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話說野菜(三則)

1.芊芊野菜,從容走過今昔

野菜,採集天地間之靈氣,汲取日月之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它,卑微柔弱,卻擁有生命力的頑強且經年輪迴。故芊芊野菜,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野菜的採集和食用在我國可謂是歷史悠久。《詩經.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描繪了青春女子在燦爛的春光中歡心愉悅採集野菜的景象,讓我們得知遠古祖先與大自然、與大自然一草一木的關係情同手足。野菜不僅美味兒,還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諸多野菜所具有的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正是大自然饋贈人類的最原始也是最無價的生命滋養元素。

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多與野菜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在那之前的年代,野菜曾經是多少人用來果腹的主食。丈夫談起野菜就很有感觸,生長在皖北農村的他說起野菜直晃頭:“吃得夠夠的了”。甚至會一年四季的吃,拿莧菜來說,夏天把它曬乾了儲存起來,留著冬天當蔬菜或用來下面當主食吃,當然碗裡總是面少而野菜多。參軍入伍到部隊,丈夫從此與野菜和飢餓告別。他對我突然間與野菜的“情有獨鍾”表現出了十分的“大氣”:“這麼好的東西,我不吃,留給你吃吧!”調侃中折射出他在青少時期野菜裹腹的“刻骨銘心”。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凡與野菜有關的孩提趣事丈夫都記憶猶新,講起來也饒有興致:野菜吃多了,吃得腹脹、嘴饞,就想找些“葷腥”打打牙祭,比如,有一種叫“烏米”的東西,就是那個年代少男少女們獵取的對象。烏米,一種生長在農作物頂部的真菌。顏色多為黑色,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一般生於高粱、玉米、黍子上。但在那個年代,大多數人們的吃食根本顧不上什麼營養,只是裹腹,能解嘴饞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於是,就有了這樣的順口溜:“高粱地裡快步走,全神貫注歪頭瞅,見著‘大肚兒’就下手”。這“大肚兒”就是高粱穗子沒長好,長成了叫“烏米”的“美食”,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了吃。無疑,這要比野菜不知好吃多少倍了。

在“吃”成為生活中“最高境界”的饑荒年代,野菜,用來充飢裹腹,從大地到飯鍋裡清煮為食,甚至直接入口到胃。而今,野菜來了個“華麗轉身”變成“貴族”,成為綠色食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員,被人們用來健康養生。野菜還堂而皇之的入主大超市,被包裝成精品菜系列,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寵,甚至也曾經是公款消費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菜,因為有的野菜不僅是美味佳餚,其價格也堪比肉貴,比如刺嫩芽就賣過20元錢一斤。

時間的車輪碾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流年,野菜的作用由裹腹救命到保健養生,它是人類生命中最忠實可靠的朋友,無論何時何地,也不管世事的風雲變幻將其置於什麼樣的“位次”,它給予人類的恩賜是既能雪中送炭,又能錦上添花。它就像大自然雨露精華的“搬運工”、“加油站”,以平凡微小的存在,奉獻著無花而香的惠澤,且天長地久始終如一。而它,生命的成本是那樣的低廉: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它都不曾給天地自然之外的任何“另類”添任何的麻煩,它的唯一和全部,就是土的滋養和水的潤澤——如此的品性,如此的善為,讓它從容走過莽莽蒼蒼的今昔歲月,伴隨著世世代代人類生存的軌跡,直至走進與天地共存的永恆。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2.我與莧菜,採之食之悅之

莧菜,別名雁來紅等,野菜中常見的一種,屬一年生草本。上網百度得知,莧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有較多的氨基酸,其蛋白質、脂肪、鈣和磷的含量都很高。其中紅莧菜所含的鐵質比菠菜還多,具有補血、補鈣、明目除邪、清熱解毒、消炎退腫、通利大小便等功效,被譽為“補血菜”、“長壽菜”。它不僅能豐富餐桌,而且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我在青少時期只吃過一種叫小根蒜的野菜,其餘的就沒有什麼印象了,對莧菜,基本上不認識。

