徐州會戰的失敗,讓日軍失去殲滅國軍60萬有生力量的機會。

然而,面對此事突入河南的第14師團,國軍卻沒有好的辦法。

第一戰區薛嶽組織豫東兵團,調集六個軍共12個師的兵力,將第14師團合圍。

然而,在河南平原上,國軍圍殲重武器眾多,機動力強大的第14師團基本不可能。

實際上第14師團裝備的重炮,比全中國國軍的重炮還要多。

我們看看14師團的實力,它的防禦能力實在讓人驚歎。第14師團第2聯隊5000多人,駐守太平洋的貝里琉島。在1944年9月開始貝里琉島戰役中,美軍使用高達5萬人同日軍血戰長達73天,才基本殲滅第2聯隊主力。此戰美軍傷亡高達1萬1000多人,而殘餘日軍仍然不斷和美軍進行作戰,直到戰爭結束。更厲害的是,第1聯隊一部34人竟然在島上打游擊,到戰後的1947年4月才宣佈投降。

整個戰役中,日軍5000多人全軍覆沒,僅被俘重傷員150多人,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切腹自殺。大家看看,這就是第14師團。

而國軍12個師兵力,大約是10萬左右。

而第14師團滿員就是3萬人,加上配屬部隊接近4萬人的規模。

國軍以絕對劣勢火力,僅僅有一倍兵員優勢想要殲滅第14師團幾乎是無稽之談。


第14師團發現國軍有合圍目的是,立即高速向黃河靠近,最終打通了和黃河對岸的聯絡,日軍得以源源不斷的增援過來。

至於是否殲滅第14師團,同後來炸燬大壩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聯繫。

有人之所以將蘭封會戰和炸燬大堤聯繫起來,主要是蘭封會戰期間蘭封曾經淪陷過。

恐怕是當時宣傳策略,將這個會戰和大堤聯繫起來,以攻擊國民黨腐敗無能。

其實,對戰史稍微有些瞭解,就知道蘭封會戰和炸燬大堤並沒有必然聯繫。

之所以炸燬大壩,是因為日軍調轉了進攻方向,改為進入河南境內追擊國軍。

日軍第10師團及混成第3旅團向亳州、渦陽進攻。第16師團及混成第13旅團於5月26日攻佔虞城,同時向商丘外圍陣地進攻。當夜,黃傑第8軍退至商丘郊區一帶。

面對日軍四面合圍和猛擊,當時國軍沒有阻攔日軍的實力。

國軍的主力剛剛從徐州會戰撤退下來,一些部隊尚且沒有到達集結地,不能作戰。

至於從淞滬會戰退下的部隊,因傷亡損失過於嚴重,實力大減。

再說詳細一些,中國抗戰爆發時僅有170多萬人,歷經淞滬、南京、平津、太原、保定、徐州等幾大會戰,部隊傷亡很大。一些國軍部隊傷亡高達七八成,理論上補充新兵以後也要至少修整3到5個月才能恢復元氣。幾乎無兵可用,蔣介石只能抽調正在休整部隊去湊數。

實力層次不齊的國軍各個部隊均是陸續進入戰場,更是給了第14師團各個擊破的機會。

而此時面對日軍重兵對河南的猛攻,國軍已經沒有實力去阻擋。

6月3日,日軍第16師團攻佔杞縣、通許、陳留。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放棄蘭封。

6月5日夜,日軍攻陷開封。此時日軍第16師團已佔領尉氏、扶溝,第10師團已佔領柘城。

當時黃河防線已經被攻破。如果日軍繼續沿著平漢鐵路南下,就很有可能提前爆發武漢會戰。

然而,當時國軍部隊都被打殘了,不具備武漢會戰的條件。

況且,平漢鐵路豫中一段全部都是平原,日軍只需要幾天就可以突破這裡。

豫南除了南部有些山地,其他也是平原,一樣擋不住日軍。

武漢一旦丟失,長江水路被切斷,鐵路樞紐也被切斷,中國戰場等於瞬間別切成幾塊。

沿海駐紮的國軍主力來不及向西撤退,後方武漢就被敵人攻陷。

尤其,國軍的抗戰持久防禦戰略可能全部崩潰,中國就要亡國了。

在這種十萬火急的情況下,老蔣萬不得已這才扒開黃河大堤,以水代兵。

誠然,此舉造成沿河地區人民的傷亡,這個無須諱言,也是老蔣決策造成的人間悲劇。

但戰爭無非就是這樣,一小部分人死去換取更多的人生存。

我們對蘇聯的衛國戰爭歌頌備至,然而誰知道列寧格勒大勝的代價有多大?

