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练琴心得:钢琴老师只管得了一周中的一个小时

沈文裕练琴心得:钢琴老师只管得了一周中的一个小时

练琴技巧心得浅谈

曾有好多次音院大学生找我解决键盘上的技术难题,他们认为那些难处没法弹过去,问我该怎么练才能解决难题;我要他们弹给我看,我仔细地观察琢磨一番后便教他们调整指法或弹法、或放松放慢点再试弹几遍,很快就当场解决了,解决一处难点往往就只花了几分钟,最多的也不过十来分钟。

为什么他们不能自己学会解决难题呢?很多次事实证明,并不是他们弹不了那些难处,而是他们缺乏自信心,一遇到难处就紧张,认为自己弹不了,被惯性思维所困,懒得动脑筋想办法调整运用不同的指法和弹法去大胆的努力尝试自己解决。

每个人都几乎具有无限的潜在能力,你相信你行你就行,你认为你不行就不行;只要你满怀信心勤奋钻研,就几乎没有解决不了键盘难题!如果真是弹不了,作曲家们一般都不会那么写,写出来又出版了,就基本保证演奏者弹得了。当然,有些学琴者不愿意练琴,那就自然地弹不了或弹不好。

我就遇到过好多次,缺乏基本的练琴就来上课,弹得结结巴巴的到处都有问题,让我哭笑不得,只好耐着性子不停地纠错;如换了有些的老师,多半会严厉的批评甚至斥骂;可一接触我的学生都不会怕我,有的还会欺负我老实,一上两三个小时赖着不走,我也没办法;所以我不敢收学生,也不想当钢琴老师!也有好多学生过于怕老师,一还课就很紧张,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

有些老师和家长也喜欢施加压力,以为施加压力就可使学生刻苦用功或解决问题,但往往更容易适得其反;因为学琴实在是一个很复杂艰辛的差事,学琴者非常需要得到不断地肯定和激励,以便于愉快地坚持和进步;如长期过份地批评指责和施加压力,使学琴变成了更加艰难的漫长苦役,谁还会有兴趣坚持努力愉快地学下去呢?!

因此,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多多地运用赞扬与鼓舞的方式方法来相互配合很好地解决学琴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以激励和支持学琴者满怀信心地坚持努力。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和态度问题,消极的心理和态度会产生消极的结果,而积极的心理和态度则自然会产生积极的结果,成功与否的分界线主要就在于此!如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琴友们指正和包涵!

沈文裕练琴心得:钢琴老师只管得了一周中的一个小时

练琴技巧心得浅谈

中国人经常讲: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这句话用到学琴上是非常适合的!我知道很多琴童和家长在学琴过程都存在懒汉意识,较严重地缺乏主观能动性,自己不努力动脑筋和用功,却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几乎完全依赖于老师,老师布置什么就只弹什么,老师教多少就学多少,甚至幻想老师有点金术,能点石成金的使学生成功当钢琴家;这种不良现象是相当幼稚甚至愚蠢的,但有些可怕的是却又相当的普遍。

我曾听到一位琴童家长请教一位专家权威,问孩子学琴是不是老师会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权威严肃地回答说:你想错了,学琴主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和家长的引导监督,我们老师在每个星期只管得了一天中的一个小时,其余的所有时间都该你们家长管和琴童自己支配,老师不可能代替琴童学习和练琴,所以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还是在琴童和家长自己。

这位权威讲得很有道理,没有夸大老师的作用,亊实也的确如此;而且老师上课的一个小时中,起码一半的时间是学生弹琴,还要纠错纠偏,真正讲重要的零星理论知识的时间很难超过20分钟,因此,系统的学习和用功还得靠家长的引导监督和琴童自己的努力!有一位家长曾告诉我说,他孩子的老师只教弹练习曲,说弹好了练习曲就能弹任何作品,他孩子就从七岁起弹练习曲一直弾到高中,现已没有兴趣不想弹了,该怎么办?我很不好说,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没长脑子吗?

主要责任应该还是在家长和琴童方面。其实,老师的压力也太大了,承载着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们不切实际的期望!我曾听见几位专家权威在一起闲谈老师与学生的话题,一位权威说,什么叫好老师,没把学生教坏就是好老师;另一位权威很有感慨地说,什么教得好教得孬哟,你碰上好学生就教得好,碰上笨学生就教得差,而好学生都跑去跟好老师学,所以好老师就教得好;另一位接着说,有些钢琴大师的教学不很成功,主要是因为没碰上真正的好学生……这些谈话蕴含着真理,值得我们深思。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好老师呢?我觉得真正的好老师不仅仅是点拨,还会教导学生懂得和学会怎样去学习的方式方法,象一盏明灯指引和照亮学生的前途。现实中确有极少数非常好的老师,比如我德国的恩师凯沫林大师,他不光是教我怎么运用方式方法去学习提高,还使他的威望让我获得了伊丽莎白比赛银奖和拉赫玛尼诺夫金奖,还为我找到了经纪人及经纪公司和很多音乐会。

即便是运气好碰上了这极少的最好老师,学生自己还是要有非凡的能力去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我讲这么多,还是希望琴童琴友们要相信自己,主要得靠自我的努力用功奋发图强去赢得成功的未来!

