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記憶|29歲犧牲的重慶團地委書記,是共和國大功臣

共青團·記憶|29歲犧牲的重慶團地委書記,是共和國大功臣

主播君的話

很少有人知道:領導瀘順起義時,他年僅28歲。更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優秀的團幹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初,為重慶團的事業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勳。他,就是楊闇公,今天共青團·記憶,我們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中,有4人出生於重慶、四川。其中,朱德、劉伯承、陳毅三大元帥,早在1926年,便一起參加過一次彪炳史冊的起義。彼時,朱德40歲、劉伯承34歲、陳毅25歲。

此次起義史稱“瀘順起義”,參加的部隊有6個旅,約1.4萬人。這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第一次領導超過萬人規模的武裝大起義。起義堅持鬥爭長達167天,創下中共在“大革命”期間領導武裝起義鬥爭時間的紀錄。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楊闇公(1898-1927),重慶潼南人,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軍事委員會書記。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提供照片

此次起義的主要領導者叫楊闇公,雖在起義當年英勇獻身,但新中國成立後,依然被大家銘記。2012年,他被選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他被評價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中國共產黨四川早期組織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在四川的開拓者。

很少有人知道:領導瀘順起義時,他年僅28歲。

更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優秀的團幹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初,為重慶團的事業發展建立了不朽功勳。

創建、發展共和國的歷程中,凝聚了無數團員青年的突出貢獻,深深地鐫刻上了共青團的名字,留下屬於共青團的無上光榮。楊闇公,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26歲擔任團重慶地方執委會書記

“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重慶潼南雙江鎮郵政局大院所懸掛的對聯,為這個家庭中叔侄兩輩、男女8人先後走上革命道路、獻身於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提供了註解。

其中,排行第四的楊闇公、第五的楊尚昆、第十二的楊白冰最為知名。

1898年3月10日,楊闇公出生於這個大院,這是一幢二進四重天井的四合院式木質建築,有大小房間39間。面街的堂口原為鹽號和代辦郵務的鋪面。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楊闇公與二哥楊衡石

楊闇公的父親楊淮清開明進步,大哥楊劍秋、二哥楊衡石均為赴日本留學生,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堂兄楊寶民也是著名的革命人士,參加過廣州黃花崗起義。

童年的楊闇公就讀私塾,受父親和兄長們的影響,自小便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和革命意識。1913年,在大哥楊劍秋和堂兄楊寶民的支持下,他進入南京軍官教導團學習軍事。

17歲時,他經歷了生命中的第一次大的歷險。

那是1915年,楊闇公參加反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受命去上海秘密籌運軍火,被巡捕發現。

他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一般,穿弄堂、越屋頂,數次變換髮型,才得以脫險。

第二次歷險也很快到來:1916年,他回到教導團後,秘密到江陰炮臺策動官兵起義,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事洩未成,遭到軍閥搜捕。情急之中,他奪窗跳巖,滾坡出逃。

在家人的幫助下,1917年,19歲的楊闇公東渡日本,第二年,他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開始接觸和閱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

楊尚昆同志曾在回憶錄中記敘了四哥楊闇公的第三次和第四次歷險。他寫道:

“四哥告訴我,在日本3年,曾被警視廳抓過兩次:一次是因為和同學們組織讀書會,讀《經濟學》《社會主義神髓》(這些書都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雖然內容還很駁雜),被警視廳拘留,說是讀書會沒有經過學校許可,在他據理力爭後被釋放了。第二次是國內爆發了五四運動,留日學生結隊到中國駐日公使館請願,被日本警視廳關押了8個月。他的這些驚險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

出獄後,1920年秋,楊闇公從日本回國。

1922年5月5日,正值馬克思誕辰104週年紀念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宣告成立。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領導重慶工人運動的團地委部分負責人合影。(左起:第二排1為楊闇公、2為蕭楚女,後排4為羅世文,6為張錫疇)

同年10月1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地方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童庸生當選為首任書記。楊闇公在成都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一名團員。

幾天前的10月9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團重慶地方執委”)也宣告成立,當時,只有1個支部10個團員,首任書記是周欽嶽。1924年9月,楊闇公被迫離開成都,回到重慶,加入團重慶地方執委,擔任組織部長,迅速成為靈魂人物。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1925年1月,組成了由楊闇公等優秀分子為核心的團重慶地方執委會,逐漸成為四川革命的領導核心,為重慶成立統一領導全川的黨組織奠定了基礎。這是團重慶地方執委會部分負責人合影(左起:吳玉章、童庸生、廖化平、楊闇公)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提供照片