為期列寧格勒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平民死亡。

期間,城內頻繁出現人吃人現象,一說普京的親哥哥,只有幾歲的兒童維克托就被人吃了。


至於扒開黃河大堤的軍事意義,現在還不是能夠敞開學術討論的時候,薩沙也不多說。

但大家自己去翻看稍微有些水平的抗戰歷史學教授的論文,就會看到明確的答覆。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當然怎麼去理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薩沙寫於巴西雨林邊。


薩沙


歷史書都說,蔣介石是孫中山先生晚年時,身邊首屈一指的頭號小弟,

當時不明白的就是,這位歷史級別的風雲人物是如何發跡的呢,

然後隨著對歷史的理解和深入,這位大佬進過河北保定軍校,

然後發跡於上海,剛開始跟著大哥陳其美混,

幹一些特工的事,也就是刺殺重要人物之類的髒活兒,

如果沒有“永豐艦事件”,這位大佬可能也就沒有之後的風起雲湧了,

再那次事件之後,中山先生視蔣介石如同心腹,類似於薜嶽這樣的追隨者,

當時這位大佬還挺有遠見,說國民黨要有自己的軍隊,

中山送他去蘇聯學習一下,最後回來就創辦了黃埔軍校,大佬就當個校長,

因為追隨中山先生,這位大佬與許多年輕歷史級別的風雲人物碰過面,

1921年中山先生會見了偉大的毛主席,當時毛主席三十歲不到,

1920年,中山先生會見了朱德元帥,朱總司令當時為了理想放棄了高官厚祿,

當時中山先生出十萬大洋要元帥自己再拉一支隊伍跟軍閥幹,朱總拒絕了,

但作為中山先生的頭號小弟,當時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直到1925年中山先生在北平去世後,當時正在北伐,

而作為軍校主任的周總理也在這次北伐戰爭中,當時國共正在第一次合作,

瞭解到這段歷史後,才發現風雲人物要經歷多少事件才能夠歷史級人物,

但是,最終這位大佬在1927年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


96年凌晨四點的芝加哥


絕對是蔣介石炸燬花園口,殺敵1000,死去百姓89萬,不是不信,而是不敢信!

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更加離奇,而歷史知名人物的一些離奇決定,也往往超出人們預料,甚至超出合理範圍。

1938年6月9日,這個時間點,抗日戰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正是這一年,蔣介石的一道命令,炸開了黃河花園口,這一“水淹七軍”的策略,僅消滅1000餘日軍,而河南、安徽各受災地區,卻因之增加了八十九萬無辜亡魂。

此前的徐州會戰中,中方雖取得了臺兒莊大捷,但也最終以徐州淪陷而結束。這時候,日軍的一支——土肥原14師團,約2萬人強渡黃河成功,孤軍深入。這支日軍在一定層面起到了奇兵作用,然而,土肥原師團的孤軍深入,也使自己陷入國軍的包圍圈中。

當時,第一戰區的守將程潛早已部署妥當。在豫東,薛嶽指揮20餘萬人的兵力,對2萬日軍形成合圍之勢。然而,當土肥原師團開始從蘭封突圍時,正面迎敵的桂永清部,卻收了一天時間不到,即告潰逃。桂永清麾下的27軍,可是正牌中央軍嫡系,裝備不可謂不精良,轄下甚至有一個德式戰車營。然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甫一交戰,竟然棄守陣地潰逃,戰車跑的更快,日軍追之不及。

不是國軍不給力,奈何日軍有高達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離奇,商丘守軍第8軍黃傑部還不如桂永清,剛一看到日軍,一槍未放,直接不戰而逃。而黃傑是黃埔一期生,蔣介石愛將。他逃跑的“理由”是電臺被炸,無法與第一戰區聯繫,所以一個軍上萬人就跑完了。

這兩位徹底打亂整個作戰計劃,導致國軍部隊被迫整體後撤,對,你沒看錯,20萬人面對2萬人,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一方主動後撤。然而,作為老蔣愛將的兩位,僅僅是暫時的免職處分,後來桂永清做到了海軍總司令,而黃傑升到陸軍一級上將。

