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NO.151

大福/文

清代明入主中原後,由於東北是滿清龍興之地,更是滿清的大後方,而遼西走廊溝通關內外,猶如人之咽喉,因此滿清對於遼西走廊十分重視。在遼西走廊設置大小驛站十三處,並修繕驛道改善交通。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守”關東

校/二氧化碳 畫/一條人文主義狗 圖/地緣谷

上世紀80年代費孝通先生曾提出民族走廊這一概念,並指出“一條西北走廊,一條藏、彝走廊,一條南嶺走廊,還有一個地區包括東北幾省”,其中所說的“東北幾省”,經後人研究後被稱為“遼西走廊”

何為遼西走廊

在說遼西走廊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遼西”,遼西指醫巫閭山以西、西拉木倫河以南、燕山以北、七老圖山以東地區,處於河北、遼寧、內蒙古三省交界上。而“遼西走廊”正是於此地乃至東北與中原腹地溝通的要道。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廣義上的遼西走廊並非指某一條道路,而是數條古道的總稱。其一為盧龍—平岡—柳城道,曹操曾經此道路北伐烏桓大勝而歸;其二為傍海道,此路由北京出發經山海關到錦州。;其三則是無終—柳城一線;其四,由古北口(今密雲古北口鎮)出發與上三道匯合於承德後到柳城。而狹義上的遼西走廊指的就是傍海路,自明代開始,遼西故道大部分

廢除不用,唯有傍海道保留至今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上述道路是溝通東北與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上千年來,東北與中原地區憑藉這些通道進行經濟、文化上的交流,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民族-文化”走廊。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傍海道上的山海關

遼西走廊與東北歷史

遼西走廊是東北與關內溝通的要道,也將兩地的歷史聯繫在一起。商周時期,生活於長白山的漁獵民族經過遼西走廊向中原進貢。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勵精圖治,派遣大將秦開由遼西走廊進攻東胡,並於次年攻箕氏朝鮮。《三國志·東夷傳》稱其:“攻其四方,取地兩千餘里”,並在所征服地區設置郡縣以加強管理,這也是東北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郡縣。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自此,中原文明由遼西走廊源源不斷的進入東北,並對生活於此的少數民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東漢末年,慕容鮮卑進入遼西之後,憑藉武力佔據遼西,而此時中原長期戰亂,大量中原百姓為了躲避戰亂,通過遼西走廊進入慕容鮮卑的統治區域,遷入流民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慕容鮮卑原控制的人口,《晉書·》載:“流人之多救土十倍有餘”。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影視劇中的的鮮卑化漢民,很明顯繼承了耕種和遊牧的雙重習慣。

為了有效管理流民,慕容鮮卑按照其籍貫設立郡縣(“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幷州人為唐國郡”)。中原流民帶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使遼西土地得到極大的開發,慕容鮮卑國力大增,進而參與到涿鹿中原的過程中。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由中原進入遼西的漢人中不乏士族大儒,慕容鮮卑對這些士人大加拉攏,並興起了一股學習儒學的風氣。慕容廆曾任命大儒劉贊為“東庠祭酒”,給自己的兒子教授儒學。當然,有漢化的鮮卑人,必然就有鮮卑化的漢人,遷至遼西的漢人在不知不覺中也沾染了鮮卑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以胡人自居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鮮卑宮廷,著漢衫成為風潮

雖然學習漢文化,但鮮卑人並未完全接受漢文化,他們將漢文化融入到自己原有的制度中去,創造出了一種能夠讓農耕和遊牧並存的管理制度。

慕容鮮卑以郡縣統治漢人農民,但仍保留部落來統治牧民,用漢人經營農業增強國力,用武裝部落武士為其爪牙。既保持了部落強大戰鬥力,又有農業生產帶來的強大國力,雖然慕容鮮卑未能一統天下,但其管理方式卻被之後的北魏(拓跋鮮卑)所繼承並進一步發展,最終促成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孝文帝,拓跋宏(467 -499年),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除了交流的橋樑,遼西走廊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遼西走廊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比起愛打劫的北方遊牧民族,受農耕文明影響較深的東北少數民族政權對入主中原更有興趣。

想要控制遼西走廊,就必須要等待中原衰落,才能通過遼西走廊入主中原。前有慕容鮮卑建立燕國,拓跋鮮卑建立北魏,後有契丹、女真與宋朝的縱橫博弈乃至滿清入關。只要打不過關內,就退回關外,死守遼西走廊,養精蓄銳等待新的時機。

而關內政權強大後,形勢反轉,中原王朝試圖經遼西走廊進入東北擴大勢力,如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唐朝與高句麗的戰爭等。慘烈的戰爭雖然給當地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也正是這一系列的戰爭,一直將東北與中原聯繫在一起。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韓國人繪畫的唐滅高句麗之戰,此戰高句麗近乎滅國。

