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之時向曹家大院借鉅款,只用一個小物件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怎麼回事?

福垊


1900年是個多事之秋,這一年慈禧腦袋發熱,斗膽向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宣戰,結果敗的一塌糊塗,8月14號八國聯軍進攻勢如破竹,攻進北京,這可嚇壞了慈禧太后。


沒辦法,北京呆不下去了,只好西逃。歷史上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西狩”,這就是為上位者諱,其實就是狼狽逃竄。與北宋徽欽二弟的北狩一個意思。

開始的幾天裡,這個在紫禁城裡養尊處優的慈禧可是吃盡了苦頭。場景相當尷尬。

在小德張長孫張仲忱(小德張養子張書森之子)的口述歷史著作《我的祖父小德張》裡,晚年時的小德張,依然記得那一通逃跑路上的風風雨雨。

當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換了平民衣服,據說穿的是藍布夏衣和黑紗長衣,步行到西華門,然後乘坐騾子拉的車。帶的人大概有,載漪、溥俊、載勳、載瀾、剛毅等滿清皇室人員,還有光緒的皇后,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太監和宮女。

雖說逃得匆忙,但是慈禧不愧是個見過風浪的人,她的安保工作還是相當到位的。雖然西逃途中受盡了苦頭,但是人身安全卻還是能保證的,這一點還是挺佩服慈禧的籌劃的。



當時小德張本人由於會武術,就佩戴著“十三響”洋槍,專門在慈禧身邊保駕。

另外還有太監“常四老爺”,御前首領張謙和等人,分頭帶領人物,護送光緒皇帝和各宮妃嬪突圍。等於是整個紫禁城裡,有點戰鬥力的太監全都動用上。別看是跑路,整體配合卻是有條不紊,護送著各路宮眷們跑了出去。

最重要的是,護送慈禧逃跑的,還有慈禧孃家兄弟桂祥統領的神機營和禁衛軍殘部,外加跟隨跑路的王公大臣們,總數也有上千人。這支武裝力量,別看遇上八國聯軍是軟柿子,但一路給慈禧保駕開道,卻還是綽綽有餘。真要遇到土匪強盜,也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收拾。所以躲過八國聯軍後,一路除了吃穿苦點,也就基本沒有危險。

在小德張的回憶裡,慈禧這一路跑,吃穿住都遭夠了罪,一度都要化妝成農村老太太。那真是農家的破土炕也睡過,粗茶淡飯也吃過,甚至有一次路上斷了水,僅有的一點水要供慈禧喝,其他人就只能喝馬尿。以小德張原話說“那滋味真比藥還難喝,強往下嚥”。


她的逃跑路線大致是這樣的。



到了海淀的溫泉,央求一戶人家,到他家借廁所。老北京習俗,女人借廁所須先喝涼水,壓邪氣,出門還要送紅包。宮女用瓢舀水,慈禧喝了一口涼水,給了2兩銀子。

午間,肚子餓了,花銀子買下一片地裡的莊稼。就摘豇豆,剝青玉米,借鍋,挑水,找柴。每人分一個玉米,半碗豇豆。光緒分一個熟玉米,慈禧吃玉米粒。吃飯沒有筷子,慈禧就用秫秸稈當筷子。

臨走,車上裝了許多玉米秸,路上渴急了,就嚼玉米秸,慈禧也一起嚼。

傍晚,住在舊清真寺裡。把轎車的墊子抬下來,讓慈禧坐。慈禧漱口沒有碗,洗手沒有盆,就用飲騾子的盆洗臉、洗手。

天黑,蚊子成團,讓人心煩。上廁所,髒得沒法下腳。慈禧上趟廁所,蒼蠅順著臉爬。

第二天,到達南口,慈禧要解大手,只好在莊稼地裡。沒有便紙,只好用野麻的葉子代替。

據清末懷來縣令吳永所撰《庚子西狩叢談》裡面所講,老佛爺這一路衣食住行多有狼狽尷尬。

慈禧後來向懷來知縣吳永哭訴:

“昨夜我與皇帝僅得一板凳,相與貼背共坐,仰望達旦。曉間寒氣凜冽,森森入毛髮,俗不可耐。爾試看,我已完全成一鄉姥姥。”

早晨吃的是黑饅頭,冬瓜湯。飯後啟程,出城東門。到懷來界,天降大雨,風捲著雨,打掀車簾,等於往身上潑水。

中午到榆樹堡,懷來知縣吳永接駕。慈禧邊哭邊說:

“連日奔走,又不得飲食,既冷且餓。途中口渴,命太監取水,有井矣而無汲器;後井內浮有人頭,不得已,採秫秸稈與皇帝共嚼,略得醬汁,即以解渴……今至此已兩日不得食,腹餒殊甚,此間曾否備有食物?”

吳永說:“本已備餚席,但為潰兵所掠。尚煮有小米綠豆粥三鍋,預備隨從尖點,亦為彼等掠食其二,今只餘一鍋,恐粗糲不敢上進。”

慈禧說:“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

慈禧對吳知縣說:“這回出來十分倉促,皇帝、皇后、格格們都是單身出來,沒有替換的衣服,你能不能給我找些衣裳替換一下?”

知縣吳永在院內泥濘中跪奏道:“微臣母親、妻子已經亡故,尚有幾身遺物,太后不嫌粗糙,臣竭力供奉。“

慈禧又低聲對吳永說:“能找幾個雞蛋來才好!”吳永說:“臣竭力去找。”過了一會兒,知縣吳永用粗盤託著五個雞蛋,並有一撮鹽敬獻給太后。慈禧一口氣吃了三個雞蛋,把剩下的兩個雞蛋給光緒帝。


慈禧等一行在懷來縣城,住了三天。

這個縣令由於招待周到,後來還不斷升官。

慈禧太后西逃坐的是騾車,一路顛簸悶熱,無法透氣。汗出如漿。此刻的慈禧,妝容盡毀,老邁滄桑相盡露人前,這於愛美的老佛爺,應該是相當尷尬的呀。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慈禧一行人來到了山西,到了山西以後,基本上就不太吃苦了。但是一千多人的吃穿住行開銷也不小,況且慈禧她奢侈慣了。

無奈之下,慈禧來到了明清晉商鉅富的曹家大院借錢,出手闊綽的曹家一下子就拿出30萬兩。


當然,這筆錢可以當作曹家的投資,畢竟慈禧這樣的大人物都需要找他們曹家借錢,傳出去的話,在今後的生意往來上也會給到一定的信任基礎。

慈禧拿到錢後表示“錢一定會歸還”,曹老爺也是個明白人,他說道:“這是在下的救國錢,正所謂有國才有家,沒了國我曹某也生存不下去。”


慈禧大喜,於是在她存放寶物的箱子中拿出一輛火車模型,它就是“金火車頭鍾”。


它是乾隆時期,法國贈給乾隆的禮品,用黃金、白金、烏金、水晶製成,重量高達85斤。火車上還有兩個表,一個是報時的大表,一個是預測天氣變化的小表,從慈禧出逃還帶著它的角度來看,足以說明它的貴重!儘管曹家家大業大,珍藏無數寶物,面對此物,曹老爺的雙眼還是不禁冒著金光,並說道:“值了!”

