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平凡的世界》?

生活吧吧


中國農民二次翻身的史詩。

1975年裡的“平凡的世界”是一個冰封的世界,處於停滯狀態。在這冰封的處境下,人們的生存活動幾乎被凍結,常年掙扎在飢餓線上。

《平凡的世界》的小說時間是1975年至1985年。這是中國當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十年,從萬物不生的“浩劫”到神州大地欣欣向榮,它橫跨中國當代前後兩個歷史時期。

它以編年史方式描寫重大歷史事件密集的十年間中國城鄉廣闊的社會生活——農村、城市、官場、學校、礦山……規模宏大,結構開放,不斷地從一個場景過渡到另一個場景,由一個情節蔓生出另一個情節。

而在這裡支撐小說的並不是引人入勝的情節,而是處於變動狀態的深刻的社會心理。

小說以“平凡”的情節見長,它描寫的是現實生活中的芸芸眾生的平平凡凡的人生。作為跨度宏闊的現代史詩,《平凡的世界》的重心不在“傷痕”,而在表現這些芸芸眾生如何超越“傷痕”,度過“大災難”,獲得“新生”。

如孫玉厚老漢在大女婿王滿銀被“勞教”時,大兒子少安被批判時,家境陷於困境時,都曾處於“死不能死,活不能活”的兩難處境。而在所有的危機時刻,支持他活下來的都是家庭,都是做父親的責任,對子女的義務。

少安被批判後終於沒走上絕路,是由於對於家庭的感情。他意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和父親一起撐扶這個家,撐扶家裡一群人。家庭倫理支持人們度過了一個一個的災難,“大災難”又使家庭倫理得到發展、鞏固。

《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們沒有被“荒謬”打敗。他們以家庭倫理作為自己精神世界的基石,展現自己苦難的人生——黃土地的人生。

孫少安雖然是個唸書的好材料,但是高小畢了業,不用父親說他也知道自己的學生生涯結束了。送別了童年女友潤葉,把自己的人生現實地扎到家鄉土地上。他由於精明強幹、吃苦耐勞,18歲時被選為生產隊長。

他不以空頭政治而以農民的務實精神管理農業生產,使他的生產隊收人年年領先,使“鄉土政治家”田福堂感受到潛在的“威脅”。而當已經具有青春思想的田潤葉把青春、愛情呈現給孫少安,田福堂又感受到一種新的“威脅”時,孫少安再次表現為現實。

這位從不做非分之想的青年農民,以男子漢的果斷,又帶有幾分現實主義者的殘酷,將自己與潤葉火熱的愛情凍結成“友愛”保存在心間。

他不抱怨命運,不悔恨自己的人生,不斷帶著對於潤葉的留戀和懷念,以農民的務實方式,去山西領回了可心的農村姑娘賀秀蓮。

田潤葉對於孫少安來說是城裡的教師,對於縣革委會副主任的兒子李向前來說她又是農民的女兒。李向前看上了她,他母親託人向她說親,她非但不受寵若驚,反而陷入苦惱之中。他覺得李向前本人不值得她愛,他家的榮華富貴更不在她心裡。

不媚俗,不合汙,表現出內在的剛烈。而當她意識到自己已是妙齡,產生了愛情的騷動時,想到的自然是少安,她認為愛情不一定非要門當戶對,門當戶對不如有情有意。

她柔情似水,她擺脫了羞愧,給少安寫下了“我願意一輩子和你好”的情書,大膽地與少安在光天化日之下坐在村邊地頭上,由悠揚的信天游“牆頭上騎馬呀還嫌低,面對面坐下還想你”相伴隨。

這類少女們,代表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普遍形象。她們深得黃土地精髓,從廣袤的大自然、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深的前輩、常年不綴的勞動中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她們純潔、善良。她們具有一副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個豐富的感情世界。

她們愛得熱烈,全身心地投入而不能自拔。她們心甘情願地為愛情獻身而不摻雜任何功利。

再觀孫少平,在社會各界子女集中的縣城高中讀書環境裡,他是自卑的。他雖然個子在班上最高,心裡卻總覺得低人一頭。貧困又養成了他的自尊,過分的自尊,使他對所有家境好的同學——尤其是顧養民產生一種對立情緒。

