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投靠的人比呂布多,為何呂布是三姓家奴,而劉備不是?

潤楊的紅樓筆記


無論是公認的史書,還是小說藝術作品,都確確實實記錄了劉備東投西靠的流浪人生,而且次數相比在呂布而言還要多,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為什麼呂布被罵三姓家奴,而不是劉備,這是有道理的!

劉備自鞭打督郵棄官而去之後,先後投奔或依附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我們來一一分析劉備投靠或依附他們初衷和離開後的後果。


投公孫瓚

劉備投靠公孫瓚,是在其因為對漢靈帝時,朝廷下令對因軍功而升官的地方官員進行裁剪的政策以及政府官員腐敗的現象不滿,憤而鞭打督郵離開這個黑暗之所後,做出的決定。公孫瓚是劉備求學盧植門下時的師兄,兩人感情很好,公孫瓚年長於劉備,劉備以“兄事之”。所以在這困難時刻,自然想到了投靠這個事業正盛的兄長身邊。

投陶謙

陶謙因為曹操的為父報仇,要遷怒與陶謙,陶謙敵不過曹操,向劉備求救。劉備與田楷帥軍相助解了徐州之圍,陶謙為了徐州的安全計,給劉備增加兵力,並讓其駐軍小沛。與徐州成為犄角,增量徐州的防護。而後陶謙是年事已高,病逝後將徐州託付給劉備。並沒有搶奪徐州底盤後反客為主,這也是歷史資料有據可查的,史學界公認的事實。

投曹操

劉備投曹操,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這是在呂布從他手裡趁機強佔了下邳,又奪走了徐州,還兩次劫持了劉備妻子,呂布又勇猛過人,以劉備的戰鬥力實在是敵不過,為了家人的安全,消滅呂布這個反覆小人,只好找當時實力強大的曹操幫忙。是一種政治聯合,因為曹操陣營中,其實也有要殺劉備的聲音,認為劉備志向不小,將來必定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敵人,應趁此時滅了劉備。而且當時劉備是“挾天子而令諸侯”,東漢皇權以受其控制,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本來就與曹操不是同一個政治立場,所以他們只是為了彼此的利益(曹操為了得到徐州,劉備為了營救家眷和向呂布報仇)暫時的合作,本質上不算投靠。



投袁紹

劉備後來逃離曹操的控制,投向袁紹,也只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曹操攻打袁術,劉備趁此機會領軍去打袁術,袁術又恰巧半路病死。剛好就帶領軍隊逃離了曹操的控制,同時為了尋求力量共同抗擊曹操,於是就依附了袁紹。在袁紹處,袁紹對劉備也是暫時給予棲身之所。表面和善,內心猜忌防範劉備。

投劉表

由於袁紹多疑,無容人之量,根本沒有真心接納劉備,劉備為了自己的功業,選擇了放棄袁紹這個暫時棲身的大樹。目標投向了自己的宗族劉表,劉備心裡非常清楚劉表並非賢能之輩,只希望能依靠宗族的關係,暫時能夠得到一個棲身之所。因為此時的劉備只是一心想要有一個穩定的落腳之地,進而建功立業,至於前途何在,他內心也是一片迷茫。後來劉表安排劉備駐軍小沛,也是想讓劉備成為保護荊州的北部屏障。劉表死後,劉備為並沒有乘機佔據荊州,而是與東吳聯合,共同抗擊曹操。


然而呂布先後投奔了的丁原、董卓,最後都被呂布殺害,而且在投靠丁原、董卓之後,都與其結為父子。雖然呂布所殺之人,也並非什麼正人君子,但是其畢竟都待呂布恩厚,且有結義父子之名。在那個忠義為人道德基礎的封建社會里,既殺舊主又殺義父的行為,是為人所不恥,為人所唾棄的行為。

所以無論呂布必然留下罵名

以上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浩中一內


劉備的奮鬥史可以說是一部血淚史,一身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投靠的人比呂布多太多,但名聲也比呂布好太多,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劉備是皇室宗親。

屬於自帶光環的角色,從身份上講除了皇帝,他不管投靠誰,身份都不會低於對方,因此劉備雖然投靠的人多,但是從來沒拜過主公,更別說和呂布一樣四處認乾爹了。正因為劉備都是以類似於客卿的身份存在,因此在打了敗仗另投別家時就算不得背叛,於名聲無損。

