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一天究竟是怎麼度過的?

王執臣


在古代,皇帝住在深宮大院,除了後宮嬪妃和王公大臣,其餘人很難見到一面,更別說知道他的日常作息。清朝時期,為我們留下了比較完備的《起居注冊》。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珍貴的資料,瞭解清朝皇帝的日常作息。

清朝入關之前,以及入關之初,由於戰爭頻繁,不太可能對皇帝的日常言行進行詳細的記載。到了康熙時期,政權基本穩定,康熙皇帝很重視御門聽政,每天都在乾清門聽取各部院大臣奏事或與內閣大臣商決朝政。君臣之間的問答、討論,均被記注官進行記載。自康熙皇帝以後,到宣統皇帝為止,在長達239年時間裡,清朝一共留下12000多冊起居注冊。

那麼,清朝皇帝的一天到底是怎麼度過呢?

一般來說,清朝皇帝在早上5點鐘起床。梳洗完畢,穿戴整後,便率領後宮嬪妃來到太皇太后、皇太后居住的慈寧宮,向她們請安。從慈寧宮回去,便進行早讀。早讀的內容是《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大約在7點鐘,早讀完畢。隨後,皇帝就要進早膳了。早膳的地方一般就在寢宮。皇帝一聲令下“傳膳”,御膳房太監就會排隊進來,將裝在紅色漆器盒的早膳迅速拜訪在膳桌上。擺桌時,粥和點心分放兩桌。

俗話說:“孤家寡人。”皇帝用膳,是一個人進行的。沒有皇帝的旨意,任何人不能跟皇帝一起用膳,連皇后都不行。在電視劇《延禧攻略》裡,女主人公魏瓔珞只是一名妃子,不但陪乾隆皇帝用膳,還大大咧咧地坐下來。這種荒誕的劇情在真實歷史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9點半,皇帝用完早膳,稍作休息,就要上朝理政,處理公務了。清朝皇帝日常處理政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乾清門御門聽政;一種是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如前所述,康熙皇帝很重視御門聽政,幾乎每天都要前往乾清門聽政,接受王公大臣的奏摺,聽取工作彙報,並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康熙皇帝之後,歷代皇帝逐漸放棄了御門聽政,只在養心殿處理朝政。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則選擇在東暖閣“垂簾聽政”。

到了11點鐘,皇帝放下工作,進入午休時間。到下午一點鐘、兩點鐘左右,皇帝進晚膳。你沒聽錯,就是晚膳。我們知道,中國自宋朝以後,已經實行一日三餐制。可清朝一直保留著一日兩餐制,每天只吃兩頓飯,皇帝也不例外。

下午兩點半,皇帝進完晚膳,繼續下午的工作。如果工作完畢,便可以進行適當的娛樂休閒活動。當然,在深宮大院,皇帝們能夠選擇的娛樂休閒活動也不多,充其量到暢音閣看看大戲,到御花園裡瞅瞅花鳥魚蟲。

到了晚上5點,皇帝如果感到餓了,可以吩咐御膳房加一頓點心。這些點心都是提前準備好的,只要皇帝一聲“傳膳”,御膳房太監在幾分鐘內便會將點心擺滿膳桌。

當然,“摳門皇帝”道光皇帝是不允許將點心擺滿膳桌的。為了儘可能地節約宮中開支,他平時用膳連肉食都“戒了”。到了夏天,宮中要吃西瓜解暑。道光皇帝覺得吃西瓜太浪費了,便在最熱的三伏天命令太監:“明日取消西瓜,只供水。”道光皇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進完點心,皇帝要祭拜神靈。祭拜神靈的規定,是順治皇帝制定的。為了方便皇帝在夜晚祭拜神靈,清廷在紫禁城裡設立了40多座祭拜神靈的場所,分佈於各處。

晚上9點鐘,是皇帝就寢的時間。有比較勤奮的皇帝,還要在就寢前批閱奏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從來不要別人代筆批閱奏摺,所以他們往往批閱奏摺到深夜。

雍正皇帝最愛批閱奏摺,每篇奏摺都要認真批示、回覆,包括一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垃圾奏摺”。有時候批閱的文字洋洋灑灑一大篇,甚至超過了奏摺本身。遇到大臣在奏摺裡寫了錯別字,雍正皇帝還一本正經地修改過來。據統計,雍正皇帝在位12年,批閱奏摺5萬餘件,每天要寫1萬多字,還是蠻辛苦的。


