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臨武耀光芒——臨武縣打造百億寶玉石產業紀實

玉出臨武耀光芒——臨武縣打造百億寶玉石產業紀實

臨武寶玉石文化產業園。

(本文圖片由臨武縣委宣傳部提供)

玉出临武耀光芒——临武县打造百亿宝玉石产业纪实

玉石雕刻大賽。

李秉鈞 李 娜 李進科

深秋,走進臨武縣寶玉石文化產業園,只見玉石街內,100餘家各具特色的玉石企業,展銷的通天玉、香花玉作品和翡翠、和田玉、瑪瑙等珠寶飾品琳琅滿目,遊客和市民絡繹不絕。

臨武縣寶玉石文化產業園負責人介紹,該園區於2017年8月開工,總投資10億元、佔地7.8萬餘平方米,集展覽、商貿、鑑定、研發、科普、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目前,該園完成投資7億多元,建成玉石街、公盤中心、精品市場等。去年5月開園幾天時間,入園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實現交易總額5.6億元。

玉石之鄉,礦晶之都

“國寶”蘊藏臨武

“楚南郡邑之最古者莫如臨武。”據史志載,臨武置縣距今已有 2200多年。從高空俯瞰,臨武就像一顆鑲嵌在南嶺山脈的璀璨明珠,境內水系發達,武水河、猴子江等穿越崇山峻嶺,向湘江、珠江奔騰而去。

高山多寶藏。臨武礦物寶玉石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有色礦藏達9類50多種。素有“有色金屬之鄉” “礦晶之都”美譽,獨有“國寶”——香花石,還有螢石、方解石等多種礦物晶體。

此外,臨武還是“玉石之鄉”。近年來,省有色地質勘查院、地質科學研究院在臨武通天山、香花嶺等地勘探時,先後發現了“通天玉”(石英質玉)、“香花玉”(透閃石質玉)、“舜瓏玉”(水鋁石玉)等玉石資源,它們硬度高、色彩多樣、可雕性強,據專家保守估算潛在開發價值上千億元。

通天山因奇特的地質地貌、秀美的高山草甸、豔麗的高山杜鵑、天然氧吧、夢幻的雲海而名聲遠揚。美山出美玉,通天山地區的優美環境,孕育著冰清玉潔的通天玉資源。其玉質細潤、天然明亮、晶瑩剔透、色彩豐富、可雕性強,這就是通天玉的“身價”。2015年,通天玉湖南省地方標準制定、發佈和實施,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玉石地方標準。

“通天玉”因產於臨武縣通天山及周邊區域而得名,以石英為主,含少量高嶺石、蒙脫石等礦物的石英質玉。摩氏硬度為6至7;密度為2.60至2.70g/cm3,折射率為1.535至1.553。2016年,通天玉獲得郴州市十大文化符號殊榮,2017年,通天玉列入《石英質玉分類與定名》國家標準,成為中國又一優質石英質玉石資源。

香花玉屬透閃石質玉,礦物成分以透閃石為主,含少量陽起石、透輝石、金屬礦物等。摩氏硬度為6至6.5,密度為2.97至3.10g/cm3,折射率1.61至1.62±,以青色、墨色為主,玉質好,少綹裂。省地質測試研究院的同志讚歎:“香花玉的寶玉石學特徵與和田玉一致,是加工製作高檔玉石製品的優質原料。”

今年5月,省自然資源廳、郴州市政府、臨武縣政府在長沙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重磅消息——臨武境內新發現舜瓏玉,填補了我國無水鋁石玉空白。消息傳開,玉石界引發轟動。

舜瓏玉與通天玉、香花玉不同,其礦物成分以水鋁石為主,含少量剛玉、方解石、石英、粘土礦物和金屬礦物等。摩氏硬度6.5±,密度為3.15至3.40g/cm3,折光率點測為1.71±,以白色為主。其原石大小從幾克到幾公斤不等,品相優良的原石每克價格可達千元以上。舜瓏玉的美觀、稀少性等獨特的寶玉石特徵,使它的成品“寶氣”十足,可媲美寶石。

省黃金珠寶質檢站有關負責人表示,舜瓏玉是我國首次公開發現,是具有寶玉石較高開發利用價值的水鋁石玉礦產資源。

精雕細琢,璀璨光芒

百億產業欲出

玉出臨武耀光芒。如今,臨武境內的東山河、西山河、金江河,成為眾多拾玉人的追逐之地,在這裡的河床中,每每可發現質地細膩、潔白無瑕的通天玉等籽料。於是,撿玉、玩石、探險,成為一道道美麗風景,原本寂靜的山谷,禁不住沸騰了起來。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產業要讓它散發出璀璨光芒,需做好頂層規劃和設計,該產業進入了省裡決策視野。2014年,省主要領導在省發改委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郴州、臨武在寶玉石產業發展中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並先行試點。同時,臨武寶玉石產業被列為湖南省高值礦石產業重點開發項目和郴州市十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之首。