蘭封會戰圖

回到正題,土肥原的2萬人不但趕著國軍20萬人跑,而且開始攻打河南重鎮開封,這時候,蔣介石開始坐不住了,然而,惶急的老蔣,想出一招“妙棋”,這招棋一出,慘了黃河中下游流域的百姓。

1938年6月3日,蔣介石電令程潛立即決堤,讓他“要打破一切顧慮,堅決去幹,克競全功”。

河南、安徽等地的百姓,絕對想不到,在連年兵禍的情況下,還會逢此大難,而且是來自自己人之手。

6月6日,新八師師長蔣在珍在花園口指揮決堤,因為當地百姓不同意挖開,所以他派士兵周圍群眾趕到了5公里以外,並佈下嚴密的崗哨,由800多名身強力壯,分5個小隊,日夜輪流開挖。

到6月9日上午9時許,經過人力挖掘和炸藥爆破,蔣在珍部在花園口決堤成功,河水奔騰而出,決堤的黃河,如脫開枷鎖的惡龍,開始瘋狂吞噬沿線的普通百姓。

由於未百姓及時進行疏散(其實炸開黃河,就算疏散又能讓百姓去哪裡),及水災後的瘟疫和饑荒肆虐下,許多人因此而死去。

據當事人回憶:“6月9日的晌午,忽然洪水就湧了過來。幾分鐘的功夫水就漲到齊腰深。沒過多久,大水呼嘯著衝下來,幾米高的浪頭跳起來,我的姑姑一家7口人眨眼間就被黃河水捲走了……”

當時香港版的《申報》報道如下:“黃水肆虐,汙坑遍地,蚊子多,死屍多,難民們又經常露宿在外,遂致瘟疫流行。患霍亂、傷寒、痢疾的人很多,特別是得了霍亂,上吐下瀉,有的人半天時間就死去。花園口決堤不久,在黃水包圍的開封就發生了霍亂,死亡者眾多”。

一片汪洋澤國

事後根據韓啟桐、南鍾萬統計整理資料,在1948年出版的《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中記載,花園口決堤之後的九年間,河南因此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蘇死亡人數為160200人,安徽省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他們根據河南江蘇兩地的災區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萬左右,得出總計八十九萬人死於黃泛的結論。

1945年12月,國民政府深入豫皖蘇泛區,進行災情調查,結果顯示:“河南黃泛20個縣截止到1944年底,共淹斃人口325037人,逃亡人口約631070人。河南、安徽和江蘇3省44個縣因此受災,390萬人外逃,經濟損失近11億元

5.4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盡受滅頂之災1250萬人流離失所。”

對比國民政府的官方統計,可以發現,韓啟桐、南鍾萬二人的統計及估算是比較準確的。

這次的炸開黃河,不但在當時造成巨大危害,更是形成了穿越豫皖蘇3省44個縣的黃泛區,惡劣影響直至後世。

然而,這以水代兵的又成果如何呢?根據日方統計,日軍損失僅有1000多人

而所謂的阻敵效果,到了1938年10月,花園口扒開後第4個月,武漢仍然失守,花園口決口終究沒有挽救武漢失陷的命運。非是國軍不努力,奈何日軍有高達!

每次看到這段歷史,我都會掩卷垂淚、不忍卒睹,難以相信這是真實的歷史。蔣介石何以敢拿近百萬人的性命,上千萬人的流離失所,來為自己的作戰不力買單。

然而,至今竟還有人為其招魂, “蔣公為了國家免於滅亡,犧牲少數人”、“這是壯士斷腕”,網上種種類似言論不絕於耳。人家壯士斷腕,斷的也是自己的腕,沒有那無辜百姓背鍋的。那些想要為蔣介石招魂的人,首先就要問問89萬的無辜水下亡魂答不答應、問問深受黃泛區之害的百姓答不答應。

尤為諷刺的是,在花園口西側,立有一尊鐵犀,這尊鐵犀高約兩米,它渾身烏黑、獨角朝天、雙目炯炯、坐南朝北、面河而臥,底座處標示這是一件複製品,在它的背部,用斑駁的字體撰寫著《鎮河鐵犀銘》,銘文內容是稱頌明朝民族英雄于謙。

根據歷史記載,于謙在宣德五年至正統十二年(1430年-1447年)間,擔任河南巡撫,在此期間,他勤政為民、兩袖清風,因此深受百姓愛戴。

正統五年(1440年)因黃河水勢上漲,逼近開封,一時間形勢危在旦夕,于謙親臨第一線,帶頭進行抗洪鬥爭,他為了表示戰勝洪水的決心,將皇帝御賜的蟒袍拋入河中。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於謙的帶頭下,軍民團結一致戰勝了洪水,保住了開封城。

這尊鐵犀,正是因抗洪成功而立,也是為了頌揚於少保帶領百姓戰勝洪水的壯舉。

對比真正的民族英雄,小丑般的蔣介石,必須遺臭萬年!

