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現在有些大明星都去搞綜藝節目而不拍電視劇和電影了?

幼師夢


有全體都參加的《人體探險隊》,強仁、東海參加的《奇蹟勝負師》,希澈參加的SBS的《8對1》,強仁參加的《童顏俱樂部》。 電視劇好像比較少,有希澈的《黃金新娘》。


小蘭愛寫字


時下,綜藝節目盛行,已成為不弱於影視劇的存在,其背後的巨大市場吸引著無數人,包括圈中的部分明星,甚至出現有些大明星都去搞綜藝節目而不拍電視劇和電影的想象。對於這種現象,究其原因,我得出自己的三點觀點:

1、時效短,收益高

相對於影視劇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包括對劇本熟悉和角色的揣摩等,而在能獲得相差無比的效益下,顯然是綜藝節目更為划算,也更為輕鬆。例如大明星如果作為嘉賓參與綜藝節目的某一期,錄製時間很短,基本在一兩天,出場的費用一般在數百萬,而如果是通過拍戲則要拍十集左右,這裡面顯然綜藝獲利更多。若是作為常駐嘉賓,那片酬就堪比拍一部電影,同樣是幾千萬,你會選擇什麼?

2、綜藝節目門檻低,熱度高

明星要想拍戲首先會試戲,這其中過程的繁瑣可想而知,而即使你經過多輪試戲,如果達不到要求,依然會被淘汰,角色也與你無緣。而對於綜藝節目,只要你有知名度,有粉絲群體,只要酬勞能談攏,事情就能確定下來,並沒有過多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準備的時間不用很長。

一個明星要在圈內待下去,那他必須要有自己的商業價值,保持自己的熱度,在這個前提下,綜藝節目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綜藝節目播出時間固定,只要它的口碑穩定,明星在節目中正常發揮,再加以適當劇本,塑造相當人設,熱度絕對少不了。而通過影視來維持熱度不穩定,除了拍攝週期長,就是影視的口碑無法把控,只能等待推出市場,讓觀眾決定,但往往搞不好會翻車。

3、洗白,翻紅的利器

綜藝節目一般會呈現歡樂、親民的一面,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口味,很容易博得大眾的喜愛,這對於一些“劣跡”藝人來說,就是試圖抹去自己的汙點的好方法。陳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之前有一段時間因為出軌風波而深受譴責,但其憑藉在《奔跑吧兄弟》中幽默詼諧的笑點擔當形象,受到普遍的歡迎,隨著人們記憶的淡忘,加上他在圈中多結交朋友,事業算是如魚得水。

而一些沉寂較久的明星,要想在短時間積累熱度,復出重回大眾視野,綜藝節目是最好的渠道。像《歌手》節目,許多老歌手都是憑藉這個平臺再次獲得大眾的追捧,重新紅了起來,有自己的市場。

結語

總體來講,以上就是為什麼大明星寧願去綜藝節目而少拍影視作品的原因。從另一面講,上綜藝節目也並不是壞事,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生活的方式,但惟願不忘初心,貢獻更多優秀作品給觀眾!


我是呆萌的小賤賤^_^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別忘了關注我哦!


呆萌的小賤賤


還不是錢鬧得啊,不過導演要是搞個《中國好演員》海選,還是挺不錯的興許能多發掘出想王寶強那樣的好演員,至於演員嗎搞綜藝應該是為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