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天下收藏》一度收视率非常高,但在2012年时,来了一位名叫付常勇的物主,他这次带来了一件瓷器,是一对做工精美的白瓷手杯。当时的他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这件藏品怎么也值2万块。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在谈到关于这件藏品的来源时,他告诉主持人,说是当时自己看病的患者为了报恩,特意送给他的。他在观察后推测它是明朝的文物,而他这次之所以来这里,是希望专家能够帮忙看看这件藏品的来历,以及是否它具有其他的历史价值。

可是在专家都看过之后,给出了一个答案:假的。这个结果不仅让物主意外,连在场的观众都有些不解,专家解释说这对白瓷杯是现代的仿品,没有历史价值,若是摆在家里玩玩还可以。这个答案让物主灰心丧气,毕竟原本的文物现在被说的一文不值,难免会有心理上的落差。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按照节目规矩,主持人王刚从专家手里接过这件瓷器,抡起锤子瞬间砸碎了它,就这样一对白瓷杯化作了满桌碎片。当时的物主虽然很不舍,但他也懂规矩,没有阻止王刚。

原本这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但物主付常勇不死心,在离开节目组后,他拿着自己的瓷片去找了相关的研究所进行了鉴定,而研究所反馈的信息让他惊讶不已。原来,这一对白瓷玉杯并不是仿品,而是明朝时期雕饰精美的文物,并且这件文物当时还保存完好无损,且有一对。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研究所根据历年拍卖行的价格,给出了2亿元的参考报价,在得知自己被专家骗了以后,付常常勇愤怒不已,原本的宝贝就这样被一锤敲碎,一气之下他将王刚和《天下收藏》告上法庭。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其实,这种将宝物鉴定错误后将宝物砸碎的做法虽然对拥有者不公平,但是其行为算不上恶劣,下面这位打着专家的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乾隆御笔被判赝品

2009年9月27日,朱氏兄弟带着家传之宝——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到达河南卫视一档鉴宝节目的海选现场,鉴宝专家刘某在现场走马观花,待看到了这幅画,驻足仔细端详一阵,没有立刻给出鉴定结果,反而说道:“晚上到我住的宾馆来,我给你们仔细讲讲这画”。

兄弟俩应约而至,却得到一个令人大失所望的结果,这幅画有乾隆的章,是有一定年份,只可惜题字并非乾隆真迹,市面上流通有许多这样的画,只值3万元左右。由于是专家之言,兄弟两深信不疑。刘某又称,他能找到出价较高的买家。兄弟心想,既然是赝品,能转手卖个好价钱也不亏本。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于是,在“专家”的牵桥引线下,这幅《嵩阳汉柏图》以17万元出售给程某,双方签下买卖合同。赝品高价出售后,朱氏兄弟都认为物超所值,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后一则新闻却让两人心痛不已。

时隔一年,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在拍卖会上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8700万的巨额成交,当朱氏兄弟看到这条新闻,一时大惊失色,多次确认,这拍卖品正是当初以17万元转手他人的“赝品”,如今竟值8700万的天价。

随着鉴宝类节目的迅速火爆,各大电视台纷纷争抢着这香饽饽,但与大节目的权威专家不同,小一点的节目能邀请的专家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甚至有些不具备合格的鉴定能力而颠倒黑白,以至于群众开始质疑专家们的鉴定水平。

类似朱氏兄弟的案件一一出现在公众视野,专家和人演双簧骗取文物谋暴利的事件屡见不鲜,而这背后往往都与“利益”二字挂钩,天天熙熙皆为利来,不少“专家”伙同公司或古玩商家,一唱一出,将持宝人的真货说成赝品。

再进行桌下交易,估价越高的文物鉴定费也相应高,以此获得高价“中介费”,有的甚至据为己有,再放到拍卖会上转手他人。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在这样的行业风气之下,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荼毒着社会风气,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极盛一时的鉴宝类节目面临信任危机,成为众矢之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12年,为了肃清风气,国家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指出部分节目宣扬错误投资理念,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要求各大电视台有效传播文物知识、树立文物保护观念、正确引导文物收藏。

部分鉴宝节目只得惨淡停播,只有零星的节目凭借较为权威的鉴定和价值观的注入留存至今,鉴宝节目大江东去,“鉴宝热”也随之退散,逐渐淡出人们视线时,成为过去时。

砖家打着“专家”名号,将“真品”变“假货”,转手赚了近1个亿

如今,央视推陈出新,在文物方面制作有别鉴宝的节目,包括不少精良的纪录片和纪实节目,诸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等,从客观的角度记录文物修复的朴实无华,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化价值。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一次传统文化不再与物质挂钩,而是以最为纯粹明净的方式,为世人娓娓道来文物的过往和当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告诉人们:文物不只是交易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是美好的艺术形式,供人欣赏。

最后,笔者在此建议,文物拍卖仍在进行,如若不是真能鉴宝的专家,切莫因为一时脑热或者听人耳旁风,到了古玩市场花高价买至宝,到时没有淘到金反而竹篮打水一场。理性消费,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