其實最吸引曹老爺的並不是“金火車頭鍾”的價值,而是誰送給他的。老佛爺親自送的寶物,可以算是一塊“免傷牌”了,因此曹老爺才會認為30萬兩換這麼個東西,其實是大賺了一筆。

換句話說,就是跑路了的慈禧太后,依然還是太后。跑到地方上,依然是地方官眼裡高高在上的存在。而且對於這些地方官們來說,和平年代可能一輩子都未必見得到的慈禧太后,這下從天而降,豈不是抱粗腿升官的天賜良機?


歷史逸事


當八國聯軍的炮火震翻整個北京城時,慈禧太后見大勢已去,於是也沒有猶豫,一路西行,打算前往陝西避難。

當時南方各省對她慈禧太后完全不在乎只求自保,而因為走得匆忙,慈禧太后並沒有帶走太多奇珍異寶,剛出宮那會,慈禧太后還為了掩人耳目,避過八國聯軍的封鎖,專程打扮成村姑模樣。

走的太過匆忙,雖然輕車從簡,避過了八國聯軍的搜查,但也導致後來的一路上慈禧太后過得十分艱苦。

剛出城那會,雖然身邊很快的組織起了一支浩蕩的隊伍,但由於這支隊伍走得匆忙,並沒有帶走很多軍需物資,所以別看她慈禧身邊有人照應,整支隊伍上上下下都處於一種吃不飽飯的狀態。

雖然路上資金短缺,糧食不足,但是慈禧卻有斂財的辦法。

眾所周知,慈禧西行路上,不知道收納了多少來自地方官員的賄賂,畢竟她還是實際上的一國之主,地方官員賄賂她也是情有可原。

在慈禧最艱苦的時候,也就是剛到山西的時候,富甲一方的山西喬家就曾經賄賂過慈禧,並且還有所收穫。

說是賄賂其實是難聽了點,畢竟天下大事均歸慈禧管轄,與其說是賄賂,不如說是進貢。

慈禧到山西的時候,喬家的一個小掌櫃迅速的得到了消息,並且在不久以後,在沒有與族人商量的情況下將十萬兩借給了慈禧。<strong>

慈禧這一路西行,未來是否可再次返回宮中尚未可知,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有誰能肯定這次的付出能獲得回報。

喬家的十萬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用來交予慈禧卻是再好不過。

本身喬家將十萬兩借與慈禧,就沒有再將錢財索要回去的想法,不論從身份還是從利益上看,這筆錢都是不能要回去的。

後來慈禧還曾經提到過要歸還喬家錢財的想法,誰知喬家一口回絕了,表示只需要慈禧給他喬家題一幅字便也足以了。

喬家這一招很妙,慈禧給喬家題了一幅“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這四個字代表著,喬家是她慈禧罩著的,雖然十萬沒有了,但是喬家卻得到了更多。

喬家給了慈禧十萬兩白銀,曹家自然也不可能不表示一下,而慈禧沒有給曹家還債,曹家也不敢找慈禧要錢,慈禧於是給了曹家一個小物件,一個金火車鍾。

這件寶貝還是乾隆年間流傳到中國的,原來是法國工匠所打造出來的,這件寶貝,通體看上去像一個小火車,車上有兩個錶盤,一個是時間表,而另一個是晴雨表。

車上面的珍貴用料數不勝數,小車的做工又精緻異常,慈禧對這件寶貝及其喜愛,如今卻是送給了曹家。<strong>

這件寶貝絕對是屬於國寶級別的,這件寶貝的價值絕對不比曹家借給慈禧的欠款差,甚至還要高出很多,曹家這次不僅是賣給了慈禧一個面子,更是得到了一件傳世珍寶,從某方面來說,比之喬家,曹家是賺大了。


魏青衣


慈禧西狩途中,山西喬家大院捐了白銀十萬,換回“福種琅嬛”四個字,意思是說,喬家把福報的種子(捐款),種植在了神仙(慈禧)的境地,乃至生根發芽,今後自然惠及子孫。

而曹家大院則捐了白銀叄拾萬兩,慈禧高興壞了,雖然叄拾萬兩銀子也支持不了多久,但至少一行人的吃穿用度暫時有了著落,一路上,慈禧學會了一點,飯要緊著吃,錢要緊著花,有句話叫唯飢可以下飯,慈禧挑食的毛病得到極大的改善,當然,只是一時而已,還有句話叫記吃不記打。

商人嘛,救急不救窮,慈禧只是暫時成為破落戶,一旦回京好處自然少不得,所以曹家雖然花錢花到肉疼,但也知道慈禧不會虧了他們,回報自然不會少,所以當下能做的也僅僅就是期盼了。

慈禧打獵挺匆忙

慈禧外逃,但責任心卻從未缺失,百忙之中還不忘把珍妃丟進井裡,一雪前恥,打不過洋人還搞不定你麼o( ̄ヘ ̄o#),安危之間不忘內鬥,內鬥·慈禧是認真的。

早在洋人即將攻打北京之時,得到消息的清廷便已亂作一團,那時候慈禧“已有西狩之志”,形勢比人強,逃跑就逃跑吧,還西狩,西狩就西狩吧,還“之志”。

藉口蠻感人:

