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是科級行政單位裡混編混崗的事業編人員,如果工作優秀,有機會提拔副科嗎?

飛天足球


沒有機會!事業編只能在事業單位提拔,不可能在公務員單位提拔副科!

1.由於身份限制,事業編是不能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的。

想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必須得是公務員身份才行,事業單位人員是不能直接提拔到公務員領導崗位的。即便你在行政單位工作多麼優秀,別說提拔到行政單位任副科了,就連調動都不可能調到行政單位。我之前單位一個朋友,工作特別突出,寫材料寫得特別好,被借調到我們單位專門給領導寫材料,但由於身份的限制,單位每次提拔人員,這個朋友都得不到提拔。不過好在,領導最後還是幫他解決了事業單位副科崗位,但像這種混編混崗最後能夠提拔的畢竟還是少數。

2.事業人員混編混崗是普遍現象,屢禁不止,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杜絕。

混編混崗是目前組織人事部門經常清理的現象,屬於違規情況,但由於工作實際,這種情況也卻是是屢禁不止。並且,更重要的是,就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方式來看,混編混崗的現象也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比如,縣人社局一共不到30個行政編制,內設科室得有十來個,除了領導班子成員外,每個科室都平均不到3個人,況且現在年輕公務員又特別缺,能幹活的公務員沒有幾個。而相反,縣人社局下屬的人才交流中心、社保中心、勞動就業中心等一大堆事業單位,光編制加起來就有100多人,那你說這種事業單位到局機關工作的情況可能解決嗎?當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從根本上將大部分事業編制都轉為局機關行政編制,徹底解決行政單位編制短缺問題。

3.建議回事業單位工作,在行政單位借調真的沒什麼前途,除非在提拔管理八級的時候能幫你說上話。

所以,鑑於你這種情況,最好還是早點返回原單位工作吧,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兩頭耽誤,行政單位提拔不了,事業單位也提拔不了,到頭來耽誤的還是自己。上文提到的一個朋友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給領導寫材料,才有機會提拔為管理八級。而混編混崗的人員中,還有很多隻是純粹借調幫忙,根本接觸不上領導,就算你努力工作,你有多大的概率讓領導發現你,並賞識你?當然了,如果你目前的情況和我那位朋友相似,領導已經比較賞識你了,可以在你提拔事業副科的時候幫你出力,那麼這種情況的話,自然留在行政單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混編混崗的事業人員是不能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的,建議認真權衡下自己目前的處境,看哪種情況對自己在事業單位提拔副科有幫助就選擇哪種情況。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私信交流。


中省直遴選


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在行政單位,事業編無法原地提拔,當然行政單位有事業編領導崗位除外。

本人原先在四大班子辦公室,由於是事業編制,本單位提拔沒有崗位,就按照逢提必下的原則到了基層事業單位。我要告訴你的是,你肯定可以提拔,合適你當副科級領導的單位多的是,關鍵是你要有能力讓組織去提拔你!

另外,提拔為事業副科級之後,只要你各方面條件符合,組織可以通過任命到行政單位的方式讓你轉變為公務員副科級。


九品芝麻吏


別的單位不知道,以我們單位來說,可能提副科事業的更容易,因為有職位。這次機構改革以後,行政帶級別的內設科室幾乎沒有了。比如原黨委的督查室,信息科都不帶級別了,成了內部科室。我們現在只有仨副部長是副科(實際是正科),其他的行政只能走職級並行,評主任科員,但也有數量限制,比較難。相反,事業的有4個代管的事業單位,都是正科級共有4個正科職位(管理7級),8個副科職位(管理8級)。事業的至少還空著2個正科職位,5個事業副科。今年我們單位提兩個行政副科,本單位沒法安排,結果都去了街道辦事處,去街辦也就意味著告別假期還有無窮的加班了。有一個人還在單位問有沒有願意替她下去的,因為女人在街辦那個環境下,又不是從基層幹起來,實在是不太友好。


搞笑的塗


1.由於身份限制,事業編是不能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的。

想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必須得是公務員身份才行,事業單位人員是不能直接提拔到公務員領導崗位的。即便你在行政單位工作多麼優秀,別說提拔到行政單位任副科了,就連調動都不可能調到行政單位。我之前單位一個朋友,工作特別突出,寫材料寫得特別好,被借調到我們單位專門給領導寫材料,但由於身份的限制,單位每次提拔人員,這個朋友都得不到提拔。不過好在,領導最後還是幫他解決了事業單位副科崗位,但像這種混編混崗最後能夠提拔的畢竟還是少數。