小說描寫的不是對立的世界,初戀失敗所造成的痛苦漸漸平伏,他理解郝紅梅的處境。


他時時刻刻意識到自己是個普通人,而不做太多的非分之想。他還從顧養民身上獲得啟示: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可以顯示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來。

“平凡的美”作為一種人生美學對他具有著深遠的影響。孫少平自幼喜歡讀書,高三時又有幸由田曉霞將他引導到一個新的天地,使他的靈魂開始在一個大世界中游蕩。

高中畢業不得不回農村時,他對這位精神嚮導說:“我回到家裡,當然也為少吃沒穿熬煎。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還會熬煎的。”

蜷曲在農村的日子裡,他一直關心和注視雙水村以外的大世界。他不像少安那樣全身心地撲在農村,他自己身在村子,思想卻插上了翅膀,在一個更為廣大的天地裡恣意飛翔……體現出“飛翔的美”。


這些黃土地的兒女,沒有屈從“荒謬”的擺佈,他們一個也沒有墮落,一個也沒有沉淪,他們在“大災難”中,依據更大的倫理——社會倫理、國家觀念,對整體的生存環境民族命運表現出深切的憂慮,對“荒謬”這個龐然大物進行抗爭,與全體中華兒女的情緒息息相通。

正如田曉霞的憂患意識,她接受父親的影響,認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國家和世界的現狀是很可悲的。

田曉霞不接受教條主義理論的禁錮,而任精神在廣闊的天地裡馳騁;她對一些社會問題進行嚴肅的思考,取得較為獨立的見解,並關心著人民的苦難,國家的命運;她有著黃土地兒女敏銳的神經,她身處黃土地,精神融匯於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她體現為自由之美。

孫少安聽憑命運安排,回鄉務農,可是並不甘於忍受極左政策擺佈。長期的農業勞動生活,使他清楚地看到造成農民捱餓問題的根源在於農民失去了經營自主權,在於“大鍋飯”。

因給農民擴大豬飼料地挨批判後,他更加執著地等待全局性的轉機。“四人幫”垮臺後,他受到來自安徽的啟示,率先在自己的生產隊建立承包責任組,大膽地進行改革嘗試。

這次嘗試遭到縣革委會主任馮世寬以至地區革委會主任苗凱粗暴制止,卻得到田福軍的堅決支持。

孫少安是農村中的田福軍。產生於黃土地的務實思想使二人精神息息相通,他們一見面便討論農村問題,就是在“嚴冬”裡,他們還探討過農民的溫飽問題,他們的結論就是改革。


他們是嚴寒大地下面的“暖流”。他們熱切地等待著大地解凍。


《平凡的世界》以田福軍、孫少安、田曉霞、孫少平……構成的黃土地世界所蘊藏的巨大的“暖流”呼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反映了中國這場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1979年夏,有的地方實行了包產到戶,小說描寫這是“繼土改和合作化以後,中國近代歷史上農村所經歷的又一次巨大的變革”。中國大地再次煥發出活力和生機,發家致富成為農民生活的主題。

善於描寫農民居家過日子的路遙,在這裡展示的是一副百廢俱興的農村生活圖景,歷史感強烈,久違了的喜悅從筆端溢出。這裡描寫的農民吃飽了飯的喜悅程度同先前飢餓中的愁苦成正比。

改革在這裡得到了全面的反映,中國人自有歷史以來的“吃飯”問題,是在《平凡的世界》這裡“解決”的,是路遙以小說形式探索著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的深刻意義。

《平凡的世界》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給人的發展創造了應有的社會條件,給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社會可能,黃土地兒女們在解決了溫飽的同時便朝著人生更高的目標進發了。

比如,孫少安敏銳地發現轉機,不失時機地創立家業,他是農村中的改革家,最早地發家致富,並且漸漸地上升為雙水村第一號“矚目人物”。而與他相對的“鄉土政治家”田福堂則只能試圖成為阻擋歷史車輪前進的螳螂。

孫少平在村裡和家裡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卻陷入了極大的苦惱之中,這又與少安形成鮮明的對照。