1925年1月,重慶團史上意義重大的“一月改選”完成,時年26歲的楊闇公當選為團重慶地方執委會書記他與奉派到四川的團中央特派員蕭楚女共同工作,發動群眾開展反帝反封建鬥爭。

團組織成為領導當地革命的核心力量

就在重慶和四川已經成立團組織、暫未成立黨的正式組織之際,當時的《組織問題決議案》規定,在“團的政治活動,應受黨的監察和指揮,有團的組織而沒有黨部組織的地方,團的中央應聽黨的指揮,去為黨發展其組織或代為進行其工作,同時黨也應幫助團的教育及訓練工作。”

此刻的重慶和四川便屬於此類“有團的組織而沒有黨部組織的地方”,因此,團重慶地方執委承擔了“為黨發展其組織或代為進行其工作”這項重要而特殊的任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當時,每個團員每週均須分頭輪番出去演講。

團重慶地方執委組織力量到城鄉各地張貼反帝反軍閥標語,曾組織4萬多名群眾參加街頭遊行。

楊闇公、蕭楚女、羅世文等人發起“四川勞工互助社”,並吸收工人參加團的外圍組織,免費入夜校學習,在廣大工人中進一步傳播馬克思主義,引導工人參加各種政治活動。

他們創辦機關刊物《爝光》《肅清》,傳播革命理論,不斷擴大團地執委的社會影響。

震驚世界的五卅慘案發生後,他們領導成立了重慶國民外交後援會,發動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

楊闇公協助吳玉章在重慶開辦了中法學校,同巴縣中學、巴縣國民師範和中山中學一起,被群眾譽為重慶革命活動中的“四大金剛”,進步男女青年紛紛雲集,許多學生後來成為革命鬥爭中的優秀分子。

重慶鄰近區縣的團組織也雨後春筍般出現,革命形勢一片蓬勃。

1924年6月

在成都入團的鄒進賢回到綦江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團員,於1925年1月在綦江建立青年團支部。

1924年9月

在涪陵的四川省立第四中學任教的童庸生髮展鞠雪芹等人入團,建立了涪陵團支部,隸屬團重慶地方執委。

1925年2月

團重慶地方執委派張嘉銘回南川縣開展團務,吸收汪石冥、張庚白、談如淵為團員,並組建由張庚白任書記的南川支部。

1925年春季

團重慶地方執委除了在市區的川東師範學校、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巴縣師範學校、巴縣中學、《新蜀報》等設有支部外,還在江北縣、南川、巴縣永興場等地建起了團的支部組織。

革命者的“洪荒之力”讓團組織的影響和聲望日趨高漲,逐漸成為領導四川革命的核心力量。

介紹劉伯承入黨

楊闇公帶領團組織投身革命期間,瞭解到中國共產黨

在成都時,楊闇公認識了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四川大學前身——記者注)校長吳玉章,吳玉章是

中國共產黨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是近現代中華民族奮鬥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1924年1月12日,不滿26歲的楊闇公與吳玉章等人曾在成都創立了中國青年共產黨,5月1日,創辦機關刊物《赤心評論》,以革命言論啟迪民心。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介紹,當楊闇公創建中國青年共產黨時,中國共產黨

已經成立近3年。據推斷,他並非不知情。那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們覺得自己也有一份救國救民的責任,因而創建了中國青年共產黨。

1924年6月,楊闇公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見到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兼宣傳部長惲代英。他對惲代英強調的革命工作要從實際入手、重視行動的主張非常贊同。

楊闇公在充分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作為後,深明大義,並說服黨內同志,果斷解散中國青年共產黨,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盲從,不‘見旗幟就拜倒’,創立自己的革命組織,後來發現中國共產黨的確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能放棄自己創立的組織,匯入中國共產黨的洪流,這種胸懷,令人感佩!”周勇說,“從這些前輩青年身上,當代青年也能汲取精神營養,不要被物慾所裹脅,校正自己的價值觀,讓人生更有意義。”