慈禧:我本來是不想出宮逃命的,我一老太婆生死何懼?但是端王和瀾公勸我馬上走,又苦勸我喬裝改扮。

光緒:我和太后誓與社稷共存亡來著,正在悲痛之際,王大臣們非要攙著我們逃出去。其實呢,光緒帝本想親自談判的,慈禧能不知道他打的什麼如意算盤,慈禧跑了,光緒以國君身份與洋人談判,那慈禧回來算什麼,再加上外人攛掇,自己還有活路麼。

八國聯軍攻打東華門,那慈禧必然是往西逃,很西的那種西,她老人家直奔西安,類似於奕劻這種心腹和談判經驗老道的李鴻章被慈禧頂出去扛災講數,前不久還貼心貼肺的義和團華麗轉型為此次“誤會”的罪魁禍首,自己所講硬話則選擇性失憶。

當初慈禧逃跑的時候,逃的忒急,剛毅一幫人早上到紫禁城的時候才知道,天矇矇亮,慈禧帶著光緒一干人就跑掉了,所以剛毅一群人又開始追,一直追到河北懷來才追上,看這速度慈禧是被嚇慘了,北京地區慈禧是沒混上吃喝,因為不光她知道跑,百姓也知道跑,短短几天京師周邊部分地區已經形成真空地帶,慈禧只能忍飢挨餓的先奔著外圍逃命,不光捱餓,被嚇得覺也睡不著,一天只睡了兩個小時。

當時遇到的困難時衣食住用,換洗衣服是一件沒帶,慈禧身上還套著吳永進獻的漢民的衣服,包括光緒帝也沒有衣服可倒替著穿,被褥因為光顧著逃命忘帶了,至於吃喝就更別提了,最初逃命的時候身上倒還有些錢,可是沿途店鋪都關張大吉,誰也沒心情做生意,有錢沒處花就是這種狀況。

逃亡路上的轉機

好在洋鬼子重利,也懶得糾纏那些有的沒的,反正好處有了就成,給妳個臺階下也無妨,中國的統一態勢可以令洋人所要攥取的利益實現最大化,所以既然有人背鍋,那洋鬼子也樂見其成,不做深究。

轉年,《議和大綱》新鮮出爐,滿清也適時的喊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親善口號,以《辛丑條約》為綱領惠及洋人,洋人一看,得,要啥來啥,別說殺你,就是我給你磕一個都成,4.5億兩白銀落袋11國,這是天大的福利。

注:辛丑賠款與人口數量無關,是各國核算後的合計數。所謂的4.5億銀兩平均每人一兩銀子是個均背數,並非賠款數目來源。

為了表示最大程度的誠意,滿清把可能威脅到洋人的所有傢伙事全部廢掉,比如主戰派的非主流官員,比如可能對洋大人造成傷害的火炮,從大沽口一口氣拆到北京城,方便洋人下次進攻,籍此保障他們的安全,洋人們笑逐顏開,慈禧的迴歸也自然納入的日程。

慈禧迴歸,她是如何挺過來的

在離開紫禁城近14個月後,慈禧從西安出發,直奔北京,而此時的慈禧早已沒有了當初倉狂逃命時的狼狽和困頓,曾經一窮二白,一路忍飢挨餓的她,揚眉吐氣一掃陰霾,幸福滿滿的帶著幾萬人和三千輛車的家當經由潼關→河南→直隸回到闊別已久的老巢。

這個······慈禧要是逃命的時候帶那麼多東西,洋鬼子就算是爬也能追上她,很顯然,這幅家當是後來到手的東西,天知道從哪裡壓榨出來的,當然,無論是慈禧還是捐贈人都不會承認這種說法的:

慈禧:明明是他主動捐的······

捐贈人:沒人逼我,怪我愛心氾濫嘍?······o(╥﹏╥)o

慈禧啥時候心情才放鬆下來呢,各地救駕的士兵到位,慈禧的狀況才好了一些,只是老百姓和底層官吏就倒了大黴,被盤剝的一乾二淨,河南、陝西都被糟蹋的夠嗆。

富戶們的贊助有共性

為啥沒提山西?山西的富戶至少從表象上來看,都是自己主動撲上來的,轟都轟不走那種,晉商底子比較厚,某些有爭議的論點在此就不提了,反正晉商某幾家自大清開國一直被照顧到滿清將亡。

有啥共性?

喬家捐十萬,不要啥回報,只求得“福種琅嬛”,就這,喬家也是歡天喜地。而曹家得到的實惠其實較為不堪,但勝在慈禧所賜,意義非同一般,這代表皇權勢力對自家的看重和感激,無論賞賜的是什麼,都足以光耀門楣。

提起晉中三大院,大家知道甚至去過的不在少數,沒去過的也可以去看看,不止房子而已,文化底蘊深厚,簡單介紹一下:

以前的曹家大院現在被稱呼為三多堂博物館,三多是指:福多、壽多、男多,它位於山西太谷,造型呢?“壽”字造型,曹家先人挺傳統,中華文化中的吉祥三寶被納入建築藝術,發家不久就營造了“福祿壽”三院,很可惜,歷經戰亂和小日本的禍害,現在只剩“壽”字院,參觀“壽”字院以後,聯想著曾經存在過的祿和福字院,倍覺心痛。

曹家不比喬家,在知名度方面欠缺不少,所以也更為下本,荷包大出血,不光捐獻叄拾萬兩銀子,另有糧食近一千袋。

慈禧也“不好意思”平白受人重禮,所以客氣了一句,美其名曰借款,而曹家可不敢也不願讓慈禧還錢,否則和喬家一樣捐十萬就行了,何以如此大方捐了三十萬,主要還是覬覦一些名頭上的東西,比如賞賜等等,講真,曹家得的只是個金火車頭鍾,雖然在那年代也算是金貴,是個稀罕物件,但是和喬家的“福種琅嬛”比,分量還是差了不少,畢竟你領了小火車只能在堂上供著,喬家的福種琅嬛可是真的“光耀門楣”,人家可以掛外面招搖。

我們先看看慈禧所賜的這個“玩具”,放現在肯定不值一提,但是那年月這東西要多稀罕就有多稀罕。

注:關於曹家獲取金火車頭鐘的方式大概有傳聞三種,慈禧賞賜有一定可信度,因為這些捐錢的富戶慈禧多多少少都有些賞賜,比如喬家。

慈禧這一路上受到的照拂不少,也都有相應賞賜,不可能落下曹家,而曹家所受的賞賜除了這個小火車也就沒聽說還有啥了,慈禧把曹家忘了?不可能,所以金火車頭鍾來源於賞賜的概率較大。

