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日本“吉野號”巡洋艦是清朝海軍的夢靨。當年在甲午戰爭中,以它為旗艦的日本艦隊,讓清朝北洋艦隊幾乎一夜之間全軍覆滅。

不過,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巡洋艦,最後的結局卻相當搞笑。那麼,“吉野號”最終的結局究竟是怎樣的呢?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日本巡洋艦吉野號)

說起來,日本的“吉野號”雖然很厲害,但其實它和當時清政府的“致遠號”是同一型號的,而且都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而且,當時清朝還準備向智利海軍購買一艘比“吉野號”更先進的白朗古‧恩卡拉達號,只是由於智利政府不斷地加價,最後又幹脆不賣,因此這件事才只得不了了之。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研究這件事,就算當時清政府買到了這樣一艘先進的戰艦,按照清政府那種管理水平,按照清政府當時海軍的能力,能不能打敗“吉野號”,實際上真的很難說。

反過來,日本在購買“吉野號”的時候,日本天皇號召向全國募捐,並且說,在打敗清朝海軍之前,他一天只吃一頓飯。包括“皇太后”在內的皇室成員,也紛紛捐出首飾。在日本天皇的倡議下,日本民間捐款十分踴躍。最終所捐起來的錢,足夠買三艘“吉野號”。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國內的民心和清朝國內的民心是不一樣的。

以“吉野號”為旗艦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通過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海之戰,徹底摧毀清朝的北洋艦隊。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黃海海戰)

其實,清朝的北洋艦隊在和日本的海軍艦隊作戰的時候,一開始清朝就有一種畏戰情緒,不敢打。而第一場豐島海戰的打響,也是被迫的。也就是說,因為無意中遇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手忙腳亂地打了起來。在豐島海戰中,清朝以“濟遠號”為旗艦的三艘戰艦,對日本以“吉野號”為旗艦的三艘。戰爭結束後,清朝“濟遠號”遭遇重創,中國運兵船“高升號”葬身海底,炮艦“操江號”被日軍俘獲。而日本“吉野號”等船艦,只受到很小的損失。

接著是著名的黃海海戰,清朝的“超勇號”被擊沉,“揚威號”在被重傷撤離的過程中,被清朝自己的軍艦撞沉。“濟遠號”與“廣甲號”逃離現場。“經遠號”被日本“吉野號”擊沉。“定遠號”起火退入威海衛海域。

最有名的是“致遠號”戰艦。在受重傷後,管帶鄧世昌開著“致遠號”撞向“吉野號”,想和“吉野號”同歸於盡。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鄧世昌不是撞“吉野號”,而是撞向日本的“松島號”,結果在途中遇到魚雷,船艦被炸燬,鄧世昌等246名官軍全部遇難。

不管是撞向“吉野號”,還是撞向“松島號”,鄧世昌這種大無畏誓死赴難的精神,依然是北洋艦隊不可多得的一份亮色,值得後世的我們永久紀念和學習。

接著是威海衛之戰。這一戰,宣告清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吉野號”也因此成為日本史上的“英雄”。其“輝煌的歷史”也被載入日本的侵略史冊。

曾讓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日軍旗艦“吉野號”,最終結局如何

(鄧世昌劇照)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對外的海戰不多,“吉野號”也沒能再有“神勇”的表現。直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的時候,“吉野號”的名字才重新進入世人的視野。

日俄戰爭是一場日本人和俄國人借清朝的地盤來決鬥的戰爭,目的是想爭奪清朝的東三省及相關海域的控制權。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件十分奇特的事情。

不過那時候,“吉野號”的風光已不再,畢竟它已經服役12年,有些陳舊了。同時因為作戰的對象是俄國,不是清朝,因此,“吉野號”不敢擔當主力旗艦,而只是完成一些配合性的工作。

1904年5月15日的上午,當日本的5艘艦隊在旅順口,向駐紮在港內的俄國艦隊發動炮擊後撤離的途中,因為當時海上遇到濃霧,日本聯合艦隊無意中馳入俄國的雷區。日本“初獺”和“八島”軍艦紛紛觸雷,燃起大火。正在近處的“吉野號”嚇得趕緊逃跑。誰知道它一頭撞在自己的軍艦“春日號”上,撞出一個大缺口。包括艦長在內的314名日本侵略者,和“吉野號”一道,葬身在他們曾耀武揚威過的黃海海底。走向了他們荒唐又可恥的結局。

(參考資料:《甲午戰時日艦船資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