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鄭板橋勵志的一生!喪母,喪妻,喪父,喪子。悽苦的一生

寒門子弟鄭板橋

提起清代才子鄭板橋,很多人就會想到其才華橫溢,久負盛名,其詩、書、畫均達頂峰,世稱“三絕”。在其最巔峰時,所作的字畫被時人爭相搶購,甚至書童還將鄭板橋作的“不可隨處小便”字條偷出去賣了好價錢,可見鄭板橋當時受歡迎的程度。

然而,許多人都只看到鄭板橋光鮮照人的一面,卻忽略了鄭板橋的貧苦人生。首先,鄭板橋沒有李白那樣的好家境,不是富二代,不能像李白那樣炫富,可以在揚州一年散盡三十萬,大方救濟落魄才子。更不像杜甫那樣是官二代,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當時的詩壇領袖、父親杜閒是奉天縣令,青年時期杜甫靠家裡出資漫遊四方,跨度十餘年。鄭板橋的父親鄭之本,僅僅就是一個窮秀才,一輩子也沒考上舉人,更別說混個一官半職。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鄭板橋從小可以接受文化教育,讀書學習沒被耽擱。

準確地說,鄭板橋是公元1693年11月22日出生在江蘇省興化市境內,出生時家境已沒落,生活十分拮据。鄭板橋幼時,不僅沒能吃上營養食品,連母奶的質量也無法保證。他的生母汪氏一直多病,奶水不足,在鄭板橋4歲時就一命嗚呼。鄭板橋小小年紀就失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可見其童年還是很悽苦的。儘管這樣,鄭板橋的父親鄭之本還是堅持讓板橋三歲就開始識字,一是想將自己一生未能中舉的希望寄託給兒子,二是期望兒子板橋能學有所成,將來有所作為。鄭之本代表了大多數家長的心願,他們都希望自己孩子能考上大學,然後找一個好工作,離開農村到大城市發展,從而光宗耀祖。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

鄭板橋特別聰明,學習進步很大,在八九歲時就能作文聯對。之後,他又到同鄉先輩陸種園先生那裡去學填詞,學習十分刻苦認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好評。

儘管鄭板橋學習上有進步,但家庭卻不斷出現變故。4歲時其生母汪氏去世,第二年,他的父親鄭之本又再婚,找了一個女人郝氏。繼母對小板橋十分不錯,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她,但是天有不測風雲。郝氏雖然賢惠有愛心,畢竟鄭家太窮,經常捱餓,本已體弱的她,沒過幾年就得病了。在鄭板橋14歲那年,郝氏也去世了。生母死了,繼母又死了,這重重的打擊,給未成年的板橋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和淚水。

於是,鄭板橋更加發憤讀書,學習相當用功。在其19歲那年就考上了秀才。雖然比不上白居易、蘇軾在20歲左右就考上進士,但是在鄭板橋的鄉下,19歲能考上秀才,也算光宗耀祖,值得誇耀一番了。就類似於偏遠山村出一個大學生一樣,村裡鄰居都覺得板橋了不起,臨走時還敲鑼打鼓進行歡送。因為考上了秀才,就有機會考舉人,考進士,然後就能當官發財為村民謀福利了。

寒門子弟鄭板橋勵志的一生!喪母,喪妻,喪父,喪子。悽苦的一生

離開鄉村去城市打拼

考上秀才不久,鄭板橋結婚了,此時他已23歲,妻子是徐氏。為了養家餬口,同時也想繼續深造考科舉,鄭板橋去了揚州,準備在揚州幹一番事業。鄭板橋和所有大學生一樣,有了大學文憑,就想去城市奮鬥,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城市裡立足,能有自己的房子和事業,帶著美好的期望,鄭板橋去了當時的大都市揚州。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預想的那樣美好。由於鄭板橋是個文弱書生,體力不行,不能像民工一樣去幹重活,比如修下水道、搬磚頭等,另外也沒有技術,更沒有做生意的本錢,因此,一時之間鄭板橋在城市並沒有找到好的發展道路,反而生活陷入窘迫之中。

但是,生活依舊得繼續,鄭板橋只能無奈地選擇在揚州到處賣字畫。那個時候的鄭板橋,僅僅只是個秀才,並沒有加入什麼詩協、畫協等組織,更談不上什麼名氣了。因此,他的字畫身價根本就高不起來。雖然他的字畫作品的確很優秀,但在揚州這樣的大城市,卻無人賞識,購買的人並不多。儘管現在他的字畫有的價值幾千萬,但是在當時,可能就幾十塊錢就賣出去了。為了生活,廉價也得賣啊!

20歲到30歲,鄭板橋在揚州期間的蝸居生活是相當苦的。他一邊賣字畫掙點兒生活費,一邊繼續努力讀書,心裡想著一定要再接再厲考上舉人,才能有出頭之日。十年間,鄭板橋不斷複習,不斷考試,一共考了好幾次科舉,但可能是運氣太差,或者自己學識的確不夠,他屢屢不中。

灰心喪氣的鄭板橋覺得自己很悲催,多有抱怨。有時他竟去逛逛青樓,借酒澆愁,顯得格外消沉,對未來幾乎喪失了信心,也失去了繼續奮鬥的勇氣。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30歲這年,鄭板橋的父親因家庭窮困而病死了。父親死後不久,徐氏為他生的兒子也因飢餓而死,境遇十分悽慘。痛失愛子,鄭板橋和妻子徐氏萬分悲傷,常常以淚洗面,但又毫無辦法。鄭板橋這時的遭遇,有點兒類似於同是大清朝的著名文學才子蒲松齡,蒲松齡在窮困潦倒時常常抱怨:“窮神啊,我哪裡把你惹到了,你為何一直要緊緊跟隨著我,抱著我的大腿一直不放。你能不能讓我過一段富裕的日子,不要再來折磨我了!”

