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縣豐產鄉加快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

近年來,營山縣豐產鄉加快推進城鄉融合一體化進程,努力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全鄉呈現出脫貧攻堅質量效果大提高、產業大發展、項目大推進、經濟大提速、民生大改善、作風大轉變、形象大提升的良好局面。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

今年4月21日上午,由中國田徑協會、營山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營山國際馬拉松賽舉行,賽事共設置全程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以及迷你馬拉松(5公里)3個項目,共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餘名選手參賽。此次比賽從營山縣新時代廣場出發,繞白塔公園、奧體中心,經芙蓉大道上一環路,全程馬拉松線路途經豐產鄉龍壩村等地。在豐產鄉賽段,參加維持現場秩序和給運動員加油助威的當地老百姓有1000多人。

營山縣豐產鄉加快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

2018年3月14日,“綏山大舞臺文化鄉村行”———營山縣脫貧攻堅惠民演出在豐產鄉龍壩村舉行,全鄉600餘名幹部群眾觀看,深受廣大幹部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2018年4月20日,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欄目組走進營山,在豐產鄉木棵村拍攝了“耕讀原鄉鬥羊比賽”,比賽現場異彩紛呈,高潮迭起。

“如今全鄉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目前,全鄉所有行政村均建成綜合文化室、體育健身場,廣播電視實現戶戶通,寬帶入戶率達80%。我們還積極組隊參加縣婦聯組織的全縣婦女運動會,並獲得較好成績。”豐產鄉黨委書記陳華國介紹說,2018年1月5日,豐產鄉綜合文化站長唐曉東還被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文化廳評為“優秀文化工作者”。2018年1月24號豐產鄉被縣政府評為“營山縣第八屆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營山縣豐產鄉加快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

如今,行走在豐產鄉,只見鄉場街道、村組院落打掃得乾淨整潔,各交通要道有勸導員值守……筆者瞭解到,豐產鄉於2015年初正式啟動省級安全社區創建工作,並實施了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學校安全等8大類安全促進項目。近年來,豐產鄉黨委、政府持續鞏固“四川省安全社區”建設成果,持續加強與交警、安監、消防等部門聯手合作,黨員幹部、退休職工、群眾代表等140人組建了一支志願者隊伍,分為宣傳組、應急預案組、養老助殘組、社會治安組4個小組,不斷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豐產鄉的文體事業也得到不斷加強。

農旅產業初具規模

“收完水稻,就種藥材,田地不荒蕪,脫貧致富就有希望。”8月底,營山縣豐產鄉龍壩村中藥材脫貧奔康產業園裡,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大家戴著草帽,忙碌地收水稻,為栽種川芎等中藥材做準備……

營山縣豐產鄉加快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

“現在大家的心思都在這片中藥材基地上,這可是助農增收的‘搖錢樹’。我每天來園區務工有80元工錢。此外,還有土地流轉金和每年1000元入股保底分紅,去年總共掙到1萬多元。”龍壩村5組貧困戶段碧清一邊勞作,一邊和筆者聊天,雖然龍壩村距離豐產鄉場不到2公里,距離縣城不到10公里,但由於以前村裡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大多數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家裡都是老人、小孩。大部分田地都撂荒,沒有任何經濟效益。

2017年,龍壩村修建村道水泥路8.6公里,產業道路12.7公里,引進營山天星粵康藥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2000多畝,發展中藥材產業。據該公司總經理張俊平介紹:“產業園裡,每年5至8月底種水稻,川芎的種植時間是當年9月至次年5月,剛好與水稻的種植錯開。那種比較低窪、容易積水的稻田不適合種川芎,就正好拿來種澤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複種指數。”

“僅僅是2018年,脫貧奔康產業園幫助貧困戶就業1032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0萬餘元。”龍壩村第一書記馮川告訴記者,去年,營山天星粵康藥業有限公司通過對整理的土地、生產道路、溝渠、塘堰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收尾完善工作,已全部投入使用;今年又種植了中藥材2000多畝,還把不耐旱的佛手換成了適宜生長的枳殼,進一步優化了中藥材品種;減去基礎設施用地,實現了10000多畝的種植計劃,稻藥輪作經營模式在豐產鄉獲得成功;選址在木棒村9組550噸的中藥材初加工車間廠房已竣工投入使用。

