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攝影/廖文峰

10月中旬,鄉村復興論壇走進了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稱的山西省沁源縣。本次峰會圍繞“世外桃源,山西沁源”主題,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鄉村建設實踐者,全方位探討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模式和新發展。

在關注會議內容的同時,令人好奇的是,主張“村裡開大會”的鄉村復興論壇這次選擇了哪些村落呢?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河西村

大會的主會場選在了與沁源縣河西村一路之隔的化肥廠。走進大門,右手的辦公區前正展示著當地的手工藝,其中包括剪紙、葫蘆燙畫等。

據瞭解,化肥廠於1974年正式運營,曾是沁源縣的化工龍頭企業。後期,由於技術產能的落後,企業瀕臨倒閉。雖然經過多次轉型探索,但終究沒能扭虧為盈。2003年,化肥廠停止生產。這裡逐漸荒蕪,雜草叢生,罕有人跡,僅剩下幾臺鏽跡斑斑的暗紅色機器,宛若千百年矗立在此的巨獸,見證著上個時代的些許痕跡。

為什麼將主會址選擇在這裡?負責化肥廠改造項目的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廉毅銳解釋,“一直以來,我們做的南方鄉村建設比較多,其中隱含了一個地理環境差別的因素。在南方的偏遠鄉村,傳統村落比較依賴於優越的歷史和自然條件風光。但是在北方,我們在近郊的鄉村如何能夠跟產業結合,找到自己的位置,從而復興重建就很重要,所以這次我們進行了一個這樣的選點。”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攝影/廖文峰

廠區的亮點之一是“彩虹塔”,設計師的意圖是為了讓村民看到。彩虹塔獨特的色彩和形態會吸引人來到這裡,從而進一步瞭解整個化肥廠的情況。另一個亮點是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團隊“十一小組”打造的《此間》,作品用細繩、珠子與聲音,構築出的山西沁源河西村村民抽象的生活場景,為化肥廠增加了別樣的藝術氣息。展覽從視覺、聽覺兩方面構建出與村民日常所見有一定差別、卻又熟悉的當地生活場景,讓村民對日常生活有了別樣體驗。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攝影/廖文峰

韓洪溝村

韓洪溝村位於山西省沁源縣東南部2.5公里外的東山腳下,這裡在抗日戰爭年代曾是太嶽行署所在地,現在這座村還保留著太嶽行署總部、冀南銀行、槍械修理部等革命遺址。

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負責韓洪溝村的設計和修繕工作,他初期選擇了七組院落進行改造,後來又選擇了四戶進行改動。

在入口處,何崴大膽將城樓下的橋洞貼金,天氣好的時候,光入水,折射到兩邊,光影斑駁,彷彿將老舊的村莊喚醒。

考慮到遊客對於公共空間的需求,原來的槍械修理局被改建成了一座小型的咖啡館,外來者或本地村民可以坐在這裡看書、喝咖啡、欣賞窗外的山景。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在村中央的位置還保留著一棵“唐槐”,這是村莊原來的精神中心,被何崴改造成鄉村小劇場,讓還保留著唱戲習慣的韓洪溝村村民能有自我展現的機會。小廣場上,矗立著紅色“傘”,自帶網紅屬性,建築師也希望這裡成為旅行者的打卡地。

何崴在做規劃時,考慮到未來的運營,把原來的紅軍軍區銀行改造成民宿,在他看來,住在銀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當地民居結構為四梁八柱,一層住人,二層儲糧食,格柵代替窗戶進行通風,何崴將這個元素很好地沿用到改建後的民宿中。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五龍川村

五龍川村原是山西沁源靈空鎮鄉政府所在地,因該地為第一川、貓尾川、韓洪川、五道川、水洞川相會之地,當地人以川喻龍,故得名“五龍川”。同時,由於交通方便,在中國鄉建院的規劃中,這裡成為了旅行者前往靈空山的“中轉站”。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攝影/聽荷翁

在中國鄉建院的改造下,原來的五龍廟被改成一個兼具會議、演出和展示的公共空間。兩旁陳列著一些當地的非遺項目,比如手工麻紙的製作工藝,沁源縣中峪鄉鄭氏麻紙坊至今有兩百年的歷史,現在仍在銷售。另一個非遺項目是沁源小麻油,它的生產也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攝影/聽荷翁

在主街上,褐馬雞博物館和褐馬雞保護研究中心已經落成。褐馬雞是代表綠色沁源的一張名片,近年來沁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在沁源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褐馬雞數量範圍在2000-2500只。褐馬雞博物館現已對外開放,裡邊展示了一些當地動植物的標本。

黑峪村

黑峪村與五龍川村距離不到3公里,但地勢較高,儘管已經經過改造,但看起來仍是十分質樸。根據中國鄉建院駐村建築師白嚴嚴說,一期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將原來的泥土路變成瀝青路面,廁所已改造完成,移動聯通已經接上了4G。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圖片提供by 白嚴嚴

後期的建設改造中,他們儘量發動村民就地取材,比如鋪裝的小石頭來自沁河的小河卵石和建築攪拌時剩餘的骨料,麻池邊的大石來自鄰鄉的河道,瓦罐來自村民閒置的二層儲物室。

白嚴嚴比較喜歡的作品是村長的房子,它在村子裡幾乎相貌平平,而改造村長房子的想法來自一個小孩。由於農村教學的相對集中,孩子們平日都到鎮上或縣裡讀書,只有週末才回來,但週末回來也無事可做,無書可看。

於是,白嚴嚴發動大家一起共建一個書屋。利用村長提供的閒置房子,將一層居住二層儲物的格局打破,空間變得更開闊,四周擺上書架。這相當於“動風水”的設計,一開始不被村民接受,等到建造完畢,村民們感知到這種大空間的好處,開始效仿。

山西沁源:化肥廠裡的兩件藝術品,令人叫絕

圖片提供by 白嚴嚴

黑峪村自帶一股恬靜的美,這裡的村民愛花,沿路鮮花遍野,在我們錯過的春夏時光裡,蒲公英曾遍地開花,田埂間野罌粟和虞美人成片成片的活著。

當城裡人焦慮不堪的時候,黑峪村村民並沒有因西葫蘆單價從一塊二掉到兩毛而受到影響,他們依然樂觀地生活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