通過吳玉章的介紹,楊闇公與很多才華橫溢的進步青年相識,包括在成都療傷的劉伯承。1923年,劉伯承在大足驅逐吳佩孚派來侵川的黔軍王天培部隊,激戰中,身受重傷。

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楊闇公對劉伯承非常欣賞,在日記中寫道:“與伯承論時局,他真是天才,頗有見解,使此人得志,何憂乎四川。”

1926年,楊闇公介紹劉伯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他領導出共產黨當時“最好工作之地”

1925年春,楊闇公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黨中央批准,1926年2月,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下簡稱“重慶地方執委”)宣告成立,楊闇公任書記,冉鈞負責組織,吳玉章負責宣傳(因吳玉章受中共中央指示留國民黨中央工作,改為鍾夢俠負責)。

重慶地方執委擔負起了領導重慶和四川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的歷史重任,業績斐然。到1926年8月,全川黨員增至120人;10月,增至168人。1926年春至1927年冬,相繼建立了成都、內江等10個特支,榮昌、南川等18個支部,還在駐萬縣國民革命軍第20軍楊森部秘密建立以盧振綱為負責人的黨組織,在駐涪陵國民革命軍第20軍郭汝棟部秘密建立以尹肇舟任

書記的中共涪陵駐軍支部。

在楊闇公的領導下,四川地區一躍而成全國革命形勢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1926年9月,中共中央對重慶地方執委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表示“四川省現時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奮鬥的精神,更有為別省所不及者”。

大革命時代的“民主生活會”佳話

楊闇公曾留下過一次“民主生活會”的佳話。

1926年2月,楊闇公任重慶地方執委會首任書記,童庸生擔任團重慶地方執委會書記,4月,重慶黨組織便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批評會”。

為什麼召開這個會呢?原來,1925年12月24日,黨員楊洵寫信給黨、團中央,反映重慶團地執委存在“指導非人,同志無理論上的訓練,團體個人化,行動淺薄而浮囂”“亂鬧學潮”等問題,甚至指責了重慶部分同志和工作。

楊洵1923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受

周恩來、趙世炎影響,從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曾參加旅歐共青團在巴黎召開的第四次代表大會。

黨、團中央高度重視,當楊闇公、童庸生等人在上海向中央彙報工作時,有關負責人便召集他們兩人談話,上來就問:你們重慶黨組織怎麼分成兩派呢?弄得兩人一頭霧水,直到看了楊洵的信才明白怎麼回事。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1926年4月,楊闇公主持重慶黨團地委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的記錄。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 提供照片

中央最後決定,讓兩人回去後,召開一次會議,澄清事實,消除誤會,團結一致向前進。

1926年4月15日,楊闇公、冉鈞、童庸生、程秉淵、楊洵、張昔仇、李嘉仲、喻凌翔、劉成輝、吳鴻遜等10名重慶黨團幹部,召開了這個會。

主持會的楊闇公開門見山地指出,只可“赤裸裸地把許多經過的事實說出來,請各同志加以批評,以免因一點小事妨害團結的工作進行”。

楊洵首先發言,一連講了10個他感到不適不解的問題。

接著,童庸生一一作答,言談中對楊洵的做法深表不滿。

然後,與會人員分別就事情本身及二人所談發表了看法。有人指出,童庸生性格急躁,工作不講方法,“有時近似於謾罵”;有人說楊洵工作不夠努力,“有高等黨員的氣概”;有人說今天童庸生和楊洵的發言都有問題,等等。

一群風華正茂、意氣方遒的先驅為了革命事業推心置腹地秉燭夜談,最終誤會雙方冰釋前嫌,參會者深受黨性洗禮和教育。

主持會的楊闇公非常值得稱道。本來,在情感和工作上他是比較同情童庸生的。兩年前與其相識,之後他感到“不覺精神大振,內心的痛苦亦全忘卻矣”。楊洵所提出的不少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瞭解實際情況造成的。但是,在整個批評會期間,楊闇公一點也沒表現出傾向,而是讓大家表達觀點。

最後,楊闇公根據大家的發言,鮮明地指出了兩人的缺點:一方面強調了團體的統一性,不能因一點誤會而離開團體去說話;另一方面又提醒任何人都不能把團體個人化,使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

會後,與會人員達成了思想統一,重慶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大增加,各項工作積極展開,取得突出成績,受到中央的表揚。

