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有些詩詞的末句,堪稱畫龍點睛! 讀詩詞的你,是不是常常有這樣的體驗: 開頭的句子中規中矩, 讀來淡如尋常, 而到了末尾, 卻是雲翻湧起的情緒, 驚為天人!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1.《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代: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詞末二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2.《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詞筆至最後爆發出高亢的聲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為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的前面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鮮明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最後一句充分展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愁。

4.《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宋代: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末句連用三個比喻,置愁緒於無窮無盡。賀方回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把警句、名句、點睛之句放在結尾,這是他的特色,煉句已入化境。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5.《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讀到末尾兩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

6.《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他先從景入手,隨後以此來描寫自己是如何看待人生,寫得非常的有個性,而且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令人拍案叫絕,也能夠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這也正是蘇軾的魅力所在,他總是能夠通過一些比較細微的描寫,使得讀者能夠從中,尋找到精神上的共鳴,可以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7.《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覆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汙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鬱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8.《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對比,渲染,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9.《望嶽》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兩句,寫詩人從望嶽產生了登嶽的想法,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此兩句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

12首經典詩詞,結尾一句畫龍點睛,流傳千古,經久不衰

10.《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代: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呂本中這首《踏莎行》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別恨委婉道出,有著一種朦朧美。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後一句“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點出。藝術手法確如畫龍,在雲彩翻卷之中,東現一鱗,西露一爪,最後見首點睛,因而使畫中之龍既顯得體態矯健,又透出十分神韻。

11.《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

納蘭性德是個痴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茫”,陰陽相隔,而他仍割捨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傷心的納蘭性德明知無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這七個字更是字字皆血淚。

12.《詠雪》

清代:鄭板橋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全詩幾乎都是用數字堆砌起來的,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絲毫沒有累贅之嫌,讀之使人宛如置身於廣袤天地大雪紛飛之中,但見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鬥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這雪花和梅花中了。

注:圖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