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

“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

在洋縣廣袤的平原、丘陵、山區、河流、古鎮、村落,都會散落著許多優美動聽的神話故事,或者民間傳說。有的來自地名、有的來自人物、有的來自歷史典故,如此種種。

“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民謠中的這個“橋橋”指的就是今天磨子橋鎮的“磨子橋”。相傳,何年何月從四川來了一個“盜寶客”專門偷竊天下奇珍異寶。他會觀天象、懂風水,算是“高人”。

民謠中的這個“橋橋”指的就是今天磨子橋鎮的“磨子橋”。相傳,何年何月從四川來了一個“盜寶客”專門偷竊天下奇珍異寶。他會觀天象、懂風水,算是“高人”。

十日後行至古鎮見一石橋,便駐足不前。因為他慧眼識寶,看到營造此橋的材料皆是玉石原石堆砌而成的寶橋。無一爛磚雜石滲透其中,全是清一色的原石寶玉。只可惜本地人不認識,自然而然就不知道是寶貝嘍!


“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


盜寶客看的膛目結舌、驚呆了,賊溜溜的轉動著貪覽的小眼球。心中盤算著如何將寶物堂而皇之弄到手,且無事無非據為己有。

明偷肯定不行,得想法巧取。主意打定,“高人”便開始裝神弄鬼、糊弄百姓。於是乎在各村轉悠遊說,稱他是太上老君的得意門生、關門弟子 ,雲遊到此見石橋破舊不堪,矮小、不夠高大,願重金出資,修繕此橋,以彰顯“道”家大愛、慈悲為懷。

在儒道盛行的封建迷信時代,憨厚純樸善良的人們便只能信了。

時機成熟,盜寶客見目的達到,號召民眾趁機拆了舊橋,重新修了一座更高大寬暢的石橋供人們方便出行,兌現了他虛偽的承諾。因重修石橋的材料是廢舊不全的磨盤、磨石、磨條,所以後人便稱之為“磨子橋”,延用至今。原先玉橋拆除的寶石原料 ,就這樣被奸邪的盜寶客偷樑換柱,以瞞天過海之手法竊騙到手落入囊中。


“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


若干年後,洋縣一幫挑夫到蜀中販鹽。川人問爾等哪裡人氏?答:洋縣人。聞言此人放聲大笑,開口便道“洋縣人不識寶,玉石板板搭橋橋”。以此嘲諷、笑話洋縣無能人有眼不識“金鑲玉”,原來川人就是那個可恨的“盜寶客”。

後來,挑夫們將此話傳回,磨橋人知道後腸子都悔青了。

“水流石頭在,山高虎下來”,儘管磨子橋歷經多次翻修,但原橋的“震水雄獅”仍然一東一西雄居在中心橋墩之兩側,見證著古鎮的風雲變幻、世事變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