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楊氏是何來歷?為何需要二十萬明軍才能平定?

盛開的白鶴


播州,位於今貴州北地,轄地和今遵義市相當。唐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以“隋䍧柯郡之䍧柯縣”為由,在䍧柯郡的北部地區,置郎州,領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等六縣之地。



十一年,“省郎州並六縣”,十三年,“又於其地復置播州及恭水等六縣”,即在原郎州之地置播州,轄恭水等六縣。“播州”之名,自此而始。此後,“播州”區劃屢變,或為州,或為郡,或為都督府。

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改“播州”為都督府,置都督。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改播州都督府為“播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唐肅宗復播州郡為“播州”。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播州土著叛亂。次年,代宗命“榮率師南征,剿撫並用,蠻方永靖”,以羅榮為六州都督、沿邊招討使,負責率兵平叛,隨後羅榮率兵鑿山開道,剿撫並用,7年之後,播州叛亂被平定。

平定叛亂之後,羅榮被代宗“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封播州侯,自此播州成為羅氏的世襲封地。

後羅氏統治了播州八十餘年,歷經四代傳至羅太汪。大中十三年(859年),崛起於滇西北的南詔國向東擴張進攻播州,羅太汪戰敗,播州丟失。次年,唐宣宗派安南都護李鄠率兵擊退南詔國,播州重回羅氏之手。



可好景不長,鹹通二年(861年),南詔羅閩氏族部再次佔據播州,羅太汪再次戰敗,後逃往瀘州。乾符三年(876年),羅太汪在同族楊端的協助下,率八姓族人自瀘州出發“逕入白錦,軍高遙山。據險立呰,結土豪蔣、黃三氏,為久駐計。蠻出寇,端出奇兵擊之,大敗。”一舉擊潰佔據播州的南詔羅閩氏族部。

後唐朝廷再次冊封羅太汪為播州大首領,楊端為播州刺史,自此播州歸羅氏、楊氏共同管轄,但是因羅氏後人太過無能,播州的最高統治權終被楊氏所奪。之後楊氏開啟了對播州長達725年的實際統治,自唐末楊端入播,楊氏共傳27世,至末代楊應龍敗亡。


乾德三年(965年),楊端後人楊實率播州上下軍民歸附宋朝。宋廷詔建播州、遵義軍與遵義縣,雖設州縣,但播州之地仍為楊氏所控。至宋亡,至元十四年(1277年)楊氏十六代土司楊邦憲上書忽必烈“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將五百年,今願納土內附”歸順元朝,而後忽必烈授予楊邦憲紹慶、珍州、南平等處邊宣慰使職。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楊氏十七代土司楊漢英被忽必烈冊升為播州宣撫司,負責管轄貴州十九個長官司和諸苗族峒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貴州之地被明玉珍所佔,楊氏二十一代土司楊鏗歸附明玉珍,明玉珍仍讓其掌控播州。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一統天下,楊鏗遂歸附明朝,明太祖讓其仍領播州宣慰使,並“詔勅賜鏗衣幣”以示恩寵。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楊氏第二十九代土司楊應龍反叛明廷,萬曆皇帝命李化龍節制川、黔、湖廣三省軍務,率領20餘萬大軍,分兵八路進剿播州。此後歷經114天,李化龍始平播州,楊應龍自殺身亡,自此於公元724年在播州即已建立的楊氏世襲統治徹底宣告終結。



至於在播州之役時,對於僅僅只是擁有一隅之地,擁軍不過數萬的楊應龍,明廷動用20餘萬大軍去平叛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播州優越的地理位置。播州地處西南高原,介於四川、貴州之間,山川深阻,地勢險要。《續修四庫全書·兩朝平攘錄》載:“封域南極牂牁,西連棘道,東西一千四十里,周圍遠近三千里,蓋西南奧區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為前門;西南出赤水、烏撒、水西、黃平,為後門;其東出湖廣偏橋、沅州,為右肋。凡聯三省,此地勢西北塹山為關,東南俯江為池,中皆山谷盤亙。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馬不得並行。”



《華陽國志.南中志》亦載:“(牂牁)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說為池衛”。依史而載,我們可以得知播州地勢的險峻,屬易守難攻之地,憑藉著這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播州與中原道路的不通暢,所以一旦誰盤踞於此,即可迅速形成割據狀態,而中原王朝對此也就處於束手無策的狀態。