不入八分輔國公


讓朕來告訴你吧

早上從被窩裡爬起來,本想摟著旁邊的貴妃來一發,奈何實在又困又累,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只好拿開她搭在我大腿上的大腿,拍了拍。外面的太監已經催了三次該上朝了,最後一次說的時候大臣都已經到朝堂了,沒辦法,悻悻的起來,匆匆洗臉吃飯,都忘了今天吃的什麼。



打起精神到朝堂,大臣開始彙報事情,除了一兩個需要我拍板之外,剩下的都是雞毛蒜皮的,這幫人在下面推諉扯皮,你說我我說你,和後宮裡的妃子們沒什麼兩樣,每天都是這些事情,說什麼國家大事,你們這幫臣子們都是吃乾飯的嗎?好不容易把這幫大臣擺平了,工作安排了下去,感覺到頭暈腦脹,遂準備到御花園裡走走。

沒走兩步,御書房那邊又叫去批閱奏章,說什麼邊關軍情緊急,什麼災民急需撥糧,無非是這幫大臣們不敢做主,怕做了事情不圓滿引起其他人的彈劾,只好呈上來請我批個 準 字。這些奏摺寫什麼的都有,先是一頓拍馬屁,說什麼根據我的指示精神,我自己說的我咋不記得了,反正都是一些循規蹈矩的馬屁文章,洋洋灑灑大部分之後,才說一件小事,看了兩頁之後,問旁邊的文官,這是個什麼事情,我是不是應該簽字蓋章,算是和他打個商量,也是因為他三言兩語就把奏摺的事情說的清清楚楚,省了閱讀的精神。



午飯回宮和太后吃飯,又聽她數落我新納的妃子,隨意應付了幾句,吃完飯走了。

下午戶部來啟奏,驚蟄之後,萬物復甦,我應該在城外和農民一起播種,我要做的就是握著一個綁著紅繩的犁把,走了一米,做萬民表率,臣民齊呼萬歲。然後,周邊小邦國有使節來訪,遂接見,閒聊幾句之後,就交給大臣們談合作去了。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和各種各樣的人等我去主持和接見。

傍晚時分,內務部來報,西域某國來了個戲班子,都護府不遠千里送到宮裡來,要獻給太后和皇后,我只好陪著去看戲。有時候晚上還要在御書房裡待到很久,和文官們聊聊天,不,談談國家大事。

今晚侍寢的香妃已經很久沒見了,但一天實在太累了,沒心情,兇了她兩句後,就睡了。


漫漫史話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古代皇帝的一天,在我們現在來看是很無聊的,當然,排除那些荒淫無度,喜歡吃喝玩樂的。

在古代社會,皇權至上,皇帝不但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還擁有生殺大權,更能享受後宮佳麗三千,因此,古代為了爭奪這個位子,經常拼的血流成河,那麼古代皇帝是如何度過一天的?看完這些你還羨慕皇帝的生活嗎?


我們以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為例,清朝的皇帝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安排,他們每天必須4點起床,然後由宮女伺候梳洗。

按照清代后妃制度,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她們同住在慈寧宮,太妃、太嬪住在旁邊的壽康宮、壽安宮。皇帝每天早晨穿戴整齊後,首先要向她們一一“請安”,以表示對長者的孝道與尊崇。

皇帝請安完畢,就開始早讀。早讀內容是前朝歷代皇帝的《聖訓》和《實錄》。所謂《聖訓》,是前朝皇帝告誡臣下的詔令、言辭語錄,《實錄》是歷代皇帝統治時期治國的編年大事記。


之後皇帝就要開始忙碌的一天了,這時候應該是早上7點左右,等待皇帝去處理的是全國各地的奏摺。這些奏摺需要皇帝去挨個批閱,有些不好處理的問題,就留著上早朝和大臣商議。

忙完這些後,就到午膳了,情況基本上跟早餐一樣,只不過菜品更豐盛一些。而皇帝用膳通常一個人,這也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著想。

