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亞視歷史,曾有過輝煌戰績,不少劇已成為觀眾心中的永恆經典

回顧亞視歷史,曾有過輝煌戰績,不少劇已成為觀眾心中的永恆經典

1957年開臺的亞視, 2016年2月5日,亞視被投資人王徵申請清盤。 但在3月4日,中金集團注入八百萬港元重聘160名員工,獲准繼續營運。 4月1日深夜,亞視所有頻道停止在香港的廣播, 後有2個疑為亞視旗下的頻道在亞洲七號衛星上試播, 不久後頻道消失。2017年12月18日,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正式成立,以OTT網絡電視的形式重新開臺。 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開臺。

亞視這個60的“老人”,在過去的香港電視大戰中風光過、努力過,輸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劇集和香港演藝人才,每一任新上任股東都出盡招數保住它,但如今卻淪落到被賣來賣去、不獲續牌、收視率幾乎為零的慘境,讓人不勝唏噓。雖然亞視表示憤慨,要繼續為續牌抗爭,但都無法改變走向沒落。

1973年 “麗的電視”時代《大地恩情》迫使TVB劇腰斬

回顧亞視歷史,曾有過輝煌戰績,不少劇已成為觀眾心中的永恆經典

儘管1979年TVB率先拿下無線電視牌照,開始領跑香港免費電視業,但若從真正的創臺時間來算,1957年創立的麗的映聲(亞視前身),才是香港電視業當之無愧的第一臺。麗的映聲最初是收費電視臺,1973年取得香港無線廣播牌照,轉型為免費電視,改名“麗的電視”。此後至1981年,一大批經典劇如《天蠶變》、《大俠霍元甲》、《大地恩情》、《浮生六劫》湧現。

尤其在1980年推出的鄉土劇《大地恩情》,該劇跨越了幾個大時代,製作大氣渾然,展現出一幅戲味濃郁的鄉土畫卷。一經播出,便牢牢佔據住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收視一路走高。當時TVB播出的由當家小生鄭少秋主演的《輪流傳》,收視被擊得潰不成軍,成為TVB開播以來首部遭到腰斬的劇集。至於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大俠霍元甲》,更為內地觀眾津津樂道,有觀眾回憶道:“《霍元甲》大結局時,當晚街上靜到好似宵禁一樣。”

1982年 邱德根入主改名亞視 亞姐選美捧出利智、葉玉卿

回顧亞視歷史,曾有過輝煌戰績,不少劇已成為觀眾心中的永恆經典

1980年,遠東集團邱德根開始購入虧損嚴重的“麗的電視”的五成股權,1982年全面收購,並易名“亞洲電視”。以節儉為名的邱德根,當年對亞視實施多項改革,包括減省開支,令亞視及邱德根以“慳”字在電視界馳名。他又下令拍攝大量古裝片,並賣予內地賺取版權費用,在數年間將亞視轉虧為盈,1984年開始,每年都有盈餘。

邱德根入主的年代,是亞視最輝煌、製作最多的年代,很多亞視的代表劇集——《陳真》、《霍東閣》、《再向虎山行》、《秦始皇》、《少女慈禧》等,都是那時候拍出來的,亞視的收視率能夠與TVB三七分甚至四六分都是在那個年代。而且1985年,亞視首次舉辦亞洲小姐選美比賽,此後挖掘了利智、朱慧珊、伍詠薇、葉玉卿、楊恭如等明星。其中奪得季軍、最有性格小姐和最健美小姐三個獎項的葉玉卿,轉戰影壇後成績不俗,獲得過金像獎和金馬獎的提名。

1988年 股東林百欣挖角救市 沈殿霞天價加盟拍處境劇

回顧亞視歷史,曾有過輝煌戰績,不少劇已成為觀眾心中的永恆經典

1988 年,麗新集團的林百欣及珠寶大王鄭裕彤,出價4億元買入三分之一股權;6年後,林百欣通過增持,成為亞視單一大股東,這一掌管就是 10年。上臺後,他從TVB挖了不少人才,是無線、亞視規模最大的一次挖角戰。那段時間,亞視先後挖到沈殿霞、曾志偉、黃日華、鄭少秋、吳啟華、任達華、 鄧萃雯、曾華倩、陳玉蓮、戚美珍等藝人,其中“開心果”沈殿霞更是以500萬兩年的天價加盟,並和董驃拍攝了60集的處境劇《富貴冤家》。

在 大灑金錢挖角後,亞視製作出不少經典劇集。講述賭牌的《勝者為王》系列讓陳庭威大紅;內地觀眾最為熟悉的《銀狐》是1993年的臺慶劇,集 結了黃日華、江華、張家輝、曾華倩等最強陣容。難得的是,全劇演員都展現了精湛演技,伍詠薇由此成了“風情萬種”的代名詞。此外,1995年的《殭屍道長》,1996年鄧萃雯、江華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馬景濤、陳秀雯的《再見豔陽天》,都是經典。1995年,林百欣承諾未來數年絕不出讓亞視,還要將 亞視上市,所有曾為亞視出力的員工都有股份,為了實現理想,他還曾赴臺灣的電視臺取經。1996年,亞視獲得1200萬元的純利。