於是,該縣編制完成了《湖南省臨武地區玉石資源調查評價報告》、《臨武縣寶玉石產業發展規劃》和《臨武縣寶玉石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多次根據市場需求,修改《臨武縣寶玉石文化產業園規劃與設計》。

為招大引強,2017年,臨武與郴州市生源商業集團全額控股的臨武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臨武寶玉石產業。計劃總投資16億元。合作項目分為兩個內容:一是臨武縣境內的通天玉、香花玉等寶玉石資源的探礦工作,計劃投資6億元。二是興建集公盤、加工、展覽、商貿、鑑定、研發、科普、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寶玉石文化產業園,計劃投資10億元,佔地面積140畝,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一期工程自2017年9月建設以來,由於各級領導重視,部門配合,企業組織到位,施工環境優化,短短8個月時間建成並投入使用,被省、市領導高度充分肯定,產業項目建設被讚譽為“臨武速度”和“臨武經驗”。去年5月,寶玉石產業園一期工程完工並盛大開園。二期工程計劃今年底完成展銷中心、酒店、寫字樓的主體工程建設。

同時,該縣以節會促產業發展。2018年以來,成功舉辦了3次豐富多彩的重大節會活動,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盛況空前,充分展示了臨武“玉石之鄉·礦晶之都”和“寶玉石原產地,礦洞口博物館”的獨特魅力和“寶玉石+臨武民俗文化”的獨特風韻。

通過節會活動,提升了臨武和臨武寶玉石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共展出了600多家原產地珠寶產商的礦物玉石、珠寶、瓷器、根雕、字畫、古玩等累計22萬餘件各式展品,吸引了超過30萬人次前來參觀。同時,舉行通天玉、香花玉原石公盤交易活動2次,民間玉石原石、礦晶公盤活動5次,交易額穩中有升。預計到2022年,臨武寶玉石產業總規模超過100億元。

商賈雲集,萬人從業

盛世一片繁華

豐富的寶玉石資源,帶動了寶玉石及相關產業的上下游發展,臨武已擁有寶玉石開採、加工、交易、檢驗檢測等完整的產業鏈。目前,該縣已註冊寶玉石公司54家(其中規模以上6家),玉石加工及配套企業36家,銷售店及個體戶120餘家,從業人員1.5萬人。

走進通天福玉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只見來自河南、福建的多位雕刻大師,正在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每位大師從選料、設計、雕刻、再設計、再雕刻等每道工序,都親歷親為,且運用鍘、鏨、衝、壓、勾、鏤空等技法,緩慢而謹慎地進行雕刻。“公司一二三樓分別為展銷廳、藝術創作基地、餐廳,去年臨武寶玉石文化產業園開園期間,接待國內外遊客5萬多人次,完成交易額500多萬元。”公司董事長唐愛國介紹,他投資1600萬元創立的這家公司,已獲得多項玉石雕刻國內國際大獎。

玉不琢不成器,藝不精難成品。玉石行業最缺的就是雕刻專家,為此,臨武縣從河南、福建等地引進玉石雕刻專家,精雕玉器作品,打造“通天玉”品牌。同時,實施玉雕人才培養計劃,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臨武縣職業中專與縣寶玉石文化產業園多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係,實行校企共建、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不斷擴大珠寶玉石加工與營銷專業規模,培養專業雕刻人才。組建臨武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寶玉石專家服務小組,與貧困戶(生)結對,定期開展送智送技活動。

該縣還積極組織玉雕師參加各類玉雕大賽,鍛鍊人才。去年在省玉雕大師評審中,臨武8名玉雕師獲“湖南省玉雕大師”稱號;在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平洲玉雕杯”首屆全國玉石雕刻職業技能大賽中,該縣2名選手獲全國玉雕行業“優秀人才”稱號。

通過從外引進人才和內部培訓人才,臨武寶玉石文化產業園共聚集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0餘人。通天玉、香花玉作品在礦博會等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先後榮獲“國藝杯”金獎、“百花杯”金獎、“天工獎”銀獎和最佳創意獎、“金鳳凰”金獎、“神鵰獎”金獎等獎項。

根據該縣寶玉石產業發展規劃,到2022年全縣寶玉石從業人員將達8萬餘人。商賈雲集寶玉石產業後,還將帶動物流、包裝印刷、旅遊、教育培訓等相關的產業鏈同步發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