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骨魚怎樣養殖呢?

黃海佑1


花骨魚俗稱花姑娘,屬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在下面的文章我們來了解下花骨魚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以及它的食性。為您介紹規模化花骨魚苗種培育技術,所應具備的池塘和孵化設施,如親魚和苗種培育池塘的要求,親魚產卵設施和孵化環道設施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等。


花魚骨主要生物學特性 

  花魚骨身體較長,前端寬厚,後段側扁,頭中等大,眼大,吻端突出,體色灰褐或淡黃,全身有許多小黑色斑點,側線上有7~14個黑斑,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庫中,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性溫順,喜底棲鑽洞,常聚居或出沒於沿岸長有青苔的石縫、木樁等障礙物附近,對水流較敏感,尤其是春汛繁殖期間,稍有水流即興奮遊竄,甚至躍出水面。它以底棲無脊椎動物、蝦、昆蟲幼蟲等為主食,是偏肉食性魚類,幼魚期以浮游動物為食,兼食一些藻類及水生植物;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食蛋白質含量高的人工配合飼料或小顆粒餌料。產卵期通常在4~6月,水溫16~23℃,尤以4月中旬~5月為盛產期,其卵具粘性。花魚骨1冬齡即達性成熟,體重約200~250克;性成熟前生長極為迅速,其後生長緩慢,其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 

一、 親本的選擇:

  挑選了20組,能進行自然繁殖的親魚,進行自然產卵,自然受精,獲受精卵20萬粒,由於是精心培育的親本,親本營養充足,催產率較好。選擇時,挑選了一些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魚作為親魚,雌魚腹部膨大,卵巢輪廓明顯,雄魚的精液成乳白色的粘稠狀,入水即散,選擇了45組,而且頭部有白色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雌魚無珠星,手摸光滑,雌雄的比例為4—5:1。雌體重0.5公斤/尾,雄0.3公斤/尾,親本放入暫養池,全天24小時給予微流水刺激,一天後,注射催產藥物,12小時後,進行人工受精,受精卵記數後放入孵化桶進行孵化。

  1.催產前的準備:

  (1)、暫養池:為水泥池,100m2,水深1.2m,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池的上方搭建有鋼構保溫遮陽棚.

  (2)、工具:檢查親魚和產卵時暫存親魚的網箱兩個,擔架兩個,記數用的白碟四個,一百毫升的量筒一個,兩千毫升的量筒一個,研缽一個,注射器若干,催產藥物若干。

  (3)、花魚骨的卵具粘性,而用黃泥巴脫粘的效果要好於滑石粉,選用備好的黃泥漿一塑料盆。

  2.人工繁殖:

  水溫24攝氏度,把親本放在網箱內重新檢查了一遍,雌、雄分開暫養。進行人工催產,注射劑量:雌魚LRH—A310微克/公斤+DOM10毫克/公斤,雄魚減半。14小時後,每隔半小時檢查一下雌魚卵發育情況,待到發現有產卵跡象時,撈出雌、雄進行人工授精。授精後的卵用清水洗後沉澱半小時,然後用量筒計數,放入孵化桶孵化。孵化水溫24攝氏度,自然產卵、受精和人工催產的催產率和受精率同樣好。

  3.孵化:在當地繁殖的受精卵和水科所繁殖的受精卵受精率相同,為70%,共獲得受精卵45.15萬粒,剛孵化的花魚骨卵為透明的黃色,光滑,圓卵。6月8日從孵化到出膜歷時四天,72小時全部出齊,出苗率69%,獲苗31.15萬尾。

二、苗種培育 

  (一)培育池準備 

  1、培育池為統一規格的正方形水泥磚牆池,面積210平方米,水深1.2~1.5米;砂礫底質,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進出水口裝有牢固的防逃柵。 

  2、魚苗入池前用生石灰進行嚴格消毒,2~3天后注水50~70釐米,灌水時用6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和敵害生物隨水入池。 

