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門當戶對”是什麼?它的前生後世,告訴你答案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什麼?它的前生後世,告訴你答案

01

講門第,講婚姻的“門當戶對”,歷史上應數東晉最為厲害。

才女謝道韞為什麼嫁給了自己後來瞧不起的王凝之?因為這是他的叔父謝安——“淝水之戰”的指揮官——為她安排的。

王家,“四大家族”之首,王凝之的弟弟王獻之可是當朝公主哭著喊著搶著硬嫁過來的。

然而,當初,謝安的父親謝尚書,為另一個兒子謝石求娶名門之女卻不順利,遭到了諸葛恢的直接回絕,毫無情面可言。

諸葛恢家族確實了不得,長女嫁了太尉庾亮的兒子庾會,次女嫁給了徐州刺史羊忱的兒子。後來,庾會被叛軍首領殺害,諸葛長女改嫁江虨。諸葛恢自己的兒子則娶了鄧攸的女兒。

這些婚娶對象都是士族世家,且權傾一時。

謝尚書為兒子謝石求娶的是諸葛恢的第三個女兒。諸葛恢是這麼回絕的:

“羊家、鄧家和我們世代結緣,江家由我看顧,庾家則看顧我,因此我不能再和謝家結親。”

因為,那個時候,謝安還不是風流宰相,謝氏家族還沒有真正崛起,躋身高門巨族。

這根本不是兒女的婚事好吧!根本沒有論及謝石的人品才貌,僅僅因為家族地位不相稱,第一道關就過不了

說到底,他們要的是家族間互惠互利,共聯共榮,這種聯姻,也是東晉門閥制度的一大特徵。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什麼?它的前生後世,告訴你答案

02

真正的“門當”和“戶對”是建築學上的名稱,民居的大門外裝飾,一般來說,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只有貴族仕宦的住宅才有。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的大門兩側(見上圖),各立著一個石墩,墩上託著一個圓形的石鼓,石鼓上有精緻的浮雕花紋。兩座石雕整體呈柔和的淡黃色,風格高雅,十分古樸厚重又美觀,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兩座石雕就是“門當”,立在書院的門側,主要起鎮宅作用。

門當的材質有石頭雕的、有青銅鑄的,形態各異,有很多是活潑精緻的藝術品。從門當的形狀和考究程度來看,主人的品味級別已經可見一斑了。

有“門當”就有“戶對”,它們是成雙成對的。注意!戶對才是真正體現這一家族社會地位的“標示”!

門當在門兩側,戶對則在門的正上方,鑲嵌在門楣上,是正六方體方木或圓木,如果是石門,戶對則是石頭材質(見下圖)。

文官家族用方形,武官家族用圓形,一點都馬虎不得。門楣上有兩個戶對的,品級應該是五到七品官員,四個戶對就是四品以上的官了。十二個戶對?估計一般人見不到,那應該是王府了。

戶對塗以油彩或圖畫,或寫上吉祥福壽等祝語,色彩豔麗,還具有裝飾性。如果門前再掛上與這戶人家社會地位相當的彩色燈籠,就更興旺發達了。

如此一來,外人只需要看住宅門前的裝飾,就知道這戶人家有人當官,官居幾品,是否世家。

位置和等級大大方方擺出來,主賓也就知道該用何種禮儀互相對待了,不會失禮

同樣,通婚如果不能向上求,“門當戶對”同等級的,才是最好的對象吧!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什麼?它的前生後世,告訴你答案

03

歷史上因“門當戶對”而成就的美滿婚姻有沒有呢?有。

最有名之一當是“東床快婿”王羲之和他的妻子郗璿。

何謂“東床快婿”?

郗璿的父親郗鑑是東晉著名政治家、書法家,他和“王、謝、桓、瘐”四大家族之首的丞相王導是好朋友,想在王家為自己選一個女婿。王導痛快地答應,說王家二十幾個子侄任他選。郗府前來選婿,王家公子紛紛作好準備,希望被選中,獨有王羲之坦腹東床,不以為意。

然而,太傅郗鑑說:“就是他了。”於是就把女兒郗璿嫁給了王羲之。

其實,郗鑑多半對王羲之有所瞭解,他自己是書法家,對王羲之的書法應有所耳聞,郗璿從小飽讀詩書,酷愛書法,嫁與王羲之,簡直是天作之合。

果然,他們兩個成了歷史上少有的善始善終的模範夫妻,共育有七子一女,

福慧雙全

另一對就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趙明誠。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進士,文學家,她的母親同樣出身書香門第。趙明誠的父親也是北宋大臣,進士出身。

李清照和趙明誠,一個作詩詞,一個研金石,青春浪漫,和諧幸福,兩人還共同撰寫了《金石錄》,真是一對才華橫溢志趣相投的美滿夫妻。

有意思的是,歷史上還有因不講”門當戶對“而造成尷尬的反面例子,比如,漢代的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唐代元稹筆下的崔鶯鶯和張生,都是女方或富或貴,男方或貧或賤。男方先是猛烈追求,得手,最後地位提升,拋棄深愛他們的人。

然而,因為強求“門當戶對”也造成了許多悲劇,比如,家喻戶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林黛玉和賈寶玉,他們都是真誠相愛的人,因門第不相當,被強勢阻撓,結果殉情的殉情,出家的出家。

真正的“門當戶對”是什麼?它的前生後世,告訴你答案

04

到了現代,”門當戶對“有了新的概念。由於時代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社會層級流動的加快,它不再特指物質條件社會地位上的對等,更指精神上的共鳴與旗鼓相當。

相似的家庭環境,相同的成長經歷,相類的處世態度,相諧的性格素養,相當的學問氣質,使人們更容易經營一段愛情和婚姻。

有這樣一件事,說是一位出生農村的青年,與一位大學好友相戀,兩人情深,畢業後決定結婚。男方家父母竟然不同意,原因是女方家境豪富,高攀不上。然而兩個戀人還是積極做著準備。

最後炸鍋的是一件什麼事呢?男生剛畢業只有4000多的工資,女生準備嫁妝時,為自己買了一張3萬元的婚床。

男方家不同意,主要是關乎自尊心的問題,然後,貧富差距造成了消費觀念的不同,消費觀念不同可是未來家庭中一個極大的隱患哦!

所以,人們在戀愛過程中變得特別謹慎,需要長時間的瞭解和相處,最後走入婚姻的,必定是

精神成長同步、各方面都能互相匹配的人。

這就是當今”門當戶對“真正的含義吧!

願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與之相匹配的幸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