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1958年建查干勿蘇人民公社,同年查干勿蘇大隊幸福之路牧業生產合作社被國務院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稱號,由周恩來總理簽發國務院獎狀,自此查干勿蘇大隊更名為幸福之路。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賽罕烏拉山南麓,美麗的幸福之路

在巴林右旗旗政府所在地以北45公里處,有一個美麗而幸福的地方,她的輪廓如同沉睡的臥牛;一直在幸福路上,她是我國最幸福的地名之一。這裡是契丹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遼代稱為黑山,被史書喻為中國之岱宗。這裡有久遠的歷史和神秘的宗教色彩,自古以來就是居此的民族尊崇的聖山,是古代著名的宗教和政治活動中心;2000多年前的烏桓人,1000多年前的契丹民族每年都要在賽罕汗烏拉山舉行祭神活動。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幸福之路蘇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赤峰市北部巴林右旗東北部,這裡東與巴林左旗毗鄰,南與巴彥塔拉蘇木搭邊,西與巴彥琥碩鎮和查干沐淪蘇木相連,北與索博日嘎鎮接壤。解放初歸巴林左翼旗,1952年劃歸巴林右翼旗,建敖日蓋努圖克,1958年建查干勿蘇人民公社,同年查干勿蘇大隊幸福之路牧業生產合作社被國務院授予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稱號,由周恩來總理簽發國務院獎狀,自此查干勿蘇大隊更名為幸福之路。1984年改建為幸福之路蘇木,2006年崗根蘇木併入幸福之路蘇木。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下轄7個村、11個嘎查:幸福之路村、查干寶拉格村、床金溝村、建設村、烏蘭陶勒蓋村、勝利村、和日木圖村;查干勿蘇嘎查、王艾勒嘎查、敖日蓋嘎查、塔拉寶拉格嘎查、關乃恩格日嘎查、阿力木吐嘠查、烏義日吐嘎查、海勒斯阿木嘎查、浩特艾勒嘎查、烏蘇伊很嘎查、床金嘎查;蘇木政府駐地幸福之路村,總面積965平方千米,人口10249人,其中蒙古族7佔72.7%,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境內山巒起伏,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為山地,南部為丘陵;年平均氣溫3.3攝氏度,降水量355mm ,常年主導風為西風。這裡位於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重要地段,這裡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西遼河水源地之一;有敖爾蓋河、古力古臺河、阿力民河過境。她是以一個牧業為主,農牧結合的蘇木;山地草木茂盛,川內草場豐茂,其中草場145.9萬畝,林地 59.7萬畝;草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我國最幸福的地名,走在幸福之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

幸福之路擁有美麗的山地草原風光,草原民俗與遼文化旅遊線路,己成為巴林右旗自然生態、歷史民俗旅遊重要的一環。境內有阿察圖駝羅海貝子王府、阿力木圖古城遺址、汗山敖包、二十萬畝山地草原、遼懷陵、草原湖、沙沁塔拉旅遊區、遼懷州城遺址、格薩爾拴馬樁、紅山文化猴面巖、遼慶陵景區、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遼慶州遺址、朝陽十八景(榮生十八景)等景點。

境內二十萬畝山地草原自然保護區由艾白圖溝、海拉蘇溝、查干分地連接而成。其獨有的山地草甸草原景觀,綺麗的草原風光,因此被稱為巴林右旗後花園。汗山古稱黑山,蒙古語稱賽罕汗烏拉,意為美麗的汗山,是遼代帝王出遊狩獵之地。蒙古族巴林部到此後,在賽罕汗烏拉山頂修建了巴林草原最大的敖包,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行祭祀活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