2.事業人員混編混崗是普遍現象,屢禁不止,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杜絕。

混編混崗是目前組織人事部門經常清理的現象,屬於違規情況,但由於工作實際,這種情況也卻是是屢禁不止。並且,更重要的是,就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方式來看,混編混崗的現象也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比如,縣人社局一共不到30個行政編制,內設科室得有十來個,除了領導班子成員外,每個科室都平均不到3個人,況且現在年輕公務員又特別缺,能幹活的公務員沒有幾個。而相反,縣人社局下屬的人才交流中心、社保中心、勞動就業中心等一大堆事業單位,光編制加起來就有100多人,那你說這種事業單位到局機關工作的情況可能解決嗎?當然是不可能的,除非從根本上將大部分事業編制都轉為局機關行政編制,徹底解決行政單位編制短缺問題。

3.建議回事業單位工作,在行政單位借調真的沒什麼前途,除非在提拔管理八級的時候能幫你說上話。

所以,鑑於你這種情況,最好還是早點返回原單位工作吧,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兩頭耽誤,行政單位提拔不了,事業單位也提拔不了,到頭來耽誤的還是自己。上文提到的一個朋友是比較幸運的,因為給領導寫材料,才有機會提拔為管理八級。而混編混崗的人員中,還有很多隻是純粹借調幫忙,根本接觸不上領導,就算你努力工作,你有多大的概率讓領導發現你,並賞識你?當然了,如果你目前的情況和我那位朋友相似,領導已經比較賞識你了,可以在你提拔事業副科的時候幫你出力,那麼這種情況的話,自然留在行政單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總之,混編混崗的事業人員是不能在行政單位提拔副科的,建議認真權衡下自己目前的處境,看哪種情況對自己在事業單位提拔副科有幫助就選擇哪種情況。


東北大東子


我是一名從事過多年組織人事工作的在職機關公務員,我遇到過很多您所提問中涉及到的問題。相信我的回答應該比較切合實際。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即您所謂的“副科”指的是行政的副科級領導職務,還是事業的副科級(也就是官方標準稱呼:八級管理崗位)。下面我分別從這兩個維度來進行分析解答。

第一,您現在是科級行政單位裡混編混崗的事業編人員,那麼身份就是事業幹部。如果想提拔到行政編制的副科級崗位,有三個途徑可走。一是參加副科級領導幹部的選拔。這種選拔通常會是公開選拔,但它是有固定時間節點的,一般在換屆之年進行,相當於給廣大事業人員一個賽馬的機會。基本上是選拔去擔任鄉鎮的副鄉鎮長。這種辦法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年齡一般放得相對寬鬆一些,通常是不超過45週歲;第二個好處是選拔成功,順利當選為副鄉鎮長後,即可進行公務員登記,登記完成後就具備了公務員身份。我們把這叫做“兩步並作一步走”,既取得了公務員編制,又成為了副科級幹部。二是調任。調任的要求非常高,年齡是硬槓槓,學歷上至少要求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這種調任的要求,全國沒有統一標準,基本是各地自己操作。除了年齡和學歷的硬條件外,有的地方還要求要學術成果等等。總之要求比選拔副科級領導幹部還要高。三是下派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個途徑比較特殊一些,因為中央有要求,每年要從優秀第一書記中選拔一部分同志進入鄉鎮領導班子。首先您得是正式黨員,其次年齡方面要有一定優勢,還要真正吃得苦受得累。經過村第一書記崗位的鍛鍊,得到組織和群眾的認可,才有機會進入選拔程序。如果一切順利,能夠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就能同第一種途徑一樣成為行政編制的副科級領導了。

第二,如果不能通過上述途徑提拔為行政的副科級幹部,那麼就可能期盼成為事業的八級職員(管理崗位)了。這個途徑我把它形容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為您目前本身是科級行政單位裡的事業編人員,首先要看單位是否有八級職員的崗位。據我所知,所謂“科級行政單位”,不外乎就是縣一級地方的黨委或政府部門。在這些部門中,有的部門下屬有事業單位,有的沒有;就算有,也還要看這些事業單位屬於什麼級別。就我所在的地方而言,這些事業單位有正科級的(對應七級職員)、副科級的(對應八級職員),更多的是股所級的(對應九級職員)。就整個縣來說,八級職員以上的崗位也就二十個左右。因此,如果您表現足夠優秀,也是完全有可能被提拔到事業的副科級崗位上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關於更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問題,儘管向我提問。也可關注“州縣小吏”頭條號,與您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州縣小吏


你好!我是果果一樂,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假如像你說的一樣,只要足夠優秀,提拔副科級別是完全有可能的!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優秀人才的未來不會一塵不變。你的編制是事業編,工作的崗位是行政崗位,雖然像你說的一樣目前在行政單位混編混崗,但是一個優秀的人,只要認定了目標,為達目標是會改變的。這是優秀人才的潛質,如果連變通都不會,何談做的足夠優秀。

