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小夥夜晚抓蛐蛐,最多時一晚收入1萬元,家成“蛐蛐王國”


農閒時的夜晚,農民在田間抓幾條小蛐蛐,就能賣到1萬多元,這樣的事情如不是親眼所見,真的讓人難以置信。而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河北獻縣鄭圈村,當地的很多農民因抓蛐蛐發家致富。

畫面中的這個小夥,名叫楊聰,今年32歲,是獻縣鄭圈村人。別看楊聰年紀不大,卻在當地是出了名的抓蛐蛐的高手和能人。走進楊聰的家,簡直就像進入一個“蛐蛐王國”,裡屋外屋到處擺放著蛐蛐罐,耳邊還不時傳來蛐蛐聲,楊聰也是樂在其中。

然而說起抓蛐蛐,楊聰坦言:“小時候抓蛐蛐可沒少捱揍,我爸不讓抓蛐蛐、玩蛐蛐,怕耽誤學習,我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爸把我的蛐蛐都給扔了。”楊聰介紹,後來隨著慢慢長大,上學、打工、結婚、生子,已經把抓蛐蛐、玩蛐蛐的事情徹底放下。


直到4年前,楊聰開始重操舊業。每當夜幕降臨,楊聰顧不得一天打工的勞累,穿好防蚊蟲叮咬的衣服,頭頂探照燈,出沒于田間地頭抓蛐蛐。“今年我賣的最貴的蛐蛐3000元。”楊聰介紹,由於當地形成蛐蛐交易市場,每年都有南方的客商進村收購。

楊聰談到,抓來的蛐蛐除了交售給收購商外,還通過手機網絡銷售。“最多時,一晚能抓六七十條,如果抓到精品的蛐蛐,一晚捕獲的蛐蛐能賣1萬多元。”楊聰介紹,去年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捕獲的蛐蛐賣了1萬多元,但他同時談到,這樣的高收益不是每晚都能碰到,多數時候每隻蛐蛐能賣幾百元。

楊聰家的幾間屋子,擺滿蛐蛐罐,罐中都養著等待銷售的蛐蛐。步入其中,感覺就像來到“蛐蛐王國”一樣,耳邊傳來蛐蛐的叫聲。“這就是樂趣,天冷後抓不到蛐蛐,就提起抓幾條蛐蛐養著,這些蛐蛐能活到元旦,每天聽著蛐蛐的叫聲,就是一種享受。”楊聰說,自己抓蛐蛐4年,讓他收穫頗豐。


談到抓蛐蛐的收入,楊聰說:今年截止到目前,收入近5萬元。同時,楊聰談到,這近5萬元的收入,不是其家庭全年的收入,只是抓蛐蛐的黃金季節的收入,“抓蛐蛐主要是用晚上時間,白天還不耽誤工作。”

看到小蛐蛐能賣大錢,原先反對兒子抓蛐蛐的楊聰的父親老楊也加入到抓蛐蛐的行列。“不單單是我,人家企業老闆開著寶馬夜晚去田間抓蛐蛐。”老楊說,目前在鄭圈村,家家戶戶抓蛐蛐。

楊聰談到,其實當初抓蛐蛐時,不僅遭到家人的反對,周圍的人也認為抓蛐蛐不靠譜,屬於“不務正業”的事。而如今,看到小蛐蛐果真換來真金白銀,人們的觀念隨之改變,沒人再小看這個事。

現如今,每到抓蛐蛐的黃金季節,每到夜幕降臨,不僅鄭圈村人全村出動抓蛐蛐,就連周邊村莊人都加入到抓蛐蛐行列,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新路徑。【文圖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