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淤血的原因有 7個,淤血的主要症狀:面色紫暗,身體疼痛

在中醫文獻中,瘀血又稱 “惡血”“衃血”“蓄血”“敗血”“汙血”等。“瘀血”與 “血瘀”的概念有所不同。血瘀是指人身血液運行不暢或血液瘀滯不通的病機變化,屬於病機學概念;而瘀血是病理產物性病因而繼發產生新的病變,屬於病因學概念。

形成淤血的原因有 7個,淤血的主要症狀:面色紫暗,身體疼痛

瘀血的形成

血液的正常運行,主要與心、肺、肝、脾等髒的功能,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脈道的通利,以及寒熱等內外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凡能影響血液正常運行,引起血液運行不暢,或導致血離經脈而瘀積的內外因素,均可導致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各種外傷,如跌僕損傷、金刃所傷、手術創傷等,致使脈管破損而出血成為離經之血;或因脾不統血、肝不藏血等原因而致出血,以及婦女經行不暢、流產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體外或及時消散,留積於體內則成瘀血。

2.氣滯致瘀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若情志鬱結,氣機不暢,或痰飲等積滯體內,阻遏脈絡,都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形成瘀血。如 《血證論·吐血》說:“氣為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為氣之守,氣得之而靜謐。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

3.因虛致瘀

氣虛則運血無力,陽虛則脈道失於溫通,陰虛則脈道失於柔潤,皆可引起血液運行澀滯。因此,氣血陰陽失調,可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停積而成瘀血。

4.血寒致瘀

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若外感寒邪,入於血脈,或陰寒內盛,血脈攣縮,則血液凝澀而運行不暢,導致血液在體內某些部位瘀積不散,形成瘀血。如 《靈樞·癰疽》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 (通 “澀”,閉塞之義),血泣則不通。” 《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寒則凝結成塊。”

形成淤血的原因有 7個,淤血的主要症狀:面色紫暗,身體疼痛

5.血熱致瘀

外感火熱邪氣,或體內陽盛化火,入舍於血,血熱互結,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運行不暢;或因熱灼脈絡,迫血妄行導致出血,以致血液壅滯於體內局部而不散而成瘀血,如《醫林改錯·積塊》說:“血受熱則煎熬成塊。”

6.津虧致瘀

津液是血液的組成部分,故在劇烈吐瀉、燒傷等津液大量丟失時,由於津液虧虛,血液黏稠,運行澀滯,亦可導致瘀血。

7.痰飲致瘀

痰飲亦為病理產物性病因,痰飲停滯,阻滯氣機,妨礙血行,則導致痰瘀互結,常見眩暈頭痛,心前區憋悶疼痛等症狀。

形成淤血的原因有 7個,淤血的主要症狀:面色紫暗,身體疼痛

瘀血的致病特點有哪些?

瘀血形成之後,停積體內,不僅失去血液的正常濡養作用,而且可引起新的病變發生。瘀血的致病特點主要表現在:

1.易於阻滯氣機

血為氣母,血能載氣養氣,故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響和加重氣機鬱滯,所謂 “血瘀必兼氣滯”;又因氣為血帥,氣機鬱滯,又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運行不暢;因而導致血瘀氣滯、氣滯血瘀的惡性循環。如外傷局部,破損血脈,血出致瘀,可致受傷部位氣機鬱滯,出現局部青紫、腫脹、疼痛等症。

2.影響血脈運行

瘀血為血液運行失常的病理產物,但瘀血形成之後,無論瘀滯於脈內、脈外,均可影響心、肝、脈等臟腑組織的功能,導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運行失常,如瘀血阻滯於心,導致心脈痺阻,氣血運行不暢,可見胸痺心痛;瘀血留滯於肝,可致肝失疏洩,肝脈阻滯,氣血運行障礙,故有 “惡血歸肝”之說;瘀血阻滯於經脈,氣血運行不利,形體官竅因脈絡瘀阻,可見口唇、爪甲青紫,皮膚瘀斑,舌有瘀點、瘀斑,脈澀不暢等。如果瘀血引起脈絡損傷,可致血逸脈外,症見出血、血色紫暗有塊等。

3.影響新血生成

瘀血乃病理性產物,已失去對機體的正常濡養滋潤作用。瘀血阻滯體內,日久不散,就會嚴重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臟腑失於濡養,功能失常,勢必影響新血生成。因而有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說法。故久瘀之人,常可表現出肌膚甲錯、毛髮不榮等失於濡養的臨床特徵。《血證論·男女異同論》說:“瘀血不行,則新血斷無生理……蓋瘀血去則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說明瘀血阻滯與新血生成之間的辯證關係。

4.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瘀血一旦停滯於某臟腑組織,多難於及時消散,故其致病又具有病位相對固定的特徵,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積腫塊形成,而久不消散等。而且,瘀血阻滯的部位不同,形成原因各異,兼邪不同,其病理表現也就不同。

如瘀阻於心,出現因血行不暢而胸悶心痛;瘀阻於肺,則宣降失調,或致脈絡破損,可見胸痛,氣促,咯血;瘀阻於肝,氣機鬱滯,血海不暢,經脈瘀滯,可見脅痛,癥積腫塊;瘀阻胞宮,經行不暢,可見痛經,閉經,經色紫暗有塊;瘀阻於肢體肌膚,可見腫痛青紫;瘀阻於腦,腦絡不通,可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引起嚴重的後遺症,如痴呆,語言謇澀,半身不遂等。此外,瘀血阻滯日久,也可化熱。

形成淤血的原因有 7個,淤血的主要症狀:面色紫暗,身體疼痛

瘀血致病,雖然病證繁多,症狀錯綜複雜,但具有共同的症狀特點

疼痛:一般表現為刺痛,痛處固定不移,拒按,夜間痛勢尤甚。

腫塊:瘀血積於皮下或體內,則可見腫塊,部位固定不移。若在體表,則可見局部青紫,腫脹隆起;若在體內,則捫之質硬,堅固難移。

出血:部分瘀血為病者,可見出血之象,血色紫暗,夾有瘀塊。

色診多見紫暗:一是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質紫,或舌有瘀斑、瘀點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