當然,中原王朝要想征服播州並不是不可能,但因播州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周邊都是崇山峻嶺的地勢,所以朝廷要想征服播州就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果沒有幾倍於播州的兵力,及充足的糧草和軍備,中原王朝很難徹底征服播州之地。

而這也是為什麼歷代的中原王朝都願意接受播州楊氏的歸附,畢竟要徹底佔領播州,所得到的利益與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既然楊氏願意歸順,朝廷也自然樂的開心。



2、豐富的物質資源。播州很難攻佔的原因除了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獨特的自然資源。“播州東西二千里,南北數百里,樂土也”,至唐時,播州就有了“稻粟再孰,無徭役”這樣衣食無憂的繁榮之景。

同時,播州不僅擁有肥沃的農田,還有可放牧的牧地。此外,由於山林眾多,播州可供採摘的植物資源,及狩獵的動物資源都十分的豐富。而憑藉著這等豐厚的物質資源,播州完全可以做到不依靠外界,就可做到自給自足。

如此,當時的播州土司楊應龍就憑藉著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物質資源一次又一次的抵禦住明朝大軍的進攻。


為此楊應龍的謀士曾自信的說道“本州山河雄壯,兵食充盈,又得群苗為羽翼,據而用之以圖大事。……今朝廷說動兵征剿也,只是虛名。太爺今只預備糧草,整飭險隘,將五司七姓仇家掃蕩以絕禍根。又將海龍囤修理,堅壁重關,以為退步。就有幾多兵馬來也,無奈我何!左右歸還,一個撫!”。雖然楊應龍的謀士說的這句話有點誇大的嫌疑,但他說的話也不無道理。

當時的楊應龍的確能做到依靠著易守難攻的地勢,及儲備豐厚的物資資源,再加上播州周邊的雄關,來抵擋住明朝的一次次進攻。

而明朝則很難擊潰楊應龍,一旦在兵力上沒有對楊應龍形成絕對的壓制,沒有一擊擊潰楊應龍,楊應龍完全可以藉助著地勢和豐厚的物資來於明朝周旋到底,也就是打游擊戰。真到那時一旦時間拖的太久,明軍的物資供應不足,將士又疲於奔命,明必敗。



總的說“播州之役”明朝要想獲勝,絕非易事。地理上的艱難險阻,非平野曠野可比。所面對的對手,非平庸之輩,而是善戰之輩,其戰鬥力,更非一觸即潰的弱兵,而是善戰敢戰的精銳。

同時明朝面對的對手可是盤踞播州700餘年的楊氏土司,楊家在播州的統治可謂是根深蒂固,播州的五司土官皆聽命於楊氏,而明朝在此是毫無根基可言,它做不到像楊應龍那般熟悉播州的地形,又能在播州自給自足。



再者此戰明軍輸不起,一旦“播州之役”慘敗,明廷必定喪失對於整個西北地區的掌控,到那時明朝必定陷入動盪之中,本就傷痕累累的明朝更會雪上加霜變得更壞。所以此戰明廷一定要勝,而且是要大勝。

如此在種種的原因下,最終讓萬曆決定派遣20餘萬大軍去平定僅有一隅之地的楊應龍。只有集幾倍於敵的優勢兵力,以多勝少,明朝才能有絕對的把握獲得勝利。


澳古說歷史


正好我寫了一篇文章是介紹播州楊氏的,可以關注我,詳細看一下文章,我先大概介紹一下

播州楊氏原本在太原,因為唐朝末年,南詔入侵,唐朝又趕上農民起義,沒有精力去管南詔的事,後來農民起義平定,國家消耗巨大,也沒有足夠實力了。於是宰相想出一個辦法,召集天下精兵,自願前往,誰能收復失地,就可永鎮斯土。第一任家主楊端帶著家族的人前往播州,與南詔作戰。經歷了多代家主的努力,終於打下了播州全境。也與當地人通婚,民族融合。

唐朝滅亡,北宋建立,播州楊氏歸降北宋。蒙古入侵南宋的時候,播州楊氏做出了巨大貢獻,與蒙古作戰,而且作戰勇猛,多次挫敗蒙古。在楊文的獻策與推薦下,修建了釣魚城,蒙哥就是戰死於釣魚城。播州楊氏可以說是改變了當時的形勢。

