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孩子叛逆期不想上學,老是跟老師對著幹還有家長,請問怎麼辦?

瘋狂努力


不想上學不僅僅是叛逆期的孩子才有;這種現象在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到了大學階段更明顯,翹課、請假等那些不良行為早已成為家長便飯。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孩子不想上學呢?我猜測了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1、老師講的都是“天書”,而且還非常具有催眠的效果;讓學生學習起來感覺到很疲憊,因此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2、不管怎麼聽課,怎麼刷題,怎麼複習,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給學生造成一種“習得性無助心理”,於是產生了厭學的行為。

3、做錯試題的時候老是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給孩子(學生)造成一種誤認為自己很沒用的心理;所以它怨恨學習。

4、上課提問的時候經常受到老師的“打擊”,從而感覺到自己很面子,人格尊嚴受到了侵犯;因此討厭老師,討厭學習。

5、明明有了很大的進步,依然得不到老師(家長)明面上的認可和讚揚;從而覺得自己存在感很低,因此覺得學習沒多大用。

……

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接著第二個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孩子老是喜歡和老師對著幹呢?猜測有以下幾個原因:

1、學生感覺自己人生自由受到了約束,因此產生反抗的行為。

2、學生感覺到自身的人格尊嚴受到的“侮辱”,因此產生反抗的行為來保護自身的自尊心。

3、學生認為自己是對,老師認為他是錯的;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產生了。

4、學生在學校的言行舉止被家長知道,學生以為是老師告的狀;因此形成了對立的立場。

……

你的孩子又中了嗎?

最後一個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那應該怎麼辦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擁有著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觀點,獨立的言行……;想要處理好這個問題,那我們就必須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與他們站在統一戰線;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而不是阻礙他們的“敵人”。

因此,我建議身為家長的你應該先從他喜歡的事物做為話題的切入點,比如說他喜歡吃什麼,玩什麼,看什麼書,喜歡什麼玩具,喜歡什麼運動等等;以此為導向深入的瞭解孩子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之後再因勢利導,以他的優勢(長處)為基點,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往正軌上引導。

讓孩子感覺到身為家長的你是在幫助他正視自己的言行舉止;而不是在數落他,諷刺他,嘲笑他;讓他自己慢慢的明白他現在的言行舉止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對他以後得生活有什麼樣的影響等!

這比你直接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是錯等效果更好,到時候他不僅僅改的快,而且還會謝謝身為家長的你讓他明白了那麼多的道理。何樂而不為呢?


有共同的話題才能更好的交談,有交談才能交流,有交流才能交心;都交心還有什麼問題是很難處理的呢?我是龍梟,愛看書,愛學習,愛生活;也愛和你一起學處理在學習生涯中所遇到的“風風雨雨”,喜歡我就關注我吧!


龍梟老師


我是@書墨飄香伴你我。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小孩子三個叛逆期:2歲左右、7歲左右、12歲左右。13歲的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最令人頭疼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主見,另加上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容易和父母關係搞僵。

那麼家長該怎麼辦呢?真是頭疼。

一、不能採取高壓政策,不能吼

所謂的欲速則不達。要有耐心,從小事,小道理裡給孩子講清楚,走進他的內心。

二、找出孩子與自己對著幹的原因。

孩子和自己對著幹,肯定是有原因的。孩子這個時期都是特別的敏感和脆弱,稍不小心哪句話或是做為家長的一些行為,就衝了他們的小心臟;另一個原因觀察一下孩子的交友。家長要做好榜樣,給他們真正的溫暖,是呵護,不是溺愛。

三、坦誠地溝通方式

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有種嚮往自由的衝動,經常會做些自己是個小大人的行為,但是在我們大人眼裡會覺得他們的這些行為“幼稚”,我們大人呢?就會用大人的口氣來說他們,從而造成他們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父母該換個角度想問題,不去打消孩子的積極的一些行為,該去鼓勵他們,然後再從另一方面來說種行為的利與弊;就算是一些消極的行為,也要壓住心中的火氣,和孩子做一次交談。

只有知道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你才能知道怎麼下藥,否則都是白費功夫,都是猜測。怎麼才能知道孩子的內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溝通——坦誠地溝通。

以上是我的回答。您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

我是@書墨飄香伴你我,一枚對外漢語教師,專注教育,專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您關注我,成長路上你我同行 。


書墨飄香伴你我


我是大龍老師,帶過很多孩子夏令營和週末活動。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回到問題當中,當孩子跟老師和家長是對著幹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那麼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是否想過自己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有沒有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

其實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會叛逆。可是家長們是否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會叛逆?你給孩子定性的叛逆,標準又是什麼?不聽你話就是叛逆嗎?

當然,一切都不是絕對的。如果要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其實就是在找出家長和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方式。

你覺得孩子叛逆?僅僅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嗎?孩子總是跟你對著幹?

