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00億到40億,昔日的“A股體育第一”,已街頭難尋

在前年,要說買體育用品,相信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貴人鳥。然而這幾年,貴人鳥卻陷入了沉寂。

截止到今年的10月15號,貴人鳥的股價為4.16元,與最巔峰時期的69元相比,已經大跌了近百分之九十。

從400億到40億,昔日的“A股體育第一”,已街頭難尋

這隻展翅高飛的“鳥”,隨著時間的流失,想飛卻怎麼樣也飛不高了!

貴人鳥成立於1987年,在如今看來,也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企業了。而在2009年到2011年之間,貴人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門店的數量從開始的1800多家激增到5000多家,這也為後來的下滑埋下了伏筆。由於門店的增多,貴人的營業收入也在當年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從6億元上漲到了16億。與此同時,像李寧、安踏這些品牌還處於小打小鬧之中。

隨後,貴人鳥為了搶佔市場的先機,決定縮小跑鞋的產量,將生產重心轉移到板鞋方面。這也是貴人鳥犯下的最大的錯誤,因為誰能想到幾年後跑鞋才是市場的主體呢!

此外,貴人鳥為了上市,盲目地擴張門店。最終在2014年初,貴人鳥成功的上市。然而,上市的效果卻並不怎麼令人滿意。雖然在接下來的三年裡,貴人鳥的總營收一直都在上漲,但是淨利潤與淨利率卻一直在下滑。漸漸的,貴人鳥變得越來越便宜,與“貴”已經漸行漸遠。

從400億到40億,昔日的“A股體育第一”,已街頭難尋

那麼,貴人鳥為什麼會落到如今的境地呢?

轉型失敗

其實隨著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貴人鳥也在轉型求變。只不過貴人鳥已經在死衚衕裡待久了,轉型變得異常的艱難。在轉型方向上,貴人鳥主張“多元化的轉型”。而在服裝的主業上,卻投入了非常少的精力。也就是說,貴人鳥連轉型的主體都沒明白是什麼。而就在今年的上半年,貴人鳥的收入為15.63億元,同比減少了百分之二。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貴人鳥的自主品牌與同期相比,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盲目收購

也正如貴人鳥的轉型盲目一樣,貴人鳥的投資也很隨性,沒有重心。就在2016年,貴人鳥斥資6500萬與廈門的融一科技展開合作,意圖向體育保險領域發展。僅僅過了8個月,這項行動便以鬧劇結尾;而在2017年,貴人鳥以27億元的高價收購了威康健身,意圖佈局體育健身領域,不過最終還是失敗了。

從400億到40億,昔日的“A股體育第一”,已街頭難尋

隨後,貴人鳥嘗試了很多的領域,不過都以失敗而告終!

事實上,無論是轉型還是收購,想要多元化的發展,都是要建立在自己主業很強悍的基礎上的,千萬不能本末倒置。至於因為主業不佳而想要多元化發展的行為,只是“慢性死亡”罷了。

如今,貴人鳥的危機依舊在持續,如果沒有資金前來救場,貴人鳥也難逃破產的命運。由此可見,貴人鳥的“再次翱翔”,勢必比想象中的更為艱難。各位看官有什麼想說的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