  (二)適口餌料培育 

  每口培育池施腐熟有機肥50千克、碳酸氫銨5 千克、過磷酸鈣 10千克。施肥的時間必須根據水溫和魚苗入池的期限而定。水溫 20~22℃時,魚苗入池前70~80小時施肥;22~24℃時,入池前50~70 小時施肥;24℃以上時,入池前2天施肥。 

  (三)魚苗培育 

  1、花魚骨入池的時間以混合營養期為好,此時既可吸收卵黃營養維持生命活動的能量消耗,還可攝食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等生物餌料,成活率較高。魚苗適宜放養密度為400~ 450尾/平方米。 

  2、魚苗剛下塘時,每天潑灑2次豆漿,5天后水質開始變肥,及時加註新水10~15釐米。以後每隔2~5天加水1次。飼養15天時在池邊定點投餵適量豆餅糊,並在豆餅糊中搭配少量甲魚飼料,以保障魚苗生長的營養需要。 

  3、魚苗經過20~25天的飼養,體重增加200餘倍後,應及時分池養殖,進入夏花魚種培育階段。 

  (四)魚種培育 

  1、魚種池注水1.5~1.8米,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300千克、尿素15千克、磷肥30~40 千克,培育枝角類、橈足類等大型浮游動物。土質肥沃的老魚池,施肥量減少30%~ 50%。 

  2、魚種放養時用3%的鹽水浸泡3~5分鐘,殺滅病原體,防止魚種在拉網、運輸過程中受傷後染病。 

  3、放養密度,當年養成商品魚的,每畝放養量1.2 ~1.5萬尾,經過4~5周的強化培育,即可轉人成魚養殖;如養成冬片魚種的,每畝放養3 ~4萬尾,飼養一段時間後再分池。 

  4、魚種放養後,每2天施1次肥,每次施腐熟有機肥45~65 千克,無機肥以0.3克/立方米氮、0.1克/立方米有效磷計算施肥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40釐米。 

  5、放養初期配合飼料的比例為:魚粉15%、豆餅40%、萊餅30%、小麥粉15%和適量的無機鹽、維生素;6~8周後飼料配比可改為:魚粉5%、豆餅粉50%、萊餅25%、小麥粉20%和適量的無機鹽、維生素。每日投餵以1.0~1.5 小時吃完為限。 

  6、經常加註新水和用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水質的適宜酸鹼度和充足的溶氧。    

三、魚病防治 

  1、水黴病。用400毫克/升小蘇打溶液全池潑灑。 

  2、爛鰓病。用0.3~0.6毫克/升的二氯異氰脲酸鈉或0.2~0.5毫克/升的三氯異氰脲酸全面潑灑,連用3~4天;用2.5~4.0毫克/升的大黃液或五倍子藥液全池潑灑。 

  3、腸炎病。內服魚用聚維酮碘,每100千克魚,每天用量為25克,拌料投餵,連用5天;內服大蒜,每100千克魚用1~3千克。

你對花骨魚的養殖方法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麼?歡迎留言大家一起啊談論吧!


路易佳哥


花骨魚,也叫麻花魚,是一種小型魚類,自然生長的狀態之下,2年體重在250~500克之間。由於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銷售緊俏,刺激了人工養殖產業的出現。花骨魚食性很雜,適應能力很強,成為人工養殖魚類之中極好的養殖對象。



那麼,花骨魚如何進行人工養殖呢?

做好三大準備,是成功養殖花骨魚的基礎

養殖花骨魚,得有一個池塘。所以,第一個準備就是池塘。養殖花骨魚的池塘要求是,面積在3畝左右,池深2~2.5米,水質良好,塘底淤泥要清理乾淨。

第二個準備就是配置增氧機,3畝的花骨魚可搭配1臺3斤的增氧機。

第三個準備是池塘消毒。消毒常用的藥劑是生石灰,每畝用量在180斤,進行全池潑灑。具體做法是,留池塘水位在8cm,並在出塘周圍挖若干小坑,將石灰放入坑內,產生熱量之後使用鐵鍬全面均勻撒入池塘之內。