二、提升副科級別的道路並未完全堵死。首先你足夠優秀、足夠年輕。在現在的行政部門,完全有機會得到領導的賞識,不足的地方僅僅是因為你是事業編而非行政編。我想為了實現提升副科的你會選擇改變自己的編制,以求上進,編制問題可以解決,所以提升副科是完全有可能的。退一步,假如你的編制解決不了,你可以選擇回到原來事業編的單位,一個優秀人才,是金子總會發光發亮,所以這也是上升副科的一條通道,完全有機會被提拔。

三、你還很年輕,為何僅限於現有的崗位和現有編制單位進行提升?人挪活,樹挪死。公務員考試難道就不能重新再來一次嗎?

所以只要你足夠優秀,我想提升副科是完全有可能的。


果果一樂


本人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是基層工作的公務員,對此類問題的現狀是瞭解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目前縣、鄉兩級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編制使用現狀

從國家宏觀政策的角度講,黨政機關只能使用行政編制的公務員,即: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都是有行政職務(或職級)的官員,依法履行管理國家公職的法定職責。事業單位只能使用事業編制的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人員,其職責是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不具有管理國家公共事務的職責。同時,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要完全獨立設置,工作人員也要截然分開,不能混編混崗。從高層次的黨政機關到下屬的獨立設置的事業單位,由於編制人數多,都很容易做到。

可到了縣一級、鄉鎮一級,每一個黨政機關,公務員編制人數少得可憐,就屈指可數的那麼幾個人,甚至有些黨政機關乍聽起來名頭很大,工作人員五人之內的不在少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上面安排的什麼工作都要有人幹,一人身兼多項工作任務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問題是縣鄉兩級卻往往是絕大多數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者,即十分具體,又極為瑣碎,還得事事有結果,有時候還吃力不討好。這確實是無可奈何的事,誰叫咱在基層混面錢呢!

我知道有一個縣級局,屬於任務十分複雜、具體且與全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的行政機關,全機關實有48人,公務員僅僅是12人,除領導班子成員5人和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科級幹級5人之外,一般職工中僅有2人為公務員。其餘36人中,事業編制人員30人,還有6人為工人。也就是說:局內幹具體工作的人主體為事業編制人員。如果按國家大政策,行政事業分設,人員不混編、不混崗,一來根本分不開,二來若分開行政機關立馬癱瘓。就我所知,全縣大部分行政機關、鄉鎮黨委、政府大多如此,甚至鄉鎮政府公務員更少,事業編制人員更多。混編混崗,在基層太普通了,太正常不過了。這就是實際情況。

在同一個單位,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幹同一樣的工作,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互為同事,事業編人員領導剛入職的公務員也是十分正常的事。要說區別嘛,僅在工資表上,執行不同的工資標準;在年度考核上,有的報組織部,有的報人社局,僅此而已。

二、我現在是科級行政單位裡混編混崗的事業編人員,如果工作優秀,有機會提拔為副科嗎?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說按國家政策,在行政機關工作的事業編人員是不能提拔為副科的。從政策上講,這麼說無疑是對的。問題是在基層,招考入職年輕公務員的機會少之又少,已有公務員能提拔的基本都提拔了,嚴格按政策辦事,將會無人可提,時間一長,領導幹部將會出現斷層,無人可用。國家政策與基層現狀確實存在一些矛盾。現實情況是:在縣鄉黨政機關,提拔的幹部很多就是在行政機關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起碼我知道的情況確實如此。

工作關係,本人多次參加過組織部門統一安排的幹部考察工作,對這方面的情況是熟悉的。十幾年前就一直大量提拔事業編人員,延續到現在依然如此。剛好前幾天本人所在單位有一位事業編制的股長,被提拔到另一部門當副職去了。毫無疑問:在行政機關工作的事業編制人員,只要工作認真負責,表現良好,大家公認,經過正常的組織考察程序,是完全可以提拔為副科的。

尤其應該強調的是:事業編制人員被提拔到領導幹部崗位上,自然而然地就會被登記為公務員身份,從而順利地完成了身份轉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基層黨政領導幹部。對於個人來說,這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關鍵一步,決定著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因此,鄭重建議象題主一樣身份的事業編制人員,只實好好工作,積極向上,團結同事,提高本領,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前途。好好努力吧!!