營山縣豐產鄉加快建設城郊生態特色鄉鎮

行走在豐產鄉金竹村、白馬村、聯盟村等3000餘畝晚熟柑桔基地,見到柑桔樹成行成排,長勢喜人。“業主公司去年4月入駐,至9月已完成土地去雜、調型、起壟和溝渠、路網建設,10月底已基本完成栽植任務。”馮川說道。

“近年來我們因地制宜地規劃實施鄉村振興,把狠抓脫貧攻堅、農旅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引擎。”豐產鄉黨委書記陳華國告訴記者,2018年,豐產鄉黨委政府按照“四川省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豐產鄉龍壩村入選)”和營山縣委、縣政府關於“新法朗三十村連片脫貧奔康·農旅產業示範線”建設的兩個總體規劃,加快朗池興雲村至豐產龍壩村十村連片脫貧奔康產業園建設示範線建設,繼續加快龍壩村“知青特色小鎮”建設,並且知青文化收藏館、農耕體驗場、鄉村休閒漫道、綠道花海、水上長廊、塘堰垂釣水岸、觀光體驗農業等景點已基本建成,並正在積極建設知青主題文化廣場、休閒農家樂、旅客接待中心、電商平臺等旅遊景點,雙休日、節假日已經引來了八方遊客。

數據顯示,2018年當地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實現14000元,比2017年增加12%,中藥材、晚熟柑桔產業發展給貧困戶創造就地務工機會,人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豐產鄉以農旅結合為引擎的鄉村振興已初具規模。

山清水秀家園美麗

近年來,豐產鄉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完善健全落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環境保護舉措。

通過強化宣傳引導,調動村民積極參與,把政府主張“要我做”變為村民的自覺行動“我要做”。把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幫扶幹部、駐村幹部、村組幹部帶頭示範和動員全鄉貧困戶帶頭搞好環境保護和清潔衛生,很好地帶動了全鄉非貧困戶共同參與環境保護和清潔衛生建設。

據瞭解,在前幾年風貌打造的基礎上,2018年,豐產鄉又進行了318戶風貌打造。投入80多萬元實施244國道豐產永興橋至二完小段綠化美化工程,栽種珊瑚樹8000多株、種植草皮5200平方米,在去年10月通過了合格竣工驗收。

據介紹,豐產鄉唯一的一個國省環保督查中掛牌督辦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兩個商砼企業分別投入了300多萬元和400多萬元進行了環保達標和升級提檔建設,順利通過環保督察“回頭看”檢查驗收。永興村“國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100多萬元,按縣環保部門要求,進行了大型現代化的返化池和沼氣池建設,生豬養殖的環保要求基本達標;場鎮兩個汙水處理廠建設即將竣工投入使用,汙水直排到河裡的問題將得到根本治理。

豐產鄉還持續禁止秸稈焚燒,全面推廣天然氣、沼氣、電能清潔能源,居民戶80%都用上了這三種清潔能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禁止以搞產業為名亂砍濫伐;加強生態農業、生態旅遊建設,保護好青山綠地;落實河長制三級職責制度,加強村每週、鄉每月、汛期大到暴雨後必查的河道巡查制,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投入6萬多元進行了三次河道的徹底清理共24公里,清除河道兩岸的雜樹雜草以及河道內的垃圾水葫蘆20餘噸,確保了北門河上游豐產鄉境內河道兩岸無汙染企業和汙染源,河面無汙染物,岸綠水清暢流無阻,場鎮飲用水水質衛生達標。

不斷繼續加強“美麗新村、潔淨農家”宣傳、教育,全鄉深入推進“三建五改·一池一集中”工程,切實做好鄉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定點投放、村垃圾集中收集、鄉轉運處理、鄉村戶共同參與衛生環保”的成功治理模式的鞏固和深化,建設好、保護好我們的環境生態,豐產鄉人民的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提高。(杜傑 杜建川 文/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