寒門子弟鄭板橋勵志的一生!喪母,喪妻,喪父,喪子。悽苦的一生

遇到改變命運的貴人

十年的困苦生活讓鄭板橋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對未來也感到迷惘。他的妻子看到鄭板橋一天比一天消瘦,心裡很不是滋味,便勸解道:“老公,你還是離開揚州,出去散散心吧,或許這樣心情能夠好一些。”

為了從痛苦中走出來,於是鄭板橋一個人便離開了揚州,他相繼遊覽了江西、北京等地。很幸運,在遊覽中有幸結識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當時,鄭板橋送了自己的字畫給這位允禧,並得到了此人的大力讚賞。

或許,這成為了鄭板橋一生轉折點的重要因素。

鄭板橋遊覽各地後,再次回到了揚州。他有了重新奮鬥的勇氣,並閉門不出,天天關在家裡繼續複習,希望再次力圖科舉。

正當鄭板橋全力備戰科舉時,他那薄命的妻子徐氏卻不幸得病去世。這一年,鄭板橋39歲。與其相依為命的妻子,突然離開了人世,和自己再也無法相見,鄭板橋悲痛欲絕。他對自己的境遇有太多的不甘,對自己的命運有太多的恨。是啊,人到中年,鄭板橋已相繼失去了生母、繼母、兒子、父親、妻子等人,這一連串的不幸,對一個畫壇才子來說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那一段時間,鄭板橋沉浸在悲痛之中,無法自拔。

或許是他的苦命到了盡頭,或許是上天開眼,在妻子死去的第二年,40歲的鄭板橋帶著悲傷的心情,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竟然成功考上了舉人。這或許是上天給鄭板橋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自己從19歲考上秀才,到40歲,備戰二十年的科舉,終於有了收穫。看到榜單上自己的名字,鄭板橋喜極而泣。

過了三年,43歲的鄭板橋遇到了自己的粉絲饒氏,這個漂亮賢惠的女人因為喜歡鄭板橋的字畫,後來選擇嫁給了他。44歲那年,鄭板橋考上了進士,終於熬出了頭。

進士及第,當了兩地縣令

考上進士後,等待了一段時間,鄭板橋補了官缺,到河南範縣當縣令。在範縣主政期間,鄭板橋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與民休息,與百姓打成一片,成為當地大受歡迎的地方官。範縣因為鄭板橋的治理,治安秩序良好,百姓安居樂業。

在範縣當了四年縣令後,鄭板橋又被調往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市)。臨走時,範縣的老百姓都排著長隊去送鄭板橋,對於這麼一位好官員,他們感到依依不捨。但是,百姓的挽留改變不了什麼,鄭板橋還是離開範縣往濰縣趕去。

然而,他運氣不太好。剛去濰縣第一年,山東就鬧大饑荒,濰縣原本是一個繁華大邑,但就是因為天災比較多,所以鄭板橋主政後,一刻也沒有放鬆,救災便成了他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面對成千上萬的災民,他決定打開官倉放糧,給每一個百姓發放災物領取票,憑票領取救災物質。另外,為了預防來年洪災,他又修城築池,並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同時給當地的富人做工作,讓他們捐款捐物,號召他們煮粥給饑民吃。經過他的主持,災情得到了好轉。當年秋天,由於災情嚴重,農民的糧食歉收,鄭板橋就號召官府盡毀借條,讓災民沒有後顧之憂。

在濰縣當政期間,鄭板橋能體恤平民,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另外,他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深得百姓擁戴。同時,鄭板橋也重視文化人,在該縣如發現人才,必定會傾情推薦,留下了許多佳話。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佈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後來,鄭板橋常常以此自豪,並鐫了一個印章,他的部分字畫印章上寫有:乾隆柬封書畫史。

鄭板橋一共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勤政努力,關心民間疾苦,受到了任職當地民眾的擁戴。在任上,鄭板橋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可見,詩中表現出他對下層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

詩畫作品冠絕當時

後來,也就是公元1753年,61歲的鄭板橋由於為民請賑而被去官。離開濰縣時,當地的老百姓把道路給堵了,以此挽留鄭板橋,場面十分感人。

除了當官受到百姓擁戴外,鄭板橋最大的優點還是詩畫才能冠絕當時。由於,年輕時沒有名氣,儘管自己的字畫相當優秀,但就是沒能賣上好價錢。但是,最後鄭板橋有了進士身份後,一切就今非昔比了。等到鄭板橋榮歸揚州,身價和名氣更是大增,他的字畫連同舊作,都被當成墨寶。鄭板橋感慨於炎涼的世態,特地刻了一方印章蓋在他的作品上,印文為“二十年前舊板橋”,多少也帶點兒自嘲的意味。

去官之後,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以賣畫為生,在揚州、興化之間遊覽,與當時的畫家常常有書畫往來,類似於常常參加作品研討會、學術會,並和一幫畫友喝酒聊天,詩畫唱和,好不自在。

公元1757年,65歲的鄭板橋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著名詩人袁牧,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極多,流傳極廣。

鄭板橋73歲時與世長辭。一代才子前四十年貧苦,後三十年轉運,終於真正享受到了幸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