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腹瀉作為一個常見的症狀也可以是一個病名,臨床很常見。

曾經一段時期內喹諾酮類抗生素作為腸道消炎藥被廣泛應用,以至於不少患者都有了經驗,出現腹瀉就去買諾氟沙星膠囊。

但是除了細菌感染可以服用此類抗菌消炎藥外,大多數腹瀉可能是胃腸道功能紊亂、吸收障礙、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尤其是慢性腹瀉更不是抗生素能解決的,那麼面對各種腹瀉我們該怎麼用藥呢?下面我為大家推薦一些治療腹瀉的常用中成藥。

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藿香正氣系列

藿香正氣散原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後代逐漸出現藿香正氣水,霍香正氣丸(濃縮丸、水丸),藿香正氣膠囊(軟膠囊),藿香正氣口服液,藿香正氣顆粒和藿香正氣滴丸等新劑型。

藿香正氣由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曲、白朮、陳皮、姜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等11味藥組成。

功效理氣化溼、解表和中。主要用於感受寒溼,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嘔吐腹瀉、舌苔白膩,脈濡緩。所以從組方和和功效來看主要是治療寒溼邪導致的疾病的。

此藥四季可用,當患者感受寒溼或者飲食生冷食物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均可以用,現代可以用於治療胃腸型感冒、秋季腹瀉、急性腸炎等。

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複方黃連素片

由鹽酸小檗鹼、木香、 吳茱萸 、白芍等藥物組成。功效清熱燥溼止瀉,本藥主要用於大腸溼熱,赤白下痢,裡急後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腸炎、痢疾等急性感染性腹瀉。

這些疾病可以與西藥諾氟沙星等藥物使用。當然也有一些患者因為喝酒或者過食辛辣引起的溼熱洩瀉也完全可以用,此時不需要用抗生素。

參苓白朮丸:

由人參、白朮、麩炒、茯苓、山藥、薏苡仁、蓮子、白扁豆、砂仁、桔梗、甘草等藥物組成

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治療腹瀉主要側重於脾虛型腹瀉,以慢性腹瀉為主。患者會出現疲倦乏力,食少便溏。可以見於急性腹瀉後,也可以是因為患者屬於脾氣虛型體質。對於這類患者切忌用消炎藥或者清熱解毒的藥物。

現代用的醒脾膠囊也具有較好的效果,醒脾膠囊具有醒脾開胃,養血安神,固腸止瀉的功效。常用於脾氣虛所致的便溏腹瀉,食慾不振,夜寐不安。

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理中丸

由白朮、黨參、甘草、炮姜四味藥組成的。主要功效為溫中散寒、健脾胃,用於脾胃虛寒,嘔吐洩瀉,胸滿腹痛,及消化不良。

這類患者也多見以慢性腹瀉為主,表現為患者較常人怕冷,或者有的患者反映胃中有寒氣,或者肚臍著涼就腹痛腹瀉、或者飲食生冷就腹瀉。

如果患者陽虛明顯或者體內寒邪較重,建議用附子理中丸效果更好。附子理中丸在理中丸基礎上加溫陽救逆的制附子溫陽驅寒效果更佳。

補中益氣丸

由炙黃芪、黨參、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炙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功效。

臨床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肛門下墜等症狀。所以也主要用於慢性腹瀉,患者一般會出現聲低懶言、動則乏力,飯後腹脹。

對患者有胃下垂、直腸脫垂等臟器下垂的腹瀉患者更加適宜。筆者臨床驗證,對患者飯後即腹瀉這種特殊的腹瀉具有較好的效果。

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四神丸

由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吳茱萸(制)、大棗(去核)等藥物組成。具有溫腎散寒、澀腸止瀉的功效。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洩瀉,主要表現為腸鳴腹脹、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面黃肢冷。

此藥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治療五更瀉,指的患者在雞鳴和黎明前出現腹瀉,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蒸化致病。在黎明之前,陰氣盛,陽氣未復,脾腎陽虛者,胃關不固,隱痛而作,腸鳴即瀉,又稱“五更洩 ”、“雞鳴洩”。同類型的藥物可以用補脾益腸丸等。

一拉肚子,不要只想到“消炎藥”,可以試試這些“治本”的中成藥

總之,從以上分析看,除了少數急性腹瀉需要用抗生素外,大多數慢性腹瀉是不需要用抗生素的,只要辨證準確,選用合適的中成藥物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