2、劉備無害人之心。

劉備每次投靠新的大佬時,都是被打跑的,雖然經常換下家,但劉備未曾害過上家,還經常長途救援,可謂有情有義。加上不曾拜過主公,沒有法理、道德上的約束,這就導致每次失敗後就換人投靠,劉備又韌性特別強,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第一號打不死的小強,一直失敗一直跑路,因此投靠的人特別多。

3、個人品格。


漢末流行清議之風,對個人品行特別看重。劉備仁義之名遠播,處處以仁義行事,而呂布更像一個沒有什麼是非觀念的小孩一樣,毫無情商可言,偏偏這個小孩還武力超強,因此被人利用來利用去,最後搞得自己臭名昭著。

當然名聲好壞也不只看投靠人數多少這一個方面,其他因素還有很多,但不管從哪個方面比較,劉備都比呂布強了太多,最後兩人天差地別也就順理成章了。


讀古今社會


三姓家奴的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三國演義》中,張飛罵呂布是三姓家奴,是因為呂布本來有一個姓呂的爹,後來投靠丁原又認丁原為義父,改姓丁(丁布);再後來呂布再認董卓為義父,再改姓董(董布)。三姓呂布也就是這麼來的。

家奴的意思是說,呂布雖然認了丁原和董卓當義父,但他沒有繼承權。也就是說,呂布認了丁原和董卓為義父,他的身份還是一個區區家臣而已,不過是名義上好聽罷了,本質上還是一個家奴身份。

因此,張飛罵呂布是三姓家奴,並不說呂布投靠了多少個主公,跳了多少次槽。而是特意強調他認賊作父,不要碧臉的給自己找乾爹。而乾爹又不拿他當兒子對待,只當他是個家奴罷了。



需要說明的是,三姓家奴這個詞,出自《三國演義》中。是羅貫中專門為了諷刺呂布認義父而杜撰的一個詞。在正史上,並沒有關於呂布是“三姓家奴”的記載。只是演義中杜撰而已。

搞清楚了三姓家奴的真正含義,劉備到底是不是三姓家奴也就顯而易見了。

歷史上的劉備(也包括演義),從來沒有認誰做過義父。他投靠的軍閥,除了公孫瓚勉強能算是主公外,其餘的人與他的關係,都只是合作伙伴罷了。

劉備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而軍閥們也需要利用劉備的勢力以及他的聲望。這才是劉備與他的“主公”的真實關係。

儘管劉備多次改換平臺,但是他改換平臺的性質,和現在的跳槽基本沒有任何區別。劉備和軍閥是好聚好散(除曹操外),他並沒有做過坑人,背後捅刀子的事情。



也就是說,劉備一直是客將的身份,擁有獨立的個人武裝。他在跳槽之氣,都會跟之前的原主公說一下,在對方同意後,他才會帶著人馬走。

如果硬要說劉備有什麼汙點,也只有兩個可以理解的案例:一是他與劉璋翻臉,二是他與曹操翻臉。

劉備和劉璋的翻臉過程,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問答,詳細的論述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專門翻出來看看。我個人認為,劉備和劉璋都是在利用對方。劉備不是正人君子,但劉璋也不是白蓮花。雙方其實都很腹黑。只不過劉備的實力更強,打敗了劉璋而已。

並且,再三強調!劉璋不是劉備的主公,他們兩人是盟友關係。

至於劉備和曹操翻臉,除了劉備本身不願意屈身於人外,他反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參與了董承誅殺曹操的衣帶詔行動,曹操不可能容他。因此他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一輩子都跟曹操硬抗了。



相比於劉備,呂布就完全不一樣了!

呂布每次改換門庭,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走了之。他是把前主公殺掉後,才會罷休。

換句話說,呂布是個打工的。他上班上得不爽了,想跳槽。如果他好聚好散,走合法的流程辭職,沒人會說他人品差。但是呂布不走尋常路,他每次走之前都要搞點破壞,讓後面的人無法正常工作,那他的人品就必然要被別人嘲諷了。

並且,劉備投靠的次數,也沒有呂布多。按照劉備跳槽的標準來看呂布,他何止是三姓家奴啊?丁原、董卓這都不說了,後來他又投靠了王允、張楊、袁紹、袁術、張邈。捨去他投靠劉備不說,呂布一共投靠了八個軍閥。難道要說他是八姓家奴?

