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援川幹部:打通產品“任督二脈”讓其價值翻倍

洞頭援川幹部:打通產品“任督二脈”讓其價值翻倍

羅強的果園,建立了質量追溯體系

貧困群眾的產品需要暢通的銷售渠道,消費者需要有品質的產品。如何將市場與產品有效、精準對接?要找到消費扶貧的利益連接點。今年以來,洞頭援川幹部在南部縣做了一些新探索。

眼見果子豐收,農戶為何發愁

緩坡上成片的果樹連綿不斷,綠油油的葉子正茂盛生長。可以想象,到了冬天時節,這裡的晚熟柑橘掛滿枝頭,金燦燦一片,甚是漂亮。去年的時候,四川南部縣梅家鄉⼤乘庵村的種植戶羅強還是有些操心:果子園裡有了好收成,如何有個好受益。

羅強是成都人,幾年前看上了大乘庵村得天獨厚的環境,投資300萬元,建立了1000畝晚熟柑橘園,開始了“農民”生涯。剛開始,各種困難接踵而至,連晴高溫苗子萎蔫,夏天雜草瘋長,各種病蟲害一波接一波。但在技術人員到位後,羅強不斷學習,問題逐步解決。

不過,因為地處偏遠、品牌認知度低,價格上不去,產值沒多少起色,如何發展壯大是一個問題。

扶貧幹部送來“金點子”,品牌價值翻倍

洞頭援川幹部到他園區考察後,針對羅強晚熟柑橘現有情況進行“把脈”,排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幫助合作社開通了名為“梅橙⾹貨”的微信公眾號,微信商城,⼊駐了阿⾥巴巴批發⽹,開通了淘寶企業店鋪,建⽴線上線下批發與零售相結合的銷售⽹絡,⼒爭把南部縣的柑橘賣到全國各地。

最為關鍵的是洞頭援川幹部將果園定位為“綠色生態養護“:果園產品要在管理中嚴格把關,每⼀個果子每一顆樹都要用心呵護,堅持自然成熟,不催熟不打蠟,不施用化學肥料,全部使用環保有機肥,不打除草劑,孕育的果子新鮮美味。

洞頭援川幹部還建議羅強大膽走出去,把觸角延伸到更遠更大的江浙市場,牽線搭橋去杭州農博會得到了江浙乃至於全國客商的青睞好評。同時還建議羅強建立網站,網格化、數字化管理每一棵樹,利用衛星地圖管理園區地塊,把土地分成A、B、C、D區。

洞头援川干部:打通产品“任督二脉”让其价值翻倍

專注扶貧,羅強被表彰

消費扶貧不是“直接給錢”而是打通“任督二脈”

事實上,羅強遇到的問題在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中非常普遍:農產品品牌不響,消費者認知度不高,優質的產品只能賣低價。“讓農戶的產品獲得‘價值認可’,就需要政府部門在貧困地區和消費市場之間架起橋樑。“洞頭援川幹部說,要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打通制約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讓貧困地區的產品真正流動起來。

“打造高端定製農業,消費者可以認養果樹,通過網絡隨時查看到自己所認養的柑橘樹長勢情況、掛果、管理、施肥、除草等。”羅強在援川幹部的幫助下搭建相關係統,客戶24小時可以看到管理流程,讓客戶能買到放心、綠色、有機的柑橘,滿足了高端消費人群的需求,自己的收入也相應的提高了,銷路也打開了。

“目前已經有100多位客戶參與認養柑橘樹,很看好這個新奇的銷售思路和定製農業,比市場價格翻了一倍,會給自己的柑橘產業園帶來無限的光明前景。”原本發愁的羅強一下子就找到了出路。

羅強的柑橘園吸納了當地大量農民就業,吸納10多戶貧困戶常年在園區工作,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和增收問題。打開思路的羅強已經不滿足現有的1000畝果園,還想擴大生產,但是有機綠色種植對環境要求極高,物色了很多地方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洞頭援川幹部們孜孜不倦,還在繼續幫助他物色第二個種植園區。

消費扶貧不是“直接給錢”,而是“買賣雙贏”。洞頭區東西部扶貧幹部為南部縣不同的特色產業出謀劃策,從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等多環節幫助農民打造產品品牌,“要使得參與消費扶貧的各方都能受益,團隊正在從銷量、價格、生產三個方面尋找南部縣傳統產業的‘消費扶貧’新模式,力爭讓當地群眾長效穩定脫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