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南朝皇帝輪流做,北魏改革留青史。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時期,從滅晉開始到被隋而滅共存續了169年,產生過69位皇帝。這麼多的皇帝,誰是第一帝?就算是全國的歷史專家聚集一堂來評審,也評判不了誰是第一。但就德性及對後世的影響來看,我認為北魏的孝文帝元宏算是一位文韜武略、品行端正的好皇帝。元宏5歲當皇帝,24歲親政,33歲駕崩,在位28年,執政9年。在他親政期間,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大事。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一、創新體制,懲治貪腐。

1、創新政治體制。元宏下令實施"三長制",即:五家為一鄰,設一鄰長;五鄰為一里,設一里長;五里為一黨,設一黨長。三長制對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兵役與瑤役等朝廷行政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加強了中央政府對人民的實際控制。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2實行"俸祿制"。北魏自建立起來,就對官吏不設俸祿,官吏的收入在戰爭時靠搶奪,戰爭結束後靠貪腐。北魏統治者對這些官吏只能放任,因此造成了統治者與人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元宏覺察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對這些官吏實行"俸祿制",發給官吏固定的俸祿。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3、嚴肅法令,懲治貪腐。既然發給了官吏固定的俸祿,官吏就不能再去貪腐搶劫。他規定官吏如果在俸祿之外貪汙絹一匹以上就予處死。元宏先後處死貪汙腐敗分子40多人。經過整治,北魏的官場上出觀了一派清新正流的政治氣象。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4、頒佈"均田令",實行土地私有制,做到人人有田種,家家有地作。元宏規定凡15歲以上的男子和婦女都可以得到下令授予的土地,男子可獲得露田40畝、桑田20畝,女子可獲得露田20畝,奴婢和一般百姓同樣可以授田。同時限制豪強大族兼併土地,並調整租調製度,鼓勵發展生產。又規定一夫一婦每年只需上繳帛一匹、粟二擔,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由於惠農政策的推行,吸引了眾多的流浪者成為朝廷編戶,有效地增長了人口。這些舉措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起來,從而推動了北魏的經濟發展。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二、遷都洛陽,實施漢化。

1、遷都洛陽。元宏深知,要想國家富強起來,必須將鮮卑民族儘快融入到漢民族之中去。為了便於學習漢族先進文化,同時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將平城都城(今山西大同)遷至洛陽。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2、實施漢化。元宏遷都洛陽以後,決定改革風俗習慣,加快漢化。他頒發詔令:第一,禁止鮮卑貴族穿著胡服,一律改制穿漢族衣服;第二,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第三,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服;第四,將鮮卑姓氏改為漢族姓氏;第五,鼓勵鮮卑民族與漢族貴族通婚;第六,採取漢族官制、律令;第七,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風氣;第八,凡已遷的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原籍,死於洛陽的鮮卑人,必須葬於洛陽附近的邙山,不準運回平城安葬。他的這些舉措加快了民族融合,鮮卑族是最先與漢族融合的少數民族。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三、深化改革,發展文化。

1、深化改革。隨著融漢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部分鮮卑貴族的對立情緒十分高漲,出現了抵制改革的現象。元宏對這種抵制現象給予堅決的打壓。像太子元恂,他不說漢話,不穿漢服,把元宏賜給他的衣服全部撕碎,仍按鮮卑人的束髮方式結髮為編髮左衽。元宏得知後,令施杖責,廢其太子。他的這些硬政確保了融漢改革的順利進行。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2、發展文化。元宏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落後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要求鮮卑族學習漢族文化。他創辦學校,整理典籍,開辦文化研討班。他的這些施政措施,為北方文化發展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在弘揚佛教文化方面,更是可以濃墨重彩一筆。他在位期間,僅洛陽就有100多所寺院,和尚尼姑2000多人,馳名中外的龍門石窟,就是元宏時期開鑿的。他不但學習漢文化,還致力於發展漢文化。他指導創造的"魏碑體"剛勁有力、氣勢雄厚,流傳至今,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歡。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三、致力統一,血竭髯枯。

元宏自親政以來,一直考慮著實現天下統一,幾乎每年都出兵征戰。公元498年,元宏率兵20多萬人,御駕親征,在路上病倒了。公元499年三月,元宏帶病率兵南征,大敗南齊太尉陳顯達、平北將軍崔慧景。由於病情加重,加之過度操勞,孝文帝元宏死在征戰路上,年僅33歲。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皇帝這個職業既是一個十分勞累的職業,又是一個高風險職業。他坐在這個位子上,面對著是整個國家的土地和龐大的各級政府機構及成千成萬的子民。他每天必須繃著神經,不敢有半點鬆懈。如果發生了戰爭、災害,更是考驗著皇帝的智慧與能力。像孝文帝元宏,未成人就上了崗,剛懂事時就需要進行"肅整朝剛、改革體制、經濟建沒、天下統一"這些繁重而複雜的工作,年僅33歲因勞累死在征戰的路上。

南北朝誰是第一帝

寂寞香冢空悲切 ,故國在望是錯聞。南北亂朝誰可比?殘破書頁魏碑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