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作文:熟知這11個寫作素材,高分作文信手拈來

教師資格筆試倒計時11天,作文在綜合素質考試中佔很大的分值,必須要重視!高分作文,需要有優秀素材的點綴。今天為大家帶來了11個高分作文素材,趕緊看看吧!或許可以用得上哦!

教育類作文:熟知這11個寫作素材,高分作文信手拈來

因材施教的案例

子路問孔子:“聽到鼓勵的話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冉有也來問:“聽到鼓勵的話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應該聽到後就去實行。”公西華問道:“子路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後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以身作則的案例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說:“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菸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身處逆境的案例

謫居黃州期間,悽風苦雨中的蘇軾泛舟赤壁,在清風、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傷,參悟了水與月的辯證法,捕捉到“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的生命本真,最終徹底頓悟了生命的真諦。跳出心靈煉獄的蘇軾開始盡情享受“清風”“明月”......蘇軾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蕩胸臆於自然。身處逆境而豁達灑脫,隨緣自適,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面對生活中的坎坷,我們也要樂觀驅散陰霾,用曠達解讀挫折,永遠保持理智與樂觀。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案例

東晉著名的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堪稱我國曆史上的一絕,不僅具有其獨特的風格,而且真正地達到了龍飛鳳舞的境界。他才思敏捷學識淵博,集各家書法融於一體,終自成一脈,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書法宗師。他調教出的徒弟,也就是他的兒子王獻之,在我國曆史上也頗有盛名。王獻之生性好強,才智過人,因此在父親的教導下,勤練書法,即使是冰凍三尺,也不間斷,直至寫完了二十缸墨水,才真正學好書法,並超過了他的父親王羲之,以此名揚天下。

強調責任類

武漢市鄱陽街的景明大樓建於1917年,是一座6層樓房。在1997年也就是這座樓度過了漫漫80個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當年的設計事務所從遠隔重洋的英國寄來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1917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到期,如再使用為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80年,不要說設計者,就是施工人員恐怕也不在世了吧。竟然還有人為它操心,還在守著一份責任、 一份承諾。)

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重振旗鼓創輝

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超級巨星,他那譽滿汽車行業的推銷術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百億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嫉賢的老闆開除了。老闆把他趕到一個倉庫中的小房間,還美其名曰是給艾柯卡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辦公室。在奇恥大辱面前,艾柯卡沒有消沉。微博@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

在被解僱受辱之後,艾柯卡接受擔任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一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萊斯勒公司喜獲新生。僅1984年一年,他就為公司賺取了24億美元的利潤,比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潤之和還要多!頑強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輝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分析:順境中獲得成功,固然是錦上添花,而逆境中打翻身仗方顯英雄本色!艾柯卡如果沒有第二次的成功,至多不過一推銷巨星而已,正是逆境中的崛起才造就了他的“英雄”之名。

話題:“英雄”“金子總會閃光”“磨礪與成功”

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分析: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鐘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誰知道,他登上講臺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裡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

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裡,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語堂,一位大師級語言大師。性格幽默、風趣,聽其談話,如沐春風,獲益多多。

話題:“春風化雨”“為師之道”

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誌上懸賞解答的數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並不介意,只是說:“我留著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經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瞭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

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說:“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分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永遠不要以為自己瞭解知道一切,否則你就是無知。

話題:“知與不知”“謙虛”

海子的寂寞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所有的詩人都那麼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毫無浪漫情趣的老闆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髮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與溝通。溝通源於寂寞,無法溝通,也就更加寂寞。

話題:“寂寞與溝通”“交流與理解”“冷漠是毒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