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解讀他汀類藥物的傳言

都說他汀類藥物會傷肝?這是真的嗎?肝臟又為什麼會受傷呢?今天就給大家來揭秘一下關於他汀類藥物的那些傳言。

他汀類藥物和肝臟的關係

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為常用的調脂藥物,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肝臟是脂類代謝的主要器官和重要場所,包括脂類的消化吸收、運輸、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無論是通過何種途徑代謝的他汀類藥物,它們的主要工作場所都是在肝臟,因此可能會有潛在的不良反應發生。有些他汀類藥物主要通過肝臟細胞色素酶P450同工酶CYP3A4代謝,所產生的氧自由基等會產生肝細胞的毒性作用。同時,由於膽固醇是細胞膜結構的組成成分,他汀類藥物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可能會引起肝細胞膜結構改變而導致肝酶的滲漏,出現肝酶升高。

然而拋開劑量談毒性是沒有意義的,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通常具有劑量依賴性,高劑量使用時出現副作用的風險大一些。而常規劑量的他汀類藥物發生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3倍的概率不到1%,與肝衰竭的發生無因果關係。轉氨酶的升高多發生於用藥後3個月內,與劑量相關。

輕中度肝酶升高的人群中,70%的患者即使不調整用藥也能自行恢復。通常建議在使用他汀類藥物前檢測肝酶,用藥後4~6周複查。對於轉氨酶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內者,可在原劑量或減量的基礎上進行觀察,部分患者經此處理後轉氨酶可恢復正常;升高達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及合併總膽紅素升高的患者應停藥,然後行保肝治療,待肝酶恢復後再行決定用藥方案。

另外,如果患者有其他合併用藥時,要注意儘可能使用不產生或少產生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增加血藥濃度的藥物,或分開服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經過20餘年的臨床研究和實際應用,他汀類藥物已被證實總體安全性良好,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臨床獲益顯著。

他汀類藥物+柚子=毒藥

有說法稱“他汀類藥物+柚子=毒藥”,但是現在吃“他汀”的人這麼多,而柑橘、柚子等又是適合“三高”患者的水果,都不能吃未免可惜了。那麼,這個說法是真的嗎?平時吃這兩者時應該如何正確食用?

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部分他汀類藥物確實不宜和柚子類水果同時服用,如阿託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原因是柚子類水果含有抑制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的成分,而上述這些他汀類藥物是由肝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CYP3A4進行代謝的。當攝入大量柚子類水果時,會使肝臟清除他汀類藥物的能力下降,增加他汀類藥物的血藥濃度,容易引起藥品不良反應。而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則不經此途徑代謝,因此不受柚子類水果的影響。

會影響上述他汀類藥物代謝的柚子類水果包括西柚、柚子、橘柚、酸橘、酸橙以及飲用的西柚汁和柚子汁。而甜的橙子和橘子則不會影響他汀類藥物的代謝;檸檬雖然很酸,但也不影響他汀類藥物代謝。

儘管患有冠心病,但血脂在正常值,不用服用他汀類藥物

首先明確,他汀類藥物作為冠心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的基石藥物,無論歐美指南還是中國指南都認可其在降低總體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死亡等)風險方面的顯著作用,並推薦其為一線用藥。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原料,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基礎。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全面改善血脂譜。冠心病患者無論膽固醇水平如何,均需服用他汀類藥物,以達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目標值(比化驗單所示正常值要低)。若患者對他汀類藥物不能耐受或服藥後血脂值不能達標,可調整劑量、品種或聯合應用其他調脂藥物。降低膽固醇的根本目的是阻斷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及發展,穩定甚至逆轉斑塊,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他汀類藥物會加速人體衰老

社交媒體上曾瘋傳一篇“紅色警報”的文章。文章稱,科學家發現他汀類藥物能加速衰老,並能促進肌肉疲勞、記憶力減退等,是細胞的毒藥,建議正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扔掉它們,並推薦了4個被“證實”能自然降低膽固醇的植物保健食品。其實,所謂的“紅色警報”明顯是一個保健食品商業運作的產物,保健食品是一類特殊的食品,並無確切的治療作用,大家不要把保健食品和藥品混為一談。他汀類藥物的療效通過了20餘年的臨床檢驗,無論是臨床試驗還是上市後,大量的臨床應用數據都沒有看到他汀類藥物會加快衰老的情況,也沒有確切證據證實他汀類藥物與認知功能障礙有因果關係。相反,他汀類藥物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心血管事件的總體風險方面的證據卻是毋庸置疑的。

他汀類藥物會誘發糖尿病

他汀類藥物有輕微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但其絕對風險很低,且其心血管保護作用的收益遠大於其新增糖尿病的風險。適合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人群需要繼續使用,特別是有中度到高度心血管風險的人群,及有明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他汀類藥物的應用方案和地位無需更改。他汀類藥物增加老年人群新發糖尿病的風險比年輕人群高,特別是使用對血糖代謝可能有潛在影響的高劑量或強效他汀類藥物時,需要注意監測血糖變化。對糖耐量異常、代謝綜合徵患者,尤其是接受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密切隨訪,及時發現由他汀類藥物導致的糖尿病。若在他汀類藥物治療過程中確診糖尿病,應強調減輕體重,必要時服用降糖藥。

由於他汀類藥物的療效肯定,且誘發新發糖尿病的概率極低,因此不改變對他汀類藥物的使用策略,獲益大於風險是基本的臨床藥物治療原則。

他汀類藥物的發展史

1979年,日本學者遠藤章從紅曲發酵液中發現並分離得到能顯著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質莫納克林K(Monacolin-K)後,人們開始對天然紅曲及莫納克林類化合物給予了新的廣泛關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於1987年正式批准洛伐他汀(美降脂)用於臨床。迄今為止,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已開發出一系列他汀類藥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

天然他汀: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來源於美伐他汀),為真菌代謝的天然他汀,多是從紅曲、土麴黴中加工提取。

半合成他汀:辛伐他汀是半合成他汀,是通過對洛伐他汀側鏈進行化學修飾以半合成形式獲得。

全合成他汀:阿託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為全合成他汀,分別來源於甲羧戊酸和吡啶。

“他汀”最早作為降脂藥而應用,之後其應用逐漸廣泛,包括促進血管內皮修復、逆轉斑塊等。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