少安代表著生活在農村、獻身於農村的新一代農民,少平則屬於不安於現狀,精神上處於矛盾、躁動狀態的青年。

少安注重經濟基礎,相對地表現為“務實”的儒家人生,少平則注重精神追求,相對地表現為“超逸”的道家人生。

少平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意志的獨立,自主的人生。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他都願意自己來遭遇和承受。

他離開故土,離開“老窩”,闖蕩世界,尋找生活的“新大陸”。白天和攬工漢們一起下苦力,晚上回到汙濁的住處,躲進一年四季不能沒有的蚊帳裡讀書,精神馳騁到文學天地裡,文學作品使他的精神超越了世俗而進人了理想世界。

在當代存在主義哲學的意義上描寫新的“世事”使所有的主人公的人生都成為可能——用陝北語言來表述則是“他們都活成了。”

在所有同行中,路遙對“活成了”的不容易體驗得最深,對因為“活成了”而生起的幸福感體會得也最強烈,這是“平凡的幸福”。

小說描寫在新的歷史時期裡,過去極其反常的社會生活走向正常。他們為此擺起喜慶筵席,他們重新受到村人的尊重。《平凡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可信的世界。

作品以熱情、明朗的態度謳歌改革,善於對歷史作縱向比較的孫少安經常體味改革前後的兩種處境、兩種人生,將主人公們人生的轉折與中國社會的轉折融為一體,將“人生”與“改革”融為一體。

黃土地兒女與全體中國人民一道從極左政策統治下解放出來,實現了自主的人生,獲得了二次“翻身”——《平凡的世界》反映這個變動而又沒有停止到這裡。


黃土地兒女們沒有走向另一極端,沒有迷失在“自我”之中。

田曉霞受惠於家庭精神生活的高起點,絲毫不看重自己的高門第。就像姐姐田潤葉愛情萌發時回村找孫少安一樣,田曉霞念高中時和同村而不熟悉的孫少平初次相識,後者身上的許多品質就引起了她的格外重視。

孫少平在家務農,她破例地回村登門做客,這令村人驚奇,令伯父田福堂不解,而在她是自自然然的事。她貌似超凡入仙,可又實實在在是個黃土地女兒。這個喜歡披著上衣的姑娘,有著細膩、豐富的感情生活,與孫少平經歷了一個奧妙而完整的感情歷程。

她十分佩服孫少平的獨立思考、精神追求和對於苦難的超越,她從這位她從前的“學生”身上獲得了關於人生的啟示。她發現,班上沒有一個男生能代替少平跟她在這樣廣度和深度上交流思想,她終於尋找到了內在意義上的男子漢。

少平到了大牙灣煤礦後,光彩照人的曉霞以記者的身分“採訪”了他——實際上她是探訪了她的這個“掏炭的男人”。她在內心深處已將少平視作自己的“掏炭丈夫”,並且為此感到驕傲。

孫少平的精神力量在田曉霞這面鏡子面前得到了真實的照見。田曉霞是塑造真正男子漢的女性。對此,具有優勢眼光的孫蘭香評說道:曉霞姐這樣非凡的女性也許只能愛她二哥少平這樣的男子,田曉霞這位“自由”的女性的愛情哲學已經達到了“自由”的高度。

田曉霞形象體現著“自由”的特徵就在於善於駕馭自由,而不讓它產生迷失。在愛情生活中樂於獻身的田曉霞,對於社會事業的投入精神也達到了獻身的高度。這位“解放”運動的先軀也是建設事業的先軀。

她像勇於投身“解放”運動一樣地勇於投身救洪鬥爭。她的智慧,風度,天職感,忘我精神在這短暫的救洪一幕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田曉霞的死亡是《平凡的世界》眾多主人公中發生的唯一的死亡,但她又是最為不朽的。她用自己的死換取了另一個更年幼的生命。

田曉霞形象在小說中的意義在於她不知不覺地以自己的人生——包括死亡——創造著“平凡的世界”的和諧。

孫少平比高加林還堅決地離開了農村——就這一點來說,孫少平是高加林的續寫。但是,僅此而已。實際上,孫少平是高加林的對照,孫少平實現了離鄉的志向,卻沒有發生高加林式的迷失。