沈文裕练琴心得:钢琴老师只管得了一周中的一个小时

练琴技巧心得浅谈

我从学琴开始至今就一直有人叫我弹琴给他们听,我不管认不认识,都很高兴弹琴给别人听;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在任何场合绝不怯场的好习惯。但我知道,很多琴友都或多或少的有怯场的问题,甚至国际比赛中的大部分选手也会怯场。

我想,怯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缺乏自信;二是因练琴不够而没有把握;三是因太缺少在大庭广众下练琴的历炼。这三个怯场的原因都不难解决,关键是要找准原因而好有针对性地努力去克服。怯场虽不是个小问题,但完全不必有任何多余的畏惧和心理负担,因为在任何场合弹错了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没有任何难以承担的后果。

有些琴友平时一个人弹得好好的,可一到公开场合就会出错或弹不好,这就需要经常弹琴给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和同学们听,毕竟练琴绝不是为了弹给自己听,而是为了弹琴给大家听的;明白了这些道理并努力去做,就完成全有可能彻底克服怯场。很多琴友练琴不够却老怪太忙了没时间,其实时间总是有的,关键看你怎么去挤,特别是那些以钢琴为专业学习的琴友们,你们绝不应该把专业的弹琴挤掉而去忙其它次要的事情,而必须挤掉次要和其它的事情以保证专业的练琴和学习!不然怎么叫专业学习呢?

我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就是特别重要优先的事情业务,以后是要靠它吃饭的!我知道一些琴友对钢琴专业不够敬业,而对其它许多事情割舍不掉,以致到后来不得不改行。我不知道他们的改行是不是好事,但我知道不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地努力达到极致才有光明的前途!

沈文裕练琴心得:钢琴老师只管得了一周中的一个小时

练琴技巧心得浅谈

很多琴友们都会关心和谈论练琴的时间,但很少听到有人关心和谈论练琴的效率及质量;其实,练琴的效率和质量往往比练琴的时间更复杂和重要!我知道有几个琴友可以经常一边练琴一边看书,据说还有一边练琴一边上网的;我从小至今有时也一边练琴一边与旁人谈音乐或聊天,那一般是因为有人来听我弹琴或演出前在琴行练琴而与爱乐发烧友们的交流,这样的练琴主要就是练手指和记忆了,可这样的经历多了也会锻炼不怯场。

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边练琴边做其它事是典型的一心二用,肯定练琴的效率和质量都很差;我还是喜欢一个人不受干扰地用心动脑专注地练琴,这样的效率和质量更高!我每天正常的练琴一般分两三个时间段,时间段之间是休息,中途还要睡一觉;我小时练琴每个时间段起码得弹熟一个乐曲甚至背下来,一天就可弹熟几首作品,每三天还课的几首作品从来都是背奏;长大后因手里所有的乐谱都早已弹熟了,每天的练琴就主要是有选择的加深理解和努力弹出点新意或精彩。

由于我每个时间段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练琴,使自己能感觉到练琴后的细微变化和不一样,每天的练琴都有小小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保持着练琴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我不太具体的知道琴友们的练琴情况,但就我与琴友们的接触总觉得存在着练琴效率和质量不高的普遍现象,我就不列举具体的事例了。

我认为,不管是谁,你练一天琴,总应该弹熟或弹好一首乐曲,纠正一些错音,增加一些理解等等,这样才可能长期坚持练下去;如果长时间练琴的效率和质量都很低,你肯定会渐渐地泄气以致丧失信心和趣味。总有人说太忙练琴时间不够,如真时间不够时,可专练难点和重点,在短时间里增加练琴的难度和强度,以弥补一些练琴时间的不足。

只要有诚恳和敬业之心,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可以有办法的。但愿我说的能对琴友们有点启发和帮助!练琴技巧心得浅谈曾有琴友问我关于我是怎样触键的和手型的问题,我在此就简单地说说我的触键和手型问题;本来这不应成为学琴的问题,既然有些琴友因此关注和困惑,我也就顺便探讨一番作为交流。本来,有关触键的问题和学问太多太大了,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但关键的问题是:弹琴者是不是必须或有必要去搞清楚?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钢琴和琴的状态不一样,手掌的大小和手指的长短不一样,身体的强弱和力量不一样等等,就注定了或许没有一套大家都适用通行的触键方法。我小时候专门研究和模仿过各个大师的触键方法,发现大师们的触键互不相同各有特色,可能多半是沿于弹琴习惯。大师们的触键方法没有完全适合于我的情况,我就不得不在练琴中去琢磨和摸索怎么弹舒服、省力、实用和有效果;往往弹奏的钢琴和作品不一样,就会根据要求灵活机动地自然运用各种各样的触键方法。

该怎样练琴呢?我想练琴就是体验、琢磨和摸索各种各样的触键方法,触键与人的意识相联系,也恰好象意识一样很难理清楚!不过我想提醒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我接触的琴童和琴友绝大部分都会用力过度,往往琴键都已下底了还在用力按,仿佛象揉弦般,但却是无用功,身体也喜欢加多余的动作和力量;而很少看见用力不足或轻巧省力的。

当然,也有很权威的专家批评我运用手腕与手臂和腰臀及全身力量不够,如都运用上了效果会更好;可能这也是我的习惯吧,我想偷懒弹得久而又不累!其实手型的问题跟触键的问题差不多,就象一个硬币的两面。我弹琴从来就没有在意过自己的手型,我喜欢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怎么需要就怎么去弹。我曾看完了讲李小龙的电视连续剧,给我很大启发:他创立的截拳道放弃了招式和套路,用最直接简便快速的方法怎么实用有效就怎么打;我想这套原理也可运用到弹琴方面!我感觉说得绕来绕去的,但愿没把琴友们说糊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