所以說,劉備既沒認爹,也沒弒主,只是單純的跳槽而已,這種選擇很正常,罵他是三姓家奴就太過分了;

而呂布的跳槽,居然要殺掉自己的乾爹,然後再認新幹爹,這就沒得可洗了。說他是三姓家奴,沒有毛病;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在漢末三國那個時代,跳槽是很正常的。哪怕是背主,又豈是劉備、呂布二人之所為?

其他的小角色不提,就說曹操和孫策,當年也都給人當過小弟,然後背叛了大哥,搞死了大哥。

先說曹操。他最早沒有地盤,連最起碼的官職都沒有,比劉備也好不到哪去。當年十三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曹操完全就是袁紹的小弟。他後來的東郡太守,還是袁紹替他表舉的。再後來張邈、陳宮勾結呂布反水,殺得曹操在兗州只剩下三座城,加之時值饑荒加蝗災,連飯的吃不飽。

在這期間,是誰幫曹操挺過來的?這個是不是別人,還就是老大哥袁紹。袁大哥不僅援助曹小弟人員物資,還提出直接將曹操納入麾下的提議。當時,曹操差點就同意了!是程昱及時阻止,曹操才沒有歸順。

於是紹使人說太祖,欲連和。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程昱止太祖,太祖從之。


操圍呂布於濮陽,為布所破,投紹,紹哀之,乃給兵五千人,還取兗州。

可想而知,當年曹操最低谷時,若是沒有袁大哥資助他(袁紹也是有條件的),曹操怕是不知道死幾回了?

紹恥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當死數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挾天子以令我乎!"太祖聞,而以大將軍讓於紹。


然而結果呢?曹操翅膀硬了,立刻就跟袁紹翻臉。還變著法的坑袁紹。最後滅了袁紹的勢力不說,還殺光了他的兒子。

僅從這一點來看,曹操和劉備有啥區別?劉備坑了曹操,難道曹操沒坑袁紹?當時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劉備有一點就汙點就拿出來反覆黑,曹操有一點亮點就拿出來反覆吹。這個雙重標準太明顯了吧?



再說孫策。當年孫策在袁術帳下時,袁術對他當乾兒子看待,沒有對不起他。是後來孫權稱帝,讓吳國的史官著書罵袁術,說他故意打壓孫策,逼得孫策不得不自立。明目張膽的給孫策洗白,明目張膽的黑袁術,他的名聲才那麼臭的。

然而事實上是,袁術割據淮南時,他手上大概有七個郡:其中孫策的堂哥孫賁,擔任豫州刺史;孫策的叔叔孫香擔任汝南太守;孫策的舅舅吳景擔任丹陽太守。可以說,袁術的半壁江山都在孫氏一族手上。

後來孫策替袁術打下廬江郡,袁術不給他廬江太守一職。吳國的史書上,用這個事情把袁術反覆的黑,說他打壓孫策。這簡直就是無端指責,刻意的抹黑了。

畢竟袁術要從全盤來考慮問題,他的部下又不止孫氏一族。他要是把所有的要職都給了孫氏一族,其他人會怎麼想?

然而孫氏一族是怎麼對袁術的呢?袁術他是做夢都沒有想到,孫氏一族會打著他旗號和他的財力、物力、人力去奪取江東。奪了江東之後又乘袁術僣號之時,又更替太守,把袁術的人趕走,與袁術劃江而治。

可憐的袁術爸爸,他對孫氏恩寵有加,結果孫家一干白眼狼幾乎集體背叛。

值得一提的是,周瑜一開始沒有投孫策,他是在建安三年(公元 198年),在袁術幾乎快窮途末路的最後時刻,看袁術不行了,才無奈轉投靠了孫策。



所以說,凡是說話都要講良心。就算劉備不是正人君子,其他的人難道就是白蓮花?當時就是那種頻繁跳槽的時代。曹操、孫策這些人反起水來,都比劉備心狠!怎麼就沒人說他們是白眼狼,專挑劉備黑呢?