說法三種:

太監趁亂偷賣,被曹家“鹹元會”商號收購。

慈禧將金火車頭鐘上次給曹家,以示感激。

法國商人所贈,曹家遭難後,落在曹師憲手中。(排除,這是乾隆帝所收的禮物)

金火車頭鐘的來源和去向

關於這個物件,可靠的說法是,法國製造,它是送給乾隆帝的禮物之一,它由諸多貴金屬構成-白金、黃金、烏金、水晶。所以物件不大,卻有85斤的分量,最主要的功能主體是時鐘,每到整點的時候,車頭上的白金鈴鐺就會自鳴提示。

和火車相搭配的是1.5米的火車軌道,烏金打造,有專用的金鑰匙上緊發條,火車可以來回不停的開動,這也是鐘錶的動力來源,還可以將動能轉化為熱能,火車還能冒煙,嵌有晴雨表一塊,預報天氣變化,從照片上看,並未顯出有多麼老舊,現藏於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館,也就是曹家大院的原址遺蹟,可惜於1931年徹底停擺,不能再動了。

曹家是否說過“值了”,這個還真沒聽說,不過不必較真,因為意義不大,上文講過,曹家主要還是看物件是誰所賞,有何意義,都是形式和麵子上的東西,所以無論慈禧賞賜什麼,對他們來說都很值得。


古今通史


慈禧在西逃時曾路過山西,並向當地大戶喬家和曹家各借了三十萬兩白銀。

喬家獲賜墨寶

喬家知道這筆借款根本無法收回,因此喬家主動表示銀子是為國救急,因此不求朝廷歸還,只是希望慈禧能夠賜下一副墨寶。

慈禧平白收了一筆鉅款,自然是十分高興,因此她就送給喬家“福種琅環”四個字,而喬家也憑藉著和慈禧的這層關係,又將商業版圖擴張了一倍有餘。

曹家獲賜金火車鐘頭

之後慈禧又賜給曹家一個乾隆時期法國進貢的金火車頭鍾,算是當做抵押之物。

這個小物件的價值雖然沒有三十萬兩白銀,但卻是慈禧的賞賜之物,這就相當於給予曹家一個護身符。

三十萬兩白銀雖然也是一筆鉅款,但對於曹家還不算什麼,曹家每年給當地官員送出的白銀都遠超這個數字,因此拿出十萬兩白銀送給慈禧,絕對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由盛而衰的曹家

曹家最鼎盛的時期,也就是慈禧執政階段,據史料記載,此時的曹家的家產超過一千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三十億人民幣。

但曹家在此之後就開始走向衰落,清朝滅亡後,依託於清朝的曹家也迅速衰敗。

辛亥革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一波三折,先是由銀兩轉銀元,後來又向鈔票發展,這導致曹家的家產虧損嚴重。

在日寇入侵時期,曹家在東北的商號全部被日寇侵佔,這讓曹家元氣大傷,而此時曹家的子孫大多是喜好吸食鴉片的無能之輩,根本無法守住曹家的基業,這導致曹家僅剩的商號紛紛倒閉,曾經富可敵國的曹家就此衰落。




不過慈禧賜予曹家的金火車頭鍾卻一直保留了下來,在建國之後,被曹家後人捐獻給國家,現在被存放在曹家珍寶館中。


東方大史


1900年,對於年已65歲高齡的慈禧而言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八國聯軍侵華後,這位大清的實際統治者只得帶著光緒倉皇西逃。

在西逃的同時,慈禧還不忘幹了幾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將她不喜歡的珍妃投入井裡。除此之外,慈禧還幹了很多看起來不大不小的事,比如,逃跑時帶了一個珍貴的小物件。

這個小物件,就是後來慈禧向曹家借款時用來抵押的物件,它同時也是昔時乾隆皇帝最珍愛的寶貝。

頗為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正是這個物件從一開始就昭示了大清的由盛轉衰,也最終成了見證大清衰落的存在。

這個物件叫:“金火車頭鍾”,是法國政府根據乾隆喜好特意製作的小玩意。之所以送這樣的物件,是因為法國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已打探清楚:乾隆不喜歡西洋武器,對西洋的科技也並不太感興趣,卻非常喜歡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說來,乾隆還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主兒。原本,清朝有通過西洋科技讓大清在科技上取得大突破的可能,可因為乾隆的貪玩、任性,最終,這個機會被白白葬送了。

乾隆57年,即公元1792年,英國人給乾隆進了一次貢。這些貢品裡有什麼呢?答:有兩臺大望遠鏡、兩支氣槍、兩支漂亮的獵槍、兩對加長了的連射馬槍、天體運行儀、炮彈等等。

閉關鎖國的大清在看到這些後,竟是嬉笑一陣了事了,乾隆等還多少覺得天體運行儀沒啥稀奇,跟中國的八音盒差不多,至於炮彈,僅僅是被和珅拿來點了一回菸斗罷了。

乾隆還在看了一眼氣壓計後喃喃道:這個玩意,只配給小孩兒玩。

乾隆對這些貢品的態度讓英國人大驚,他們的驚歎和乾隆的荒誕交相輝映。當時的乾隆怎麼也想不到,他不在意覺得不稀奇的這些高科技,最終將讓中國因落後而遭受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在對這些高科技不屑一顧的同時,乾隆卻對那些奇技淫巧非常感興趣,他還多少覺得,像英國這樣的國家,除了奇技淫巧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而這裡的所謂的奇技淫巧,就是電子狗,機器人啊,西洋鐘錶一類。