路遙通過孫少平形象的塑造,更深一層地表現問題不在於離鄉還是返鄉,而在於怎樣走人生之路。

孫少平在生活“地帶”上徹底地離開了農村,但是他的人生道路卻一步也沒有離開黃土地根基。

他在農村長大,深刻地認識到這黃土地養育出來的人,貌似粗俗,但精人能人如同繁星。他感到在黃土地世界裡,自有另一種複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

他是立足於黃土地根基去大世界追求人生,他憧憬未來,而又永遠凝視雙腳踩踏的土地。他時時領略人生的深奧,命運的神秘。

他的離鄉,壓根就不是奢想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地位。哪怕比當農民更苦,他也要過自主的人生。


他義無返顧地回到煤礦,回到惠英嫂溫暖的生活天地,他在爭取到人的尊嚴的同時也主動承擔起了所有的責任。

路遙筆下的黃土地兒女,在“自由”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都“自由”地選擇了責任。

《平凡的世界》是完整的世界,黃土地思想是聯繫小說的紐帶,主人公們的“活人的路”的實現,也是在中國改革春風下二次“翻身”的實現。


注:本文配圖來自同名電視劇劇照,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蕭鳳拙


平凡的時間,我反覆讀過三次。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初中的時候。印象頗深,那時候還小,看懂了一部分。

第二次讀是在工作之後,一遍一遍反覆回味。

第三次是在結婚後,偶爾再次翻出了這本書,又仔細研讀了一遍。

印象最深的就是孫少平去煤礦上班,量血壓時因為高壓高而將面臨被淘汰的困境。害怕,彷徨,而又不甘,最終猛然驚醒,反抗命運的心理活動。

他想,他決不能這樣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宰割。在這最危險的時候,應該象偉大的貝多芬所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會使我完全屈服!

我們面對挫折的時候,也要保持這樣的鬥志。敢於反抗,命運和困難是膽小鬼,你退它就強,你強它就弱。


天地一洲翁


人不能窮一輩子。

這句話一直記憶猶新,少安說的。當時村裡很窮,少安就說了這樣一句話,也一直是他的信念,這個信念一直激勵著少安帶領全村人致富,在他的帶領下村子裡富裕了,他的小家也富裕了,供少平和蘭香上了學,一家人終於吃上了白麵饃。這期間秀蓮一直是少安的賢內助,和他一起經營著那個爛包的家,雖然開始很不情願,想分開過,被少安拒絕以後,也接受了現實,兩人一起奮鬥,一起致富。

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勵志的。這部劇也很值得一看,看看以前的生活多麼苦,為了吃飽飯多不容易,才能更好珍惜現在得生活。




小婷的生活日記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長篇連播中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平凡的世界》。那時候我剛高考落榜,到煤礦的井下工作,境遇和孫少平一樣。是少平的韌勁和不屈感染和帶動著我,從低谷中慢慢走出。之後我又買來了紙質版,保存至今。前兩年看了電視劇更感覺到了沉重與正能量的影響力依然對我有效!!

我要說《平凡的世界》影響了我一生!我會把書給孩子看……


84年就看球


不請自來

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平凡的世界》我曾經在高一的時候一口氣讀了三遍,當時記得聽著無限循環的歌曲《Miss you》,一條腿搭在書桌上,這也是我第一本完整讀完的小說,從此便愛上了讀書這個枯燥的事情,做喜歡的話就是一句“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讀了第一遍為少平那心酸的對知識的嚮往和命運的無奈感到難過,為了少安和潤葉的情感惋惜不已,讀第二遍的時候為了就開始被少安對命運的抗爭和生活的積極態度所打動,第三遍的時候自身也感覺到了壓力,正如那句話,冬天已經過去,但春天還沒有到來,感覺這句話就是始終在貫穿著故事的始終,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探尋希望光明的路上坎坷無數,就在故事的結尾秀蓮也因為這句話送出了生命,讀完的時候我覺得命運為何如此戲弄一個女人,給了她一個倔強的生活態度當她得到所有時候卻無情奪走,她已經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代表了當時一批這樣的人,但是電視劇中秀蓮醒來了,這也是欣慰的事情。這個結尾預示著春天已經來了。