明清之際,遼西走廊逐漸與關內融為一體。因為遼西接近北京,明代非常重視遼西走廊的軍事。洪武到宣德年間,明朝在遼西走廊興建了大批堡壘,遼寧的很多重要城市(如錦州)皆均發源於此。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山海關,明洪武十四年築城建關設衛,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

軍事消耗錢糧眾多,朝廷為了減少花費,便以貿易特權為交換,鼓勵商人替朝廷運送軍糧。山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商人蜂擁而至,用內地的絲綢棉布換取東北的獸皮等,而遼西走廊成為了東北與內地貿易的中轉站,一時間城鎮繁榮,商鋪林立,一幅欣欣向榮之景。

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是吸引了關內的移民,大量的移民再次通過遼西走廊進入東北,使東北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這為清的進一步開發奠定了基礎。

清代明入主中原後,由於東北是滿清龍興之地,更是滿清的大後方,而遼西走廊溝通關內外,猶如人之咽喉,因此滿清對於遼西走廊十分重視。在遼西走廊設置大小驛站十三處,並修繕驛道改善交通。這雖然是為了方便皇帝東巡和政府治理,但清代驛道將各處衛所聯繫在一起,方便了商業活動,客觀上促進了遼西走廊地區商業的發展,遼西走廊沿線再次逐漸繁榮起來。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龍興之地

此前滿清封禁東北,不讓漢民進入,人口甚至不如明朝,但近代國門洞開,沙俄南下,大有鯨吞東北之勢,。為了保護龍興之地,清政府決定停止封禁東北,開始“移民實邊”。東北肥沃的土地吸引了大量的關內移民,遼西走廊又一次成為人口遷移的通道。與此前只能“偷渡”關外不同,晚清的移民是被“請過去”的,為了招攬移民,清朝和民國都採取了很多的獎勵措施。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人口遷移路線

宣統二年,清朝於黑龍江設立招墾局,負責對移民分配土地並給予物質獎勵。民國時期,河南等地發生災荒,當地政府組織災民前往東北,並尋求沿途各地政府的幫助。而此時的移民很幸運的趕上了交通方式的變革,1898年京奉鐵路建成,由北京正陽門出發經山海關到奉天,古老的遼西走廊跨入了近代化的門檻。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闖關東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鐵路速度快、運量大,有先進交通方式的支持關內移民數量迅速增長,而這些移民開墾土地為東北近代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對近代東北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京奉鐵路組成部分京山鐵路開通

成為文化符號的遼西走廊

時至今日,遼西走廊仍承擔著交通要道的責任,但對於遼西走廊來說,早已不侷限於此,這片土地上承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遼西走廊的文化符號,在經濟不斷髮展的當下是亟待開發的寶庫。

豐富的歷史文化為遼西走廊留下了大量優質的人文景點,目前遼西走廊有各級文化保護遺產兩百多處,其中不乏九門口水上長城(世界文化遺產)、興城古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樣的優質景點,更有北普陀山、醫巫閭山這樣的自然景觀,遼西走廊地區的旅遊資源可謂是品種齊全。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九門口水上長城

靠近首都北京,意味著擁有廣闊的市場,這都為遼西走廊旅遊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但發展旅遊業卻並不容易,遼西走廊涉及今天北京、河北、遼寧三個省,雖然旅遊資源眾多,但地區分散導致缺乏統一的規劃,受限於地方財力又缺乏開發。旅遊景點缺乏統一的規劃,就沒有辦法打響“遼西走廊”這一符號的名聲。

但“遼西走廊”這一文化符號正是最好的聯繫,以此為契機將上述地區的旅遊規劃聯繫在一起,發展當地的旅遊業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還有可能成為推動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動力之一。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自古以來,遼西走廊就是關內與東北地區溝通的橋樑。在東北地區未納入中原王朝勢力範圍之前,關內經遼西走廊像東北輸送技術、文化、人口,而東北本土少數民族政權在吸收整合之後,又通過遼西走廊向關內輸入秩序。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列車行駛在遼西走廊

每一次東北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都為內地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歷史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東北地區與內地聯繫逐漸加深,並最終成為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如今,遼西走廊已經不再單純是溝通內地與東北的通道,對於東北來說,遼西走廊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一個值得發掘的文化符號,更是東北地區開放和發展潛力的象徵

之一。

遼西古廊道與古代文明交流 . 崔向東

清代馬政對遼西走廊民宿文化影響 . 王穎超

論燕秦對遼西走廊和遼東地區的開拓與管理 . 李德山

近代鐵路通行與華北地區的農村移民 . 馬義平

論十六國時期前燕遼西地區的移民及民族交融 . 陳鵬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掌控“咽喉”遼西走廊,對東北意味著什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