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喝得進最苦的涼茶,才配得上一聲“靚仔”。


在野蠻生長的奶茶店、網紅店面前,古老的涼茶鋪子,真的快涼了。


涼茶,是廣東人的味蕾記憶,在某種程度上說,它甚至是廣東人的“續命水”。

潮溼炎熱的嶺南夏日,走在熱烘烘的街道上,在隨處可見的涼茶鋪前停下腳步,掏出三五塊錢,來上一杯涼茶。色如梅湯,回味甘濃,可是,一口下肚,苦得要吐……

好在,皺眉喝完,你終於可以安慰自己:今日份的“降火指數”,終於達標了呢。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這是微博用戶@TotoYogurt說的一段話,也是許多廣東人的心聲。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嶺南瘴氣這麼重

不喝涼茶怎麼活


和“肥宅快樂水”、“神仙水”相比,涼茶雖然樸實無華,卻真的是嶺南人的續命水。

關於涼茶的歷史,民間有許多傳說。有種說法是,涼茶溯源於三皇五帝,單方甚至能追溯到伏羲時代,和“羲皇故里”有關。

傳說中,軒轅黃帝認為,喝了涼茶後,“眼睛更明亮,耳朵聽得更清楚”,何樂而不為?還有說法認為,多喝涼茶能“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東晉時期,藥學家葛洪來到嶺南後,感覺此地溼熱,“瘴氣盛行”。他總結了嶺南勞動人民防治疾病的經驗,寫出醫學專著《肘後備急方》。

書中說:可以用藥性寒涼、解暑消毒的中草藥熬水來喝。嶺南人民理論聯繫實際,創造了最早的涼茶雛形。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採集草藥。/pexels


嶺南秋冬短,春夏長,炎熱、潮溼、多雨。無論雨天還是暑天,嶺南人民在無力抵禦“全方位入侵的溼氣”時,多靠涼茶續命。

在廣東人眼裡,只有兩種常規病:一種叫“溼氣重”,一種叫“熱氣多”。喉嚨痛、牙齦腫、皮膚癢,都是這兩種病惹的禍。

怎麼破?來杯涼茶。

涼茶鋪的老闆,堪稱半個街頭神醫,你說得出病症,老闆就端得出涼茶。

感冒頭痛,有去風熱的涼茶;口乾口苦,有生津止渴的涼茶;便秘,有通腸的涼茶;腫痛,有散結的涼茶——小病小痛有多少種,涼茶就有多少種。

說不出哪裡不舒服?更好辦,來杯鎮店之寶吧。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蒲公英——最常見的涼茶材料。/unsplash


怎麼識別地道的嶺南人?看他們會不會煲自家涼茶。

勞動人民智慧無窮,蒲公英、魚腥草、木棉花、雞蛋花……這些隨手可拾的花花草草,全都可以成為嶺南人煲涼茶的原材料。

涼茶,自古以來,都是嶺南人民心目中的黑科技,包治百病——將自己的身體託付給涼茶,涼茶則以某種神秘的、最好是速成的方式,以健康饋之。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怕嗎?怕的話就要喝涼茶。/王老吉天貓店截圖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一杯涼茶能讓人舒坦,

也能讓人糟心


作為勞動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涼茶被到底有沒有效?

微博用戶@肥嘟嘟小碗熊認為涼茶能夠減肥:“喝涼茶真的能減肥,是真的,非常有效抑制食慾。”

騰訊大粵網曾讓網友對市場上的五款涼茶進行測評。網友們普遍認為,市面上的涼茶飲料,主要功能包括:去口氣、利尿、緩解口腔潰瘍和喉嚨痛。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市面上的涼茶測評。/騰訊大粵網


說起傳統意義上有“奇效”的涼茶,不能不提讓外地人聞風喪膽的癍痧涼茶。

癍[bān]痧涼茶什麼味道?有個文藝些的答案:“人生苦不如癍痧苦。”

甚至有人把它稱為涼茶界的“生化武器”,口感異常苦澀,而且在喝完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口有餘苦”。

可是,論起療效來,它又堪稱“涼茶界的良心”——涼茶鋪的招牌上,有關癍痧涼茶的功效上,是一組排比句:清熱解毒、祛溼除癍、消暑散熱、化痰止咳、開胃消滯,具有刮痧排毒的作用。

