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有食物的地方就有傳言。

在乳製品類食物的江湖中,深受女性朋友喜愛的酸奶,無疑揹負了太多的傳言。有人認為它具有各種神奇功效,有人卻認為它不過是一場營養的騙局...

關於酸奶的各種真真假假的傳說,真相來了~


酸奶可以幫助消化?

並不能。

喝酸奶能幫助消化,這大約是對於酸奶最大的誤區之一。

消化的概念是:食物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被胃腸道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消化所需要的是規律正確的胃腸運動及消化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飲用酸奶並不能糾正不規律、不正確或頻率低下的胃腸運動。而酸奶中並不含有消化酶,所以飲用酸奶不能幫助消化其他食物。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多喝酸奶能減肥?

不一定。

酸奶能否減肥,關鍵看您怎麼喝。

如果明明已經吃飽了,卻還要再來上一盒酸奶“助消化”,這相當於報入了額外的熱量,不僅不能減肥,反而會長胖。

如果想要靠喝酸奶達到減肥功效的話,可以選擇在餐前喝,這樣可以增加飽腹感,吃正餐的時候就不容易吃得太多,有助於控制體重。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比牛奶更營養?

這也不一定。

從理論上來說,酸奶確實比牛奶好,從牛奶到酸奶,營養並沒有損失,並且酸奶中的一些活的益生菌,還能帶來一些額外的好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購買酸奶時,要避免選擇那些含糖量高的「風味酸牛乳」,其中最典型的標誌就是成分表裡含有白砂糖。

糖越多,整體的營養價值就會越低,「風味酸奶」添加的糖,足以抹殺乳酸菌發酵帶來的所有可能的好處。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很補鈣?

沒錯!

酸奶補鈣的效果一點兒也不比牛奶差,畢竟從牛奶到酸奶,營養上可沒損失。

而酸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益生菌,相比牛奶來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但是要記住,儘量避免買風味酸牛乳。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中的增稠劑會引起“血液黏稠”

增稠劑表示:我很冤…

酸奶中的增稠劑主要有明膠、海藻膠等,還有一些改性澱粉等。它們屬於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不會被腸道吸收,當然也不會引起“血液黏稠”。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中的菌群與酒釀、酵母中的一樣

並不是。

菌群本身是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的,關鍵在於怎麼用,不同菌群發揮的作用當然不一樣:

·酒釀中的菌群主要是根黴(黴菌)和酵母菌,主要是進行糖化和酒精發酵,所以會有酒味;

·酵母的菌群當然是酵母菌了,主要是用來做饅頭等發酵麵食,會產酸、產氣,使麵糰出現鬆軟的氣孔;

·酸奶的菌群,主要是乳酸菌,常見的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主要是產酸、產香以及分解乳糖。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喝牛奶會拉肚子,所以喝酸奶也會

並不會。

喝牛奶拉肚子的常見原因,是乳糖不耐受

而酸奶的乳酸菌在牛奶中,可以分解乳糖產生乳酸,這樣也就有了酸味。

因為乳糖被分解了,所以喝酸奶也就不會出現乳糖不耐受的情況了。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析出的淡黃色的水,不能喝

可以喝。

這種淡黃色的水,其實是乳清。乳清沒有害處,可以喝,就是比較酸。

一般來說,酸奶距離生產日期越遠,析出的乳清也就越多,意味著酸奶的新鮮度在下降。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酸奶不能空腹喝?

當然可以!

的確,空腹時,胃液中的 PH 值小於 2,酸度比較高,各種乳酸菌難以存活,但是乳酸菌能不能在這種環境下發揮作用,學術界還是存在一定的爭議,所以,不必過於在意菌群的作用。

就算沒了菌群,難道它的其它優勢就不值得一提了?

酸奶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比例非常合理,就衝這一點,它也不失為墊肚子的好選擇。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乳酸菌飲料和酸奶有同樣的營養

並不一樣!

乳酸菌飲料分為活性和非活性兩種,常溫乳酸菌飲料是經過滅菌處理過的,飲料中並不含活的乳酸菌,如果想要達到調節腸胃平衡的作用,就需要買低溫冷藏的活性乳酸菌飲料

乳酸菌飲料並不能替代牛奶 / 酸奶,它的蛋白質含量低,一般只有 1%。

然而,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不低於 2.3%,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更是高達 2.8 %甚至更多,並且還含有鈣以及其它營養物質,這都是乳酸菌飲料無法取代的。

關於「酸奶」的困惑,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裡

圖源網絡

通過這樣的一篇解釋,您對酸奶這個食物的營養還有怎樣的疑惑嗎?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哦~


鄭豔,註冊營養師、營養學碩士、公共衛生執業醫師,熱愛營養學到骨子裡的不正經營養師兼吃貨一枚... 從事營養工作6年多了,曾在醫院營養科做臨床營養師,後不安分的轉至公司從事慢性疾病的營養管理,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慢性疾病營養管理及年輕人常見的健康問題營養管理及飲食改善方面有較多的經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