播州楊氏修建了海龍屯,是龐大的山城防禦體系。十分險要,想要強攻,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是為什麼明軍打起來那麼費勁。

一直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播州楊氏統治播州已經七百餘年了。楊應龍因為各種原因,其中比較複雜,可以看我寫的文章,最終反叛。明軍發兵討伐。最後一戰就是在海龍屯打的,傷亡慘重。


未濟


播州,自古以來被稱為瘴癧之地,被中原王朝視為不毛之處,野蠻之所。是用來流放罪人之地。而播州楊氏,乃貴州四大土司之一。先祖楊端於唐乾符三年(876)始入播,據其地鎮撫諸苗。歷宋、元世有其地。明洪武年間納土歸降,授宣慰使,子孫相繼不絕。應龍為第二十九代土官。由此可見,楊氏在播州的根深蒂固,可謂是隻知楊氏,不知皇帝了。

到了萬曆元年(1573),授宣慰使敕書。十四年(1586),授都指揮使。十九年(1591),貴州巡撫葉夢熊以播州所轄五司改土歸流,悉屬重慶。遂率五司七姓叛。二十年,被捕入重慶獄,律當斬,會倭寇入侵,將兵5千徵倭以自贖,幸得勝歸。由此可見,播州苗兵的強悍了,可以把鬧得整個大明雞犬不寧的倭寇都幹翻了,這是怎樣的牛了!

到了萬曆的後期時代,朝廷已經非常虛弱了。由於裡甲制度的崩潰,政府要糧沒糧,要兵沒兵。而播州因地處後方,日承安平,日益驕蹇不聽命。二十四年(1596),楊率苗兵入餘慶、大阡、都壩,焚草壙、餘慶及興隆、都勻各衛。又遣兵圍黃平,與明軍戰於重安。二十五年,復率苗兵入江津、南川、臨合江,殺仇家袁子升。進逼貴州洪州、高坪、新村諸屯,入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殺仇民宋世臣、羅承恩等。二十七年(1599),拒戰貴州巡撫郭子章軍,陷綦江,盡殺城民,投入江中,蔽江不暢,水為之赤。二十八年,率苗兵五道並出,破龍泉司。明將李化龍分兵八路進剿,每路約3萬人,連克桑木、烏江、河渡、三關及天都、三百落諸囤,又破龍爪、海雲、青蛇囤、落濛關,至大水田,焚桃溪莊、龍海囤等。明庭嘗試派了三千官軍去抓捕楊應龍,沒想到被播州軍全殲。正好這個時候,明朝和日本的朝鮮戰爭打完了,一群百戰強兵退回來了,於是明庭有力氣了,輪到楊氏慘了!楊應龍平時嗜殺無忌,此時散金募死士拒戰,無一應者。見勢已去,自縊身亡。其子楊朝棟被俘。明軍斬殺其2萬餘眾。播州土官自唐代起歷725年之楊氏統治遂告結束。


李氏王朝2


播州楊氏最先發跡於唐朝,本來是太原漢族人,在唐朝末年,楊家先祖受命南征南詔國,受唐朝冊封鎮守播州一地。

楊家也就是在這時期進入到了播州,並和當地苗族通婚雜居,靠著能力和官位逐漸成為了播州領袖。

播州楊家地處偏遠,為了保證貴州的統治,所以得到了歷朝歷代的羈縻扶持

宋朝徽宗時期封楊光榮為播州軍節度使,相當於承認了楊家對播州的統治權,元朝忽必烈再封楊邦憲為“播州安撫使”,明朝建國後冊封楊家為“播州宣尉司”,把播州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楊家。從唐到明這八百年的時間裡,播州儼然成為楊家的“割據王國”了。

在明初,四川當地還在元朝的控制之下,朱元璋為了拉攏楊家,不但把播州全權交給楊家,還多次免除其賦稅,規定三年才需要朝貢一次。朱元璋此舉雖有利於牽制四川的元軍勢力,可將播州的地位提拔到和朝鮮、越南等附屬國一樣,也導致了播州出現尾大不掉,甚至起兵獨立的情況。


