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商環境排名躍至全球第31位,提升15位

北京時間10月24日上午10:00,世界銀行正式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得分77.9分(即中國達到了全球最佳水平的77.9%),比上年上升4.26分;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我國已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在世界銀行10項評估指標中,中國有8項指標排名上升,比去年多1項。其中,辦理建築許可排名提升88位至第33位,保護中小投資者排名提升36位至第28位,辦理破產排名提升10位至第51位,跨境貿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納稅排名提升9位至第105位,獲得電力提升2位至第12位,執行合同排名提升1位至第5位,開辦企業排名提升1位至第27位。

今年以來,國務院職能轉變協調辦、財政部會同司法部等十餘個有關部門和京滬兩市政府,對標國際先進、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於年初制定專項改革任務臺賬,明確改革目標、責任部門、時間節點。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聚焦企業最關心的難點、痛點問題,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和秩序,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本次排名首次進入前四十並位居31名,就是最好的明證。

吳琦表示,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對外投資大幅下滑的當前,優化投資營商環境不僅是各國為吸引外資而競相採取的主要手段,對於我國來說,更有利於改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環境,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未來還要進一步按照國際化的要求,加強同國際標準和經貿規則的對接,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30餘項改革舉措,在保護中小投資者、辦理建築許可等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進一步增強了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競爭力。

財政部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參與全球評估的地方政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不斷前行。

近年來,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績有目共睹。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複雜局面,我國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簡政放權,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減稅降費,今年前7月累計新增13492億元,讓實體經濟減負增效,讓民營企業享受紅利;建章立制,出臺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去年公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把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從前一期的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一次性躍升32位,並排在營商環境改善度排名的第3位。當時的報告稱讚中國相關領域改革“令人驚歎地快速且有效”,認為中國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納稅、保護小投資者、註冊資產、跨境貿易等七個類別的改革中取得了突出進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下稱《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業內分析,在國家層面首次出臺此類行政條例,以法治手段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彰顯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政策取向,在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2003年起,世界銀行每年發佈《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通過測算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10項指標(每個指標權重為10%)及45個二級指標與最高分值的差距,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評分排名。

營商報告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選擇各國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為樣本城市。自2014年起,營商報告對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11個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選擇常住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作為樣本城市,並以人口數為權重,加權平均換算一國得分。2014年之前,中國的樣本城市為上海,目前樣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權重分別為45%、55%。

2017年之前,營商報告每年評估期與世行財務年度相同,即上年6月至次年6月。從2018年開始,報告評估期調整為上年5月至次年5月。目前,10項指標中僅有納稅指標的政策評估期為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由於營商報告評估週期與世行的財年相同,所以本年發佈的報告用了下一年的標題。比如,《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19》其實是2018年發佈的,今年發佈的為《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

營商報告主要通過調查問卷、電話/視頻會議、書面問詢、實地調研等方式與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進行多輪溝通,並結合當地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世行區域辦公室意見,對各國的營商環境進行打分排名。需要注意的是,世行會將政府部門反映的改革措施與私營部門專家意見進行比對,但以私營部門的反饋意見為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