在網上檢索“癍痧”這兩個字,會看到有趣的結果:大家一邊吐槽癍痧的“苦”,一邊誇耀癍痧救人於溼火之中的“奇”。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癍痧涼茶出罐裝了!/圖 黃振龍淘寶店截圖


但是,涼茶市場上,有良心,也有騙子。很多時候,你喝的不是涼茶,而是披著涼茶皮的西藥。

2017年7月25日,廣州日報報道了一則有關涼茶的醜聞。廣州越秀區一家涼茶鋪,鋪主為了增強涼茶的功效,在其中添加西藥,包括咳特靈膠囊和氨咖黃敏膠囊。

這兩款膠囊雖然是國家允許使用的藥品,但被明令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中添加。

也就是說,所有喝過這家涼茶鋪的人,買的是去火去咳的特效涼茶,但喝到的,其實是違禁添加的止咳藥和感冒藥。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你喝的,是西藥。/unsplash


佛山也出現過這樣的涼茶騙局。涼茶鋪老闆的店,開了十多年。從2017年8月開始,老闆向止咳茶和利咽茶兩款涼茶中,添加了複方甘草片和阿咖酚散。

“涼茶兌西藥”並非個例,而是存在於不少涼茶鋪的真實存在。不良商家使得傳統的涼茶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樣的商業欺詐,是對涼茶這一嶺南文化的踐踏。

當神秘而古老的涼茶走下神壇,脫下“嶺南續命水”的外衣,結果讓人幻滅:原來“去火神仙水”,只是隔壁藥店裡隨手可見的感冒膠囊。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涼茶行業風光不再

正在退出國人生活


根據“前瞻經濟學人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7年間,涼茶行業市場增長速度放緩,行業洗牌塵埃落定,不知名品牌已經被淘汰出局。變成短句:從同比增長率來講,2011年的涼茶市場比2017年降了7%。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行業洗牌塵埃落定。/前瞻經濟學人


有專業人士認為,即便是涼茶界的兩大巨頭加多寶和王老吉,他們傳統的燒錢營銷模式也難以為繼。加多寶位於東莞的工廠停產,位於清遠的工廠大幅度裁員,這似乎都是加多寶經營困境在發出信號。

而傳統的涼茶鋪子,在新型零售涼茶和各式各樣的茶飲料的圍攻下,空間也越來越小。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傳統涼茶店的符號。/圖蟲創意

從前,在廣州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涼茶鋪;現在,放眼望去,看到的不是各式便利店,就是奶茶店茶飲料店——你有多久沒看到一家正宗的老字號涼茶鋪了?它們正在消失。

是的,八仙桌、大葫蘆、大碗茶……傳統意義上的涼茶鋪,正在一個個消失。

2012年,平安堂涼茶公司的總經理說,平安堂涼茶門店在慢慢萎縮,“由2006年的200間減少到2012年的100間”。隨著時間過去,這個數字還在變化。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傳統的倒涼茶方式。/圖蟲創意


物價上漲、人力上漲、鋪租上升,涼茶鋪早就被身上的三座大山壓得透不過氣。而時代變遷,它們又面臨了新的“殺手”,奶茶和新式茶席捲整個飲食行業,將原來就接近窒息的老式涼茶勒得死死的。

傳統涼茶鋪的老闆,有不少都稍通醫術。只用看看顧客面相,便知哪裡溼熱、需要什麼類型的涼茶。

而現在,賣涼茶的年輕人,通常不再具有這樣看相算病的本領,你也只能在菜單上走馬觀花,看看哪種涼茶適合你。

傳統的嶺南涼茶,站在了尷尬的十字路口。曾經風光的它們,慢慢地淡出了國人的生活。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香港一家涼茶店。/圖蟲創意

2006年5月20日,涼茶配製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樣的榮譽,不應該只是被裱飾起來、成為相框裡的美好回憶。

相反,如何把這樣優秀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才是擺在傳統涼茶行業面前的最大問題。

在野蠻生長的奶茶和網紅飲品之下,古老的涼茶鋪子,還能重新“熱”起來嗎?還能重新成為嶺南人民的心頭好嗎?


涼茶,正在退出中國人的生活

野蠻生長的奶茶。/unsplash

除非嶺南人願意用奶茶來給自己祛火、解毒,否則,是不是要做點什麼,去留住那些曾經藥香氤氳的涼茶、涼茶鋪子,留住那些曾經一看面相就遞上一杯涼茶的老師傅呢?


✎作者 | 黃圖南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