水波不興3291


敢擔當,有作為,守得雲開見月明



十九大以後,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深入,不斷加力,不斷透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精簡機構,優化職能,提高效率。

科級行政單位,很大可能就是基層單位。本人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事行政工作還是比較瞭解,本人在裡面也是幹過了幾年專業工作。

說真的,就是行政編制的公務員,現在晉升也是很難的。事業編想幹到副科,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要是說工作優秀,一個事業單位裡,至少還是有一部分上進,工作有效的人。

要是說還有公務員,那優秀的人可是也不少的。

一、基層單位晉升難的現實

科級單位裡面,要說職數,正科一個,副科多了也就在三個左右,這是編辦的標準配置。

像這樣的單位有編制的也在十幾個人,你可能說概率還是很大的啊。

現實中你要想到,一把手基本都是外調的,還剩三個,可能有一個也是幹部交流的。還是兩個,也可能是資歷老,貢獻大的。



現實看來,晉升到副科,一個事業編人員,難度還是很大的。

二、國家改革帶來了希望

十九大以來,中央調研發現了,基層發展難,晉升難,提拔難得現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實行職務職級並行,公務員改革等,給編制內人員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改革紅利。

晉升要求的時間短了,競爭的壓力小了,事業前景大了。

關於事業編人員的改革同時在進行中。總體來說,機會多了,以前不敢想的現在都可能可以實現了。

順應時代發展,享受改革紅利,一切都變得可能。



三、腳踏實地,水到渠成

前面說了,晉升難度現實中是很大的,但是,國家改革紅利給晉升提供了機會。你需要做的可能是這些:

1.高質量做好當前工作

做好工作是基礎,工作做好了,才有機會,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候選人。敢擔當,有作為,是一個優秀人員的必有素質。

2.放平心態,安心工作

工作中不能整天想著晉升,想著如何晉升,工作肯定也會幹的不好。思想上壓力也會大,身體健康肯定也會受影響。

選擇好心態,安心工作,才能幹好工作,心態可能是很重要的。

3.抓住機會,魚躍龍門

一切準備好了,工作到位了,心太好了,可能一切就自然到了。

在關鍵的時刻,把握機會,一切都變成現實。

願你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良話職場


我前一份工作就是這種情況,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題主是在科級行政單位混編混崗的事業編人員,大概可以看出應該是在縣級(縣級市、市轄區)行政單位下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這類現象在縣級單位是非常普遍的。目前,科級行政單位下屬事業單位有正科級、副科級以及股級事業單位三類,比如我工作所在的縣裡,縣發改委下屬的項目辦、重點辦、物價局、機關事務管理局等單位,縣委組織部下屬人才辦、遠程教育中心等都是正科級事業單位;縣財政局下屬非稅局、國庫支付中心,縣人社局下屬人才交流中心,縣衛生健康委下屬疾控中心、計生服務站等都屬於副科級事業單位;科級行政單位下屬股級事業單位就比較普遍了,比如縣扶貧辦下屬老建辦,縣教育局下屬中招辦、高招辦、學生資助中心等都屬於股級事業單位。

那麼,如果是在這樣的科級行政單位混編混崗使用的事業編制人員工作優秀,有機會提拔為副科嗎?我必須肯定地回答,機會是有的,但是機會的大小關鍵看你自己所在單位下屬事業單位的級別以及你單位領導推薦你的強烈度等因素相關的。比如,如果你是在組織部、發改委、財政局等這樣的實權單位、並且單位人員以行政編為主、下屬科級事業單位較多的話,加上你領導的強烈推薦,那麼你提拔一個副科事業編領導還是比較大的概率的,甚至自己努把力,領導拉一拉,搞個正科級事業單位法人都是有機會的。但是如果自己單位事業編的副科職數少,而事業編幹部又較多,那麼即使你工作優秀,想提副科也極其難,因為“僧多粥少”,甚至很多事業編幹部至多止步於“正股級”事業編主任。

如果你想在科級行政單位提拔,那麼,最好的還是去通過考試轉變成行政編制身份,這樣,你提拔副科的機會比事業編身份的幹部大了不止多少倍。

如果您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公考知心人


在科級行政單位裡的事業編人員,可能就是如街道辦事處或者環衛站等一些事業單位裡面的辦公室人員。這種情況想要提拔為副科大體一般為兩種可能性:1.走常規路線,表現在部門裡較為突出,勤勞肯幹並且會幹,俗話說5分做5分說,服務好自己的直接上司或者分管領導,這樣可以升值為副股,正股,再競選副科,年紀的話25歲進單位,優秀一點會在35歲有機會提拔為副科。2.參加競聘或者選調等活動,單位一有機會下派人員或者借調崗位,積極爭取。所謂多崗位多部門鍛鍊不但能增加閱歷和工作能力,也能讓自己的工作有一絲激情,說不定任職回來就能股級待遇,可相對縮短提拔副科前的年限。祝你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