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自古以来,说起婚姻生活就伴随着与婆家人的关系问题,比如婆媳关系。和朋友聊天谈到婚姻,不可避免的说起在婆家的生活。

人的思维总是习惯了先入为主,觉得习惯了的就是最好的,对后来者持以漠视或拒绝的态度,生活也一样。

结婚前,我们在土生土长的地方倾注了二十几年的感情,哭过,笑过,闹过,有着全部的回忆。有一天,有人跟你说,以后这不是你的家,而是你的娘家了。

结婚后,突然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去适应新的环境,去认识新的人,肯定也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而这时,又有人告诉你,以后这就是你的家。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所以,即便是已婚,我们还是会觉得在娘家更好,更自在,似乎这是一个不容置疑,不接受反驳的事实。而那一天,朋友的谈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朋友说:“比起娘家,待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究其原因,竟不是说婆家比娘家有钱。

我们都知道,朋友的婆家是在外省一个远离城市的农村,在我们看来,那里偏远又落后,家家户户几乎没有存款。听朋友说,当时她们结婚时两万块钱的彩礼都拿不出,最后还是东拼西凑借来的。

朋友曾经特嫌弃她婆家,总是抱怨他们那边的人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年纪轻轻就待在家,随时都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吆喝着打牌,聊天。在她看来就是不务正业。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除了过年,在我们当地,除了七老八十的老人,你几乎看不见一个年轻人。大家一年到头在外辛苦工作,拼命挣钱,就算在家的老人也种了几亩田地。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随便都有几十万的存款,你看他们这里的人没钱还这么懒啊!”我记得这是她几年前刚嫁过去的评价。

“这才过去几年,怎么思想观念就变了啊?”我打趣地问道。

朋友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解释道:“经历多了,思想就变了嘛!”

“逢年过节,回到娘家,爸爸妈妈永恒不变的话题总是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实话实说呢,爸爸妈妈觉得工资低,读这么多的书,花这么多的钱浪费,说多点儿呢,爸爸妈妈有面子了,自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回到婆家,公公婆婆基本上不会问,就算不小心问到,看到我尴尬的表情也不会多问。从来不会讨论工作,钱的问题,他们觉得,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就应该好好的放松放松。”

“每次回娘家,妈妈总是对我说,哪家的姑娘在银行上班了,哪家的姑娘考上公务员了,哪家的姑娘在学校当老师……不是说工资就是说工作,永远在攀比。”

“上个月回家,我妈又在跟我说邻居家和我一起长大的小姐妹又给她妈妈买了一件几千块钱的旗袍,过年才买了金戒指,金项链,她妈妈真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有时候,我真的挺生气的,我也经常给我妈买衣服,买项链,买手镯……为什么就看不到我的好。春天的时候,我给公公婆婆一人买了一件外套,他们都感动得到处夸我的好呢!”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每次过年回婆家,婆婆总是在我们回去之前铺上厚厚的毯子,被子总是晒得暖暖的,棉拖鞋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在那里,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呆在婆家比娘家更轻松,自在,更让我觉得舒适!”

“以前,瞧不起他们穷,觉得他们好逸恶劳,可是跟他们待久了,越发的觉得他们的人更加热爱生活。”

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存款,但是他们自给自足,没事儿打打牌,聊聊天,邻里关系友好,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方圆几里的邻居都主动过去帮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种邻里关系的默契与友好让人莫名的感动!

虽然他们没有很多钱,但是每家每户,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算是青砖白瓦,也不会显得落寞凄凉,他们过的才是生活!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多多少少都会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婚前婚后或多或少还是会区别对待的。家里是独生子女或全是姐妹的还好,如果家里有兄弟,这样的情况就愈发明显。

我妈妈的思想算是比较开明的,可是有时候回娘家的时候也会表现出稍许的见外。

结婚后回家,每次妈妈都会张罗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我没到家,大家就得都等着。我知道妈妈对我很好,可是我更怀念以前的不拘小节,其乐融融!

讲真,比起娘家,呆在婆家让我感觉更舒适!

以前在家,妈妈会吩咐我做这做那,而现在,就算洗碗这样简单的事儿,妈妈都觉得是在麻烦我。回家顺便买点菜和水果,他们还要问我花了多少钱,把钱还给我。也许,对她们来讲,现在我不仅仅是他们的女儿,更像是客人!

结婚后,我们总是欺骗自己,那还是我们的家,可是所有人都在善意地提醒你,这不再是你的家,只是你的娘家而已!

你回家了,爸爸妈妈会对你说,孩子,这永远都是你的家。可是他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会时刻地告诉你,尽管他们也希望如此,但是你结婚了就是结婚了,你有了另一个家,他们不说,但依然心中有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