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1、龍山文化黑陶單把杯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黑陶單把杯,新石器時代,口徑8釐米,足徑8釐米,高12.5釐米。

杯呈筒形,腹間微收,平底,杯身一側有扁形把,便於持拿。杯為輪制而成,杯身均勻地分佈三道弦紋

此杯具有龍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點,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殼,反映出當時製陶技術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2、黑陶高柄杯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時代,口徑7釐米,足徑6釐米,高15釐米。

杯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紋為飾,高柄中空,柄外壁鏤三孔。因採用了輪制方法,器壁較薄,素面磨光,配以鏤空等多種工藝手法,製作十分考究,是一件精緻的飲酒用具。

3、龍山文化紅陶鬹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紅陶鬹,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高39釐米,口徑12釐米,足距14釐米。

鬹(guī 音規),唇口,口一側出鳥喙狀長流,長頸,下承以三個袋狀足。器身一側置繩狀鋬(pàn音盼)手。口沿下及鋬手上端飾乳釘紋。頸、足銜接處飾凸弦紋。器表打磨光亮。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前2000年。此件紅陶鬹造型規整,堪稱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紅陶的代表作品。

鬹是一種盛水器,造型有點像鳥。這種器形最早出現在山東地區,山東位於東方,那個時候是少昊和太昊的部落,他們以鳥為圖騰,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鬹這樣形狀的器物了。

4、馬家窯文化彩陶水波紋缽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彩陶水波紋缽,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高11釐米,口徑22.5釐米,底徑10釐米。

缽圓唇外卷,束頸,口沿以下漸廣,平底。泥質紅陶。口沿及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簡單的水波紋。

馬家窯文化主要分佈在甘肅、青海地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馬家窯類型陶器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3100~前27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通常選擇在水邊南向的臺地上聚居,水波紋是他們日常所見河水的圖案化表現。

5、齊家文化紅陶雙耳罐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紅陶雙耳罐,新石器時代,口徑8釐米,足徑4.5釐米,高12.2釐米。

罐泥質紅陶,手製而成。敞口,束腰,折腹,平底,口沿至腹部有對稱的單鋬耳,器身無紋飾。

齊家文化陶器多為素面,彩繪極少。此罐造型優美,設計巧妙,製作精緻,具有實用功能。

6、馬家窯文化彩陶缽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7、龍山文化黑陶雙系壺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黑陶雙系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高11.5釐米,口徑6.5釐米,足徑8.2釐米。

壺口微外撇,口沿兩邊置雙系。長頸,下部漸廣,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鏤有八個小孔。底外凸。造型規整,胎薄體輕,表面經過打磨,光澤可鑑。據科學測試,龍山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400—前2000年。

龍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龍山文化陶器以砂質黑陶和泥質黑灰陶數量最多,陶器的製法雖然還在使用手製,但快輪拉坯的使用已很普遍,因此器物形體較為規整,胎體明顯變薄。

黑陶與灰陶的燒造方法一樣,均採用強還原氣氛燒成。之所以會呈現黑色,是因為在燒成後期將窯停火封門,在窯頂孔上澆水,燃料中的碳素與蒸氣結合滲入胎體即成黑色。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最為精緻,其中有一種素面磨光的黑陶最具特色,其胎體薄而均勻,色澤黑亮,有的薄如蛋殼,故有“蛋殼黑陶”之美稱。

8、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菱形幾何紋雙系壺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彩陶漩渦菱形幾何紋雙系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高37.7釐米,口徑13.8釐米,底徑14釐米。

壺唇口,直頸,口部置兩個對稱乳釘裝飾,溜肩,鼓腹,腹中部對稱置雙系。下腹陡收,平底。以紅、黑兩種色彩描繪紋飾,裡口用黑彩描繪弧形紋;頸部以黑彩描繪連弧紋兩週;肩、腹部主題紋飾用紅、黑兩彩描繪漩渦紋四組,漩渦紋內為菱形幾何紋;肩部粗絃線及漩渦連線,邊緣飾細密的鋸齒紋。胎質細膩,表面打磨光滑。據科學測試,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00~前2300年。

彩陶出現於6000多年前,是在燒造紅陶的基礎上,在黃河流域自東向西發展起來的。此件彩陶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半山類型彩陶的特點是用紅彩和黑彩兩色相間的鋸齒紋為骨架構成各種圖案,細部再裝飾幾何紋、網格紋等,裝飾花紋比馬家窯類型彩陶複雜,所繪圖案面積較廣,從口沿至下腹部都有。最常見的有水波紋、漩渦紋、葫蘆紋、菱形網紋、平行帶紋、方格紋、蛙紋和附加堆紋等。

9、磁山文化紅陶小口瓶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紅陶小口瓶,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高23.8釐米 口徑5.2釐米 底徑5.6釐米。

瓶撇口,束頸,頸以下漸廣,至腹中部直徑最大。腹部置雙系,腹以下漸內收,平底。泥質紅陶。以手製成型,胎體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時代中期陶器的特徵。

磁山文化因最初於1972年發現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而得名。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屬於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從這件小口瓶的陶質和形制分析,可能是一件盛水器。

10、磁山文化紅陶盂及支座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紅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

,通高20釐米。盂:高9.5釐米,口徑10.5釐米,底徑11.3釐米。支座:10.5釐米。 

盂(yú 音於),平底,底徑略大於口徑,口兩側有圓形飾物。夾砂紅陶,表面粗糙。支座由三個獨立的支架組成,支架上有類似四邊形支託,下為圓形圈足。盂可以用來盛放食物與水,當它放到支座上時,就可以被加熱。陶土裡夾砂能夠提高陶器的耐急熱、急冷性能。在磁山文化陶器中,支撐炊器的支架頗具特色。

紅陶出現較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已有發現。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等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均以燒造紅陶為主。夏、商以後,紅陶的燒造逐漸衰落。

11、仰韶文化彩陶幾何紋盆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彩陶幾何紋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釐米,口徑37.4釐米。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三角形紋飾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魚紋逐漸抽象演變而來。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紋飾具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約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徵。

魚紋是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彩陶中的常見紋飾,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描繪的就是一個人臉口銜魚的形象,可見魚和半坡人們生活的聯繫。

12、磁山文化紅陶平底碗

真是讓人驚歎不已的藝術珍品,新石器時代陶器精美大圖高清欣賞

紅陶平底碗,新石器時代磁山文化,高6.7釐米,口徑18.2釐米,底徑6.4釐米。

碗敞口,口以下漸內收,平底。泥質紅陶,胎壁薄厚不均。磁山文化陶器以紅陶為主,碗是其中較常見的器形之一。此碗製作工藝明顯帶有新石器時代中期陶器的特徵。

磁山文化因最初於1973年發現於河北省武安縣磁山村而得名。據科學測試,其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屬於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存。

1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