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主要參戰國軍隊都給世界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戰鬥風格,這也是讓很多人著迷的地方。而蘇德兩軍在戰場上可以說是搞出了軍備競賽,蘇軍從戰爭初期的頹勢,到扭轉戰局,其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速度讓人側目。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這其中蘇聯炮兵牛到什麼程度,41年之前是肯定比不過德國的。41年之後到了43年就可以暴打德國了。1941年之前蘇聯軍備是嚴重縮水的,而隨著戰爭的白熱化,蘇軍的裝備開始加足馬力了。

二戰蘇軍炮兵最著名的莫過於“斯大林之錘”,其實也就是203毫米的B-4榴彈炮。其實早期蘇軍對於是否應該發展203毫米級別重型榴彈炮是存在爭議的,因為當時蘇軍已經裝備了152毫米重型榴彈炮。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因此蘇軍很多高層認為152毫米榴彈炮已經夠用,而203毫米口徑的榴彈炮,雖然能夠為蘇軍提供更為強大的火力,但是對於當時還沒有完善機械化能力的蘇軍來說,203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其實戰意義並不大。

203毫米榴彈炮項目在各種爭議中,幾乎差點半途夭折。不過很快,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初的各種大型閱兵式就拯救了203毫米重型榴彈炮的命運。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體型龐大的203毫米榴彈炮雖然在實戰中作用並不感覺很大,但是其高大的外形和巨大的口徑,在閱兵中格外顯眼,向外界很好的彰顯了蘇聯軍工業的強大形象代表,203毫米重型榴彈炮得以幸運的存活了下來。

不過B-4榴彈炮雖然具有良好彈道性能和較高射擊精度,但它的總重達15.8噸,太過於龐大。由於炮身重量太大,設計人員又為它配裝了履帶式炮架,該炮架就重達11噸。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這麼重的大炮,如何機動是個難題,因此設計師又給它安上了“共產國際”重型履帶式拖拉機的底盤,說白了就是“拖拉機”,但也並不算是自行火炮,只是可以為這巨大火炮提供有限的機動能力而已。

B-4榴彈炮第一次真正經受戰火考驗是在蘇芬戰爭中,這種大型榴彈炮的首次亮相被稱為“霍京恩炮擊行動”,B-4榴彈炮挨個摧毀芬軍防線上的固定火力,炮擊中甚至許多蘇聯炮兵都被震得耳鼻出血,可見其威力之大,此戰後B-4榴彈炮開始名聲大噪。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隨後在蘇德戰爭中大有用武之地,B-4榴彈炮的威力終於得到全面發揮,在哈爾科夫、齊爾塞、柯尼斯堡、坦澤和波森等重大城市攻堅戰役中,B-4大榴彈炮摧毀了無數堅固的德軍鋼筋混凝土工事。

特別是1944年在列寧格勒戰場上,由維德門德科少校指揮的兩個B-4榴彈炮連,摧毀了很多德國人用鋼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碉堡,其中一發炮彈直接打穿三層樓板後才爆炸,德國士兵被這種巨炮的威力嚇著了,他們驚恐地將其稱為“斯大林之錘”。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二戰時期的蘇軍火炮,性能也許不是最好的,效費比也許不是最佳的,但是其數量和火力絕對是在各國陸軍中名列前茅的。在1940年2月1日至3月13日最後階段的作戰中,蘇軍共投入20多個B-4炮兵連,進行了多達270餘次壓制射擊。

柏林慘烈的城市戰,面對德軍那一個個堅固的據點,B-4又是大展風采,德國人的這些最後據點直接被轟為一堆堆廢墟,“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為衛國戰爭的最終勝利做出了巨大奉獻。

讓德軍顫抖的“斯大林之錘”,在整個柏林城盡情“揮舞”著

即使是二戰結束後,鑑於“斯大林之錘”的強大威懾力,蘇聯仍將B-4榴彈炮的生產線維持了4年之久。直到1949年新一代420毫米口徑2B1自行迫榴炮問世,這位曾為蘇聯立下“汗馬功勞”的大炮才正式退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