乾隆對這些玩意非常感興趣,他不僅在看到這些物件時龍顏大悅,甚至還會大加讚賞進貢者。

所以,當法國人帶著這個“金火車頭鍾”來到清宮給乾隆進貢時,乾隆開心得像個孩子。

話說這個貢品也真真很是奇特,首先,它是由黃金,白金,烏金和水晶等製造而成,重約42.25kg。

其次,這個鐘上有發條,擰緊後整個火車頭就開始在軌道上來回開動,同時帶動時針、分針。

最讓乾隆覺得好玩的是,火車旁邊有鈴鐺,鈴鐺前面有個氣缸,倒上水通過機械能轉化熱能,可以從煙囪裡冒出蒸汽,像一輛真的火車在那兒運轉冒煙。

這個火車上還鑲有一個小表叫晴雨表,可以預報天氣的變化情況。

這個物件最先是乾隆的愛物,後來,則成了慈禧愛不釋手的玩意,多愛呢,就連西逃也要帶上這個傢伙。

說來,真真令人唏噓,英國人、法國人給乾隆進貢的真正可以改變國家命運的高科技貢品,被鎖進了庫房蒙塵,可這不痛不癢的玩意卻得到如此鍾愛。

說來,大清滅亡,實是在乾隆把玩火車頭鐘錶時便已註定。可慈禧到死也並不覺得,這個鍾和大清的滅亡有任何關係。

當慈禧帶著這個鍾逃到山西晉中太谷縣時,他們一行已經沒有什麼盤纏了。

無奈之下,慈禧在打聽到此地有喬家、曹家兩家鉅富時,便派李蓮英找他們借錢。

喬家大院聞聽慈禧來借錢,二話沒說立即奉上了10萬兩白銀,還說“不用還了,就請太后賜個墨寶就行了”。這樣的不費力討好,慈禧自然是樂意的。於是,慈禧御筆一揮,賜了“福種琅環”4個大字給喬家。

隨後,慈禧又派人去了曹家,曹家也是明事理的主兒,他們自然知道,這是一個能讓家族紅火的機會。於是,曹家也是二話沒說將30萬兩白銀交到了慈禧手裡。

慈禧一看這曹家如此大方,心裡自然感激不已,可作為統治者,拿了人這麼多錢不能沒表示不是。思來想去後,慈禧將隨身帶著的“金火車頭鍾”送給了曹家。

曹家得此寶物自是驚喜不已,他們立即將它供奉起來,後來,它還演變成了曹家的傳家寶。

也是從這個火車頭鐘被送出開始,大清的氣數便基本已經盡了。“鍾”音同“終”,不知慈禧當日送鍾給曹家大院時,是否想到:她其實是在給大清送終?


記者李滿


讓咱們從慈禧西逃一路上的慘狀聊起。

中國曆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佔領紫禁城,慈禧為避禍攜光緒帝、大阿哥等人倉惶逃離皇宮。

狼狽出逃的慈禧一行,第一天投宿貫市,多方設法,好容易才找到馱轎。之後由貫市趕到岔道,夜宿破店中,連一碗粗米飯、一杯綠豆湯都找不到。

七月二十三日,慈禧一行逃到離懷來縣城二十五里的榆樹堡,這是京綏要道上的一個驛站。在這裡,慈禧終於見到了前來迎駕的朝廷命官懷來知縣吳永,見到這一忠臣,慈禧如遇甘霖,放聲大哭,向吳永道出了一路落荒逃亡的辛苦,吳永後來如是述說——

言至此,忽放聲大哭,曰:“予與皇帝連日曆行數百里,竟不見一百姓,官吏更絕跡無睹。今至爾懷來縣,爾尚衣冠來此迎駕,可稱我之忠臣。今見爾,猶不失地方官禮數,難道本朝江山尚獲安全無恙耶?”聲甚哀惻,予亦不覺隨之痛哭。

之後,慈禧向吳永痛說沿途苦狀,她帶著光緒連日奔走,沒吃沒喝,又冷又餓。實在渴得不行,命太監去取水,不是沒有取水的工具,就是從水井中撈出了人頭。沒有辦法,她只能帶著光緒咀嚼秸杆解渴。

晚上睡覺,慈禧和光緒僅有一板凳,兩人貼背共坐,夜裡寒氣凜冽,森森入毛髮,擔驚受怕,飢寒交迫地熬過幾晚,她整個人看上去就像鄉間老太太。

聽說慈禧兩天基本沒吃到東西,吳永給慈禧一行獻上了三鍋綠豆、小米粥。

喝了小米粥,慈禧想吃雞蛋,吳永翻箱倒櫃才找出五個來;吃完雞蛋,吳永又給慈禧獻上了幾件他過世老母親的破衣服,慈禧為了暖體,沒覺得寒磣,相反覺得彌足珍貴。

到了懷來縣城後,慈禧連發四道諭旨,第一道明確提出本次“巡幸”的目的地是山西,令李廷蕭前來迎接,山西巡撫毓賢無論行止何處,一定要保證山西境內安全;第四道諭旨則要求河南將應解京師的糧食提前籌解山西。

在懷來修養備行期間,慈禧對吳永廚子周福所扯的麵條以及炒肉絲甚為滿意,繼續西逃時,她賞了周福六品頂戴,供職御膳房,一路給她扯麵條,炒肉絲。

繼續西逃的路上,慈禧依舊吃了不少苦,在宣化,被蚊子咬慘了;過雁門關後,還在停有棺材的泥屋裡湊合過一晚——

到了山西太原後,慈禧一行才基本告別了“艱難困苦”,開始重新奢侈揮霍起來,本題中提及的慈禧借錢正是發生在山西境內,開始有條件揮霍時的歷史橋段。

那陣子,山西出富豪,代表性的有喬、曹兩家。

喬家大院聞聽太后老佛爺要來借錢,二話沒說立刻奉上了十萬兩白銀,並且表態,不用償還,請太后老佛爺賜個墨寶就行。於是,慈禧御筆一揮,賜了“福種琅環”4個大字給喬家。

輪到曹家出血的時候,慈禧稍微意思了一下,給曹家拿了個抵押物件。

這抵押物件是什麼呢?

乾隆年間流進宮裡,由法國人造出來的新奇奢華玩意——“金火車頭鍾”。

金火車頭鍾,顧名思義,就是火車模型鍾,但這鐘用料十分奢華,它是由黃金、白金、烏金和水晶等名貴材料製造而成,就連車頭下部的兩條1.5米的鐵軌都是由烏金製成。

此外,這個鐘的設計非常精巧有意思,車上有兩個錶盤,一個是時間表,一個是晴雨表。

車上有上發條的金鑰匙,擰緊發條後,整個火車頭在軌道上即可以來回不停的開動,同時帶動時針、分針。

旁邊還有個鈴鐺,鈴鐺前面還有氣缸,倒上水,蒸汽從煙囪裡冒出來,就像一輛真的火車在那裡運轉冒煙。

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奢華的洋玩意很重,有42.25公斤重。

說到這,有人一定會感到納悶,慈禧一行是倉皇出逃,怎麼還帶著這麼重的玩意?