花骨魚苗投放,需要注意時間、密度和規格

投放花骨魚苗要掌握好這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時間,最好安排在每年的12月份至下一年的3月份之間。第二個是規格和養殖密度,規格在5~6cm的魚苗,每畝可以投放1800~2000尾,預計可以帶來900~1000斤產量。如果選擇混養,切忌與鯉魚、鯽魚、草魚等搶食厲害的魚類一起。建議跟白鰱魚混養。可以這樣搭配,規格5~6cm的花骨魚,畝投入400~500尾,預計產量360~460斤,搭配規格8~10cm的白鰱魚100尾即可。



搭配餌料,適量投餵,養好花骨魚

人工養殖花骨魚,自然要以人工搭配的飼料為主進行養殖。可以在市場上直接選購飼料,也可以自己動手搭配。比如準備好40%菜籽餅、30%豆餅、15%花生餅、10%麵粉、5%魚粉。然後,把準備好的飼料原料充分混合起來,再加入適量的水,拌和成麵糰即可作為飼料投入。

在餵食量方面,需要根據水溫而定。水溫在15~20℃,餌料日投餵量是魚體重的1%~2%,20~25℃,餌料日投餵量是魚體重的2%~4%,25~30℃,餌料日投餵量是魚體重的4%~6%。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有點意思的事兒


(1)、池塘選擇:選擇面積為1~3畝,水深1.5~2米的池塘,池塘中設有網箱,池塘內開設進水口及排水口,進水口及排水口處設防逃網;(2)、親魚選擇:在每年的4~5月選性成熟的選2齡以上的親本魚,分別放在池塘的網箱中,並在離網箱的不遠處開好增氧機;(3)、人工繁殖:在投放親魚的第2‑3天上午打催產素,經過24±2個小時後採用人工受精法產卵,脫粘後環道孵化,形成花骨魚魚種;(4)、池塘清潔:將池水排幹,清整池底後,對池塘進行消毒;(5)、雜物撈除:注入新水,並撈除池塘內的雜物;(6)、消毒花骨魚:用2.5%~3%的食鹽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花骨魚魚種15~20分鐘;(7)、投放花骨魚:早春畝放1200‑1500尾花骨魚魚種,搭配尾重50‑60克的鯿魚120‑140尾,尾重300‑400克的白鰱50‑100尾;(8)、投放餌料:以人工飼料為主,培養浮游生物為輔;日投飼料2次,日投餌率為所餵養花骨魚總重量1.0%~2.0%;(9)、投放肥料:投放有機肥與無機肥,使浮游生物繁衍旺盛;


豬大腸OOOO


屬於底層魚類,喜在水體的中下層,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主, 也食各種小魚。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

花骨魚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庫中。

這種魚對水質要求高 ,可以在山澗小溪旁搭建活水養殖,一般有群體效果,對水流的感應比較強,屬於在搭建池的時候要加大上下水流的落差,還有

一個習性就是喜歡陰涼的的環境,搭建池的時候注意蓋掉三分二的板面,留一點陽光即可

戶外捕魚哥毒蜂


採取以投餵人工餌料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為輔的飼養方法,飼料配方:豆餅30%、菜籽餅40%、芝麻餅或花生餅15%、魚粉5%、麵粉10%,將以上幾種原料混勻後,加適量水拌和成麵糰或製作成軟顆粒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或者選擇蛋白質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採用自動投餌機投餵以節省人工。

  花骨苗種下塘3天后開始馴飼,經10~15天時間馴飼,大部分花骨能到水體上層進行搶食時開始正常投餵,飼料投餵次數隨水溫的升高由最初的1~2次增加到6~8次,日投餌率在1%~6%、水溫15~20℃時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2%,20~25℃時為2%~4%,25~30℃時為4%~6%,具體日投餌量視魚體攝食、生長、水溫及天氣等情況靈活掌握,由於花骨吃食溫和,儘量做到投餌充足。