至於呂布,他殺丁原、殺董卓。這兩個汙點根本洗不白。說他是三姓家奴已經是客氣了。若是按照他投靠主公的履歷來看,說他是九世野雞都不過分。


Mer86


這輩子誰還沒個綽號啊,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成家立業,一個人總會有三五個綽號,長的瘦的叫猴子,長的壯的叫老牛,佛系的叫小唐,龜毛的叫阿賤。

三國裡面也有起綽號的習慣,綽號有俗有雅,有褒有貶,褒的都是自己人起的,如許褚叫“虎痴”,諸葛亮叫“臥龍”,郭嘉叫“鬼才”,典韋叫“古之惡來”;也有貶義的,呂布管劉備叫“大耳兒”,管張飛叫“環眼賊”,張飛管呂布叫“三姓家奴”。



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綽號,就是張飛首先叫出來的,張飛聲若巨雷,自帶擴音功能,一嗓子能吼死夏侯傑,震退曹操十萬大軍。他“三姓家奴”這一嗓子喊出去,方圓幾十裡外都能聽見,呂布這個綽號就此一下子“名揚天下”。

三姓家奴這個綽號,硬生生揭了呂布不願被別人看見的傷疤。這也活該!也誰讓他幹了這麼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壞事:先是殺了舊主丁原,認董卓為父;後被司徒王允唆使殺了董卓,歸附袁紹。



在三國背叛舊主投靠新主人十分常見,良禽擇佳木而棲,良臣擇明主而侍,在三國這種無君無父的動盪環境中,無可厚非,無需橫加指責。但呂布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認賊作父,而又親手殺了乾爹。三姓家奴這個綽號,他這輩子是扔不掉了!

劉備呢?其實反覆無常的事做的比呂布還多,先後投靠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劉璋等等。曹操待他不薄,給了他五萬軍馬打袁術,劉備倒好,直接殺了大將車胄,白得了徐州城和五萬大軍,也難怪後來曹操對劉備恨之入骨。



後來劉備又投靠劉璋。劉璋待他如兄弟,他卻鳩佔鵲巢,硬生生把劉璋打跑了,還佔了人家城池,而且還飲酒慶祝,自得其樂,連軍師龐統都看不過去了,趁酒意說了句:“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意思就是你劉備假仁假義啊,什麼仁義之主,都是裝出來的。

劉備如此不講究,為何不是“三姓家奴”呢?這還得感謝羅貫中啊,羅貫中是尊劉抑曹的,所以把劉備寫成了仁義之君。要是曹操的後人寫《三國演義》,那劉備就是“三姓家奴”了!


一半秋色


呂布字奉先,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的割據軍閥,其勇力過人,但少智謀。《三國演義》中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說。

《三國演義》情節,張飛與呂布對陣,罵其為“三姓家奴”,是因呂布本姓呂,早年曾又先後認丁原和董卓為義父,後又親手殺之,實為不忠不孝。

丁原(?-189年),字建陽,東漢末年官拜執金吾,領幷州刺史,其義子呂布勇猛過人。董卓與丁原交戰,派部屬以赤兔馬相贈,誘使呂布將其殺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和權臣。收義子呂布,後呂布在王允的策動下,將其殺死。

公元199年曹操攻呂布,呂布兵敗被擒。呂布向曹操表示歸降,為其效命。曹操問於劉備,劉備提醒曹操不可忘丁原、董卓的前車之鑑,呂布被殺。

古人崇尚“忠、孝、節、義”,呂布先後背叛主公丁原、董卓為不忠、失節,先後殺義父丁原、董卓為不孝和不義。而劉備則不同,雖先後投靠幾個主公,但沒有認人為父。加之《三國演義》作者,有“擁劉”的思想。所以,呂布就成了”三姓家奴”,劉備則成了“忠厚仁者”。


林城布衣10001


回答這個問題前,得先討論下,什麼叫“姓氏”: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再瞭解下什麼叫認乾兒子,這在古代叫做“契兒”,契,就是一種合同約定,在古時候,認了乾兒子,那麼幹兒子從官方的認定就是跟了乾爹的姓(和現在不同,現在認乾兒子、拜乾爹是一種加固情感的舉動)。

那麼就可以明白,呂布為什麼是“三姓”了,一曰丁原,拜了乾爹之後,呂布實際的官方稱呼得叫“丁布”;

二曰董卓,呂布得為“董布”;

