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辣椒紅油


青山羊是魯西南的特產,用青山羊肉熬出來的羊肉湯,肉香湯鮮。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沒下過飯店,如果一年能美美的喝上幾次羊肉湯,也算是滿足了自己對美食的渴望。

進入冬天,賣羊肉的就多了起來,因為魯西南農村習慣冬天喝羊肉湯。冬天天冷,羊肉湯有溫補的作用,冬天也是農閒的季節,農村人有時間熬製。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正處在上小學的階段,雖然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每餐每頓都能吃上帶油水的飯菜,還不太現實。冬天是蔬菜貧乏的季節,在魯西南地區的主菜就是大白菜,白菜豬肉燉粉條,是一道家常名菜,但是那個年代我家生活還不富裕,一月能吃上一次豬肉就不錯了。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羊脂油做的辣椒紅油


那時候農村做飯不太講究工序和營養搭配,也不太講究色香味,做熟能吃就可以。母親做的最多的就是“假羊肉湯”,其實就是沒有羊肉的“熬(ao一聲)白菜水”,農村人之所以起了個名字叫“假羊肉湯”,是因為在熬白菜時裡面加些羊油,有的時候還加點羊血,沾點羊肉的邊,不是真的羊肉湯。

母親做的假羊肉湯還是有真羊肉湯的味道。老家的村莊是個農村集市,逢二、八成集。母親從集市上買回羊油,把一種滑皮的幹辣椒去掉種子,放在鍋裡面煮透,然後混合著羊油在石頭“對窯子”(有圖)裡面反覆搉幾遍,辣椒便把白色的羊油沾染成了均勻的紅辣椒顏色,做成了辣椒紅羊油。熬白菜的時候,就用筷子撥進鍋裡一塊紅油,遇熱一融化,再加上粉條,便有了老家羊肉湯的味道。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墩舀子、囤窯子還是對窯子?


假羊肉湯裡面雖然沒有羊肉,但也算是有了點油水,總比清水煮白菜要好吃的多。小時候中午放學回家,有時候遠遠就聞見了辣椒羊油的清香味道,知道是母親又做了“假羊肉湯”,便飛快放下書包,端起一大碗,再拿上一個黃面饃,既當飯又當菜,狼吞虎嚥,即使沒有羊肉,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實在找不到不帶羊肉的“假羊肉湯”圖片,就配這個吧,裡面的羊肉可以忽略不計


滑皮的幹辣椒和羊油應該是絕配,我們叫“專門做羊肉湯的辣椒”,這種辣椒曬乾後表皮光滑,皮相對較厚,辣味不濃,不適合炒菜用。如果只用羊油下鍋,不和辣椒混搉在一起,就沒有一點羊肉湯的味道。這個也是老百姓實踐經驗的總結,老百姓有智慧,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就是正確,凡事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製作紅油用的滑皮辣椒


現在距離我們國家第一個一百年的目標已經很近了,我國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天天吃肉不再是我們的願望,我們的願望是少吃肉多吃青菜。時代發生了鉅變。

我們單位有食堂,我經常給廚師說,如果能把青菜做出來肉的味道,既好吃又健康,你就是最好的廚師。

回憶過去,珍惜當下!

感謝菏澤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梁雅 友情朗讀

魯西南味道—假羊肉湯

梁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