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人間“蒸發”15年

慧能出生在嶺南,少年時以砍柴賣柴為生。因心慕佛法,他北上湖北黃梅,向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求法。在弘忍大師的啟迪下,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山野樵夫,智慧得以開啟。隨後,他離開黃梅,回到南方,遁跡獵戶群中淬鍊身心。開始說法後,他開啟了禪宗的新氣象,被尊為“六祖”。

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人間“蒸發”15年

龍朔元年(661年),慧能來到黃梅東山寺,見到了心儀已久的弘忍大師。弘忍問:“你從哪兒來?”慧能答:“嶺南。”“來這裡做什麼?”慧能說:“不求別事,只求作佛。”

弘忍聽了一笑,“你是個未開化的嶺南人,怎麼能成佛呢?”慧能說:“人雖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沒有南北之別。”弘忍聽了,深深點頭,“那你就留下來吧”。

弘忍大師安排慧能在後院舂米。慧能身體瘦小,他在腰上綁了塊石頭,來增加身體的重量。就這樣,慧能在碓房老老實實地舂了8個月的米。

弘忍大師為物色合格的接班人,讓寺中僧眾每人寫一首偈子呈上來。當時,神秀擔任寺中首座(寺院職務之一,重要性僅次於住持),僧眾們都很欽服他,認為接班人非神秀莫屬。

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人間“蒸發”15年

神秀果然不負眾望。深夜裡,他掌燭來到東廊下,在壁上寫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它們本來清淨,卻由於執著,經常為塵垢(外在的煩惱)所汙染。為此,需要“時時勤拂拭”,通過堅韌不拔的修習,漸漸達到“莫使有塵埃”的覺悟之境。

這首偈子次日便傳遍了全寺。弘忍大師也來看了,他對大家說:“如果依照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勝果實,你們要好好唸誦。”弘忍大師把神秀叫到祖堂,對他說:“你已到門口,再邁一步便可登堂入室。給你三日時間,再作一偈呈來。”

在後院舂米的慧能,聽說了這件事,也跑到東廊下觀看。慧能聽大家唸誦了這首偈子後,認為還不夠徹底。他不識字,也不會寫字,就請人把自己的偈子寫在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認為,從緣起性空的立場來看,沒有菩提樹,也沒有明鏡臺,身心皆如幻影,干擾身心的煩惱更是幻影中的幻影;禪宗的修行,就在認識到本性的清淨無染,當下一念,頓悟成佛。

僧眾讀到這首偈子,驚奇不已。有人跑去告知弘忍大師。弘忍大師來到東廊,脫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抹掉了,對眾人說:“亦未見性。”

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人間“蒸發”15年

晚上,弘忍大師悄悄來到碓房。他看到慧能腰間掛著石頭舂米,心中讚許。他走到舂池前,彎腰抓起一把米,“米舂好啦?”慧能答:“舂是舂好了,但還要過一遍篩子。”

回到祖堂,弘忍大師派人喚來神秀,“新偈子寫得如何了?”神秀笑著說:“光大東山法門的人已經出現,不用我再作偈子啦!”他向弘忍大師頂禮三拜,收拾好行囊悄悄下山,往湖北荊州而去。

夜半三更時,慧能來到祖堂,聽弘忍大師為他講《金剛經》奧義。當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慧能於言下開悟,“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不生不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弘忍大師神情凝重,將衣缽遞向慧能。慧能擺手推卻,“大師,我得心法已足,弟子久居山野,不堪接受衣缽,懇求大師傳之神秀首座。”弘忍說:“你與神秀各有因緣,他已下山,你不可推辭。”慧能跪地,雙手接過衣缽。弘忍說:“你得衣缽,恐眾人不服,你即刻下山,回南方隱居修行。”

當天晚上,弘忍大師送慧能到九江驛。臨別之時,弘忍大師說:“等我示寂後,你再出來弘法。記住,以後你只傳法不傳衣缽。”

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後,為躲避追殺,人間“蒸發”15年

慧能問:“為何?”弘忍凝望遠方,“傳衣缽只是形式,傳心法才是根本。將來你門下龍象輩出,這一套衣缽傳與哪個?留作表信之物吧。”

五祖送走慧能後,連續好幾天沒有上堂。眾人都很疑惑,老和尚是不是生病了,於是紛紛前去問安。五祖告訴他們說:“我沒有病,祖師的衣缽和法脈已經傳到南方去了!”眾人大驚,問道:“誰得到了衣缽?”五祖回答說:“能者得之。”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此後便有了數百人前往南方追殺慧能禪師欲奪取衣缽的一連驚心動魄的故事。為了避免不測,慧能禪師一度在獵人隊混了長達十五年之久。此後,因緣成熟了,慧能禪師才來到廣州法性寺,在印宗法師的座下剃度,開始了他輝煌的弘法生涯。

在慧能禪師之前,禪宗一直是單傳。自慧能禪師以後,禪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傳開來,並形成了“一花五葉”的繁榮局面。慧能禪師的弟子很多,據《壇經》記載,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法海、法達、智常、志徹、神會等。禪宗史上非常有影響的青原行思、南嶽懷讓和南陽慧忠等大禪師,也都是慧能禪師的法嗣。

慧能禪師入寂於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講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書,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讀到的《壇經》。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稱之為經的,唯慧能禪師一人。

儀鳳元年(676年)初,雲遊的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寺院住持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槃經》。當時,一陣風吹動寺中長幡,印宗命僧眾以此為題討論義理。一僧說是風動,另一僧說是幡動。慧能上前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兩位法師的心動了。”

印宗一聽,感覺此人談吐不同尋常。他問道:“行者真非常人!我早就聽說,東山佛法南來,莫非在行者身上?”慧能出示法衣,印宗肅然起敬,又問:“弘忍大師可有指授?”慧能答:“並無指授,也不需要什麼指授。學法惟在見性,只要見性,擔水砍柴,皆可成佛!”

慧能聽說弘忍大師示寂,請求印宗法師為他剃度,授具足戒。兩個月後,慧能在寺中菩提樹下,為大眾說法。

如果一部書,讓你讀起來舒心愉悅,哲思漫溢,你願意花費一分鐘去了解嗎?願看到這條信息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喜歡上賽斯,覺醒、得智慧。如果你想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那麼賽斯書很符合你的胃口!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