成化年間,播州已經出現了不安分的動作,多次藉機派兵侵擾四川、雲南等地,只不過這時明朝國勢正值上升趨勢,楊家的陰謀也在明軍的奮戰下被擊破,然後就是老套路了:楊家上表謝罪,朝廷寬慰幾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嘉靖年間,大明軍勢呈疲弱之狀,戰力不復明初時候,加上東南沿海的倭寇,東北地區的韃靼不斷侵擾,這些都讓楊家看到了獨立的曙光。

播州楊家第二十九代統治者楊應龍接任播州宣尉司,這人性格殘暴,橫徵暴斂,連岳母一家也因為幾句話得罪他而被滅門,還殘殺漢族百姓,故意挑起苗族和漢族的衝突,在播州惹起了極大的民怨。

當時的大明王朝正處於抗倭援朝的三大徵之中,無暇顧及西南的播州,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放過楊應龍一馬。


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多次擊敗明朝的小規模進剿,這讓本來就看不起大明的楊應龍有了個致命的錯覺:明軍已經沒用了,播州獨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楊應龍在播州鬧騰得歡時,明政府已經和日本合談成功,大軍逐漸退出朝鮮國土,班師回朝。

從萬曆二十六年和日本合談成功開始,到二十八年開始攻略播州,明王朝幾乎是馬不停蹄地將軍隊從東北一路調到西南,可見當時楊應龍之所以能在對明戰鬥中獲勝。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朝被拖在了朝鮮戰場,無暇南顧才能佔到便宜的,現在朝鮮戰事已經解決,播州之戰也就正式開始了。


由於楊家在播州經營了八百年之久,勢力盤根錯節,雖然楊應龍不得人心,但當地民眾想反的是楊應龍,而不是楊家,這一點對明王朝是很不利的。壓下葫蘆起來瓢,光解決一個楊應龍是不夠的,要打就要把楊家這棵千年大樹連根拔起,把播州正式歸入大明的直接統治之下。

而且雲貴地區的土司制度一直都是明王朝的顧慮,控制播州、滅亡楊家,除了能得到播州一地之外,還能給當地的其他土司以威懾,給日後改土歸流,政府直接控制雲貴地區奠定基礎,所以此戰只可勝利,不可失敗。

這也是為什麼播州之戰是三大徵中最沒有懸念,其難度甚至還比不上平定蒙古哱拜的寧夏之戰,可卻能名列三大徵之一的原因。


萬曆二十九年一月,擔任過抗倭援朝的遼東巡撫李化龍奉命節制湖廣、貴州、四川三省軍隊,八路大軍共二十餘萬人全面進攻播州。

除了戚家軍將領陳寅在婁山關遇到了楊應龍的死守,雙方爆發了一場惡戰之外,其餘地區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戰爭僅不到半年就結束了,楊應龍走投無路,上吊自盡,統治了播州一千多年、傳承了二十九代的播州楊家就這樣滅亡了。

播州戰役結束後,明朝在當地實行“改土歸流”,設立府縣,正式把播州歸入中央的管理之下,其他地區的土司也因為明軍的軍威而臣服於中央,明朝加強了對於西南地區的控制力度。一直到南明時期,永曆皇帝在雲貴地區建立了永曆政權,得到了當地土司的擁護。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播州大概是今天貴州遵義。在唐太宗貞觀十三(公元639年)年設置的,唐僖宗乾福三年(公元876年)太原人楊端擊敗佔據播州的南詔,楊家從此世襲播州的政權。宋太祖是楊家歸附宋朝,但楊家依舊是播州實際統治者,南宋末年楊家為抗元主力之一。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世祖下詔招降播州,兩年後播州楊氏投降元朝,但楊氏依舊管轄播州。元朝末年即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歸附明玉珍。後明玉珍所建立大夏國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被明朝滅亡,播州楊氏於次年投降明朝,此後播州楊氏被視為苗疆土司。至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楊應龍公開反叛,初期楊應龍取得不錯戰果,但是萬曆二十7(公元1599年)明軍開始大軍圍剿楊應龍,正式開始播州之役,經歷一百多天的激戰,於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攻破海龍屯,楊應龍上吊自殺。播州楊氏至此結束統治播州。

播州需要二十萬明軍是因為播州地理位置遠離當時明朝統治核心地區,加上播州楊氏幾百年修築堡壘城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