當事人未受任何影響,一身輕鬆地投入緊張的工作。童庸生始終戰鬥在鬥爭最前線。楊洵發揮理論功底深厚的特長,一邊搞宣傳,一邊做統戰,不幸於1949年12月7日犧牲。

“這份92年前的檔案,是我們迄今所見到的時間最早、內容最為詳細的、最原汁原味的黨內民主生活會記錄,至今仍有振聾發聵、穿透歷史、直抵心靈的能量。”周勇說,“重讀這份記錄,對我們今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好各級黨組織的民主生活會,進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大有裨益。”

發起領導瀘順起義,為南昌起義預演

在無產階級上升成為統治階級以前,暴力革命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特點。

以楊闇公為首的重慶地方執委審時度勢,在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專注於工農群眾運動的“幼年時期”,便勇敢地、創造性地邁出了掌握革命武裝、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步伐,其革命勇氣和遠見,令人驚歎。

人們熟知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武裝起義是1926年10月23日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或者是“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的八一南昌起義。

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考證後發現,八一南昌起義發生於1927年8月1日,其靈魂人物是

周恩來、賀龍、劉伯承、朱德等。“但在此前的1926年,曾有幾乎一模一樣的一次武裝起義的預演——瀘順起義”。

他介紹說,經請示黨中央,1926年,重慶地方執委決定在順慶、瀘州、合川三地舉行起義。目的是牽制四川軍閥不要東出,策應北伐戰爭的成功。

為此,重慶地方執委成立軍事委員會,楊闇公為書記,劉伯承、朱德為委員,陳毅也參加領導工作。

順慶方面原定12月5日趁軍閥何光烈閱兵時,將其生擒,但不慎洩密,只得提前行動。12月3日,順慶打響起義第一槍,把何光烈包圍在師部。敵驚惶失措,縱火焚燒了4條街,何光烈在混亂中化裝潛逃。

同日,黃慕顏在合川起義,並開往順慶,劉伯承隨軍到達南充,三路起義軍在南充會師。12月10日,三路起義軍舉行誓師大會,宣佈成立起義軍總指揮部,總指揮劉伯承和各路軍司令正式就職。

順慶、瀘州起義相繼爆發,震驚了四川軍閥。敵軍圍攻順慶,進行了異常激烈的戰鬥,敵我雙方傷亡慘重。

“很可惜,這場起義最終失敗了。”周勇說,這是重慶地方執委直接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獨立領導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它積累了黨領導軍事工作的經驗,參與領導起義並取得寶貴經驗的吳玉章、劉伯承、朱德、陳毅等,均成為後來“南昌起義”的骨幹和中堅。“瀘順起義可以說是南昌起義的預演,為其準備了幹部”。

“楊闇公最突出的功勳,就是領導了瀘順起義。”周勇說。

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也對瀘順起義作出了高度評價:瀘順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力圖掌握武裝的一次勇敢的嘗試,是牽制敵人配合北伐的重大軍事行動,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四川革命運動的發展,成為黨在大革命時期爭取改造舊軍隊的一個範例。

29歲壯烈獻身

瀘順起義失敗後,楊闇公很快便遭遇了人生的第五次歷險,但這一次,他雖一度化險為夷,最終卻沒能逃脫敵人的抓捕。

1927年3月31日上午,他與重慶各界兩萬餘人,在打槍壩舉行“重慶各界反對英美槍擊南京市民大會”。

重慶衛戍司令王陵基受劉湘指派,安排便衣混入集會的人群。

11時,會場內忽然槍聲大作,便衣手持短槍、大刀、棍棒,見人便打,逢人便砍,開始血腥大屠殺,參會群眾及學生慌亂地四散逃去,史稱 “三·三一”慘案。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新華日報》“

三三一慘案”紀念特刊,楊闇公就是在“三三一慘案”中歷險,隨後被捕犧牲。

楊闇公隨群眾跳越通遠門的老城牆後,潛藏在通遠門外一戶農民家中,才得以脫險。

4月4日,他乘船前往武漢向黨中央彙報。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

反動派對他威逼利誘,殘酷折磨,但他大義凜然,寧死不屈。

敵人以死威脅:“難道你不怕死嗎?”

他答道:“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4月6日,臨難前,楊闇公痛斥軍閥,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中國共產黨萬歲!”