PS:網上看到一段妙文,放在這裡給大家欣賞(侵刪):

日寇授首,中州安禎。是夜蔣公欲觀民情,遂與數衛士微服金陵。俄而見一道士街頭占卜,無有不中,無言不奇,觀者如堵,聞者稱妙。公遂命衛士以重金試之,乃問“蔣公可比何古人?”少頃,衛士回報,乃曰“威震華夏堪如關羽,力保半壁勝似陸遜”公大喜。是夜三更,金陵諸軍得令搜捕妖道,終無所獲。正所謂“花園口水淹七軍,長沙城火燒連營”。

深夜裡的鐘聲


你相信皇帝派出去“和親”的公主,在走到半路的時候竟然懷孕了這件事嗎?而且還是懷的隨從她一起出嫁的士兵的孩子。

要說這件事,打死都很難相信的。但是,事實上確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大家聽我慢慢說來。

大家都知道和親是從漢朝開始的,具體可以追溯到漢初劉邦當皇帝的時候。

那時候劉邦幹不過匈奴,差點被匈奴殺死在白登山,後來劉邦死裡逃生,又回到了朝中,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叫劉敬的人,就給劉邦出了一個與匈奴和親的策略,來緩解匈奴和漢朝的關係。

所以,劉邦就把漢朝的公主選來,帶上貴重的財物,送到匈奴那裡去,以示友好去了。

自從劉邦開了這個先例之後,除了漢武帝等少數的皇帝之外,漢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採用過和親的策略,解決他們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當然了一般被選去和親的公主,他們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是皇帝臨時認的一些來自民間的女兒,讓他們去給國家和平做貢獻去了。

我們還知道最為著名的王昭君,她也是和親的一個典型代表。

話說在漢朝的時候,還有一個公主,她也被皇帝選去了。這一次是一個西亞叫波斯的國家,他們的國王也想娶一個漢朝的公主。

所以,他們就給當時漢朝的皇帝,提出來了這麼一個請求。

皇帝就只好選派好了公主,以及送親的隊伍,浩浩蕩蕩的數千人就出發了。

由於路途遙遠,他們走了幾個月還沒有達到目的地,也就是在到了新疆西部的時候,他們竟然遇到了盜賊。

然後,就是開始交火,這個仗一打又是幾個月。

在這期間竟然發生了一件怪事,被送去和親的公主十分意外的懷孕了。

很顯然公主是和隨從中的一員產生了戀情,發生了關係,沒成想最後就導致了這麼一個尷尬的局面。

可是,這樣的事情一發生,就不能把公主送給人家波斯國了。畢竟懷孕是和懷才一樣,時日一長就會被髮掘的。

若是被波斯國王發現,那還了得,不久等於是在欺騙人家嗎?

等到他們把匪徒給趕跑之後,正好波斯派使者來接親了。

漢朝這邊送親的人只好實話實說了,說現在公主懷孕了,也許是天意,他懷的是太陽神的孩子。

他們還有鼻子有眼地說,每天中午的時候,都會從太陽下來一個男子,他騎著白馬來到公主的房間裡,然後,就導致了公主懷了身孕。

面對這樣尷尬的情況,波斯的使者明知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但是,他們也不知道說什麼,畢竟漢朝他們還是得罪不起的。最終,他們只好回去了。當然了他們空手回去也是最為明智的。

畢竟他們不能帶一個大肚婆回去給自己的國王,要是他們真的做了這樣事,恐怕是要被殺頭的吧。

這邊公主和送親的隊伍,因為去不了波斯,他們也回不到漢朝。

所以,索性他們就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叫“朅盤陀”大致就是在今天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從此,他們這數千人就開始在朅盤陀繁衍生息了起來。

就是這樣的事情,打死我都不敢相信,但是事實上他確實是有發生的。

漢史趣聞


公公霸佔兒媳,兒子們竟然不生氣,反而爭相鼓勵自己的妻子服侍老子,用以爭寵奪位!
看到看到這樣的記載,你會相信世間竟有這樣的荒唐毀三觀的事?一定覺得這是後人為了搏人眼球故意抹黑編造的事情。
然而我們都太單純了!