一位業餘選手


《平凡的世界》是我看的第一本特別厚的書,看完這本書以後,我第一次知道了天體物理這個學科,關於他的妹妹孫蘭香的後來,作者進行了留白,沒有過多敘述,當時我就特別好奇這一點,並且對天體物理這個專業非常向往。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現在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如果有人問我這是本什麼書,我可能只會說這是講述一個改革開放時期,一個農村青年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故事,同時講述了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所在村子的村民,還有他奮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其他人在那個時代的生活。

當時看的時候還小,只是很欽佩孫少平那種樸實的堅強。今天回想起來才發現,它不只是在主要講述孫少平,其實是通過他身邊每個人的生活,來體現那個時期的人們。

可能我和孫蘭香所處的時期更接近,才會對孫蘭香的大學生活特別感興趣吧,並且我現在覺得,孫蘭香代表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也就是知識時代。


愛因書坦


平凡的世界很精彩,她所講所述都是我的青蔥歲月!

我們生活的年代現在想來她是美好的!

那時的日子是可憐的,沒吃沒喝沒穿!但我們有偉大的母親—我的媽媽!

她教會了我們自強自立,奮發有為,向上!

清明時節,我們一起祭奠了父母、先祖!

跪叩父母先祖我知道了明白了我的先祖!他們的庇護,恩澤!

其實!最偉大的是母親!好女人富三代!

這是真理!


張玉文412928


第一次看它的時候,大概20年前,我臨近畢業了。只記得書中大概主線圍繞兩兄弟在脫貧,奮鬥的路上。後來再一次看的時候,我已經工作20年了,經歷了愛情,婚姻……書中有句話,我再一次看的時候,哭泣不止。潤葉為了愛在前面披荊斬棘,她的後方早已經塌陷。就是這樣的句話,讓我想到了自己曾經那段不堪的經歷。每個人心境不一樣,看書感受點不同。


金牛座160103639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先生頭的那句話,意味聲長,“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這句話的想表達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讓人一開始就把框架框好了,而後的故事情節都讓人覺得一切都那麼生活,讓人覺得這個故事就是在我的身邊,就如現在的3d電影,讓你像透過一個玻璃窗,看窗外正在發生的事,而作為觀眾還要時不時的躲躲閃閃,因為太逼真。《平凡的世界》因為平凡而變得不平凡,被翻拍成電視劇的那個結尾,也是讓我久久不能平復,因為秀蓮的一句“你笑,我跟著你笑,你就啥淚,我都替你抹”更是讓人對愛情有了另外一種信心。雖然哥倆都愛而不得,但是後來的結局也並非是最壞的,這個世界應該都是這樣,我們所失去的或者錯過的,它都會有另一種方式還給我們,所以,最後我想依照路遙先生的開頭語而結尾,真正的溫暖春天即將來到,它將溫暖這個平凡世界中的每一個人。




誦讀時代


少安哥,你命短,我給你延上。只要你願意娶我,我就心甘情願地跟你走,只要是我秀蓮願意,我不嫌窮,誰也不能說啥,這再說了,這窮怕什麼,這窮又扎不下跟,將來我來幫你家過光景

書我沒看過,我看的是電視劇。

秀蓮對少安說的這段話不知道感動了多少觀眾,反正我看的時候眼淚直打轉,感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純粹的。秀蓮對少安一見鍾情,義無反顧的為了這個男人為了這個爛包的家過光景。她是愛少安的也是最適合少安的,可結局是那麼的殘忍,這也正是命運的無常,每個人在平凡角色中演繹著自己的人生,追逐著夢想。

總之,《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好電視劇,良心之作。每個人物都那麼立體鮮活,特別是孫玉亭,田福軍這兩位村幹部的飾演者,為這部劇添彩不少。反正我一看孫玉亭都想笑。其他演員演的也都挺到位,我看了兩遍。只是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陝北話,但瑕不掩瑜,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這部劇的喜愛。

下一步準備看看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