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1000港币,买下一只别人都以为假货的瓷器,如今价值2.8个亿

中国收藏界捡漏的传奇数不胜数,成就了无数大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鸡缸杯捡漏的故事。民国时期,有个件鸡缸杯被所有人认为是仿品,只有一个人出手,用1000港币买下了它。事实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而这个人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收藏大家——仇炎之。仇炎之自幼就在上海的五马路晋古斋当学徒,初期从事陶瓷的买卖和鉴定,后来专供明清瓷器收藏,对明清官窑瓷器鉴定有着很深的造诣。

他以1000港币,买下一只别人都以为假货的瓷器,如今价值2.8个亿

成化斗彩鸡缸杯

对瓷器收藏非常的执着,民国期间,他专门收藏明朝瓷器。相传就差一件建文官窑瓷器,就能凑齐带一套带有款识的明朝官窑瓷器。由于建文皇帝在位日短,所烧制的瓷器有限,而有年款的瓷器则更属凤毛麟角。在得知一件有明确年款的建文笔架山后,反复求购,不得成功后,竟然用只缺"建文"年款的全套明代瓷器换取了这个笔架山。

1949年的时候,买下了一只别人都以为是假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只鸡缸杯就是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812亿元成交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从此之后,中国大陆收藏界掀起一波“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热。

他以1000港币,买下一只别人都以为假货的瓷器,如今价值2.8个亿

成化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因其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历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颇为名贵。明万历年间《神宗实录》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成化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1465—1487),它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成化斗彩瓷器,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

历代官窑瓷器的纹饰多以珍禽稀兽来体现皇家的地位与权势,而成化斗彩却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绘画题材以小品人物、花鸟等居多,细节中透露出对闲逸生活的诉求。纹饰精美,画技高超,色彩艳丽不躁,柔和悦目。

他以1000港币,买下一只别人都以为假货的瓷器,如今价值2.8个亿

成化斗彩高仕杯

成化斗彩瓷器的风格简约淡雅,自由洒脱,重画面意趣,如斗彩高士纹杯,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高士形象,斜倚围栏,双眼微睁,悠闲自在地观竹赏荷,边上的书童正为他捧纸端墨,此情此景正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

其总体风格轻盈秀丽,恬淡素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成化斗彩传世品极少,多为盖罐、杯、高足杯等小件器,尤以“天”字罐、鸡缸杯、婴戏杯、葡萄杯等最为著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