這是真正的歷史記載,不僅僅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實,而且還發生在帝王之家!幹出這件毀三觀的事主角,是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朱溫(907-912年在位)。

<strong>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事件的始末。


朱溫的成長路線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夜,朱溫出生在宋州碭山縣午溝裡。由於父親早死,家貧,其母王氏就帶著他們兄弟於蕭縣劉崇家當傭人。 朱溫長大成人後,很討厭幹活,甚至對幹粗活笨活不屑一顧,天天在外面和混混們一起,以豪雄英勇自許,鄉里人多數對他很反感。
公元877年,朱溫參加黃巢起義部隊,由於勇猛善戰,一路從小兵做到了同州防禦使。但公元882年,他又背叛黃巢投降了唐朝,並幫助唐朝在884年打敗了黃巢。唐昭宗為他賜名為朱全忠,以贊他忠勇。但此時的唐王朝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四方諸侯割據,群雄紛爭,朱溫也他賊子野心,處心積慮進入權力中央。唐昭宗完全成了傀儡皇帝,被朱溫挾裹著東征西戰,殘暴的朱溫常常濫殺無度。因為有天子在手,師出有名,朱溫很快在這亂世中靠戰爭和暴力積累起來了自己的軍隊和資本。
公元904年,年僅三十八歲的唐昭宗因為漸漸失去利用價值被朱溫殺死,朱溫又立了十三歲的李祝為唐哀帝,其實是自己掌握朝政大權。905年朱溫改動“白馬驛之變”,殺害唐昭宗後人及朝臣,唐朝基本上亡國。
公元907年,早已按捺不住的朱溫在開封稱帝,改唐為大梁。

不幸的童年,反覆無常的性格,殘暴,是他成長過程中最顯眼的標籤。


朱溫的荒唐晚年

在朱溫稱帝前,他和原本夫人張惠感情很好,張惠和朱溫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在朱溫滅唐建後梁前夕卻染病去世。朱溫得到張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趕了回來。臨終前,張惠還對朱溫勸道:“既然你有這種建霸業的大志,我也沒法阻止你了。但是上臺容易下臺難,你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真能登基實現大志,我最後還有一言,請你記下。“朱溫忙說:“有什麼儘管說,我一定聽從。“張惠緩緩說道:“你英武超群,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千萬要記住!如果你答應,那我也就放心去了。“張惠死後,不僅朱溫難過流淚,就連眾多將士也是悲傷不已。

但很快朱溫就把張惠的勸誡忘到了腦後,開始縱情酒色,荒淫無度。但他的荒淫,直接突破了人類底線,到了讓人無法理解的程度。
《資治通鑑》對此有段記載:
(朱溫)“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

翻譯過來簡直讓人驚掉下巴:朱溫開始了聲色犬馬的生活,因為兒子們長年在外駐守,他便召兒媳們入宮服侍,行亂倫之事。

但更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他的兒子們知道了之後,不但不感到羞辱憤怒,反而不知廉恥地利用妻子在父親床前爭寵,千方百計地討好朱溫,博取歡心。因為他們預感到,這可能是一個奪得皇位繼承權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他們的確預感是對的。

這些伺候公公的兒媳中間,只有養子朱友文的老婆最漂亮,所以朱友文也是眾兄弟中最受朱溫最寵信的一個。朱溫也已經決定了要立養子朱友文為太子,但這個消息被另一位伺候他的兒媳王氏察覺,立即向她老公朱友珪透漏了消息。這個曾鼓勵媳婦努力伺候皇帝老子的兒子並不是個善茬,收到媳婦從宮裡傳出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先下手為強!


朱溫的可悲下場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穿上便衣,裝扮成平民百姓進入左龍虎軍,把情況向統軍韓勍說明。韓勍是朱友珪的老部下,他與朱友珪一拍即合,決定協助他弒父篡位。
韓勍帶領著自己信任的親兵五百人,換上控鶴軍士的服裝,跟隨朱友珪混入皇宮中隱蔽起來。至半夜時啟動,砍斷萬春門的門閂湧入朱溫所在的寢殿,此時宮人因恐懼而呼號奔走地逃逸了。 朱溫從床上驚醒坐起,問:“造反的人是誰?”
朱友珪走入回答:“不是別人,是我!”