軍閥割斷他的舌、砍斷他的手、剜出他的眼,最後開了3槍,他就這樣無比壯烈地犧牲於佛圖關前,年僅29歲。

他為兒女取名楊赤化、楊共產

楊闇公大無畏的英勇表現感召了一名獄卒。遇難的次日凌晨,他家居住的二府衙70號,一陣低沉而急促的敲門聲響起。

開門後,來者四下環顧,確認無人後,從兜裡掏出一個小包裹交給開門人,一番耳語後匆匆離開。

包裹裡有一枚戒指。見狀,屋中的老者頓時老淚縱橫,一旁的年輕女子當場暈倒在地。

送包裹者便是這名獄卒,為楊闇公的精神感動,冒死將其遺物送交給其家人,並告訴了遺體的位置。

除了這枚戒指,楊闇公還留下了太多遺產:

他犧牲後,他的妻子趙宗楷偷偷將他的3本日記從二府衙70號帶回雙江,藏匿在老家房間的牆洞裡,保存下來。1949年後,楊闇公的親屬將日記捐獻給了國家。

鄧小平題名的楊闇公日記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三峽博物館裡的楊闇公日記原件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這是一份見證了一名革命者無比忠貞的寶貴遺產。

1925年1月1日,他在日記中寫下:

我們能把這個責任,放在肩上,從民眾的團結上著手,外而打倒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內而剷除封建的割據,實現平民政治,使無產階級得(以)掌握政權,則目前的苦惱,一定會減去的……我們的責任,真比什麼還大呵!努力!努力!才能把這個工作完成得了!

在日記中,楊闇公對人物的判斷,也體現出驚人的洞察力。

1924年1月8日,他針對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所作宣傳的報告寫道:較前次各種報告都要系統些,他能把具體的事實指得出來,並對於每個時期所施的宣傳口號,也恰中客觀的需要。

而在前一天,他寫道:特立(指張國燾——記者注)說話的技術太差,不應突如其來的(此處“的”應為“地”——記者注)表示,所以失掉了許多中派的同情,引起會場反對派的抗議。

如今,這3本日記作為一級文物保存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其複印件則擺放在楊闇公舊居供世人參觀。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楊闇公和夫人趙宗楷、女兒楊赤花合影

生前,他為女兒取名楊赤化,兒子取名楊共產。他去世後,出於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他們分別改名為楊赤花、楊洪彥(楊肇中)。

“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

“本來,楊闇公的家庭非常富有,但他卻選擇了為主義而投身革命。”周勇說,自己在楊闇公的家鄉工作時,曾廣泛收集資料,印證了楊闇公犧牲得極其慘烈的傳聞。

他說,楊闇公犧牲後,其遺體被運到嘉陵江邊一個小廟中,家人請照相館為遺體拍攝了兩張照片:一張是他平躺在一塊木板上,身穿白色衣服,全是血跡和泥土,臉上有很多刀痕,沒有手;另一張是遺體清洗後,換上黑色的新衣,讓他坐在椅子上,沒有手,臉上的刀痕清晰可見。1987年,潼南人民將楊闇公墓遷到新修的陵園,打開棺木,其遺體沒有手,他以生命和熱血踐行了人生格言:“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

楊闇公就義後,中央向重慶(四川)委派了幾位黨組織書記,很多都壯烈犧牲。第二任書記傅烈到任1年,英勇就義,時年29歲;不到兩年,第三任書記劉願庵犧牲,時年35歲;同年,剛就任的第四任書記穆青犧牲,時年32歲。

“楊闇公這一批青年,如此年輕,在如此血雨腥風的時代,能有如此抱負,忘記個人安危,足以成為激勵當代青年奮進的一面鏡子。”周勇說,“眼下,有一些青年不思進取,沉溺於網絡,遭受不了任何挫折,我希望他們能認真溫習這一段歷史,振作起來,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真正承擔起責任。”

“在那段風雨如磐的年代,是青年在衝鋒陷陣。”周勇說,“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青年也應勇挑重擔,做命運抉擇無畏挑戰的闖將,做攻堅克難創新創業的先鋒。”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 End —

來源 | 中國青年報

記者|田文生 編輯|杜沂蒙 校審|陳鳳莉

共青团·记忆|29岁牺牲的重庆团地委书记,是共和国大功臣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