三曰本姓呂。

本來拜乾爹在中國民俗中也正常,但問題在於,呂布先後把丁原、董卓給殺了,這是不忠不義不孝不仁,所以才會有“三姓家奴”的綽號。奴,在古代,等同於奴隸,是沒有人權的低賤的人;家奴,是侍候主子的奴隸(也稱奴才)。這裡主要是對呂布的蔑視。

這話原出於張飛之口,張飛市井出身,這樣罵呂布,很正常。

回頭再看劉備,劉備是創業者,從編草鞋的小商販開始,白手起家,投靠過很多個老闆,但從未拜過乾爹。這就像現在職場跳槽一樣,和“姓氏”“血緣”沒有半毛錢關係。職場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劉備和“家奴”二字也是隔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所以,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雖然是鄙視的眼神,但也是正解,連呂布都不能不承認,雖然每次都大怒,但是事實;

拿劉備來比,對阿斗爹不公平,人家是換工作而已,而且,僅此而已!


漿糊遊蝦


“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這是劉備對呂布最後的評價。由於《三國演義》這部文學作品的深入人心,呂布由於行為反覆性格不定,被張飛罵成是“三姓家奴”也被我們大眾所熟知。其實劉備投靠的人確實是比呂布多,但是名聲可是比呂布好太多了,他人對劉備的稱呼有劉豫州、劉使君、劉皇叔等,沒有像呂布那樣走到哪裡都不受待見,是因為兩個人本質的區別太大了。由於問題本身出自於演義的原因,筆者在這裡就以演義為主,正史為輔做扼要分析,望大家不喜勿噴。

《三國演義》中對劉備履歷的描述基本上和《三國志·先主傳》當中描述的差不多,就先來看看劉備都投靠過誰,都做過什麼樣的事情。

劉備的前期履歷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四海飄零

東漢末年黃巾並起的時候,劉備看了劉焉的討賊榜文後和關羽張飛招兵買馬,為朝廷討伐亂逆,被朝廷封為安喜縣尉,基本上就是縣公安局的職位吧。由於督郵的出現並且向劉備索要賄賂,被張飛綁起來鞭打,三人就棄官而去,到了代州投奔了劉恢,因為是漢室宗親受到劉恢的接待和安置。之後劉恢向幽州牧劉虞推薦了劉備,劉虞封劉備為都尉,劉備幫助劉虞平定了在漁陽地區的黃巾亂黨。劉虞向朝廷表奏了劉備的功勞,免去了之前的罪過並且封了官,公孫瓚由表奏劉備以前的功勞,朝廷讓劉備做了平原縣令,劉備也終於算是安定下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鞭督郵之後,劉備投靠過劉恢和劉虞,投靠劉恢是為了避難,投靠劉虞是為了立功,通過自己的努力,才終於有了一個平原縣令這個職位,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還被袁術看不起。後來陶謙部下殺了曹操的父親曹嵩,曹操遷怒於陶謙,劉備幫孔融救徐州開啟了劉備的第二階段。本來劉備做自己的平原令好好的,陶謙部下張闓殺了曹嵩,曹操攻打徐州,陶謙請孔融、田楷幫忙,孔融被黃巾亂黨攻打請劉備幫忙,孔融又請劉備和他一起救徐州。這不是繞口令是真實的故事,經過這七轉八轉的到了徐州。劉備到了徐州的目的,並不是投靠陶謙的,而是幫助陶謙解徐州之圍。

因為曹操的山東被呂布攻打,曹操退兵就賣了個天大的人情給劉備,陶謙也因為劉備德行兼備而把徐州交給了劉備。呂布因為和曹操作戰失利投靠了劉備,趁著劉備征討袁術奪取了徐州,這一次劉備因為有難投靠了曹操,因為衣帶詔事件劉備是唯一的一次背叛了他的投靠人。但是這一點是可以被原諒的,按照劉備的理想,他認為曹操真的是匡扶社稷的能臣,但是曹操的種種行為表現出的是國賊的形象,在劉備的心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但如此,劉備在曹操身邊還有生命危險,程昱多次建議曹操除掉劉備,劉備如果等著曹操來殺他才是真的愚蠢,所以就騙走了曹操五萬兵馬,殺了車胄重新佔領了徐州。

