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70年波瀾壯闊

70年風雨兼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如歌歲月見證了東勝產業發展從無到有

從有到強的歷史鉅變

從一窮二白到位列“全國百強縣”

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

地方產業從零起步、戮力跨越

如今

這裡已經成為

產業集聚的高地

投資發展的沃土

彈奏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

全國規模最大的動物觀賞景區、68平方公里的裝備製造工業園區,三次產業實景圖耀眼迷人;

充滿張力的園區佈局、緊張有序的項目現場,轉型發展的步伐清晰可辨;

人頭攢動的景區中、繁忙的生產線旁,張張笑臉傳遞著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單一到多元 產業結構日趨優化

早上8點半,靜謐的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裡,清風微拂、鶯語鳥鳴,一切都在甦醒當中。

飼養員楊牡丹換好工裝,踏入大熊貓圈舍,打掃房間、為糞便稱重、檢查清洗竹筍、過道消毒、吊喂蘋果,忙碌的一天開始了。她忙裡忙外、腳不沾地,親切地呼喚著的大熊貓姐妹花的小名兒,“巧兒”“喜兒”,“看到她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天不見還挺想念的。”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這是31歲的楊牡丹在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工作的第七個年頭。2012年7月,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正式開園,楊牡丹就是入職的首批員工。七年來,從管理飼料室到餵養丹頂鶴、天鵝,再到成為大熊貓的“媽媽”,不知不覺中,原本靠四處打零工為生的楊牡丹已經真真正正地“安定”下來了。

“在動物園的7年,我親身感受到了動物園的巨大變化。不僅我的崗位在變,我的工資也在變化,從剛開始的2400元到現在穩定的4000多元,我相信動物園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好。”

——飼養員 楊牡丹

楊牡丹的心聲折射出年輕的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走過的不平凡道路。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從入不敷出到轉制改企、扭虧為盈,從年入遊客30萬到內蒙古第一個單年次遊客數量破百萬的景區,2018年遊客量突破200萬,目前,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依然保持著每年約25%的遊客增長量,迅猛的後起之秀將經營多年的“老景區”拋在了身後。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這裡,擁有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對大熊貓,有讓西北人民圓了“看海”夢的大型海洋館,有全國獨一份的“狼文化”主題動物展示,有佔地12平方公里、全國規模最大的動物觀賞區域……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早已成為內蒙古乃至我國西北地區一張旅遊新名片、一個旅遊新地標。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如斯驕人成績,既有政策的乘風好力,也映照出地區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美麗景象。

70載滄桑變奏,從農業為主,變成第二產業獨大,再到服務業佔比超過半壁江山,東勝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

建國初期,我國農業佔比較高,工業和服務業相對薄弱,偏居西北一隅的東勝尤為嚴峻。東勝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最高點,土質貧瘠、十年九旱。

靠天吃飯的農民收入微薄,工業和服務業規模小、效益低,東勝經濟發展步履緩慢。據統計數據記載,1962年時,東勝地區生產總值僅有675萬元。

改革開放後,一批民營企業沐浴春風,壯大崛起,拉開了地區大踏步發展的新篇章,地區生產總值持續走高,第二產業主導性地位凸顯,1991年時,三次產業比重為5.7:69.6:24.7;至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終於突破百億大關,當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6億元。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東勝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景區,王府井百貨、沃爾瑪、居然之家、大潤發、萬達廣場等全球知名商貿品牌紛紛入駐,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的支撐效應日益突出,三次產業協同共振,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呈現出結構更優、效益更好、質量更高的喜人態勢。2018年,東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2:33.3:66.5。

從“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現在比較穩固的“三二一”結構,東勝演繹出一段跨越滄桑歲月的產業結構“變奏曲”。

由零到強 轉型發展步履鏗鏘

當楊牡丹樂此不疲地重複著每日飼養工作時,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基地裡,從事了12年風電事業的湖南株洲人李智勇第一次踏足內蒙西部的土地。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從東勝城區出發,向南行駛9公里,這裡有一個龐大的工業園區。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鄂爾多斯生產基地就落地在此。風電裝備產業作為中車集團新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產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在國內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今年5月19日,帶著繁重的籌建任務,李智勇來到了東勝,開啟了自己“696”的工作模式。此時,距離中車的首次考察僅僅過去不足3個月,而在2個月後,鄂爾多斯生產基地的第一臺風機主機就實現了下線發運,整個生產物流工作全部打通,標誌著廠房具備了批量生產的能力。

“今年預計下半年會生產200多臺套的產品,產值可以達到15至20億元。明年預計會生產600多臺套產品,產值實現40到50個億。在未來,鄂爾多斯生產基地將成為我們公司一個主要的北方生產基地,輻射內蒙、陝西、山西、寧夏等風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

——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鄂爾多斯生產基地負責人 李智勇

發展的征程中,改革的足音鏗鏘有力。

“十一五”初期,作為自治區旗縣區經濟排頭兵的東勝,面對全市轟轟烈烈的大煤炭、大煤電的工業發展熱潮,區委、政府審時度勢、著眼長遠,在自治區較早的提出了轉型發展的思路,下決心規劃建設非煤產業基地。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如今,帶著使命而生的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基地已經成為東勝新興產業的橋頭堡,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全市工業園區前列,是東勝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裝備製造佔工業產值比重達到31%。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2011年12月31日,奇瑞鄂爾多斯工廠總裝車間,在此生產的首臺奇瑞威麟X5下線;2013年11月21日,中國首條、世界第二條5.5代AMOLED生產線在京東方鄂爾多斯分公司點亮投產;2019年7月12日,中車集團鄂爾多斯生產基地第一臺風電主機完成發運;一個個大項目上馬,一個個產品遠銷海內外,將“東勝製造”這個名詞,深深刻入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歷史書卷中。

目前,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基地已經形成汽車裝備製造、能源裝備製造、電子產品製造、節能環保和新材料五大主導產業,累計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額達到2600多億元。

“我們既有像京東方、奇瑞、中車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同時也有像隆通碳纖維、南京白雲、久科環保等這樣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同時我們也高度重視項目儲備,圍繞主導產業,目前已儲備項目近100多個,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地黨工委副書記 焦晶

新興產業蓄力勃興,傳統產業升級步履不停:

在鄂爾多斯現代羊絨工業園,佔據全國1/3羊絨產品份額的鄂爾多斯羊絨集團蝶變革新,全流程生產工藝的綠色化提升和品牌營銷戰略的成功實施,讓這個伴隨改革開放而生的老民族品牌,煥然一新站在了國際時尚舞臺的頂端;

瞄準傳統優勢產業,東勝立足煤、優化煤、延伸煤,實施煤炭行業綜合競爭力提升三年行動,煤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項目上馬,內蒙古煤炭電子交易中心自2013年上線以來,實現煤炭市場化交易6.4億噸,電子專場業務範圍覆蓋原產地、中轉地和消費地各戰略性物流節點,服務包括神華集團、華能集團等數百家煤炭產運需企業,完全形成了內蒙古煤炭價格指數體系。


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這些“東勝製造”瞭解一下


漫行東勝,鱗次櫛比的高樓、車流密集的街道、人頭攢動的景區和商場、繁忙運轉的公鐵運輸線……經濟活力迸射的欣欣美景隨處可見、切身可感,高質量發展的動人協奏曲正在東勝大地強勁迴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