朱溫對著朱友珪說:“我早懷疑此賊,憤恨沒有殺之。你如此悖逆,殺父篡位,老天爺會放過你嗎?”

朱友珪沒有猶豫,指示自己的馬伕馮廷諤:“將老賊萬段!”
馮廷諤提刀追砍,朱溫奮起,繞著大殿內的柱子躲避,期間馮廷諤揮刀三次都劈到了大柱子上,最後朱溫力乏,倒於床榻,馮廷諤找準機會向朱溫的腹部刺了一刀,刀刃從後背穿透出來,朱溫就這樣結束了自己殘暴可恥的一生。
《新五代史·梁家人傳》:太祖惶駭起呼曰:“我疑此賊久矣,恨不早殺之,逆賊忍殺父乎!”友珪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僕於床,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
總結一句:可怕!可恨!可悲!可嘆!

點史成金


溫而爾雅的周總理居然學習過中國武術?

周總理在南開讀書時,校長張伯苓為了增強學生們的體質,曾經登門拜訪大俠韓慕俠,希望他能來南開任教。當時韓慕俠剛剛擊敗了日本柔道高手東鄉平三郎,袁世凱都曾邀請其去當武術總教頭,但是遭到韓慕俠的拒絕。


南開校長張伯苓親自登門去請韓慕俠,張伯苓說:“聽聞你同日本浪人比武取勝,我們都非常高興,又一次證明了中華武術在國際上的地位,國人應該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三個方面的發展,欲增加柔術一課,特聘請你到南開學校任教,不知先生肯不肯幫我們這個忙?”得知增設國術,韓慕俠願意為普及國術而盡綿薄之力,實行武術救國。

韓慕俠到南開後先教了學生們一些基本功,一天晚上有位學生求見,這位學生就是年輕的周恩來。周恩來對韓慕俠仰慕已久,但苦於沒有機會相見。韓慕俠成為南開的老師後,周恩來登門求見,希望能成為韓慕俠的正式弟子。韓慕俠被周恩來的真誠所打動,就答應了周恩來,讓其每天晚上跟著自己練武。



韓慕俠手裡有一把蒙古王僧格林沁的貼身寶刀,因機緣巧合到了韓的手裡,是韓慕俠最心愛的兵器,平時很少拿出來示人。但是,周恩來來練刀時,韓慕俠都會把這把心愛寶刀交給周恩來。


歷史軍魂


7月份就有一個善意的謊言,那麼多人受了損失,國人都知道的一個事實,無處不在的國外商業間諜也全知,在這種情形之下還有人用紙包火,也難怪自己人不相信自己。我愛我的國家,希望不要再空談形勢大好,網絡時代應該注重事實,水稻畝產萬斤不會有人相信,文革中那些慘痛的歷史教訓應該吸取,不要讓別有用心的人看笑話或當作攻擊的把柄。古代的無從考證,近代的有目共睹,無須多說。


zhengtao11


古今多少事皆在談笑間,中華上下五千年發生的奇聞軼事數不勝數,今天便來細數幾件聽之令人咋舌的真實事件。

史上最離奇的死法

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景公姬獳,這老哥是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一代國君,上了年紀,多少有點老年病。

晉國的一位算命先生,大概是活膩了,跟國君說,您老啊,活不過今年吃新麥子的時候了。姬老先生一聽當然不痛快了,到了當年新麥子下來的時候,把算命的招來,捧著飯碗說:你看,你說我活不到吃新麥子,我這就吃給你看!不過,你得先給餓死,誰叫你算得不準!說罷叫人把算命的推出去砍了。

姬老頭子端起飯碗,剛要吃,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跟左右說,不成,得先去上趟茅房,說著放下碗出去了。

可是他作為國君吃好喝好的體重嚴重超標,竟然把木板壓斷了掉入坑中,跌入茅坑不要緊,重要的是沒人發現,您想啊一方諸侯在大便,旁邊佔兩個伺候的人,那成何體統。再者說,當時不流行這樣,身邊站倆人,想方便都方便不出來,於是晉景公就這樣被活活地淹死在了茅坑中。

晉文公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跌入茅坑,然後還被淹死地君王,這死法也太不可思議了。