劉備在遭到曹操攻打失敗了,就投奔了荊州劉表,作為都是漢室宗親,劉表安排了劉備駐守新野作為荊州北方對抗曹操的屏障。也是因為有了難處投奔了劉表,劉表也像陶謙一樣想把荊州交給劉備,劉備同樣也是沒有接受任命,一直到了後來曹操佔領了荊州,劉備只和劉琦一起只有江夏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

也有很多人說後來的劉備也投靠過了劉璋,筆者認為根本不算是投靠,只是作為一個盟友而已,劉備佔領益州只是大勢所趨,有荊州集團的慫恿也有益州集團的作死,還有東州集團的觀望。劉備到益州是劉璋請劉備去打張魯的,劉備在張松死之前是始終沒有想過要喧賓奪主的,張松的一封信把劉備推到了風口浪尖,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所以綜合評價一下,劉備不斷更換的陣營當中除了曹操之外,其餘的都是合作伙伴和能幫助他的朋友,沒有惡意的貪圖過別人的一寸土地,就這一點就比呂布高出了太多了。

然而反觀一下我們的溫侯呂奉先,簡直就是現在的渣男模範。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說的太過分了,其實事實就是如此,正史當中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稱呂布是“三姓家奴”的,只是羅貫中借張飛之口,表達了對呂布人格的否定。瞧瞧呂布都幹過什麼事情。

演義當中對呂布的描述他是幷州刺史丁原的義子,董卓部將李肅用赤兔馬買通了呂布殺了丁原,董卓又認呂布為義子,後來董卓跋扈天怒人怨,王允使用反間計用貂蟬離間二人,呂布又殺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亂呂布獨自逃出京師投奔袁術。在此處可以看出呂布的價值觀當中,除了利益以外沒有其他的任何輕易所在,為了一個赤兔馬就殺了自己的第一個義父,為了一個女人又殺了自己的第二個義父,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巨大的缺陷,就和現在那些純粹的拜金主義是一樣的。雖然正史當中沒有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但是提及到了他和董卓時誓為父子這樣的一句話,從三姓家奴這個詞組來看,主要是呂布的工作性質決定的,張飛這樣謾罵呂布也是有根據的。

呂布姓呂,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因為呂布驍勇做了丁原的義子,正史當中是做了丁原的主簿,演義有潤色的成分都可以理解。就哪怕他不是丁原的義子,為了一個赤兔馬而殺了自己的領導真的為人所不恥,這是徹頭徹尾的背叛。東漢時期士風盛行,呂布為了利益而變節就成了所有人口誅筆伐的對象。呂布在董卓身邊其實就是和一個保鏢奴才一樣,是董卓的鷹犬人物,張飛這樣罵他一點都沒有冤枉他,因為董卓作惡太多怕別人謀害他,呂布驍勇就讓呂布做了自己的私人保鏢,誓同父子只是束縛呂布工作的一個精神枷鎖而已,董卓沒有把呂布當成過義子,呂布也沒把董卓當成過義父,兩人的關係只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以至於最後因為一個女人貂蟬的出現而讓兩人徹底的決裂。

綜合來講:劉備投靠過的人不少但是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為了避難一種是為了幫助別人,本質上沒有利益的驅使,但是咱們的溫侯卻是反其道而行,為了利益不擇手段,誰給他的東西,好他就認誰做爹,這樣的人被張飛罵成“三姓家奴”也算是實至名歸。劉備走到哪裡都是把德和義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也是為什麼羅貫中先生寫出三國演義的主導思想就是推崇蜀漢的原因吧。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正之處歡迎評論斧正,都看到這裡了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唄,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一 劉備並不是所謂的“家奴”,劉備輾轉投於公孫瓚 曹操 袁紹 劉表不假,但是並沒有到一個地方就跟人套近乎攀親戚,一直就是以一個落魄皇族宗室的身份,大家對劉備的稱呼也一直是“劉使君”,劉備還是很在意自己所謂的孝景帝玄孫這個稱呼的,所到之處大家一敬他是皇族宗室子弟,二敬他落魄中還能保持節操;呂布則不一樣,投靠誰門下則認誰作乾爹,中國有句話講叫“認賊作父”,說的就是這種無節操無下限的小人,在中國傳統觀念裡 天地君親師為最大的五項,是不容背叛的,至少是不容輕易背叛的,呂布這種逢人就認作乾爹的行為自然為所有人所不齒;二 劉備投靠過的人,沒有死於劉備之手的。雖說也誆騙過公孫瓚的兵馬,也裝傻認慫瞞過曹操的猜疑,也因為酒後失言跟劉表鬧的不愉快,也因為關羽殺了顏良文丑跟袁紹紅過臉,最終都依靠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堅韌的心性還有幸運女神的眷顧化險為夷,成功出走,終成一方霸主。再回頭看看呂布,每一次改換門庭都是手染鮮血,上一分鐘還一口一個義父乾爹,下一分鐘就操起了方天畫戟,這樣養不熟的白眼狼誰願收留誰敢收留,也就難怪白門樓曹操聽劉備言“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之後冷汗直流,馬上命人勒死呂布而後梟首了。