粵湘一輝


花骨魚又名雞骨郎、季郞魚,是一種稀少而特別的魚類,魚身修長優美。渾身長滿黑點,平時生長在湖泊等水域,是一種肉質鮮美,獨特風味的淡水魚。   要想養得好、產量高,必須培育好大規格魚種,如購1.5~2公分以上苗種下塘,水深1.5公尺以上,每畝放養0.8~1萬尾左右。如10畝大塘水面培養,必須用網片圍欄成1畝小水面積,先棧養20~30天后再拔掉欄網進行大塘培養,這樣有利提高成活率。   魚苗下塘後,如有條件先進行潑黃豆漿10~15天,再輔以粉末飼料投餵,小時候餌料蛋白適當高點,最好在32-40左右,每天投餵3~4次,也可以在網箱進行培養,每平方米可放小苗0.5萬尾左右,規格養大點以後再進行分箱養殖。花魚骨 不耐浮頭,所以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注意池塘不能大面積魚類浮頭,保證其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池塘捕撈時,拖網很難捕到,只有乾塘起捕,但不能完全把水抽乾,稍微有點水,人手多一點,儘量快點捕起,放清水裡衝氧就可。這是本人的飼養經驗。



壯鄉啊武


  一、池塘條件

  選擇養殖花骨的池塘面積一般在5~15畝,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條件的儘量經過乾塘、清淤和曝曬,每3畝池塘配備1臺1.5kg的增氧機,每口池塘配備1臺以上的3kW的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

  二、放養前準備

  苗種下塘前12天,每畝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帶水清塘,主要殺滅潛在的病原體和其它敵害生物,3~4天后施放給經充分發酵的腐熟有機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輪蟲、枝角類等浮游生物,使苗種下塘後有豐富適當的天然餌料可供攝食。

  三、合理放養

  放養時間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苗種放養,苗種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消毒5~8min,一般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1800~2000尾,畝產量可達450~500kg,混養時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400~500尾,畝產量可達180~230kg,搭配規格為8~10cm的花白鰱100尾左右。

  四、水質調控

  池水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將pH值控制在7.2~7.8為好。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於3mg/L時,要及時開動抽水機加註新水,更換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減緩因密度過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時注意用木板將水擋散。若水質太瘦,透明度過低,則必須適當追施肥料,一般畝施有機肥50~80kg,另根據水質情況,可以施放碳酸氫銨4~5kg,磷肥2~3kg,要經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五、科學投餌

  採取以投餵人工餌料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為輔的飼養方法,飼料配方:豆餅30%、菜籽餅40%、芝麻餅或花生餅15%、魚粉5%、麵粉10%,將以上幾種原料混勻後,加適量水拌和成麵糰或製作成軟顆粒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或者選擇蛋白質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採用自動投餌機投餵以節省人工。

  花骨苗種下塘3天后開始馴飼,經10~15天時間馴飼,大部分花骨能到水體上層進行搶食時開始正常投餵,飼料投餵次數隨水溫的升高由最初的1~2次增加到6~8次,日投餌率在1%~6%、水溫15~20℃時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2%,20~25℃時為2%~4%,25~30℃時為4%~6%,具體日投餌量視魚體攝食、生長、水溫及天氣等情況靈活掌握,由於花骨吃食溫和,儘量做到投餌充足。

  六、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強巡塘,一是密切注意池水變化,高溫、雷雨多發天氣要及時開動增氧機,晴天中午堅持開機1~2小時,加快水體上下層對流;二是做到定期少量換水,使水質保持相對穩定,使其始終處於"肥、活、嫩、爽"狀態;三是改良水質,每20天左右用生物活菌全池潑灑;四是巡塘、投餌時細心觀察花骨的攝食、活動和疾病情況。

  七、輪捕輪放

  花骨從魚苗到性成熟250~300g前這一階段,生長極為迅速,性成熟後生長緩慢,如將花骨的起捕規格定在250g/尾左右時能顯著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飼養期間有必要實行輪捕輪放,5月中旬開始將達上市規格的花骨(250~300g)逐步起捕上市,留出水體空間,5月底,6月初補放大規格魚種500~800尾,8月下旬進行調劑放養,保持養殖水體中魚群的合理密度,11月份進行第2輪放養,放養的品種、數量、規格和第1次相同,到翌年的2~3月份又可將達到上市規格的花起捕上市,並及時補放魚種。