史上預言最準確的書

《推背圖》是唐代修道之人李淳風和袁天罡合作所著,其中推算時間之久,推算事件之準確被堪稱為“中國第一預言奇書”,其中的未解之謎真的太多太多了。

《推背圖》全卷共有60象,除去引言和結言,剩下58象皆為預言,每一象皆是由圖畫、讖語、律詩、解語構成,其中自大唐算起一直預測到唐代之後兩千餘年,象象連接,次序無錯,讓人驚歎。

裡面構建的歷史走向是按照:“帝制時代—共和時代—大同時代”這一歷史觀而命定式發展的理論體系,向後人詔示了人類歷史最終將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萬教歸一。

其中第五象中預言到了唐玄宗時期爆發的安史之亂和楊玉環葬於馬嵬坡的事件。

圖上畫的是一個馬鞍,係指安祿山;還有一本史書,係指史思明;橫躺在地上的婦人顯然是楊玉環了。

讖語更是有云:楊花飛 ,蜀道難,截斷竹,蕭方見日,更無一史乃乎安。

李隆基待到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時才醒悟過來,但是中央軍已經無法抵禦叛軍,只能節節敗退。在退到陝西的馬嵬驛時,眾將士不肯移步,要殺死禍國殃民的楊國忠才可繼續前進,後又縊死楊玉環才肯罷休。

第36象中更是預言到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出逃。

其中象上讖語有云“芊芊女子,赤手禦敵,不分福禍,燈光蔽日”

如今理解為慈禧利用義和團(義和拳)來抵抗外強,沒想到卻是福禍相依,引來了外強侵略。

象上律詩有云“母子不分先後,西望長安入覲”

意指慈禧母子二人皇宮西逃。

《推背圖》預言之精準事例比比皆是,有道是“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第一則聽之令人咋舌,第二件則令人驚歎。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讓人驚歎的歷史事件呢?

曾有供稿

春朝青牛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孟煩了總結過日軍的戰術風格,炮兵轟,步兵衝,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不動了,炮兵再轟,炮兵轟完步兵接著衝。日本就這麼簡單的戰術,居然能把大半個中國都佔領了。說起來我們都不相信,可它居然就這麼發生了,就是事實,不信也不行。

孟煩了這個總結和日軍的戰術基本上符合,放在今天看,只要稍微有點軍事常識,都會覺得日軍這打法也太簡單粗暴、太沒有技術含量了。但遺憾的就是,和孟煩了一樣,我們都覺得難以置信的事實,他確實就是這麼赤裸裸的發生了,日軍就靠著這麼簡單的戰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給中國造成了至少3500萬人的傷亡,國軍地方部隊和中央軍精銳更是一敗再敗,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軍隊傷亡超過五百萬人。

大家都批評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戰術失誤,不該採用添油戰術,逐次增兵,但問題是,整個淞滬會戰中,日軍其實也和國軍一樣,也是採用了添油戰術,也是逐次增兵,打打停停,戰略上的意志也並不堅決,至少是日軍一直希望能夠與國民政府媾和,迫使國民政府承認日軍佔領華北的既成事實,然後放棄抵抗。國軍也同樣寄希望於列強調停,早日停戰,同樣戰略上意志不夠堅決。可是,日軍還是打贏了,國軍還是輸了。

日軍在淞滬會戰中的打法也非常簡單,就是和國軍長期進行塹壕戰,擺開陣勢,構築陣地工事,一天一天的拼消耗。而且雙方的打法都很沒有技術含量,都是正面先用炮兵狂轟濫炸一陣子,然後是炮兵延伸設計,覆蓋國軍前沿陣地,造成大量傷亡後,步兵開始向國軍第一線陣地突擊。步兵突上去,被國軍趕下來,日軍炮兵又開始炮轟,再大量殺傷國軍,然後步兵再衝鋒,佔領國軍陣地。到晚上,國軍挑選精銳組成突擊隊進行反突擊,日軍守不住,退下來,回到原來的戰線,繼續固守。等到天明,再開始新一天的炮兵轟、步兵衝,如此循環往復,淞滬會戰就這麼打了三個月,從8月中旬,一直打到11月上旬。

日軍發現國軍防空能力比較差之後,想到了一個新的辦法,來提高炮擊的精準度。每天早上吃過早飯,日軍就在自己的陣地上升起繫留氣球,觀察國軍陣地這邊的情況,發現國軍陣地上有新的部隊上來,或者是國軍陣地有調整,就開始指引炮兵開始猛轟。轟一陣子發現國軍陣地上沒有動靜了,步兵就開始衝鋒,等到日軍步兵衝上來了,國軍從隱蔽的戰壕跳出來拼殺,日軍又退下去,開始新一輪的炮擊。如果需要,再召喚飛機進行低飛掃射。