1998年 封小平劉長樂收購股份 外購劇《還珠格格》打敗TVB

1998 年,林百欣在臺灣牽涉賄賂案遭拘留;同年,封小平同商人劉長樂等人提出收購,由封小平“出掌”亞視。這段時期最輝煌的成績就屬用外購 劇抗衡無線,1999年外購劇《縱橫四海》,觀眾人數小勝TVB的《武狀元蘇乞兒》;同年《還珠格格》的收視率突破30點,讓無線歷史上首次慘遭如此敗 績。2001年,《百萬富翁》轟動全城,收視一度高達34點,令無線三個月內收視處於捱打狀態,最後無線被逼製作由鄭裕玲主持的同類型節目《一筆Out消》。《百萬富翁》的影響力之大,令星爺也“蠢蠢欲動”,當年攜《少林足球》一眾演員參與該遊戲。陳啟泰也憑該節目打響名堂,成為“亞視一哥”。其實除了 外購劇,亞視1998年也是有拿得出手的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就帶紅尹天照和萬綺雯。

2002年 管理層和股權頻頻變動 繼續靠外購劇苦苦支撐

封小平突然辭職,“今日亞洲”購入四成六股份,劉長樂為大股東,出任行政總裁。亞視因管理層和股權頻頻變動,加之自制劇產量的銳減,聲勢已大 不如前。即使推出《我和殭屍有個約會3》也難挽頹勢,此時亞視也有外購劇《方德與苗翠花》,並依靠袁詠儀的《法內情2002》、葉璇的《情陷夜中環》、周海媚的《縱橫天下》打天下,但是產量和質量都嚴重下滑。

2009年 臺灣綜藝色彩濃厚 《亞洲星光大道》做出口碑

臺灣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以私人名義入股亞視。他入主亞視時,亞視一度臺灣色彩濃厚,不但將《超級星光大道》引入亞視(《亞洲星光大道》)做出口碑,盧海鵬主持的《香港亂嗡》也是以臺灣綜藝節目《全民最大黨》為藍本,在香港取得口碑和不錯的收視。但蔡衍明和查懋聲的鬥法,讓亞視的財困問題難以解 決。

2010年 欲打造亞洲CNN 鄧紫棋獲邀播報天氣

內地富豪王徵2010年高調宣佈入主亞視,併發出要把亞視打造成“亞洲CNN”的豪言,還曾邀請鄧紫棋播報天氣(右圖)。

然而事與願違,5年過去,曾經躊躇滿志的王徵,只能面對失意的結局。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亞視大幅削減了旗下節目以節省開支,還拖欠員工工資,此時的亞視在管理、資金、人才上都氣數已盡。

你不知道的亞視八件事

1.張國榮是參加麗的“亞洲業餘歌手大賽”奪得亞軍入行的,並且替亞視拍過《浮生六劫》、《甜甜廿四味》、《凹凸神探》等電視劇呢。更奇妙的是,曾與張國榮相戀兩年的倪詩蓓,就是因為拍這三部劇定情的。

2.亞姐雖然創辦比港姐晚,但誕生了許多“奇葩”亞姐。早年亞姐陳寶蓮、葉玉卿、邱月清、翁虹都曾拍過三級片,亞姐還一度被揶揄為三級片女主角選舉。此外也因為不限參選者年齡,出現過47歲的宮雪花(右圖)和15歲的陶安仁參賽。

3.朱慧珊、何守信在無線都是演員,但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他們都被亞視挖來一同出任亞視新聞主播,這也算是電視圈的奇觀。

4.許多大家既定印象中的無線藝員,如萬梓良、陳秀雯、曾江、秦沛、劉松仁、陳秀雯、米雪、關詠荷這些戲骨,其實第一部劇都是亞視出品,可算是曾經的亞視人。

5.不僅許多知名演員出身亞視,就連在無線製作過膾炙人口劇集的大監製如劉嘉豪、梅小青、王心慰,其實都是亞視出身。就連麥當雄、蕭若元、袁和平、程小東、韋家輝等,都在亞視呆過。

6.亞視人也出過金像獎影帝、影后,比如張家輝、鮑起靜。

7.無線的發展模式甚至部分成功的電視作品,多少都是仿照亞視的。人人都知道TVB訓練班,但自1966年起,“麗的映聲”就舉辦了第一期藝 員訓練班,為香港電視史上首個電視藝員訓練班。汪明荃、李司棋、劉松仁、黎明、張家輝都是其學員。《今日睇真D》、《百萬富翁》、《亞洲星光大道》成功 後,無線也照搬這一套上熒屏。

8.1994年,無線買入臺灣版《包青天》,亞視跟風買入與無線同期熱播,對打最激烈時,是兩個臺同時播出《包青天》同一個單元故事,令觀眾 大呼受不了。後來無線找來狄龍重新拍攝了一部《包青天》;亞視則請出包拯專業戶金超群又拍了一部《新包青天》,並請來呂良偉出演展昭。這一關於“包青天” 的惡性競爭,令當時的香港觀眾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無論換到哪個臺,看到的都是老包一張黑漆漆的臉。此事件便是香港電視史上有名的“雙包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