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最想說的就是這一點,自乾隆起,紫禁城裡的主子們就特別喜歡洋人制造的各類奢侈新奇玩意,在玩物喪志這一點,他們一點不封閉,一點不老古板,相反甚為與時俱進。

自乾隆朝開始,西方各國製造的各種奢侈玩意,很多都是為清朝紫禁城裡的主子們量身定製的,而且是一推銷一個準,相反,那些真正代表時代科技的好東西,在紫禁城主子們的眼中卻是平淡無奇的“垃圾”。

在他們看來,西方根本無法和天朝上國相比擬,他們只有奇技淫巧,再無其他。

細細想來,慈禧的這個舉動也真是觸目驚心,洋槍洋炮已經轟開了紫禁城的大門,她卻對那些“玩物喪志”的新鮮玩意愛不釋手。

這是何等的愚昧與可悲。

說到曹家接到這件抵押品的驚喜反應,那就太不足為奇了,東西本身就值錢,而且還是太后賞玩過的愛不釋手的好玩意,將這個火車頭鍾供在家裡,那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只是送鍾,送終,不吉利。


黑句本


慈禧西逃發生在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之時,即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見機不妙,帶著光緒皇帝、部分嬪妃和大臣逃出北京。

《清史稿》不會寫“慈禧西逃”,而是美其名曰“庚子西狩”,意思是說,太后老佛爺帶著皇帝、妃子們到西安去“狩獵”。

慈禧逃亡的路線是從河北進入山西境內,然後直接進入陝西西安。



慈禧一行人逃離北京後,第一站來到懷來縣,該縣縣令吳永(曾國藩的孫女女婿)慌忙迎駕,太后一天還沒吃一點東西,吳永勉強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麵窩窩頭。

慈禧心中明白,在戰亂有這些吃的就相當不錯了,吃飽後,慈禧對吳永心懷感激。於是對他說,你是個忠臣,就隨我一起去西安吧。你就擔任我的糧臺會辦吧,意思是讓吳永負責尋找吃的。

話說慈禧一行人來到了山西太谷縣境內,慈禧突然發現太古曹家大院十分豪華氣派。

原來曹家是晉商的佼佼者,是和喬致庸家族一樣的大家族。曹家祖輩經商積累了鉅額財富,之後像喬家修了喬家大院那樣修建了家族式曹家大院。



山西太谷縣曹家大院,簡直就是“微縮”的北京故宮。曹家三多堂更是遠近聞名。

此時吳永對慈禧獻了一計,說曹家是晉商大佬,他家的商鋪遍及全國,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曹家商鋪,可以說是“日入萬金”,太后何不就此向他借筆鉅款,也方便路上有錢花。

慈禧說:“商人都不傻,沒有抵押物人家不借,你以為這是在京城嗎?”

吳永接言道:“太后,我在基層時間長,你不瞭解曹家,曹家自明朝開始經商,是百年老字號,富可敵國,現在錢對曹家來說只是一個數字,這些人看重的是榮譽。”

吳永分析的確實有道理,曹家經過十幾輩的經營,到了道光咸豐年間,曹家商業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商號達640多座,資產高達一千餘萬兩白銀,總僱員達三萬七千人。



“這樣吧”,吳永頓了頓,接著小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太后,何不把隨身攜帶著的金火車頭鍾送給曹家,這東西又不能當吃喝,以此為抵押向曹家借百萬兩白銀,路上的吃喝不就解決了!”

慈禧一聽有道理,反正帶著金火車頭鍾逃難不方便,就當暫存曹家吧,等局勢穩定了再贖回來不遲。

有鑑於此,慈禧等一行人住進了曹家大院。

金火車頭鍾是個什麼東西呢?

這個物件是由法蘭西製造,在乾隆年間獻給乾隆皇帝的禮品,此鍾由黃金、白金、烏金、水晶組合製成,重達42.25公斤。



車身上有一個較大的時鐘,每到一個時點,車頭頂上的白金鈴鐺便會自鳴報時。所以才有了金火車頭鍾之稱。

更加神奇的是,車頭下部還有兩條烏金製作的1.5米長的軌道 ,車上有上發條的金鑰匙,擰緊發條後,整個火車頭在軌道上可以來回不停的開動起來,同時帶動時針、分針。

旁邊有個鈴鐺,鈴鐺前面有個氣缸,倒上水,蒸汽從煙囪裡冒出來,像一輛真的火車在那裡運轉冒煙。做工之精細,構思之巧妙實屬罕見。

現在我們看來這是法蘭西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但在清朝守舊的慈禧看來簡直就是個“奇淫技巧”,慈禧向來對洋人和西方的東西反感,她認為金火車頭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慈禧提出用金火車頭鍾做抵押,向曹家借百萬兩白銀。當時曹家主事人曹師憲看著金火車頭鍾腦子盤算開來。

這座金鐘重42.25公斤,合84.5斤,大清金子和銀子兌換率為1:8,即一兩金子兌換八兩白銀。

84.5斤金子合845兩,845×8=6760兩銀子,這是金火車頭金子本身的價值。其他附加值,也就是說科學知識和升值空間不是很大,畢竟在清末科學不發達,朝廷也不提倡發展工業。

曹師憲心想,這物件最多值1萬兩白銀。慈禧張口要借百萬兩銀子。按當時來看,慈禧用金火車頭做抵押很合算。

曹家的掌門人曹師憲很精明,爽快的答應了。並且對討好地說,太后何必客氣,小的不敢收太后的抵押。



慈禧大度地說,“你也不容易,做生意要講個原則。”

曹師憲心中明白,慈禧能給一個抵押物就算不錯了,再者說了,曹師憲眼光放得很遠。商人很重視長遠投資,按現在的眼光來看,曹師憲分明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現在的金火車頭鍾價值連城,據說法國“造鐘協會”要用上億人民幣買走,但被拒絕了。

“你們法國博物館到現在還有圓明園的文物沒有歸還,金火車頭鍾你們想也別想,10億人民幣也不賣”。曹家後人不答應,國家也不答應。

綜上所述,金火車頭鍾在當時曹師憲看來並不值百萬銀子,但是它的歷史意義超出了它的實際價值,值得驕傲的是,曹家曾借給過大清銀子,代表了曹家家族輝煌的時刻,這才是曹家最看重的價值。現在金火車頭鍾在曹家三多博物館,每天迎來送往著中外遊客。