打野大師


1.選擇養殖花骨的池塘面積一般在5~15畝,養殖面積過小,溶氧不足,水體的緩衝能力差,養殖單產不易提高;養殖面積過大,管理困難,也不利於提高單產。所選池塘要求東西向,池深2~2.5米,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條件的最好經過乾塘、清淤和曝曬,每3畝池塘配備1臺1.5kg(的增氧機,每口池塘配備1臺以上的3kW的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使用顆粒飼料投餵的池塘還應配備相應功率的投餌機,另外還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

2.放養前的準備

苗種下塘前12天,每畝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帶水清塘,主要殺滅潛在的病原體和其它敵害生物,3~4天后施放給經充分發酵的腐熟有機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輪蟲、枝角類等浮游生物,使苗種下塘後有豐富適當的天然餌料可供攝食。

3.合理放養

一般放養時間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問進行(尤以12月至翌年的1月間放養為佳)。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苗種放養,苗種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消毒5~8min,一般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1800~2000尾,畝產量可達450~500kg,混養時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400~500尾,畝產量可達180~230kg,搭配規格為8~10cm的花白鰱100尾左右。花骨是一種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的溫和肉食性魚類,切忌放養鯉、鯽、草魚等爭食能力強的魚類。以免影響花骨的攝食和生長。

4.水質調控

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質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池水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將pH值控制在7.2~7.8為好。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於3mg/L時,要及時開動抽水機加註新水,更換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減緩因密度過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注水時注意用木板將水擋散。若水質太瘦,透明度過低,則必須適當追施肥料,一般畝施有機肥50~80kg,另根據水質情況,可以施放碳酸氫銨4~5kg,磷肥2~3kg,要經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5.科學投餌

採取以投餵人工餌料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為輔的飼養方法,飼料配方:豆餅30%、菜籽餅40%、芝麻餅或花生餅15%、魚粉5%、麵粉10%,將以上幾種原料混勻後,加適量水拌和成麵糰或製作成軟顆粒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或者選擇蛋白質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採用自動投餌機投餵以節省人工


農人謝哥


燦哥說事來回答, 一、池塘條件

  選擇養殖花骨的池塘面積一般在5~15畝,要求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條件的儘量經過乾塘、清淤和曝曬,每3畝池塘配備1臺1.5kg的增氧機,每口池塘配備1臺以上的3kW的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

  二、放養前準備

  苗種下塘前12天,每畝水面用200~250kg的生石灰帶水清塘,主要殺滅潛在的病原體和其它敵害生物,3~4天后施放給經充分發酵的腐熟有機肥500~1000kg肥水,培育花骨喜食的輪蟲、枝角類等浮游生物,使苗種下塘後有豐富適當的天然餌料可供攝食。

  三、合理放養

  放養時間在每年的12月下旬至翌年的3月,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的苗種放養,苗種放養時用3%~5%的食鹽水消毒5~8min,一般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1800~2000尾,畝產量可達450~500kg,混養時畝放規格為5~6cm的魚種400~500尾,畝產量可達180~230kg,搭配規格為8~10cm的花白鰱100尾左右。

  四、水質調控

  池水以黃綠色為好,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將pH值控制在7.2~7.8為好。當水色變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於3mg/L時,要及時開動抽水機加註新水,更換部分老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減緩因密度過大引起溶氧不足的矛盾。

  注水時注意用木板將水擋散。若水質太瘦,透明度過低,則必須適當追施肥料,一般畝施有機肥50~80kg,另根據水質情況,可以施放碳酸氫銨4~5kg,磷肥2~3kg,要經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衷。

  五、科學投餌

  採取以投餵人工餌料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為輔的飼養方法,飼料配方:豆餅30%、菜籽餅40%、芝麻餅或花生餅15%、魚粉5%、麵粉10%,將以上幾種原料混勻後,加適量水拌和成麵糰或製作成軟顆粒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或者選擇蛋白質含量在32%~36%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採用自動投餌機投餵以節省人工。