老肖彈Bass


為何?

原因一:成王敗寇。劉備最終三分天下佔得其一,且歷經艱辛創出來的。呂布卻是階下囚,稱霸路上過早翻車。

原因二:羅貫中《三國演義》本是尊劉抑曹,恨不得把劉備寫的美出花來,怎會添加一絲貶嘲。連劉備入川,奪了同宗之地,都寫的順天順地似的。

原因三:劉備處世行事,絕有自己的分寸、志向。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劉備, 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 , 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這句話背後有什麼深意說明呢?

劉備前期東投西奔,心志匡扶漢室,骨子裡有一股執著的勁兒,表現在氣質上,就會給人一種只願做人主,不願為人臣的氣感。說好聽的是矢志不渝,說俗的就是野心不小。

劉備相繼投附過曹操、袁紹、劉表。此三人都未對劉備視做小弟,輕於禮節。說明劉備內心強大,處事不卑不亢,德行上能為上,讓暫做大哥的曹、袁、劉都不敢小覷,在驅使運用上有顧慮,達不到信賴性、隨意性。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這麼一種人,有能力有人緣,給人一種氣場,不願屈於人下、甘心當副手的人。這種人要麼憑實幹出人頭地,要麼處處受打壓,少有人重用。

倘使劉備投靠了他人,卑躬示忠,甘做跟隨,那也就不是後來終得成王的劉備了。

而呂布其人,是認人家為乾爹,是充當馬前足,貪圖利益的成分太明顯。可以說,起先的他並無大志,唯性情而任性前行。後來或許是閱歷不斷成長,又看到天下大亂,自己又有兩下了,才有了圖霸割據之心。這點上,比不上劉備的初心與執著。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劉備依附各種勢力,或者說寄人籬下,都是事後諸葛亮的解讀。好比玩三國殺,一開始就認定了劉備 曹操 孫權 袁紹的身份是主公,擁有各自的主公技能。呂布可惡在於認丁原和董卓做義父,卻因為利益和美色,又把他們都殺了。這個就是非常不道德。

劉備混社會,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開始打工,打工到一定程度後,就想自己創業的成功人士。劉備生活在一個劉姓家族建造的龐大的集團公司中,這個集團公司叫東漢,存在了兩百多年。劉備跟現任董事長皇帝有點親,遠得可以忽略不計的宗親關係。

憑著自己的魅力,在偏遠分公司圈子裡認識了同事關羽、張飛等一幫兄弟。原本以為大家可以喝酒吃肉,在公司一直呆下去。

沒想到,某個分公司名叫張角的厲害角色,以太平道思想給原來的員工洗腦,說這個皇帝老闆太傻逼了,有跟著我乾的有好日子過。於是,短短几年,就排擠掉了分公司的領導,另立了山頭。也確實,這任皇帝老闆昏庸無道,貪圖享樂,不僅不給漲薪,還增加賦稅任務,剝削無度。因此,很多人跳槽到張角公司跟東漢公司對著幹。張角的黃巾公司邊挖牆腳,邊招兵買馬,一步步盤食著東漢公司的利益,一度華北華南許多業務都被張角的黃巾公司佔有。

皇帝老闆看著各地分公司都人心惶惶,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再不有點作為就要被狗帶了。

於是,就向集團公司上下發布了一項畫餅式的激勵措施,凡是有員工,能幫著集團,奪回喪失的公司業務,消除黃巾軍勢力,都將升職加薪,還有大把的績效。

激勵措施一發布,原本想有番作為的劉備,張羅著張飛、關羽組成團隊,打算大幹一場,恢復百年家族企業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