秉燭讀春秋


還能怎麼回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就是再窩囊對於那些平民百姓、家族富商來說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哎,提起這個事不得不說也是我們民族的屈辱史。

公元1900年隨著天津被洋人攻陷,清政府的領導階級人心惶惶,上上下下亂作一團,以慈禧為首的中央集團開始了西逃遷都的計劃,還恬不知恥的稱此行為“西狩”,為了給自己的逃亡找一塊遮羞布,還對外稱這是大臣們的勸諫的結果,慈溪曾言:

“我本意不出宮,一老婦爾,生死何足介意,而端王、瀾公勸予即行,復以喬裝相勸”。

為了不讓光緒從她手中奪權,還逼著有意留守京城的光緒和她一起逃跑,要說慈禧也真是能跑,從北京到西安這麼遠的距離,依靠馬車步行硬生生也到了,不過這過程就比較坎坷了,就像問題中所提到的一樣,出逃的清政府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一路上的花銷,後期基本靠著向各大富甲名門借錢維持生計,想想慈溪在皇宮裡天天過的是什麼日子,如今逃亡風餐露宿,吃不上睡不好,連上廁所都得找塊野地對付對付。

說到清政府借錢這也是到了山西以後的事了,當時山西幾乎沒有受到戰火的侵擾,所以沒有兵荒馬亂的破敗景象,在這裡,慈禧向喬家大戶借款十萬兩白銀,恢復了天天燕窩魚翅的生活,同樣是當地大戶的曹家也獻出了一筆鉅款供慈禧在路上消費。

然而如此大的手筆,換來的確實啥?喬家換回了一塊慈禧親手題寫的一塊牌匾,四個大字“福種琅環”,而曹家換回了一個重達42.5公斤由黃金、烏木、白金、水晶製成的一個金火車頭鍾。

要說這個金火車頭鐘的確是個好東西,曹家族長在看到這個物件以後大叫“值了”,這個車頭是法蘭西製造的,是洋人在乾隆年間獻給了乾隆的禮品,車身上有一個較大的時鐘,每到一個時間點,車頭上的白金鈴鐺就會鳴響報時。

車頭下部有兩條烏金製作的長軌道,上有發條金鑰匙,擰緊以後,整個火車頭在軌道上不停的運動,同時時針、分針跟著一起運動,鈴鐺前面有一個氣缸,倒上水以後可以從煙筒裡冒出蒸氣,技藝之奇巧放置今日也實屬罕見,可惜在民國時期,這個精緻的火車鍾損壞了,走不動了,現在藏於山西三多堂博物館,曹家大院晉商文化旅遊區,屬於國寶級別的存在。

相比於喬家大院的匾額,這個物品更具有收藏價值,畢竟清政府倒臺以後,牌匾所帶來的隱形利益已經不存在了,因為清政府對你的庇護已經隨著政府的倒臺而土崩瓦解了。倒是這個火車鍾比較保值,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件器物反而更加珍貴了。

其實當時慈禧只是抵押這件物品,打算回京以後再贖回來,可惜清政府已經沒有餘力償還曹家的債務了,這件火車鍾也就永遠留在了曹家,就單純的從經濟價值上來看,我甚至覺得曹家還賺了一筆。

不過這件事也只能用我們現在的目光來看,真回到當時,就像我開頭提到的那樣,清國的頭頭問你一個老百姓借錢,你還能不借嗎?無論是牌匾也好、火車頭也好,只能說這是富商們大出血以後的自我安慰。

等到李鴻章替慈禧把黑鍋背了下來簽訂了《辛丑條約》,慈禧一行才返回京城,不過清國的壽命也迎來了它的盡頭。


楊角風發作


【精選回答】源自@峰子奇觀回答。


答:千萬別小看這個“小物件”,它就是無價之寶“金火車頭鍾”,價值連城,工藝精湛,國寶級文物啊!當年法蘭西敬獻給乾隆皇帝的國禮,由黃金、白金、烏金、水晶等打造而成,後來成了曹家大院的“鎮宅之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光緒出逃


1900年,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見京城將破,以“兩宮西狩”為名倉皇出逃,堂堂大清帝后,如喪家之犬,開始了“向西大逃亡”之旅。


就是著名的“庚子國變”,因為這一年是庚子年。


正是這一年,向11國宣戰、抖完威風的慈禧太后,陷入了人生中最狼狽的一年。


自大清立國以來,兩百多年,還從未有過哪一代滿清皇帝與太后,連“老巢”皇宮都弄丟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這孃兒倆,絕對是大清史上頭一份。


1900年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喬裝成農村老婦人,光緒皇帝也換上了百姓服裝,裹挾著親王、格格、王公大臣、後宮女眷等,在一支親兵的保護下,倉皇離京。


一路向西逃亡,逃亡路線:由北京轉入河北取道山西,而後到達陝西西安。


逃出皇宮之前,慈禧太后也不忘命太監把打入冷宮的珍妃(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子),推進了宮井裡活活淹死。


慈禧太后沒錢了,一路上伸手“借錢”


這一支逃亡隊伍,沒有了昔日的錦衣玉食,這是逃命,可不是旅遊觀光,一路上風餐露宿,吃了上頓沒下頓。

圖:慈禧太后(真像)


雖說慈禧老佛爺出行(當時以“西狩”名義,實則逃亡),不能沒了氣派,但這麼一大幫子護衛和隨從(據說上千人),加上各路紛沓而至的勤王兵馬,吃喝也是一筆巨大開銷。


更何況慈禧太后生活奢侈慣了,本來也花錢如流水。


走著走著,吃喝用度就跟不上了,怎麼破?慈禧太會想了一招:向沿路各府縣“化緣”吧,撕破皇家臉皮——借錢。


說是“借錢”,其實誰都知道,在名分上天下都是皇家的,這事打一開始就是有借無還的。


可是很多人從未見過皇帝和太后,帝后身居皇宮,恩威難測,平日裡就算想表忠心和孝敬,也排不上隊。這一回聽說皇帝和太后要駕臨(雖說落難了),但有很多精明的商人,豈能錯過這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能與慈禧老佛爺搭上一根線,獲得皇太后的“站臺背書”,那可是活廣告啊!於是,匆忙西逃的慈禧太后,路過山西,伸手向晉商“借錢”了。