  花骨苗種下塘3天后開始馴飼,經10~15天時間馴飼,大部分花骨能到水體上層進行搶食時開始正常投餵,飼料投餵次數隨水溫的升高由最初的1~2次增加到6~8次,日投餌率在1%~6%、水溫15~20℃時投餌量為魚體重的1%~2%,20~25℃時為2%~4%,25~30℃時為4%~6%,具體日投餌量視魚體攝食、生長、水溫及天氣等情況靈活掌握,由於花骨吃食溫和,儘量做到投餌充足。

  六、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強巡塘,一是密切注意池水變化,高溫、雷雨多發天氣要及時開動增氧機,晴天中午堅持開機1~2小時,加快水體上下層對流;二是做到定期少量換水,使水質保持相對穩定,使其始終處於"肥、活、嫩、爽"狀態;三是改良水質,每20天左右用生物活菌全池潑灑;四是巡塘、投餌時細心觀察花骨的攝食、活動和疾病情況。

  七、輪捕輪放

  花骨從魚苗到性成熟250~300g前這一階段,生長極為迅速,性成熟後生長緩慢,如將花骨的起捕規格定在250g/尾左右時能顯著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飼養期間有必要實行輪捕輪放,5月中旬開始將達上市規格的花骨(250~300g)逐步起捕上市,留出水體空間,5月底,6月初補放大規格魚種500~800尾,8月下旬進行調劑放養,保持養殖水體中魚群的合理密度,11月份進行第2輪放養,放養的品種、數量、規格和第1次相同,到翌年的2~3月份又可將達到上市規格的花起捕上市,並及時補放魚種。


燦哥說事


花骨魚,隸屬於鯉科、鮈亞科,俗稱:花姑娘,馬駒子、盧季、季魚、季郎魚、雞骨郎,體長,背鰭起點顯著隆起。腹部圓,體側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體側中軸有數量不等的黑斑塊,吻圓鈍,口下位呈馬蹄形, 口角有須一對,眼突出。

1、生活習性

屬於底層魚類,喜在水體的中下層,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主, 也食各種小魚。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

花骨魚養殖,從生活習性到經驗總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花骨魚

2、分佈

花骨魚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庫.

3、生殖

花骨魚性成熟4年,產卵期為6─7月份,懷卵量 4.8-13 萬粒,卵為粘性,依此粘於植物基體上,當水溫20℃時,經4天孵出苗。

花骨魚從魚苗長至1冬齡,尾重可達250克~300克,這一階段生長極為迅速,遠遠超過一般養殖魚類,性成熟後生長緩慢,其最大個體可達2公斤以上。花魚骨1冬齡即達性成熟,體重約200克~250克,繁殖期雄魚色澤較雌魚鮮豔、吻部周圍和胸鰭上有明顯的“珠星”出現,很易於識別雌雄。產卵期通常在4月~6月,水溫16℃~23℃,尤以4月中旬~5月為盛產期,產出的卵呈青色略帶桔黃色、晶瑩透明、具粘性,一般粘附於石礫或水草上發育。其受精卵的孵化期較長,當水溫18℃~21℃時,在受精後145小時~170小時才脫膜,剛孵出的仔魚身體細長透明,眼點大,側臥水底或作抖動式垂直遊動。初孵仔魚在15天后開始攝食。

花骨魚在養殖條件下,可食蛋白含量較高的人工配合飼料,以粉末和沉性飼料為主。它的適應性強,在我國淡水水域不論池塘、水庫或是網箱均可養殖。生長水溫7—30℃,PH值7—8。1齡魚體重可長至200~250克。

花骨魚養殖,從生活習性到經驗總結

花骨魚

4、經濟及營養價值

該魚具有體形優美、食性雜、適應性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市場俏銷等優點。

水產養殖:食鹽巧治七種魚病

5、池塘條件

選擇養殖花骨的池塘面積一般在5~15畝,養殖面積過小,溶氧不足,水體的緩衝能力差,養殖單產不易提高;養殖面積過大,管理困難,也不利於提高單產。所選池塘要求東西向,池深2~2.5米,塘底淤泥要少,池塘有條件的最好經過乾塘、清淤和曝曬,每3畝池塘配備1臺1.5kg(的增氧機,每口池塘配備1臺以上的3kW的抽水機,以保證隨時可更換新水。使用顆粒飼料投餵的池塘還應配備相應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