你覺得孩子他不知道這件事的對錯嗎?他知道。可他還是會跟你對著幹。

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這麼做?下面要講的就是核心問題的關鍵。

如何要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個人有以下三條觀點,可以供家長們參考。

1. 建立平等的關係。

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以什麼角度那?答案顯而易見,大多數都是以父母長輩的角色自居。

父母長輩的做法有什麼好處那?好處就是我是你爸,你就該聽我的,我是為你好。你覺著孩子會聽嗎?不會。他只會抗拒。

“這是我爸,他整天只會說我,根本不理解我。”

用父母和長輩的姿態跟孩子溝通,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就像領導對下級一樣的關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下屬。

要改變親子關係,首先你要跟孩子建立平等的關係。不要總是用家長居高臨下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喜歡和自己的夥伴和同學玩,而不喜歡自己的老師和父母的原因。因為,同學和夥伴我們是建立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上,我們可以暢所欲言那,朋友同學他理解我,鼓勵我。

你看,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是父母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父母整天的嘮叨和指責。

2. 懂得尊重你的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做一些決定的時候,父母就會在旁邊嘮叨。

比如:孩子喜歡上了機器人和編程。

有的父母覺著自己孩子成績不好,學什麼編程,學什麼機器人。不管他是在外面還是在家裡,他會說:“就你那成績,考的那點分,你學什麼機器人。”你看他在做什麼,他在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成績不好,跟孩子想學編程機器人之間有關係嗎?沒有任何的關係。你不能拿孩子的成績來綁架他的興趣和探索學習。

這個案例中的家長,並沒有做到尊重自己的孩子。那孩子會喜歡跟你溝通嗎?不會。因為你完全不懂的去尊重他。

所以,孩子會叛逆那麼家長的引導一定是沒做好。所以,家長也要學會尊重孩子。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

3. 做一次Face to face 的GROW(輔導 )

跟孩子建立一個平等關係成為朋友後,做一次面對面的輔導。找出孩子判斷的原因,並去理解他,改變現狀。

這個輔導模型來自高績效教練,用在和孩子的溝通上也十分的有效。叫做GROW模型。

G- 是目標設定

R- 是現狀檢視 – 明確當前情況

O- 備選方案: 研討並決定選擇 / 方法 / 達成目標的行動

W- 什麼? 何時? 誰? 將出現何種情況/意向? 應該完成什麼? 由誰在何時按既定意向執行?

家長在實施GROW模型的時候,是處於一對一教練的狀態。

我們簡單說一下每一步應用的關鍵點.

第1步:你的目標是什麼

● 你有什麼目標和想法,你期望自己做到什麼,達到什麼程度。一定是可以量化執行的,不能說的太飄。

第2步:現狀是什麼

● 你現在的狀況是什麼

● 有哪些情況阻礙了你

第3步:你有什麼選擇

● 你有哪些選擇可以讓你實現你的目標。

● 將你的選擇寫出來,列成大綱的形式。

第4步:你將要做什麼

● 梳理一下你自己的幾項選擇。

● 排除所有的不確定性,留下你認為最好的一項執行。

● 我該做怎麼做,做什麼,列出計劃。

● 按照計劃開始實施,並不斷的去修正。

孩子的叛逆多數是不被父母理解的,所以孩子不僅需要的平等和尊重,還需要父母的引導幫助他們提升自己,改變一下壞習慣。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Dragon大龍教練


這個年齡的孩子想要自己相對的自由,但又擺脫不了父母的管教與撫養。一但你的管教方式他不認可就會和你對著幹。還是按小學時的教育方法不適合了,他不會言聽計從了,他有他的思想了,但經濟上還要依靠父母又不得不聽父母的。這時的孩孑需要信任和尊重。

孩子和老師家長對著幹,沒錯的話成績應該不太理想。不要吼,忍住心中的那把怒火心平氣和的和他說話。先讓他感受到你的改變真的有效,我是這麼做的。還有看孩子喜歡什麼如體育運動,美術……讓他多做一點他喜歡的事,對他學習性格也有幫助的。我家孩子從小學踢足球,每天放學後在學校內練球,為學校為自己爭得榮譽。這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他自己喜歡,也能鍛鍊身體。為了他的愛好給他找了一個有課後體育班的初中練田徑,也是放學後訓練。初中突然增加到7門課程,有些不適應,作業也多了。節奏明顯快多了。小測試時數學考了34分,班主任建議停止訓練。孩子不同意,我就和孩子共同分析了原因,一點一點的幫他,也讓我自身更自律了,到了月考提升到了84分。不過,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一樣要因材施教。建議看一點李玫謹的視頻會有更多的幫助。


愛臭美的小苗苗


首先,每個人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十三歲還未成年,就得無條件的去原諒他們的無知和任性!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只有自己去經歷才能懂得父母的苦口婆心,老師的諄諄教誨!問題的重點是,他們學習不是給父母學的,也不是給老師學的,而是為了以後能夠讓自己更好的生活!今年清華的開學典禮上著重點名一個在暑假搬磚為自己掙學費的男孩!與其讓他們蠢事做盡,折騰父母。不如讓他們去體驗一下生活!也許父母們會說,不捨得,那以後即使他們大學畢業了也是什麼都不會,一樣會啃老,打爹罵娘也不在少數!溺愛苦的是自己,也害了孩子!


隨心愛54763342


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建立個人的角色感,希望與成人平等對話的叛逆期,很多家長不太懂得孩子的心理,還是採用從小到大一貫的方法和態度對待孩子,要求孩子“聽話”“好好學習”等等,但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建立,渴望大人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的知己好友,共同探討問題。所以先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已經長大了的人,感知孩子的生活,瞭解孩子的內心,讀懂他的潛意識,總之,做父母不易,且做且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