晉商富甲天下,慈禧太后“猛敲”一筆


晉商富甲天下,出了名的會做生意,“算盤打得精”是晉商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得到消息,山西喬家大院的喬家(晉商中最富有家族之一),捷足先登,一出手就向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孝敬”高達10萬兩,10萬兩那是白花花的銀子啊,此舉讓慈禧太后著實甚為感動。


慈禧太后對喬家大加褒獎,並親賜“福種琅環”御筆題字。喬家立即裝裱後,掛於喬家大院正門上,羨煞當時無數人。

最重要的是,信任的加持,與喬家有生意往來的人,無不認為喬家實力雄厚,與當朝太后御筆題字的喬家做生意,大可放心。


隨後,山西曹家大院的曹家(晉商中最富有家族之一),豈能落後於喬家?


曹家一出手就“孝敬”30萬兩,一下子把喬家比下去了。


30萬兩啊,這一點讓慈禧太后萬萬未料到的。因為慈禧認為曹家頂多和喬家一樣,也出10萬兩。


可是,這一下慈禧不僅僅是欣慰,而是喜上眉梢,不能簡單寫個題字應付了。


於是,慈禧太后一高興,就將一個小物件”金火車頭鍾“賜給了曹家。這小物件,可不是尋常之物,源自清宮珍藏,曹家一看:這回賺大發了!


”金火車頭鍾“由法蘭西國精心製造,是當年法國敬獻給乾隆皇帝的國禮,工藝精湛,價值連城,一直珍藏皇宮之中,民間是萬無福分見到的,因此深受慈禧老佛爺的喜愛。


”金火車頭鍾“這個寶貝,由黃金、白金、烏金和水晶等貴金屬,精巧打造而成,獨一無二,存在諸多“奇特”之處。當年法蘭西帝國不遠萬里,向大清帝國乾隆帝敬獻的國禮,自然是非同凡響。


當時曹家大院掌門人曹師憲,立即命人將”金火車頭鍾“供奉起來,妥為珍藏,作為曹家的傳家寶。後來,”金火車頭鍾“成了曹家大院的“鎮宅之寶”。


曹家大院,又叫“三多堂”,即子多、壽多、福多。

圖:曹家大院(遺蹟)


無價之寶”金火車頭鍾“一直保存完好,直到1931年才因機械故障不再轉動。據說,法國鐘錶行業協會曾希望高價回購,不過被曹家人拒絕了。


這個帶著清帝國和西洋貴氣的寶貝,已在昔日的山西鉅富曹家大院,靜靜的展示了100多年了。


當然,後來慈禧離開山西,又去了陝西。


在陝西,又和陝西傳奇女首富、吳家大院女的掌門人、終身寡婦的周瑩,發生了故事,並得到了周瑩的鉅額資助。孫儷主演的熱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正是根據晚清女富商周瑩改編而來。


本期話題:光緒皇帝先慈禧太后一天,離奇暴斃,死於砒霜中毒,兇手是誰?


峰子奇觀


“慈禧西逃”說得多沒面子,記住哦,以後要說“庚子西狩”。不然老佛爺在夜裡會拽你腳後跟,別怪我沒提醒哦。

閒話少說,且說那慈禧西逃。八國聯軍還沒進北京的時候,慈禧說的大義凜然:

“出走不如殉國,讓皇帝也跟著我殉國吧”。

真到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了,慈禧慌慌張張趕緊跑。只顧著臨走把珍妃塞進井裡了,吃喝都沒顧上準備,就溜出了西直門。

活該她受罪,一出去就下了一場大雨,澆了一個透心涼。一路上吃糠咽菜,風餐露宿,拼命趕路,就怕洋大人追上來。

  • 滿漢全席吃慣了,野菜窩頭慈禧照樣得啃。

  • 綾羅綢緞穿慣了,粗麻布衣也得往身上套。

這一路可給慈禧體驗了一把村婦的鄉村生活。

這得怪她呀發瘋挑戰全世界就不說了。自個帶著小貓三兩隻,偷偷溜走,地方官員們倒是想拍馬屁,都反應不及呀。

進入山西境內,慈禧終於緩過勁來,洋大人一時半會兒追不上了。地方官員和商人也終於追上她的行蹤,當然要使勁表現忠心。

雖然慈禧當時很狼狽,不過,哪天坐回紫禁城了,下面人的生死富貴,還在人家一句話。

晉商大部分都是靠著清朝起家,清朝八大皇商不都是晉商麼。慈禧在山西,就受到了晉商們的進獻和款待。

平常想巴結老佛爺都沒門沒路,這下好了,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招人待見,老佛爺落難自己送上門了,晉商們巴結表忠心的機會到啦!

祁縣喬家,不但把慈禧在喬家大院,吃喝拉撒很滋潤,臨走還進奉了30萬白銀。

太谷曹家財大氣粗更比喬家,當然不能被喬家比下去,同樣闊氣招待,也慷慨送上幾十萬兩白銀。當然了慈禧口頭說的是“借”,曹家往出送的時候可沒想著慈禧能還錢。

且不說,讓慈禧還錢,那是不要腦袋了。即使落魄了,慈禧一個眼神,照樣就能讓曹家家破人亡。

曹家家當當時超過1200萬兩白銀,還真不差那點銀子,跟慈禧搞好關係以後賺的更多。

晉商很有眼色,慈禧很滿意。

後來慈禧又坐回紫禁城,想起紅口白牙向晉商借錢了,總得有個說法吧。

不說慈禧有錢沒錢,光是提“還錢”這事,就太丟面子。慈禧就問喬家,曹家有啥要求?

  • 喬家想求副字,慈禧親筆“福利琅嬛”;

  • 曹家說不求賜賞,慈禧也不能小氣,把乾隆爺的【金火車頭鍾】賜給了曹家。

這也算是各取所需,喬家得到字,曹家得到鍾。只要不犯啥大事,一般經商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當“丹書鐵券”使用了。

後來日軍侵華,光是拉曹家太谷三多堂的寶貝,就拉了倆月,曹家還不如把寶貝早早全贈送了慈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