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事業部開啟招聘,新能源會成為東風高端突破的捷徑嗎?

靈安


在眾多車企向高端突圍受阻的情況下,東風能通過自主新能源高端品牌而另闢蹊徑嗎?

近日一則招聘信息顯示,東風公司“H事業部”已經開啟了品牌市場公關人員的招聘工作。這也是東風公司“H事業部”在5月份被媒體曝光後,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據悉,東風“H事業部”隸屬於東風公司的香港上市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但該項目將不會從屬於東風公司旗下已有的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存在,並自建銷售渠道,但目前其工廠、投資等信息外界尚未對外披露。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東風公司此時佈局“H事業部”,一方面有搶佔市場的意圖,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雙積分考核開始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如果車企未能達標,未來就會面臨被通報批評、限制產能,甚至停止新車申報等諸多懲罰,所以也不排除東風在這方面有所考慮。

但應該指出的是,東風公司旗下已經有兩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分別為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和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其它自主與合資品牌也都有投放新能源車型。此外,隨著新能源補貼在6月退坡,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下滑。所以,有分析認為東風在此時推出“H事業部”可能還有另一層考慮,那就是在自主高端方向尋求突破。

東風尋求高端突破

東風公司在此時另起爐灶,尋求建立一自主高端品牌的舉動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因為近年來自主品牌的高端突圍之路並不順利。以自主一哥吉利為例,其傾力打造的高端品牌領克在2018年上市之初曾出現一車難求甚至加價提車的情況,但進入2019年後,領克並未延續此前的發展勢頭。

吉利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領克總銷量為9.1萬臺,同比增長4.6%,但應該指出的是,去年1至6月,領克品牌僅有領克01一款車型在售,而今年1至6月領克則是三款車型同時在售。特別是在今年4月至7月,領克連續四個月出現三款車型的累積銷量不及去年同期領克01一款車型銷量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了長城的高端品牌WEY身上,今年1至8月,WEY的累積銷量為6.1萬臺,同比下滑35%。

東風緣何在其它車企自主品牌高端突圍不利的情況下依舊上馬“H事業部”,外界普遍認為有兩大原因,一是近年來東風在乘用車領域過於依賴合資品牌,旗下自主品牌沒有起色;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向中高端挺進勢在必行。

從內部來看,東風旗下有所謂的4+2大自主戰略,在擁有東風風神、風行、風光、風度這四大品牌的同時,還涵蓋了東風啟辰和裕隆。其中,最為東風所器重的是嫡系品牌——東風風神,但風神在2016年銷量達到15萬臺後,便開始連年下滑。2017年銷量為13萬臺,2018年又進一步下滑到9.5萬輛。2019年1至9月,風神的累積銷量4.7萬臺,同比下滑34%。

相比之下,東風旗下的合資品牌就顯得極為強勢了。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東風旗下合資品牌的乘用車銷量達到174.92萬臺,佔東風公司乘用車總銷量的82.5%,佔東風公司汽車總銷量的68%。

從外部來看,自主品牌向中高端挺進已經成為趨勢,除了吉利和長城以外,國有汽車集團也在向上突圍。例如,奇瑞有星途,一汽有紅旗,特別是紅旗今年的表現尤為亮眼,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紅旗的銷量高達6.3萬臺,同比暴漲223%。可以說,經過長期的蟄伏以後,紅旗已經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這就讓同為國有汽車集團的東風相形見絀。在2019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上,東風公司以909億美元的銷售額,力壓一汽而僅次於上汽,佔據了中國車企的第二把交椅,但在自主品牌的發展上,東風即沒有一汽紅旗這樣的高端品牌,也缺少上汽榮威、名爵這樣的走量品牌。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東風如果想從新能源高端方向尋求突破,前景恐怕並不樂觀。一方面,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消費者購買意願已經出現不足,這也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連續出現三個月的下滑;另一方面,從其它車企向高端上攻的進程來看,東風“H事業部”的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所以,其未來只能交給市場來檢驗。




古城史話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東風公司此時佈局“H事業部”,一方面有搶佔市場的意圖,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雙積分考核開始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如果車企未能達標,未來就會面臨被通報批評、限制產能,甚至停止新車申報等諸多懲罰,所以也不排除東風在這方面有所考慮。


小娛丶啊鐸


且不說新能源(電動汽車)對環境保護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就這些年電動車車主的用車體驗及市場反饋才是最具說服力的,好與不好不要一味的道德綁架,不要靠專家說話,靠市場的反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