與莧菜“相識”乃至“結緣”純屬偶然。

退休後在一民辦學校“發揮餘熱”。一日午間休息,與同事在校園內沿著一塊花草茂盛的綠地散步,陣陣草香的吸引讓我們關注起地裡的莧菜,同為“50後”的同事說,莧菜挺好吃還有很多的營養。雖然此前的幾十年生活我從未與野菜搭過界,但不知是趕“新潮”還是因為上了年紀,對“綠色食品”、“健康養生”的話題逐漸敏感起來。也許因此,聊到了野菜突然間就有了極大的興趣,根本沒考慮其口感的問題,只要是綠色食品就一定會對身體有好處。於是,我們邊休閒散步卻也很認真的低頭覓起莧菜來,一箇中午各自採了約斤八兩。回家後,我沒有按照同事說的用莧菜包餃子,嫌費事,只是用開水炒過,伴著肉醬、雞蛋醬吃就很不錯,因為比味道更重要的是它的營養價值。從此,整個夏季,我與莧菜既“結緣”了口味,結緣了“綠色養生”的理念,同時也“結緣”了樂趣,且一發不可收。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就此,我和同事的午休散步時間多了一項內容:採莧菜。遺憾的是,偌大的校園,若干塊綠地,只有那一處百十米見方的綠地上長有莧菜,還不繁茂。瘋長的是雜草,這讓本就不多的莧菜常常隱匿在草叢中。沒辦法,物以稀為貴,為了不放過哪怕是一根莧菜,我和同事緊挨著各行一趟,“地毯式”的搜尋。望著齊膝深的雜草,我很幼稚的問同事,也似自言自語:“同是野生,為什麼草長這麼茂盛,莧菜這麼少呢?”同事也似自言自語的應答道:“草的生命力強唄”……“怪不說野草用來喂牲口,野菜多半是要留給人來吃呢!”——我不著邊際自言自語的應答著。

暑假的前幾天,我和同事完成了在校園裡今年的最後一次採摘。天兒太熱了,我們一手擎著陽傘,另一隻手“撥草覓菜”,頂著太陽低著頭,不時得彎下腰,直到“囊中有物”。雖不豐盈,卻也是樂此不疲。期間,似乎也體味到了“汗滴禾下土”的另一番滋味。

放假了,對莧菜的採摘興趣也轉移了戰場。但凡走路遇到有花草樹木的地方,我的眼神兒就不由自主的在綠色中搜尋莧菜的影子,有點著魔或者說“神經質”,想想挺可笑的。一天在市圖書館三樓看書,站起來休息眼睛,把頭探出窗外透透氣,偶見圖書館樓後地下一片蔥綠,馬上想到:會不會有莧菜?閉館後一定繞過去看看。結果是雜草茂盛,根本就沒有莧菜的影子……但也就是這天,從圖書館回家走到小區院裡,眼神兒習慣性的投向一塊很小的綠地,猛然間,眼睛一亮,還真發現一顆莧菜從灌木叢旁邊冒出來,恰有“一枝獨秀”的架勢,就一顆,多一顆都沒有。我轉動眼神在周邊仔細瞧了瞧,似不甘心又很小心的把這棵莧菜連根拔下,帶有成就感的回家上樓。就一顆莧菜怎麼辦呢?棄之是萬萬捨不得的,晚飯熱饅頭,我索性把它洗了洗,和饅頭一起放在鍋裡。熱好了饅頭也蒸好了我的一顆莧菜,煞有介事的在嘴裡嚼了嚼嚥下入胃。對我這種只夠“塞牙縫”的吃相,丈夫取笑我:“神經了吧?”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最有趣的當屬無意中發生在家中的“莧菜自產自收”。我家住頂樓,帶有陽臺。丈夫在幾平米見方的陽臺上用泡沫箱中了幾種蔬菜:小蔥、辣椒、豆角、西紅柿等,一個泡沫箱栽一種,品種不少,量卻不多,權當消閒罷了。一日做飯,丈夫讓我去陽臺拔棵蔥,我順便清理一下泡沫箱中的雜草,寸土之地,長著草,可憐的菜還有生存的空間嗎?我手扒拉著豆角秧子拔草,突然,緊靠牆邊處一顆茂盛的莧菜亭亭玉立,我還以為是豆角秧子呢?這棵莧菜足有半米高,而且鮮嫩蔥綠,剎那間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彈丸之地竟有如此傾心的意外,我彷彿中了什麼大獎似的興奮。有時想想,人不管多大的年齡,高興起來也不免“孩子氣”,就像發現了新大陸,我對丈夫驚呼:“這太有意思了,想啥來啥”!雖然就一顆,但卻是我採集莧菜以來見到的最大的一顆,蔥綠繁茂的葉兒,足足掐下一小把來,丈夫說是因為他在泡沫箱裡的土裡摻和了雞糞才會如此。這棵莧菜我真用來下面吃了,但這絕對是面多而菜少。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或許是因為健康養生和綠色環保的理念風起雲湧,野菜也逢時衍生,掀開它生命史上新的篇章——人工栽植。丈夫曾從商場超市的精品菜架上給我買過一把用保鮮膜包裹的莧菜,是那種葉背面呈紫紅色的紅莧菜。不知是否有人研究過山野田間的野菜和人工栽植的野菜,其營養價值的伯與仲?