這就是抗戰時期的日軍基本作戰方法,非常簡單粗暴,非常機械呆板,非常沒有技術含量,所以連國軍高級將領都看不下去了,在回憶錄中吐槽日軍作戰時戰法機械呆板,不知變通。所以,現在很多網友都總結說,日軍的特點就是兩條,一傻×,腦子不會轉彎,明知道衝上去要被趕下來,還是會衝,每天都是同一套打法,也沒有什麼創新和變通;二是認真,雖然指揮人員的指揮這麼愚蠢,這麼機械呆板,日軍普通士兵還是一絲不苟的按照這個打法打,每天重複,就跟一群螞蟻似的。

日軍的打法這麼愚蠢,這麼呆板,為什麼還能短時間內就打垮上百萬國軍,佔領大半個中國呢?這個原因就很簡單了,因為國軍比日軍更愚蠢,打法更機械呆板,更沒有技術含量。比如說,解放軍的作戰原則中有一個很基本的原則,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避免均衡配置兵力,而是一定有所側重,也就是要將兵力分配為兩個集團,一個較弱的集團防禦,另一個較強的集團則主要用來突擊和打擊敵人。但現在看國軍的抗戰回憶錄就會發現,國軍所有的作戰都是平均配置兵力,比如說一個師下屬三個團,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是三個團左中右平均排開,最多從中抽一個營充當預備隊。如果是一個師兩個旅,那就是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平均配置。

當然,這不是說不承認國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確實和日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這個差距還沒有大到完全不可克服。別的不說,起碼幾乎在所有大的戰役中,國軍在兵力上都是有優勢的,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武器裝備的差距,如果指揮調度得當,是有可能擊敗日軍。臺兒莊會戰國軍能打贏,主要原因就是除了分點防禦之外,戰區統帥部保持了湯恩伯軍團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兩個機動作戰兵團作為打擊兵團,而不是全部都配置到不同的地域去構築工事進行防禦。

日軍其實也不是完全腦子不會轉彎,而是經常會突然轉彎,而且,每次日軍突然腦子轉彎,國軍就要全線崩潰。比如在淞滬會戰中,國軍始終認為日軍會選擇在長江一側登陸,所以將一部分精銳部隊保持在長江沿線進行防禦,防止日軍登陸。結果日軍卻並沒有在長江這邊強行登陸,而是選擇了在金山衛方向登陸,登陸後馬上包抄國軍後路,數十萬國軍馬上就從淞滬戰場一路潰逃了,連江陰到乍浦一線的永備國防工事都顧不上利用了,直接往南京逃了。


蕭武


蔣介石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通貨膨脹…

1935年國民黨反動政府實行了“法幣改革”,規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偽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1936年又增加了偽中國農民銀行。1942年7月1日起,法幣的發行權統一於偽中央銀行);並宣佈所有白銀和銀元的持有人,應立即將其繳存政府,照面額換領法幣。

從法幣改革到抗日戰爭前夕,法幣的發行額增加到三倍以上。截至1936年6月為止,搜刮人民的白銀就達二億二千五百萬元。

抗日戰爭期間,法幣的發行額迅速增長。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時,法幣的發行額為1937年7月抗日戰爭發生時的三百四十餘倍,同一時期的物價至少上漲了二千倍左右。 抗日結束後,國民黨反動派又發動了反人民的國內戰爭,這就不能不更加大量地增發紙幣。從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幣崩潰為止,法幣發行量上升到四十七萬倍,同一時期上海的物價上漲了四百九十二萬七千倍。大量發行的結果,法幣急劇地貶值,1948年8月法幣的購買力只有戰前幣值的五百分之一。

1937年——1949年100元法幣的購買力變化如下:

1937年 可買黃牛二頭;

1938年 可買黃牛一頭;

1939年 可買豬一口;

1941年 可買麵粉一袋;

1943年 可買雞一隻;

1945年 可買雞蛋二個;

1946年 可買固體肥皂六分之一塊;

1947年 可買煤球一個;

1948年 可買大米兩粒

1949年 可買一粒大米的24.5‰,

其貶值速度簡直超乎人們的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