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詳解糖化血紅蛋白意義(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糖化血紅蛋白越高表示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越多,糖尿病病情也越重。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穩定可靠地反映出檢測前2-3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時間,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干擾不大。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紅蛋白就不可能達標。

糖化血紅蛋白的特點決定了它在糖尿病監測中有很大的意義:(1)與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緩慢。由於血糖是不斷波動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是逐漸生成的,短暫的血糖升高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反過來,短暫的血糖降低也不會造成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由於吃飯不影響其測定,故可以在餐後進行測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糖化血紅蛋白相當穩定,不易分解,所以它雖然不能反映短期內的血糖波動,卻能很好地反映較長時間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採血前2個月之內的平均血糖水平。(4)較少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是指其在總血紅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反映過去2~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爾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響,因此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定,可以比較全面地瞭解過去一段時間的血糖控制水平。世界權威機構對於糖化血紅蛋白有著明確的控制指標,ADA(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小於7%,IDF(國際糖尿病聯盟)建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標準為小於6.5%,目前我國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定為6.5%以下。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的控制情況

4%~6%:血糖控制正常。

6%~7%:血糖控制比較理想。

7%~8%:血糖控制一般。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強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結構及運動,並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併發症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可能引發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併發症,並有可能出現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併症。

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的注意事項

發現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監測血糖都顯示控制較好,而糖化血紅蛋白偏高,則需考慮是否平時監測血糖不夠全面(如只測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後血糖),或者可能血糖儀測出的數值不夠準確(如機器老化,試紙受潮、過期等)。

如果某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較大,經常發生低血糖,繼而又發生高血糖,由於糖化血紅蛋白是反應血糖的平均值,所以其糖化血紅蛋白完全有可能維持在正常範圍。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數值就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變化了。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還受紅細胞的影響,在合併影響紅細胞質和量的疾病(如腎臟疾病、溶血性貧血等)時,所測得的糖化血紅蛋白也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水平。

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在臨床治療中,如能同時測定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更好地全面判斷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當空腹血糖超過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時,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不好,可能與採血時緊張、勞累、晚餐進食過多、治療不當、急性併發症等有關,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比如某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均在6%~7%,而最近一次為8.2%,這表明以往的治療方案已不能較好地控制血糖,需要重新調整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於糖化血紅蛋白對應的預測值,甚至達到正常標準,則顯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療對症。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達到目標或治療方案調整後,應每3個月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血糖控制達到目標後也應每年至少檢查2次糖化血紅蛋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