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念可靠嗎——批判性思維視野中的信仰

在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中,任何一種斷言都被視為一種信念,都需要好的理由。擁有好的理由的正確信念才能被視為知識。

在一些人看來,我們擁有自由,當然也包括信念自由。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自己決定怎麼做和去哪裡,這是很重要的。但這種自由是有限制的:無論我多麼想,或者多麼努力,我們都不能自由地跳到月亮上,或在一天之內長高三十釐米。行動的自由也帶來了更大的責任:我們不能為了取樂而自由地虐待或傷害別人。

你相信的東西也是有限制的嗎?你現在能夠立刻使自己心甘情願地相信2+2=27,或者地球其實是太陽系的中心嗎?

不受外界干擾和強迫地建立自己的信念,這常常被認為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基礎。這種觀點認為,我們在信仰和道德等主題上有自決的自由和權利。這意味著在這些主題上,其他人對我們信念的批評是有限制的。但關鍵在於,這不一定意味著我們在這些主題上的信念沒有評判的標準。

信念自由並不意味著我們沒有好的理由就相信某事。

我們關於天氣和人類進化的信念依然需要建立在好的理由之上,即使我們可以在這些主題上自由地決定我們的信念。因此,信念自由並不意味著我們的信念不需要有好的理由。事實上,我們的信念有好的理由,是我們真正自決的關鍵。批判性思維不僅僅適用於思考天氣或公共政策。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標準和方法同樣適用於決定我們關於上帝、正義或者道德的信念。一個良好的批判性思考者在收集到充分證據之前不會輕易地相信什麼。當我們沒有充足的證據時,最為理智的做法是不要輕易地相信什麼,採取不可知的態度。我們不會對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最好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這使我們更容易認真地考慮他人的意見。當然,一直保持開放的心態並非易事,對於相信什麼或不相信什麼,我們常常不能自控。但良好的批判性思考者會努力保持不可知的態度,直到收集到充足的證據去證明一個信念。

信仰作為一種信念往往與理性精神相背離。

信仰是人們對生活所持的長期以來形成和必須加以捍衛的根本信念。

信仰主義者聲稱,信仰遠遠超出了理性能夠證明的範圍。而理性主義者主張,信仰如果不能被理智或證據證明,便毫無可信之處。根據信仰主義的說法,神存在的超然領域是通過信仰與啟示展現的,並不需要理性或實驗證明。很多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正統教徒都持這種態度。在信徒們看來,人類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上帝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人類和上帝之間的聯繫不可能通過人類的理性建立起來。在信仰中我們必須無條件接受上帝的存在。然而這並非意味著理性不能在生活中佔據一席之地。信仰是一種超越我們五大感官侷限的人類行為。如果信仰願意接受理性的檢驗,那便不是真正的信仰。同理,如果信仰是依賴於理性證據存在的,那麼當這些證據出現漏洞的時候,信仰便會動搖。

信仰主義的第一個缺陷是,深信事物為真並不需要證明其為真。你可能曾經堅定地認為聖誕老人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但是,不管你的這一信仰是多麼的堅定和強烈,極有可能你還是錯誤的。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現在還不能從科學角度證明神的超然領域的存在,就斷定它不存在。但一些人至今還堅信大地是平的,但這種信念無疑是錯誤的。

信仰主義的第二個難題是選擇哪種信仰。神的形象有很多。如果不使用理性的話,我們如何知道在那麼多各執一詞的信仰體系中應該選擇哪種信仰?是天主教,摩門教,還是佛教?在選擇之前,我們是否應該仔細考慮一下,那些只會做出拯救靈魂、永恆幸福和心靈歸屬的空頭許諾,並妄圖一次換取人們堅定不移的信仰和義無反顧的獻身,整日在大學校園忙碌著招募新教徒的教派,它們是否值得我們信仰。

信仰強調服從,而不是證據。信仰主義者認為,信仰是基於有關上帝的啟示或直接知識,和理性沒有任何關係。對上帝的信仰是一切的出發點,是不證自明的。就此而言,我們的信仰並不需要理性的證明。以信仰為基礎的主張不允許通過理性或世間的證據來反駁。

對那些有信仰的人來說,他們的整個世界和整個生命都集中在了上帝以及對上帝的崇拜和服從上。在很多猶太教和基督教教義中,信仰的本質可以由《創世紀》第22章中亞伯拉罕的故事加以闡明。作為對亞伯拉罕信仰和服從的考驗,上帝命令他獻祭自己的兒子艾薩克。當亞伯拉罕準備照做,以此證明自己的服從時,上帝寬恕了艾薩克的生命。如果沒有服從,對上帝的信仰只能是空談。[1]

我們的信仰可靠嗎?只有理性能夠證明它。如果沒有理性作為前提,我們怎能知道它不是虛妄的呢?

[1]朱迪絲·博斯:《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45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