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80”後殘疾小夥“敲”出別樣人生

“喂,你好,你有兩個快件,我等會兒給你放在門衛這裡,下午回來記得取。”忙完淘寶客服的活兒,楊洪又開始擔任快遞小哥,將淘寶服務站剛收到的一批快件配送出去。

今年33歲的楊洪兒時因為意外落下殘疾,導致他個子矮小、背部隆起、腰桿無法挺直。雖然命運坎坷,但他卻始終沒有退縮,而是自強不息、艱難創業,用一雙手、一臺電腦,敲出了不一樣的人生。他還用自身的經歷去感染、鼓勵更多的殘疾人,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靠努力獲取成功。

大竹“80”後殘疾小夥“敲”出別樣人生

楊洪

兒時落下病根終身殘疾

楊洪出生於大竹縣廟壩鎮老場村,家裡有父母和弟弟。在他小時候,母親多病甚至有段時間精神不太正常,父親只好到處做零活給母親治病。

4歲的時候,楊洪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背部一直彎著,家人以為是坐姿不正確引起,因此一直矯正他的坐姿問題。期間,楊洪因調皮將手摔脫臼,後來去醫院接上了。

10歲左右,家人認為楊洪坐姿還是糾正不好,於是送往醫院檢查。通過拍片檢查,醫生查看片子後說可能是摔過造成脊椎移位導致脊柱側彎,而且這個側彎有點狠了,肋骨已變形,時間長了可能壓迫臟器。由於家裡沒錢無法醫治,楊洪背部隆起、腰桿無法挺直,落下了終身殘疾。

或許小時候不懂事,楊洪自己沒有感覺,因為那個時候沒這麼嚴重,也沒有太多心理壓力,但是去醫院檢查拍片以後,聽見醫生說會一直殘疾的時候,他當時覺得人生為什麼如此不公平,漸漸產生了自卑心理。

儘管身體殘疾,但楊洪讀書特別認真努力,成績名列前茅。因為他深知,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讀初中的時候,正在煤場做工的父親出事了。由於父親血型是熊貓血,失血過多,找不到匹配的血型,後來加上感染了,在醫院治療了好幾年。

至今讓楊洪記憶深刻的是,父親在醫院治療,母親陪在身邊,而他正在讀初中住校,留弟弟一個人在家裡,週末回去睡覺時發現家裡老鼠又大又多。

大竹“80”後殘疾小夥“敲”出別樣人生

忙完淘寶客服去送貨

外出打工遭遇父親截肢

2003年,為了生活,只有初中文化的楊洪走出廟壩鎮遠赴廣東打工,補貼家用。因為身體原因,他在工作上沒少吃苦頭。

當時楊洪在建築工地做小工,天天擦地板和牆面,往縫隙裡面擦白水泥勾縫,帶起手套不好擦就直接用手,然後指姆都擦爛了,遇到高的地方就搭個凳子,一天吃盡了水泥灰。困苦勞累的生活讓背井離鄉、身體殘疾的楊洪時常感到絕望,“那時候,覺得人生都是灰暗的,整個人被負能量包圍,逃不出來。”

由於工地上住宿住棚子不要錢,還包吃,楊洪省吃儉用,基本上不另外開支,所以一年半後工程結束便回到了家裡,身上還有些積蓄。

2005年,楊洪拿著存了一年半的4000元,交了學費學手機維修,做手機設計方案,摸索著自主創業,但始終不如意。同年,忽然傳來父親因工作受傷可能會截肢的噩耗,突如其來的變故再次將楊洪推向了絕望邊緣。

當趕回老家看到白了頭髮年邁的父親躺在床上憔悴枯槁的樣子,楊洪內心不是滋味。“當時我爸躺在床上,問了我一句:‘兒子,你說我這個腿要不要截肢?’他說這話時的眼神至今我都忘不掉。”楊洪說,也是從那刻起,他意識到自己將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同時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大竹“80”後殘疾小夥“敲”出別樣人生

楊洪(左一)與同事

創業艱辛但越來越好

後來,楊洪前往深圳一些小型手機公司上班做設計,做項目。剛開始做得很不錯,不過後來手機行業洗牌,小公司做不了。

2013年,有了一定積蓄的楊洪回到了家鄉,結合大竹縣的特色農副產品開了一家淘寶店。剛開始不順利沒生意,有時候一個訂單也從家裡騎車送到縣城發貨,來回就是六七十公里,“這種生活與深圳坐辦公室上班落差還是很大的。”

直到2016年,楊洪在殘聯的幫助下參加了天貓“雲客服”的培訓,成為了一名客服人員。並在大竹縣豐源大學生創業園負責人谷方勇的幫助下,和老鄉李俊傑共同管理大竹縣線下淘寶服務站。

楊洪說,每天的時間被安排得很滿,一共分為三個時間段:上午10時到13時做客服工作,解答商家的諸多問題;下午14時到17時處理服務站內快遞事務,掃碼入庫,挨著打電話,也會擔任快遞小哥,負責城區範圍內快件的配送;晚上20時到24時繼續做客服工作。而中間的空餘時間,楊洪會拿來處理自己淘寶店的相關事務。

“我們是班上得越多,工資就越高。” 誠信經營讓楊洪的淘寶店生意漸漸好了起來,但是生意好了之後貨多又搬不動。有時候,楊洪騎電瓶車要送幾大編織袋的貨,一天甚至吃一頓飯,從早上起來就打包,緊趕慢趕打好包送到大竹發貨,下午四五點才吃飯。

“近段時間網店正在調整,目前主要是上架商品,找貨源,相當於又要整頓一次,之前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大概五六十單的樣子。”楊洪希望調整好了以後生意能越來越好,有能力的時候能幫到殘疾群體。

現在,楊洪每個月有近8000元的收入。通過自己的努力,他不僅買了車,在大竹縣城按揭了一套房,還將父母從農村接到鎮上居住。在經濟條件改變的同時,楊洪覺得,心態上的變化是一筆精神財富。他希望,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也能夠像他一樣,變得樂觀、開朗,靠雙手實現夢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