不管怎樣,說到底,純正鮮美的野菜還是來自廣袤的大地,還是大自然洗盡鉛華呈素姿的原始最為純正。而這其中你還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另一個饋贈——採摘野菜過程的愉悅。

傍晚去護城河邊散步遛彎,眼神兒不再悠閒,也不再一味的目視前方,而是偏向左右草叢中,希望會有“眼前一亮”的驚喜。一天與丈夫走到河壩坡地處,見有一老婦在那拔草,我上前:“您拔草做什麼?”“ 給小孫子養的兔子吃啊”“這塊地有莧菜嗎?”“有,不多”。太好了,有就行,於是我停止了遛彎,有所發現有所得總是令人興奮。

看好了這塊地方,下次約同事一塊兒來,採莧菜。

採摘過程的美妙真的是無以言表。當然,我也記住了,採野菜,儘可能不要連根拔掉,為了它的繁衍以致生生不息。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3.山清水秀,野菜生機盎然

近年來,野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緣於它的營養價值和抗癌功能。如,蕨菜有安神作用;蒲公英有益肝臟;苦菜有清熱消腫及抑制白血病作用;薺菜補虛健脾;莧菜清熱解毒、滋陰潤燥;水芹菜降血壓;小根蒜有防動脈硬化作用等等。

野菜有如此大的功效:早年用來裹腹救命,如今用來養生療病,除了它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功能外,還在於它遠離化肥、化學、霧霾等汙染源的傷害。“有質感”、無汙染的土地和陽光、雨露的滋潤,是野菜水靈靈、嫩生生、鮮亮亮生存的唯一理由。

遺憾的是,隨著山川河流原始本色的逐漸弱化、惡化,它們所生存的“地界兒”不斷被破壞、被濁染,作為大自然精髓之一的野菜,其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狹窄,生長的環境越來越糟糕,使野菜原本的“質地”開始被拷問,或者說野菜的純正與鮮香,正在因此加速退化……野菜的宿命倘若如此,推而論之,人與自然的和諧,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難道不會受到威脅嗎?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遺憾,這已然是不爭的事實,曾經的沃土良田正在悄然地發生著惡變。隨著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和既得利益的同時,也給大自然及其人類埋下了深遠的禍根。它在對害蟲有殺傷作用的同時,對益蟲益鳥也有同樣的作用,最直接的危害是導致了土壤性能的退化,導致農產品質量的下降。“口感”和“質感”成了一種“奢侈”的指標了。一如說現在的瓜果吃起來不甜,蔬菜吃起來不香,沒滋沒味的,其原因就是我們大地母親的身軀越來越貧瘠了,沒有肥沃的土壤,哪有香甜的果實?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而愈加嚴重的化學汙染,工廠排汙,汽車尾氣……更是直接危害著人類生命的健康。人們在創造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的同時,忘記了超時、超速、超標等等盲目的行為會導致必然的惡果。

如此種種,將是所有動植物及其生靈面臨的不幸,微不足道的野菜將何以堪呢?

還說莧菜。一日傍晚,與朋友散步,見一小區附近有幾塊人工種植的綠地,裡面長了很多很多的莧菜,這一發現著實讓我們興奮,但是非常遺憾,這幾塊綠地緊挨著大道,每天有無數的車輛要經過這裡。我們有多麼的戀戀不捨,也只能繼續散步。一如歌詞所說:“送你送到小村外,還有話兒要交代,雖然已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不要採”。野花是用來看的,野菜是拿來吃的,“路邊的野花不要採”,路邊的野菜就更不能採了。它被染上了太多的汽車尾氣,重金屬摧毀了它鮮綠的葉、侵襲了它柔弱的根…..不管你有多麼的喜歡,有多大的欲求,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決不敢有片葉的採摘。

野菜,大自然的饋贈

我曾不著邊際的放大過聯想:人們在享受現代化交通工具帶來便利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同時會失去多少呢?比如清新的空氣、比如明亮的夜晚、比如肥沃的土地,比如那麼那麼多天然的綠色,比如那麼多本真鮮香的野菜……想沒想過,今天過度的消費享受了,明天怎麼辦?今天的花草樹木被汙染了,今天的生命物種或直接或間接的被“透支”而性能退化,後代的繁衍生息怎麼辦?……如此種種,僅僅是因為你沒采到莧菜就小題大做、危言聳聽嗎?非也!

於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應該心存祈福,對生長在山間田野的那最廉價、最柔弱的野菜也應亦然。所以,期盼來年風兒將莧菜的種子颳起,讓它落地,但一定要落在肥沃的土地上、落在蔥鬱的曠野間。

唯有在清新透亮的空氣中,在蓬勃向榮的春天裡,在蒼茫蔥鬱的青山綠水間,野菜方可生機盎然。

審閱:何蕾蕾

簡評:野菜為大自然的饋贈,生長於青山綠水間,藍天綠草中,苦日子時裹腹,好日子時為美好生活錦上添花,環境汙染,清香健康的野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