午膳後,皇帝繼續處理政務,有的時候看奏章累了也是有一些娛樂項目的。

比如宮中就有比較好的戲班子,皇帝下午想放鬆就去聽聽戲,要不就去御花園逛逛,賞賞花,叫個妃子來吹吹牛什麼的。

晚上七點到九點皇帝要祭拜神靈。撒滿教是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入關前,努爾哈赤就設堂子、立神竿定期祭神;入關後,順治皇帝訂立了早、晚祭神的制度,另外還有日祭、月祭、春秋大祭等等。

祭祀後,皇帝稍事休息就回寢宮就寢。平時,皇帝不能到嬪妃宮裡過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嬪妃陪他睡覺,只能把她們召到皇帝的寢宮裡來。被召幸的嬪妃,當晚不再回到自己的寢宮,但也不能整夜住在皇帝寢宮,所以就在寢宮的附近設臨時住處。

清代皇帝的生活是無聊的,又是非常的奢侈、豪華的。和歷代的封建帝王一樣,他們用盡勞動人民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供其全家揮霍和享樂。

縱觀歷史上有所作為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工作狂,所以皇帝的日子並不是那麼好過的,看完這些,你還羨慕皇帝的生活嗎?


江水趣談


古代的皇帝一天究竟是怎麼過的,我覺得應該拿高中階段的不同學生來對比,皇帝分為兩種角色,一種勤政愛民,一種花天酒地,無所事事,我們就以好學生和差學生來分析。

好學生每天6點多起床,開始急急忙忙收拾,洗漱完畢之後開始吃早餐,邊吃邊看知識點。早餐結束後快速奔跑到教室,爭分奪秒熟記知識點,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背書,背單詞,複習今天要講的重要內容。一天的匆忙生活結束後,回家整理筆記,複習重要知識點,對有疑問的問題進行圈點標劃,方便課堂討論,這樣循環往復。這就是一個勤政愛民,關 心民間疾苦的好皇帝的一天。

與之相反,差學生每天8點起床,到學校向老師報道,以各種理由請假不上課,帶著自己心愛的那個他走遍上場的各個角落,遊山玩水,逍遙自在,無憂無慮,荒廢了時光,荒廢了青春。

你們覺得如何了,歡迎討論


因為有你所以存在


很多人認為當了皇帝多快樂,外面給我送好看的妃子,裡面給我精心照顧。但是即使如此,他們的年齡最高也不過是70歲,更可怕的是一個時期的皇帝平均壽命才39歲。這是為什麼?因為忙啊。

宮鬥裡說的皇上天天捧著小手爐,然後往嬪妃的屋子裡一坐就是一下午?還有空料理你們各種事?簡直太天真了,不因為忙而給你弄成冤假錯案就不錯了。每天還沒睡好,四點鐘你的小太監就會在你耳邊催你起來,7點就開始早朝了。如果碰上不較真的,10天一次上朝就行。碰上像雍正這樣的,一天一次差不多還說不完。聽完一大堆事之後,9點你就可以吃個飯了。然後就要像寫作業一樣處理事情,有的是正經說事的,有的沒事瞎說話,還有的天天關心你後宮那點事。

下午兩點好不容易能吃點飯,這個妃子要陪你,那個太監告訴你不能多吃。完了撐個懶腰,繼續做這個腰肌勞損的活。再碰上雍正這個摳的,今天得關心下你們是不是吃太多了,明天搗鼓搗鼓攢點錢。

有點急事臨時就要起來弄,還得翻牌子。翻多了有人說你貪戀美色,翻少了又說你不關心後邊的事情。邊關要打仗了,急事。哪裡發水了或者發生天災了,急事。錢被手下的人拿走了,更急。


口水雜談


古代皇帝究競是怎麼度過一天的,這題太籠統,因為勤政和怠政的區別大,不知談前者還是後者,不好作答。如果說勤政的例如清雍正帝他的辛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辛苦,起居注載24小時的按排非常的忙碌,他事必躬親,每日事每日畢,除了每天早朝,批閱奏章,遇上疑難大事還會臨時召見大臣,他平均睡眠不足4小時,真的是日理萬機,他的煩勞小百姓也難忍受。而怠政的如明萬曆在位47年後期朝議(政)屈指可數,勤怠之間有天壤之別,混混然的問題不知從何說起,恕難回答。


春榮2091


這個因人而異,有的整日飲酒作樂荒淫無度,如殷紂王。有的日理萬機勵精圖治,如唐太宗!總體而言,受制於禮法規制,皇帝並不那麼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