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有墜感是中氣下陷,便血經血多是脾不統血,按以下方法改善

今天我們來講下中氣下陷和脾不統血這兩症候。

中氣下陷

多指脾氣虛以致組織弛緩不收,臟器鬆弛導致脫垂一類病證。脾居中焦,其氣主升,若飲食勞倦傷脾,或久病損脾,皆可致脾陽虛陷,升提失司。

腹脹有墜感是中氣下陷,便血經血多是脾不統血,按以下方法改善

表現:飲食減少,體倦肢乏,少氣懶言,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大便稀溏,舌質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陰挺等。伴有頭暈目眩,肢體困重倦怠,聲低懶言。多見於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及慢性腸炎、慢性痢疾等病。

原因:氣虛發展,久洩久痢,久病體虛,勞累過度。以上諸因,引起脾氣虧虛、升舉無力,反而下陷,導致中氣下陷。

脾不統血

脾不統血是氣不攝血的病理反映,它不僅與脾主統血直接相關,而且與脾化生氣血的功能也有密切關係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健旺,則氣血充盈,氣能發揮固攝作用,血液也就能循其常道而不致逸出脈外,所以脾統血的作用是脾氣化生血液和固攝血液功能的綜合體現。

表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為脾氣虛則運化無力,氣血虧虛,可見食少,腹脹,便溏,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緩弱。一為多種出血症狀,如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便血而屬脾不統血者,以大便下血,血便混雜,或先便後血,血色紫暗,或大便漆黑,兼見脾氣虛症狀;崩漏而屬脾不統血者,表現為暴崩下血,或淋漓不盡,色淡質薄,面色白或虛浮,身體倦怠,四肢不溫,氣短懶言,納呆便溏等。

腹脹有墜感是中氣下陷,便血經血多是脾不統血,按以下方法改善

原因:因脾胃素虛,或脾胃因飲食所傷,或勞倦思慮傷脾,或久病耗傷脾氣,均可使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無源;氣血虛虧,固攝無力,則血逸脈外而致出血。

聊完了症狀及原因,我們在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下具體怎麼改善:

中氣下陷辯證

氣虛

表現:飲食減少,食後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弱。

治則:健脾益氣。

宜用:六君子湯加減

氣陷

表現:證見脘腹重墜作脹,食後益甚,便意頻數,肛門重墜,久洩久痢,甚則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小便混濁如米泔。其證以脹、墜、久瀉等氣陷的特徵表現。

治則: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宜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腹脹有墜感是中氣下陷,便血經血多是脾不統血,按以下方法改善

脾不統血辯證

氣虛

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無源

(解決方法同上)

氣血虛虧

氣血虛虧,固攝無力,則血逸脈外而致出血。

表現: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等。

治則:補氣攝血

宜用:隨證選用歸脾湯、黃土湯、八珍湯

關於中氣下陷和脾不統血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按專業人士建議進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